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3章 筒子樓里的生活

筒子樓里的生活是簡單無憂、愜意溫馨的,整棟樓的所有住戶就像是一大家子。

白天,幾乎大部分人家的房門都是敞開的,孩子們東家走到西家,這戶進到那戶,歡樂的笑聲回在樓梯間和長長的過道。

到了夏季的夜晚,老人們最早早吃過晚飯,帶著凳子坐到樓下的葡萄藤架子下,搖著一把大扇,給孩子們講那過去的故事。

而明玉蘭、戴玲和曾群這三家更是相融洽。

在孩子們大點兒時,三位母親也回到了各自的崗位。因為們都是自己帶娃,若上那家大人沒空,就會把小娃娃寄在別人家里吃飯、睡覺,等到半夜下班了再抱回家。

曾群喜歡種花,就在自家門口的空地上圍了一個小院子,找來許許多多的陶瓷盆,種上了各種的花草,有薔薇、月季、繡球花、紫羅蘭等。每到花開的季節,姹紫嫣紅,競相爭放。

便將那些花分一盆盆的,送給樓里喜歡花的鄰居們,讓他們擺放在臺或者窗戶外,點綴生活趣。

楊笑楓閑暇時間最的就是釣魚,只要得空就會帶著自制的魚竿和水桶、凳子,去到廠外后山下的河邊垂釣。若是趕上他滿載而歸,那一晚另外兩戶人家的餐桌上也必然得食鮮魚。

而他本人手能力又強,水電維修什麼都懂,誰家要是換把鎖或是修個水龍頭,只要招呼一聲,他隨隨到。

若是到了休息日,三戶人家還會一起帶著孩子們出去野餐。他們去的地方并不遠,就在廠子高墻外靠近鐵路的一片農田附近。一塊墊子或者幾張報紙鋪好,就能席地而坐開始野餐了。

到了春天,田野里就種上了大片的油菜花,人們最在這金的海洋里拍照了。

而這一天的午飯,也必然是三位家庭主婦親手制作。雖然們仨廚藝都不怎麼高明,但明玉蘭的包子、饅頭蒸得尚算可以,還跟著鄉下的母親學過做腌黃瓜、酸豆角、浸藠頭等,做出來的壇子菜酸甜可口。當初仨人一道懷孕時,大家害了口,都是靠吃做的酸壇子菜來

曾群則喜歡做點家常小炒,每次都會煮上一大鍋飯,裝在保溫桶里,然后炒上些辣椒炒、大蒜辣椒炒香腸、撲豆角泥之類方便保存又爽口下飯的菜肴。

戴玲是仨人中最不會做飯的了,家的兒子連舟平時常抱怨,說媽媽做飯不好吃,要去曾姨和明姨家吃飯。喜歡讀一些世界名著,比如《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飄》,另外還看一些西方的電影,對于西餐有種濃厚的結。每到要出門玩了,頭一天下班就會特意早點下班,坐廠外的八路公車去到市里,買些面包片、火腸、午餐罐頭之類的東西,然后回家切好,加上煎蛋和新鮮番茄片,做新穎可口的三明治,大孩子們的歡迎。

去野餐的通工一般都是每家一輛二八寸帶杠男士大單車,前邊的杠上坐著孩子,后面載著人,大家一路歡聲笑語地趕往目的地。

而楊笑楓家因為有倆孩子,便還要坐在后座的明玉蘭手里抱一個。心里愿意抱的是楊,而天空也更喜歡坐在車前面的大鋼杠上,這樣視野會更開闊,還可以和同樣坐在前面指揮老爸們“沖呀”的連舟和哈林比賽。

但時間久了,楊也覺得無趣,便要求和天空換。明玉蘭又張地叮囑丈夫:“你要仔細了,慢點騎,別摔著小了。”

因此,只要小坐前邊,那一天楊笑楓的車總是最墊后的那個。

舒心暢快的日子總是一晃而過,哈林快滿四歲的那個秋天,連舟、楊、天空也快三歲半了。

長大了,就得進兒園。

1986年,明玉蘭的工資漲到了三十塊,當車間班長的楊笑楓則漲到了五十塊一月。

孩子們要上兒園了,明玉蘭給楊添置兩裳。楊天空卻沒有,一直以來穿的都是堂姐們不要的舊服,也不管花樣款式,只要沒壞能穿,明玉蘭都會帶回來。

要是穿得小了短了,明玉蘭就會用差不多的碎布頭給接上一截袖子或者服的下擺,這樣服就還能穿了。

楊笑楓見狀,忍不住說:“兩個都是你肚子里出來的,你這當媽的怎麼還重男輕了?”

明玉蘭正給兒接服的手停下,沉了臉道:“楊笑楓,你別給我扣大帽子,天空接兩個堂姐的服穿,那是因為們年紀差不多。你大哥家的侄兒楊軍,大了咱小八歲,我倒是想要他給點服接了,我還省幾個錢呢!可他的服小能穿?”

這個回答合合理,楊笑楓也不好再多言。

可這一回,楊天空不樂意了,發現除了楊外,一同準備讀兒園的哈林和連舟都買了新服和新書包,還有新鞋子。

特別是連舟的深藍卡通布鞋后跟上,還帶了一個會的小哨子,走起路來一步一,可拉風了!

“為什麼大家有新服、新鞋子?楊也有,就我沒有?”小姑娘發出了靈魂的拷問:“是不是因為我不是你們親生的?”

楊笑楓有點坐不住了:“這個……”

明玉蘭把煎好的蛋餅端上桌,清了清嗓子:“既然你問到了,媽媽就實話實話了,那天我在醫院生下你弟弟后,恰好聽到病房外的垃圾桶旁有小孩子哭……”

沒在說下去,楊天空“哇”一聲嚎起來,聲音之大,震耳聾。

楊笑楓看不下去了:“乖,別哭,你媽逗你玩呢!這個月爸爸發工資了給你買新子和新鞋。”

但任何的勸都阻擋不了楊天空的悲傷——自記事起,發現母親對自己和弟弟的厚彼薄此后,這個問題就問過無數次,而每一回明玉蘭的回答都是——是自己在醫院生下楊后,順便從垃圾桶旁撿回家的。

這哭聲連樓下已經準備好出發去兒園的曾群和戴玲都給嚷上來了,跟在后的是哈林和連舟兩個小屁孩。

“喲喲喲,這是怎麼了?”

“我們天空最乖了,再哭可就不好看啦!”

兩個干媽一見面就心疼地問。

楊天空哽咽著道:“媽媽不給我買新服,只給小買……還說,說我不是生的……嗚嗚嗚……”

曾群一聽這話,就站直了子,道:“玉蘭,你怎麼老跟兒開這樣的玩笑呀?小心當真了,以后不跟你親了。”

戴玲也道:“玉蘭,你聽姐一句勸。老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對待子一定要公平,這樣姊妹間才能和睦相。看看你,一兒一多幸福。現在國家提倡獨生子,我們是想要一個兒都沒得咯,你可要好好珍惜呀!”

楊笑楓也趁機說:“是呀,玉蘭,你看天空這服都破了,穿去兒園了會讓老師同學瞧不起的,干脆這個周末帶去買兩服好了。”

大家的勸說讓明玉蘭心里的氣也不好再發作,一眼怯怯瞧著自己的兒,明明才是后出生的那個,應該是妹妹的,可這些年自己總是讓承擔起了姐姐的責任。而出生至今,除了月子里親友送的幾服外,還真沒買過。

的心瞬間了,眨眨眼:“行,天空,媽媽這次依你。不過你要馬上吃完餅去兒園,等到這個周末,爸爸媽媽帶你和弟弟一起去中山亭的三角花園買服,行嗎?”

“好耶——”天空激地大:“那我要一條白公主!”

一直在門口張的連舟和哈林對視一眼。

哈林蹙眉道:“公主有變形金剛好玩嗎?”

連舟微微凝思后,不理解地搖搖頭:“好像也沒巧克力好吃。”

一屋子的大人們再忍不住,哄堂大笑。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201章

那年青春恰自來

第3章 筒子樓里的生活

筒子樓里的生活是簡單無憂、愜意溫馨的,整棟樓的所有住戶就像是一大家子。

白天,幾乎大部分人家的房門都是敞開的,孩子們東家走到西家,這戶進到那戶,歡樂的笑聲回在樓梯間和長長的過道。

到了夏季的夜晚,老人們最早早吃過晚飯,帶著凳子坐到樓下的葡萄藤架子下,搖著一把大扇,給孩子們講那過去的故事。

而明玉蘭、戴玲和曾群這三家更是相融洽。

在孩子們大點兒時,三位母親也回到了各自的崗位。因為們都是自己帶娃,若上那家大人沒空,就會把小娃娃寄在別人家里吃飯、睡覺,等到半夜下班了再抱回家。

曾群喜歡種花,就在自家門口的空地上圍了一個小院子,找來許許多多的陶瓷盆,種上了各種的花草,有薔薇、月季、繡球花、紫羅蘭等。每到花開的季節,姹紫嫣紅,競相爭放。

便將那些花分一盆盆的,送給樓里喜歡花的鄰居們,讓他們擺放在臺或者窗戶外,點綴生活趣。

楊笑楓閑暇時間最的就是釣魚,只要得空就會帶著自制的魚竿和水桶、凳子,去到廠外后山下的河邊垂釣。若是趕上他滿載而歸,那一晚另外兩戶人家的餐桌上也必然得食鮮魚。

而他本人手能力又強,水電維修什麼都懂,誰家要是換把鎖或是修個水龍頭,只要招呼一聲,他隨隨到。

若是到了休息日,三戶人家還會一起帶著孩子們出去野餐。他們去的地方并不遠,就在廠子高墻外靠近鐵路的一片農田附近。一塊墊子或者幾張報紙鋪好,就能席地而坐開始野餐了。

到了春天,田野里就種上了大片的油菜花,人們最在這金的海洋里拍照了。

而這一天的午飯,也必然是三位家庭主婦親手制作。雖然們仨廚藝都不怎麼高明,但明玉蘭的包子、饅頭蒸得尚算可以,還跟著鄉下的母親學過做腌黃瓜、酸豆角、浸藠頭等,做出來的壇子菜酸甜可口。當初仨人一道懷孕時,大家害了口,都是靠吃做的酸壇子菜來

曾群則喜歡做點家常小炒,每次都會煮上一大鍋飯,裝在保溫桶里,然后炒上些辣椒炒、大蒜辣椒炒香腸、撲豆角泥之類方便保存又爽口下飯的菜肴。

戴玲是仨人中最不會做飯的了,家的兒子連舟平時常抱怨,說媽媽做飯不好吃,要去曾姨和明姨家吃飯。喜歡讀一些世界名著,比如《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飄》,另外還看一些西方的電影,對于西餐有種濃厚的結。每到要出門玩了,頭一天下班就會特意早點下班,坐廠外的八路公車去到市里,買些面包片、火腸、午餐罐頭之類的東西,然后回家切好,加上煎蛋和新鮮番茄片,做新穎可口的三明治,大孩子們的歡迎。

去野餐的通工一般都是每家一輛二八寸帶杠男士大單車,前邊的杠上坐著孩子,后面載著人,大家一路歡聲笑語地趕往目的地。

而楊笑楓家因為有倆孩子,便還要坐在后座的明玉蘭手里抱一個。心里愿意抱的是楊,而天空也更喜歡坐在車前面的大鋼杠上,這樣視野會更開闊,還可以和同樣坐在前面指揮老爸們“沖呀”的連舟和哈林比賽。

但時間久了,楊也覺得無趣,便要求和天空換。明玉蘭又張地叮囑丈夫:“你要仔細了,慢點騎,別摔著小了。”

因此,只要小坐前邊,那一天楊笑楓的車總是最墊后的那個。

舒心暢快的日子總是一晃而過,哈林快滿四歲的那個秋天,連舟、楊、天空也快三歲半了。

長大了,就得進兒園。

1986年,明玉蘭的工資漲到了三十塊,當車間班長的楊笑楓則漲到了五十塊一月。

孩子們要上兒園了,明玉蘭給楊添置兩裳。楊天空卻沒有,一直以來穿的都是堂姐們不要的舊服,也不管花樣款式,只要沒壞能穿,明玉蘭都會帶回來。

要是穿得小了短了,明玉蘭就會用差不多的碎布頭給接上一截袖子或者服的下擺,這樣服就還能穿了。

楊笑楓見狀,忍不住說:“兩個都是你肚子里出來的,你這當媽的怎麼還重男輕了?”

明玉蘭正給兒接服的手停下,沉了臉道:“楊笑楓,你別給我扣大帽子,天空接兩個堂姐的服穿,那是因為們年紀差不多。你大哥家的侄兒楊軍,大了咱小八歲,我倒是想要他給點服接了,我還省幾個錢呢!可他的服小能穿?”

這個回答合合理,楊笑楓也不好再多言。

可這一回,楊天空不樂意了,發現除了楊外,一同準備讀兒園的哈林和連舟都買了新服和新書包,還有新鞋子。

特別是連舟的深藍卡通布鞋后跟上,還帶了一個會的小哨子,走起路來一步一,可拉風了!

“為什麼大家有新服、新鞋子?楊也有,就我沒有?”小姑娘發出了靈魂的拷問:“是不是因為我不是你們親生的?”

楊笑楓有點坐不住了:“這個……”

明玉蘭把煎好的蛋餅端上桌,清了清嗓子:“既然你問到了,媽媽就實話實話了,那天我在醫院生下你弟弟后,恰好聽到病房外的垃圾桶旁有小孩子哭……”

沒在說下去,楊天空“哇”一聲嚎起來,聲音之大,震耳聾。

楊笑楓看不下去了:“乖,別哭,你媽逗你玩呢!這個月爸爸發工資了給你買新子和新鞋。”

但任何的勸都阻擋不了楊天空的悲傷——自記事起,發現母親對自己和弟弟的厚彼薄此后,這個問題就問過無數次,而每一回明玉蘭的回答都是——是自己在醫院生下楊后,順便從垃圾桶旁撿回家的。

這哭聲連樓下已經準備好出發去兒園的曾群和戴玲都給嚷上來了,跟在后的是哈林和連舟兩個小屁孩。

“喲喲喲,這是怎麼了?”

“我們天空最乖了,再哭可就不好看啦!”

兩個干媽一見面就心疼地問。

楊天空哽咽著道:“媽媽不給我買新服,只給小買……還說,說我不是生的……嗚嗚嗚……”

曾群一聽這話,就站直了子,道:“玉蘭,你怎麼老跟兒開這樣的玩笑呀?小心當真了,以后不跟你親了。”

戴玲也道:“玉蘭,你聽姐一句勸。老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對待子一定要公平,這樣姊妹間才能和睦相。看看你,一兒一多幸福。現在國家提倡獨生子,我們是想要一個兒都沒得咯,你可要好好珍惜呀!”

楊笑楓也趁機說:“是呀,玉蘭,你看天空這服都破了,穿去兒園了會讓老師同學瞧不起的,干脆這個周末帶去買兩服好了。”

大家的勸說讓明玉蘭心里的氣也不好再發作,一眼怯怯瞧著自己的兒,明明才是后出生的那個,應該是妹妹的,可這些年自己總是讓承擔起了姐姐的責任。而出生至今,除了月子里親友送的幾服外,還真沒買過。

的心瞬間了,眨眨眼:“行,天空,媽媽這次依你。不過你要馬上吃完餅去兒園,等到這個周末,爸爸媽媽帶你和弟弟一起去中山亭的三角花園買服,行嗎?”

“好耶——”天空激地大:“那我要一條白公主!”

一直在門口張的連舟和哈林對視一眼。

哈林蹙眉道:“公主有變形金剛好玩嗎?”

連舟微微凝思后,不理解地搖搖頭:“好像也沒巧克力好吃。”

一屋子的大人們再忍不住,哄堂大笑。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