一、本文開書靈:
此書于2024年7月底開文,正值盛夏,晚上隨手翻開自己寫過的《暗真》那本書閱讀,被其中某條讀者段評吸引。
那條段評很長,大意覺得只有主重生而男主沒有重生,很不公平。對主好的明明是后來的男主,可卻只彌補十八歲的男主。
當時突然來了靈,決定開一本雙重生,讓男主和主都帶著記憶回到過去。
簡介寫的非常順利,幾乎一氣呵。開頭寫完,放了很久,直到2025年1月才開始正式寫。
這本原本是頻,沒想到有很男讀者在看。
我原本是不怎麼看男頻的,從好多男讀者書架中發現,原來男頻也有好多追夫文,單主文。
當然男頻追夫文大多都追不上……
二、書中人覺醒
本書有一個自我意識特別強,已經自我覺醒的人。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
是誰呢?
哈哈,沒錯,就是徐青荷這個人。
有很多讀者寶寶都喜歡這個人,覺得沒有和顧云起在一起,很憾。
其實并不憾,因為這是徐青荷自己的選擇。
起初我的確打算給他倆配CP。
但后來有一天,我在場散步時,腦海中構思著劇。
我仿佛看到徐青荷在反抗我的安排。
仿佛聽到說:“我最需要人安時,沒有人出現幫我,現在我獨立又強大,怎麼可能會因為一個男人的安照顧就進而深陷其中?”
徐青荷說要獨,要瀟灑自在的過完一生。
徐青荷說不需要家庭和婚姻,已經強大到自己可以解決一切困難。
我說,“好,我會幫你安排的。”
而顧云起的故事,則要表達坦然和釋懷。
你心中是否也有一段無法釋懷的?
現在呢?釋懷了嗎?
顧云起用了十四年,你呢?用了多久?
三、關于男主名字
取自李煜的詞《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有一個讀者評論說,這首詞上半闕是他們的名字,下半闕是他們的人生。
我覺得很切。
當然也有讀者說,名字里有“西”“寂”這樣字眼不太好。
正常人不會給孩子取這樣的名字。
關于這一點,我認為可以這樣解讀:
在閱讀過程中,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男主完的不太真實。他們的太過極致,對方到失去自我。
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存在這樣的。
男主名字其實暗示他們本就是虛構的不存在的,而這種也是虛構的。
其實在寫這篇文過程中,我自己一度沉浸式寫文,幾乎也快變腦,分不清實虛。
當然寫完后我便清醒。
若你的人生中沒有出現莫西樓/岳寂桐,那便好好自己,就像男主對方那樣自己。
四、讀者疑問
總有讀者提到日記,在《和他的十七年》部分,主和男主表達時,其實已經解釋清楚,而男主也明白日記記錄的是他。
如果對本書邏輯還有其他疑問,請讀者寶寶自行腦補,使邏輯自洽。
五、最后一篇if線《庭有梧桐樹》
不知道你們看了沒有,這條線比較,也很合現實。
沒看的就別看了哈。
寫這一篇過程中,流了不眼淚。
人生充滿憾與錯過,現實則為錯過即永遠。
所以請好好珍惜眼前人,也許對方并不是那麼完的人。
六、與此書讀者道別
下本書已經在構思,可能要開新題材,文太消耗緒,作者是一個共力極強的人,總是忍不住為小說人哭泣,所以下本可能要寫無CP腦。
謝一路追更打賞的讀者,不必特意尋我,書海茫茫,有緣自會再見。
祝大家五一快樂!
——2025.4.30/甜桃清檸
一、本文開書靈:
此書于2024年7月底開文,正值盛夏,晚上隨手翻開自己寫過的《暗真》那本書閱讀,被其中某條讀者段評吸引。
那條段評很長,大意覺得只有主重生而男主沒有重生,很不公平。對主好的明明是后來的男主,可卻只彌補十八歲的男主。
當時突然來了靈,決定開一本雙重生,讓男主和主都帶著記憶回到過去。
簡介寫的非常順利,幾乎一氣呵。開頭寫完,放了很久,直到2025年1月才開始正式寫。
這本原本是頻,沒想到有很男讀者在看。
我原本是不怎麼看男頻的,從好多男讀者書架中發現,原來男頻也有好多追夫文,單主文。
當然男頻追夫文大多都追不上……
二、書中人覺醒
本書有一個自我意識特別強,已經自我覺醒的人。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
是誰呢?
哈哈,沒錯,就是徐青荷這個人。
有很多讀者寶寶都喜歡這個人,覺得沒有和顧云起在一起,很憾。
其實并不憾,因為這是徐青荷自己的選擇。
起初我的確打算給他倆配CP。
但后來有一天,我在場散步時,腦海中構思著劇。
我仿佛看到徐青荷在反抗我的安排。
仿佛聽到說:“我最需要人安時,沒有人出現幫我,現在我獨立又強大,怎麼可能會因為一個男人的安照顧就進而深陷其中?”
徐青荷說要獨,要瀟灑自在的過完一生。
徐青荷說不需要家庭和婚姻,已經強大到自己可以解決一切困難。
我說,“好,我會幫你安排的。”
而顧云起的故事,則要表達坦然和釋懷。
你心中是否也有一段無法釋懷的?
現在呢?釋懷了嗎?
顧云起用了十四年,你呢?用了多久?
三、關于男主名字
取自李煜的詞《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有一個讀者評論說,這首詞上半闕是他們的名字,下半闕是他們的人生。
我覺得很切。
當然也有讀者說,名字里有“西”“寂”這樣字眼不太好。
正常人不會給孩子取這樣的名字。
關于這一點,我認為可以這樣解讀:
在閱讀過程中,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男主完的不太真實。他們的太過極致,對方到失去自我。
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存在這樣的。
男主名字其實暗示他們本就是虛構的不存在的,而這種也是虛構的。
其實在寫這篇文過程中,我自己一度沉浸式寫文,幾乎也快變腦,分不清實虛。
當然寫完后我便清醒。
若你的人生中沒有出現莫西樓/岳寂桐,那便好好自己,就像男主對方那樣自己。
四、讀者疑問
總有讀者提到日記,在《和他的十七年》部分,主和男主表達時,其實已經解釋清楚,而男主也明白日記記錄的是他。
如果對本書邏輯還有其他疑問,請讀者寶寶自行腦補,使邏輯自洽。
五、最后一篇if線《庭有梧桐樹》
不知道你們看了沒有,這條線比較,也很合現實。
沒看的就別看了哈。
寫這一篇過程中,流了不眼淚。
人生充滿憾與錯過,現實則為錯過即永遠。
所以請好好珍惜眼前人,也許對方并不是那麼完的人。
六、與此書讀者道別
下本書已經在構思,可能要開新題材,文太消耗緒,作者是一個共力極強的人,總是忍不住為小說人哭泣,所以下本可能要寫無CP腦。
謝一路追更打賞的讀者,不必特意尋我,書海茫茫,有緣自會再見。
祝大家五一快樂!
——2025.4.30/甜桃清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