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速客 “你的臉怎這樣紅?”
雨幕中,晏元昭青衫疏闊,姿如竹,手中油傘微向傾斜,傘緣一串雨珠滾落他肩。
“晏大人……”沈宜棠忍不住湧出鼻音。
晏元昭極輕的一聲嘆沒在雨聲裏。
“你的丫鬟呢?”
沈宜棠嘟囔著又講一遍小桃去向,晏元昭吩咐秋明下山找。白羽氣籲籲跑來,晏元昭朝他手,他從背囊裏拿出一頂鬥笠。
“給我裳。”晏元昭乜他。
白羽愣了一下,在背囊裏翻了翻,遞出一件寶藍外衫。
“穿上。”
晏元昭的語氣不容置疑,沈宜棠默不作聲接來披上。衫子看著眼,是他在頤園裏穿過的那件,袖子長過手,下擺垂了地,裹在上好像小孩兒穿大人服。
在袍衫裏淋淋如一只鳥兒,嗅聞著屬于晏元昭的氣息,溫暖而幹燥,縈著似有似無的草木香。大周貴族男子多熏,氣味濃烈撲鼻,晏元昭香很淡,像極清雅的棠梨香氣。
“晏大人,我錯了。”怯生生開口。
晏元昭不說話,舉傘徑直向前走,沈宜棠面迷茫。
“你不跟上,是還想淋雨?”晏元昭道。
沈宜棠張了張,忙鑽進他的傘下。
晏元昭的腳步很穩,不不慢。漫天風雨琳瑯,他拔的軀佇在側,比傘更心安。沈宜棠忍不住向他靠了靠,旋即怕到他執傘的小臂,又向外挪一點。
挪一點,傘就向傾一點,晏元昭的半個子都快暴在雨裏。沈宜棠只得再小小往回挪,雨點不斷打在傘面上,住咚咚的心跳。
沈宜棠不懂自己為何如此張。
“錯在哪裏?”晏元昭的聲音忽然響起。
沈宜棠答:“我不該在山裏跑。”
晏元昭短促地笑了聲,“你是在跑嗎?”
“……我不該尾隨您。”
沈宜棠餘看他冷峻的側臉線條,自己如此不要臉地跟蹤他,他是該生氣。
“還有呢?”
還有?沈宜棠想不出。
“你進山穿的鞋履不合宜。”
沈宜棠小聲哼唧,是為晏大人穿的呀,晏大人又不喜歡小娘子穿男裝。
細如雨的聲音模糊落進晏元昭耳裏,他隔好久才拋出下一條罪狀。
“為閨秀,出門不備雨,不帶備用衫。”
誰讓我不是閨秀呢,沈宜棠想,淋淋雨凍又死不了人,只心疼那件價值不菲的金縷。
吸著鼻子低頭看,這般樣子落在晏元昭眼裏,倒顯得可憐了。
他雙抿,又把傘稍稍向送一些。
雨水沖刷,山路愈發泥濘。沈宜棠深一腳淺一腳,想著繡鞋上鑲的那幾粒珍珠估計都掉了。
好在雨勢轉緩,晏元昭對路極為稔,帶盤山繞了幾圈,又穿過一山,走東峰的山腹谷地。
谷裏遍植碧竹茜桃,蒙豪雨澆灌更顯鮮亮。兩人踏上竹林小路,深數十步,一幢青瓦小築赫然眼前。
三楹房舍,一彎溪水,翹腳屋檐上掛的風鈴清脆地響。
沈宜棠驚喜道:“有人家,我們可以進去避雨!”
檐下,晏元昭收傘,聞言扭頭看,眼裏似笑非笑。
三間屋裏,居中主屋懸一牌匾,上書“聽山”二隸字,裏頭走出位頭發半白的老者,躬相迎,“小郎君,今日天氣不好,您累了。”
言罷,驚訝地看著一旁不住抖雨的狼狽郎。
小郎君帶小娘子來聽山居?太打西邊出來了?
不對,今日沒出太。
“齊叔,不妨事。”晏元昭道。
沈宜棠訕訕,“我有眼不識泰山,原來是您自個兒的宅子。”
幾人依序進屋,晏元昭令齊叔領沈宜棠到東間,換上幹淨。
沈宜棠乖乖去隔壁,旋即跑回來。
晏元昭擡眼,“怎麽了?”
沈宜棠杏眸圓睜,半是震驚半是頹喪,“這竟然是晏大人金屋藏的地方!我,我來真是太冒昧了。”
東間分明是間閨房,銅鏡妝臺,繡榻羅帷不說,櫥裏掛著各式各樣的羅,連的訶子都有。
晏元昭手支太xue,無奈看。
齊叔忍著笑,“東間放的都是明昌長公主的東西,小郎君從沒帶過……”
“齊叔。”晏元昭打斷,利眼瞪著渾漉漉的小郎,“沈娘子,你還不快去!”
沈宜棠趕忙跑了。
晏元昭淨手,盤坐在墩上,白羽幫著齊叔端來一早備好在竈上溫著的幾碟素菜,移了炭盆過來,暖意更熾。
他窗外,青山眼,雲天如畫,已然風消雨歇。
這場來去飛快的雨,像是專為沈家小娘子下的,竟他鬼使神差地把帶到這裏。父親心修築的聽山居,是他們一家三口尋景探幽、怡養之所,不曾有外人來過。
聽山,而後心靜。
現在,心似乎靜不下了。
晏元昭盯著東間屋門,換裳用得了這麽久嗎?
菜就要涼了。
門吱呀一響,小郎亭亭地出來。
卸去釵環脂,半烏發用絹帕松松系起,如雲地瀉在背上。眸似清泉兩泓,兩頰細淨如玉。臂上的碧披帛籠著雪白羅,擺沒過履——公主比一般子高挑得多。
臉上笑意明亮,“不好意思,讓晏大人等了。”
晏元昭點點頭,這才是他悉的樣子,清水出芙蓉一般的狡黠小丫頭。
“坐下用飯。”他道。
兩人遵循食不言的規矩安靜進食。沈宜棠吃得斯文而拘謹,只慢騰騰地離最近的兩盤菜。
晏元昭冷眼看著,吃得,還挑食,沈宜棠的病簡直一籮筐。
怪不得長得小。他當時站在高尋,伶仃地立在雨裏,薄薄的影像梨茸剛抱來時,細細小小一條。
現在也是,窩進母親豪闊的擺,看得見裳,快看不見人了。
沈宜棠注意到晏元昭瞟了眼子,暗暗苦。
慣穿齊腰襦,可公主留的子全是齊的,式樣也舊,沈宜棠纖瘦,手忙腳穿上總往下掉。懷疑自己系帶的方式不對,幾番調整不得法,最後只好用發夾將與上衫別住。沈宜棠搛菜不敢長胳膊,就怕作一大,發夾落。
總算熬過去這頓飯。
齊叔撤去盤碟,晏元昭開始煎茶。
本朝飲茶之習蔚然風,尋常人家不講究,沖泡即飲。像晏元昭這般親自手,采用煎煮古法的,倒是見了。
碾碎茶餅,塞炭塊風爐,注泉水,攪茶……晏元昭煎茶很講章法,如霜如雪的大手嫻優雅地弄茶,指骨修長,關節隆起,淡青的筋絡若若現。這雙手,煮茶好看,琴當更好看。
沈宜棠抱膝坐一旁,一心一意欣賞晏元昭的手,腳邊的炭盆熏得暖意洋洋。
茶湯三沸,瓦釜低鳴,窗外竹風簌簌,攜來鳥雀明快的啁啾。
沈宜棠不敢驚擾他,等他分好茶,才小聲道:“對不起,晏大人,我擾您清淨了。”
看出來了,晏元昭就是來消閑的。群山相抱,綠竹猗猗,結廬在此坐擁清景,這種風雅屬于最高等的富貴。
晏元昭聞著茶香,悠悠道:“你這會兒倒安靜了。”
沈宜棠四,“這聽山居是令尊留給您的嗎?”
屋子有些年頭,應該不是晏元昭建的。
“不錯。”晏元昭難得多解釋,“家父時在山裏跟隨大儒學習,慣以山水為鄰,張琴邀雨,翛然自在。母親的私産裏有幾座山莊別苑,父親覺得奢華有餘,風雅不足,就在落霞山中營建三間陋室,偶爾與我們來小住。”
你管這陋室?
屋裏案幾妝臺古樸雅致,皆飾以蘭草紋,屋脊上甚至別出心裁立了一只鶴做吻,普通百姓住進這種陋室做夢都能笑醒。
沈宜棠忍下譏諷,“徜徉山水之間,當真是一大。可惜,明昌長公主許久不來,妝臺上的胭脂水都幹結了。”
公主的裳樣式也舊,但質地華貴,宛然如新。
晏元昭平靜道:“家父去世後,母親就不肯再來了。我每月末旬休來一趟,算是告父親的在天之靈。”
沈宜棠托腮看他,“晏駙馬要是知道您如此神俊朗,人才出衆,聲斐然,一定會很欣。”
晏元昭涼涼道:“沈娘子,我說過,不喜歡聽恭維。”
“哪裏是恭維?這是真心話,大實話,咱們大周誰人不曉晏大人嫉惡如仇,公正嚴明……”
晏元昭遞來一盞茶。
是用來堵我的,沈宜棠心道。
學著閨秀飲茶的樣子,舉袖啜飲。品不出好壞,但依舊大贊一通。晏元昭表淡淡地聽著,忽道:“你的臉怎這樣紅?”
熱的,完全是熱的。
炭盆熱,茶也熱。
沈宜棠細頸微垂,作樣,“因為是郎君煮的茶,飲之即醉。”
“是麽?”晏元昭俯把炭盆拿開。
沈宜棠覺得他好像又笑了。
晏元昭的笑,總是雙抿,微微上揚,轉瞬即逝。可就是這樣快如流星的笑,卻格外好看,。
他應該多笑笑的。
他心看起來不錯,沈宜棠大著膽子問:“晏大人,聽說晏駙馬的琴技冠絕天下,可為什麽聽山居裏沒擺琴?”
晏元昭瞧了眼案旁的大塊空地,那裏原置有一張桐木七弦琴,不算是父親最得意的收藏,但仍被珍重地取名為“鶴鳴”,以其琴音錚錚如鶴唳之故。
“原來有琴。”他道。
沈宜棠猜測,“可現在卻沒琴,是因為您不再琴,所以把琴撤走了?”
晏元昭又遞來一盞茶。
沈宜棠只得閉飲茶。
捧盞的右手無名指不自然地蜷曲,趴趴地在茶盞上。
晏元昭的目落在手上,疑竇將將生起,沈宜棠已放下茶盞,手進袖裏,“好可惜。”
晏元昭修長的手指輕叩木案,“喝完茶,便下山吧,沈娘子不宜——”
“歸府太晚”四字還未出口,就見一團灰影穿過半開的窗戶,氣勢洶洶闖來,撲騰騰地直奔窩在雪裏的小郎。
“啊!”沈宜棠急促尖鳴,直的上半斜向一旁倒去。在到冰涼的地面前,伴著一聲輕響,一只溫熱的手掌托住了後心。
晏元昭一手撐地,一手墊在下,與呼吸咫尺相聞,小郎清澈的雙眸呆呆地看著他,晏元昭的耳尖陡然生紅。
“咕咕。”
一只灰黑的鵓鴣立在地上,好奇地看著兩人,忽而淺淺振翅,選擇加進來——踩到沈宜棠的脯上,以一己之力隔開他們。
“……”
沈宜棠哭無淚地看著晏元昭。
晏元昭擡起撐地的手,向鵓鴣揮了揮。
不。
再揮。
鵓鴣終于大發善心,飛到窗欞上。
“沒事了。”
晏元昭稍遠離,只手還在背後。他猶豫了一下,手上使力扶坐起,沈宜棠剛順勢直起一半子,他便將手回來。
因為得太快,還扯到了的子。
沈宜棠前襦就這樣水靈靈地落一寸。
下意識向前臥倒,這才明白,原來剛才那聲響是發夾繃開的聲音。
第11章 不速客 “你的臉怎這樣紅?”
雨幕中,晏元昭青衫疏闊,姿如竹,手中油傘微向傾斜,傘緣一串雨珠滾落他肩。
“晏大人……”沈宜棠忍不住湧出鼻音。
晏元昭極輕的一聲嘆沒在雨聲裏。
“你的丫鬟呢?”
沈宜棠嘟囔著又講一遍小桃去向,晏元昭吩咐秋明下山找。白羽氣籲籲跑來,晏元昭朝他手,他從背囊裏拿出一頂鬥笠。
“給我裳。”晏元昭乜他。
白羽愣了一下,在背囊裏翻了翻,遞出一件寶藍外衫。
“穿上。”
晏元昭的語氣不容置疑,沈宜棠默不作聲接來披上。衫子看著眼,是他在頤園裏穿過的那件,袖子長過手,下擺垂了地,裹在上好像小孩兒穿大人服。
在袍衫裏淋淋如一只鳥兒,嗅聞著屬于晏元昭的氣息,溫暖而幹燥,縈著似有似無的草木香。大周貴族男子多熏,氣味濃烈撲鼻,晏元昭香很淡,像極清雅的棠梨香氣。
“晏大人,我錯了。”怯生生開口。
晏元昭不說話,舉傘徑直向前走,沈宜棠面迷茫。
“你不跟上,是還想淋雨?”晏元昭道。
沈宜棠張了張,忙鑽進他的傘下。
晏元昭的腳步很穩,不不慢。漫天風雨琳瑯,他拔的軀佇在側,比傘更心安。沈宜棠忍不住向他靠了靠,旋即怕到他執傘的小臂,又向外挪一點。
挪一點,傘就向傾一點,晏元昭的半個子都快暴在雨裏。沈宜棠只得再小小往回挪,雨點不斷打在傘面上,住咚咚的心跳。
沈宜棠不懂自己為何如此張。
“錯在哪裏?”晏元昭的聲音忽然響起。
沈宜棠答:“我不該在山裏跑。”
晏元昭短促地笑了聲,“你是在跑嗎?”
“……我不該尾隨您。”
沈宜棠餘看他冷峻的側臉線條,自己如此不要臉地跟蹤他,他是該生氣。
“還有呢?”
還有?沈宜棠想不出。
“你進山穿的鞋履不合宜。”
沈宜棠小聲哼唧,是為晏大人穿的呀,晏大人又不喜歡小娘子穿男裝。
細如雨的聲音模糊落進晏元昭耳裏,他隔好久才拋出下一條罪狀。
“為閨秀,出門不備雨,不帶備用衫。”
誰讓我不是閨秀呢,沈宜棠想,淋淋雨凍又死不了人,只心疼那件價值不菲的金縷。
吸著鼻子低頭看,這般樣子落在晏元昭眼裏,倒顯得可憐了。
他雙抿,又把傘稍稍向送一些。
雨水沖刷,山路愈發泥濘。沈宜棠深一腳淺一腳,想著繡鞋上鑲的那幾粒珍珠估計都掉了。
好在雨勢轉緩,晏元昭對路極為稔,帶盤山繞了幾圈,又穿過一山,走東峰的山腹谷地。
谷裏遍植碧竹茜桃,蒙豪雨澆灌更顯鮮亮。兩人踏上竹林小路,深數十步,一幢青瓦小築赫然眼前。
三楹房舍,一彎溪水,翹腳屋檐上掛的風鈴清脆地響。
沈宜棠驚喜道:“有人家,我們可以進去避雨!”
檐下,晏元昭收傘,聞言扭頭看,眼裏似笑非笑。
三間屋裏,居中主屋懸一牌匾,上書“聽山”二隸字,裏頭走出位頭發半白的老者,躬相迎,“小郎君,今日天氣不好,您累了。”
言罷,驚訝地看著一旁不住抖雨的狼狽郎。
小郎君帶小娘子來聽山居?太打西邊出來了?
不對,今日沒出太。
“齊叔,不妨事。”晏元昭道。
沈宜棠訕訕,“我有眼不識泰山,原來是您自個兒的宅子。”
幾人依序進屋,晏元昭令齊叔領沈宜棠到東間,換上幹淨。
沈宜棠乖乖去隔壁,旋即跑回來。
晏元昭擡眼,“怎麽了?”
沈宜棠杏眸圓睜,半是震驚半是頹喪,“這竟然是晏大人金屋藏的地方!我,我來真是太冒昧了。”
東間分明是間閨房,銅鏡妝臺,繡榻羅帷不說,櫥裏掛著各式各樣的羅,連的訶子都有。
晏元昭手支太xue,無奈看。
齊叔忍著笑,“東間放的都是明昌長公主的東西,小郎君從沒帶過……”
“齊叔。”晏元昭打斷,利眼瞪著渾漉漉的小郎,“沈娘子,你還不快去!”
沈宜棠趕忙跑了。
晏元昭淨手,盤坐在墩上,白羽幫著齊叔端來一早備好在竈上溫著的幾碟素菜,移了炭盆過來,暖意更熾。
他窗外,青山眼,雲天如畫,已然風消雨歇。
這場來去飛快的雨,像是專為沈家小娘子下的,竟他鬼使神差地把帶到這裏。父親心修築的聽山居,是他們一家三口尋景探幽、怡養之所,不曾有外人來過。
聽山,而後心靜。
現在,心似乎靜不下了。
晏元昭盯著東間屋門,換裳用得了這麽久嗎?
菜就要涼了。
門吱呀一響,小郎亭亭地出來。
卸去釵環脂,半烏發用絹帕松松系起,如雲地瀉在背上。眸似清泉兩泓,兩頰細淨如玉。臂上的碧披帛籠著雪白羅,擺沒過履——公主比一般子高挑得多。
臉上笑意明亮,“不好意思,讓晏大人等了。”
晏元昭點點頭,這才是他悉的樣子,清水出芙蓉一般的狡黠小丫頭。
“坐下用飯。”他道。
兩人遵循食不言的規矩安靜進食。沈宜棠吃得斯文而拘謹,只慢騰騰地離最近的兩盤菜。
晏元昭冷眼看著,吃得,還挑食,沈宜棠的病簡直一籮筐。
怪不得長得小。他當時站在高尋,伶仃地立在雨裏,薄薄的影像梨茸剛抱來時,細細小小一條。
現在也是,窩進母親豪闊的擺,看得見裳,快看不見人了。
沈宜棠注意到晏元昭瞟了眼子,暗暗苦。
慣穿齊腰襦,可公主留的子全是齊的,式樣也舊,沈宜棠纖瘦,手忙腳穿上總往下掉。懷疑自己系帶的方式不對,幾番調整不得法,最後只好用發夾將與上衫別住。沈宜棠搛菜不敢長胳膊,就怕作一大,發夾落。
總算熬過去這頓飯。
齊叔撤去盤碟,晏元昭開始煎茶。
本朝飲茶之習蔚然風,尋常人家不講究,沖泡即飲。像晏元昭這般親自手,采用煎煮古法的,倒是見了。
碾碎茶餅,塞炭塊風爐,注泉水,攪茶……晏元昭煎茶很講章法,如霜如雪的大手嫻優雅地弄茶,指骨修長,關節隆起,淡青的筋絡若若現。這雙手,煮茶好看,琴當更好看。
沈宜棠抱膝坐一旁,一心一意欣賞晏元昭的手,腳邊的炭盆熏得暖意洋洋。
茶湯三沸,瓦釜低鳴,窗外竹風簌簌,攜來鳥雀明快的啁啾。
沈宜棠不敢驚擾他,等他分好茶,才小聲道:“對不起,晏大人,我擾您清淨了。”
看出來了,晏元昭就是來消閑的。群山相抱,綠竹猗猗,結廬在此坐擁清景,這種風雅屬于最高等的富貴。
晏元昭聞著茶香,悠悠道:“你這會兒倒安靜了。”
沈宜棠四,“這聽山居是令尊留給您的嗎?”
屋子有些年頭,應該不是晏元昭建的。
“不錯。”晏元昭難得多解釋,“家父時在山裏跟隨大儒學習,慣以山水為鄰,張琴邀雨,翛然自在。母親的私産裏有幾座山莊別苑,父親覺得奢華有餘,風雅不足,就在落霞山中營建三間陋室,偶爾與我們來小住。”
你管這陋室?
屋裏案幾妝臺古樸雅致,皆飾以蘭草紋,屋脊上甚至別出心裁立了一只鶴做吻,普通百姓住進這種陋室做夢都能笑醒。
沈宜棠忍下譏諷,“徜徉山水之間,當真是一大。可惜,明昌長公主許久不來,妝臺上的胭脂水都幹結了。”
公主的裳樣式也舊,但質地華貴,宛然如新。
晏元昭平靜道:“家父去世後,母親就不肯再來了。我每月末旬休來一趟,算是告父親的在天之靈。”
沈宜棠托腮看他,“晏駙馬要是知道您如此神俊朗,人才出衆,聲斐然,一定會很欣。”
晏元昭涼涼道:“沈娘子,我說過,不喜歡聽恭維。”
“哪裏是恭維?這是真心話,大實話,咱們大周誰人不曉晏大人嫉惡如仇,公正嚴明……”
晏元昭遞來一盞茶。
是用來堵我的,沈宜棠心道。
學著閨秀飲茶的樣子,舉袖啜飲。品不出好壞,但依舊大贊一通。晏元昭表淡淡地聽著,忽道:“你的臉怎這樣紅?”
熱的,完全是熱的。
炭盆熱,茶也熱。
沈宜棠細頸微垂,作樣,“因為是郎君煮的茶,飲之即醉。”
“是麽?”晏元昭俯把炭盆拿開。
沈宜棠覺得他好像又笑了。
晏元昭的笑,總是雙抿,微微上揚,轉瞬即逝。可就是這樣快如流星的笑,卻格外好看,。
他應該多笑笑的。
他心看起來不錯,沈宜棠大著膽子問:“晏大人,聽說晏駙馬的琴技冠絕天下,可為什麽聽山居裏沒擺琴?”
晏元昭瞧了眼案旁的大塊空地,那裏原置有一張桐木七弦琴,不算是父親最得意的收藏,但仍被珍重地取名為“鶴鳴”,以其琴音錚錚如鶴唳之故。
“原來有琴。”他道。
沈宜棠猜測,“可現在卻沒琴,是因為您不再琴,所以把琴撤走了?”
晏元昭又遞來一盞茶。
沈宜棠只得閉飲茶。
捧盞的右手無名指不自然地蜷曲,趴趴地在茶盞上。
晏元昭的目落在手上,疑竇將將生起,沈宜棠已放下茶盞,手進袖裏,“好可惜。”
晏元昭修長的手指輕叩木案,“喝完茶,便下山吧,沈娘子不宜——”
“歸府太晚”四字還未出口,就見一團灰影穿過半開的窗戶,氣勢洶洶闖來,撲騰騰地直奔窩在雪裏的小郎。
“啊!”沈宜棠急促尖鳴,直的上半斜向一旁倒去。在到冰涼的地面前,伴著一聲輕響,一只溫熱的手掌托住了後心。
晏元昭一手撐地,一手墊在下,與呼吸咫尺相聞,小郎清澈的雙眸呆呆地看著他,晏元昭的耳尖陡然生紅。
“咕咕。”
一只灰黑的鵓鴣立在地上,好奇地看著兩人,忽而淺淺振翅,選擇加進來——踩到沈宜棠的脯上,以一己之力隔開他們。
“……”
沈宜棠哭無淚地看著晏元昭。
晏元昭擡起撐地的手,向鵓鴣揮了揮。
不。
再揮。
鵓鴣終于大發善心,飛到窗欞上。
“沒事了。”
晏元昭稍遠離,只手還在背後。他猶豫了一下,手上使力扶坐起,沈宜棠剛順勢直起一半子,他便將手回來。
因為得太快,還扯到了的子。
沈宜棠前襦就這樣水靈靈地落一寸。
下意識向前臥倒,這才明白,原來剛才那聲響是發夾繃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