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起波折 “我倒好奇了,沈娘子什麽好……
沈宜棠萬萬沒想到, 宋蓁帶來這樣一個晴天霹靂。
裏嚼著的山楂糕變得索然無味,沈宜棠僵著臉聽宋蓁為介紹。
“這位縣令姓林,年輕有為, 前途大好,協助父親治理水患出力良多, 還曾在潰堤時救了父親命。父親賞識此人, 就把你許給了他。”
“林縣令剛滿三十,原配幾年前生病去了, 沒留下子嗣,你嫁過去雖為繼室, 但也不算太委屈。父親說已經立了字約,換好信, 讓我把你的庚帖寄到雲沂,等了秋, 對方家裏就派人來京中遞送婚書和聘禮, 一道接你過門……”
宋蓁也清楚這不算什麽好姻緣, 越說聲音越小, 留意著小姑子的反應。
關南遠在西南,距離京城兩千多裏, 既不繁榮富庶, 也非軍事要地, 除了常年頻犯的水患, 再沒什麽值得被人提起的。在這樣一個常用來安置貶謫員的地方為縣令, 哪有什麽前途可言, 很有可能一輩子都在偏遠州縣打轉,止步于此了。
更別提這位縣令是喪妻再娶。
沈宜棠心裏冷笑一聲,沈執對這個庶出兒的惡意, 在這裏等著呢。老天爺看任務進行得太順利,橫生波折阻財路。
咬牙道:“給一個縣令當填房,還要嫁到那麽遠,父親甚至不及回府見我一面,就匆匆定下來,宜棠無話可說。”
宋蓁安,“父親重義,林縣令對他有救命之恩,想必急著報恩才匆忙定下。你放心,濃于水,你父親不會害你,林縣令品貌一定不錯,是個好夫君。”
沈宜棠道:“阿嫂說的話,恐怕自己也不相信吧。這樁婚事,無論怎麽說都是糟糕頂,京中哪個四品員,舍得遠嫁自己兒?”
宋蓁正道:“宜棠,你不願,阿嫂理解。但父親是沈府家主,他決定的事,旁人不能置喙。你與其鬧緒,不如試著接,多想想這樁婚的好。”
兩個月相下來,沈宜棠足夠了解宋蓁。
宋蓁和要好,認真為參謀夫婿,私下聊天也言語無忌,常流出小兒態。但在明面上,宋蓁的德容言功絕沒有半分差池。做公公的發了話,就會盡到為人兒媳的本分,嚴格按照沈執的吩咐,把小姑子妥妥帖帖地嫁出去。
多說無益,沈宜棠堅決表明態度。
“阿嫂,不管你怎麽說,我就一句話,我不嫁。”
“你這是何苦呢,此事也由不得你,再好好想想吧,這幾天先別出門了。”宋蓁嘆氣,“橫豎你的庚帖,我是要寄過去的。”
宋蓁言盡于此,不再多討不快,由丫鬟扶著離開了。
沈宜棠盯著虛空思慮,冷不防聽到重重一聲響,前多了一人。
——婚事給的震驚太大,把秋明給忘了。
秋明雙腳著地,急赤白臉地道:“沈娘子,您斷不能嫁呀!”
沈宜棠又拈起一塊山楂糕,委屈看他,“我說了沒用,快你家主子想辦法啊!”
秋明點頭,渾然忘了要寫箋的事,旋跳窗而走,“主子一定有辦法,我這就回去報信。”
夜如墨,秋明影如梭,轉瞬即逝。
沈宜棠抱膝坐在榻上,反複回想宋蓁說的話,心裏一陣煩躁,右肩上安穩已久的傷口,又突突地疼起來。
宋蓁踱著步子回到主院,沈宣在室捧著一卷書等,見回來,忙擲去書,問:“阿棠作何反應?”
“能有什麽反應,自然是不高興,不肯嫁。”
沈宣面不好,“阿棠不願嫁,你就先別寄庚帖,父親沒幾日就回來了,我勸勸他。”
宋蓁言又止,終是開口道:“夫君說要勸,又有什麽立場勸呢?父親沒將宜棠養在膝下,與分淡薄,你當初以他的名義將宜棠接來,父親已是不悅,現在你又要為了宜棠違逆他心意,恐怕父親要叱你不孝了。”
“那我也不能坐視阿棠嫁到那山窮水遠的地方,去一趟關南要走一個多月,以後我們想再見一面都難。”
宋蓁悶了半晌才道:“你一母同胞的兩個親妹妹宜淑和宜嫻,一個嫁在京中,一個嫁到離京城不過三百裏的商州,也沒見你和們多走。我實在不明白,你為何偏偏待這個才從老家來的庶妹這樣好。”
沈宣有些不耐,“我和你說過,阿棠小時候和我親近,後來我忙于庶務,沒顧得上,我對有愧,著意彌補。阿棠不父親寵,已是很可憐了,我再不幫著,就沒人對好了。”
宋蓁卸下釵環準備安歇,讓丫鬟給按,“我看夫君能做的也有限,父親講求信用,不可能因為你的三言兩語毀去婚約。夫君也和阿棠一樣,慎重想想吧。”
沈宣心裏清楚宋蓁所言有理,父親向來說一不二,他從沒撼過他的想法。
可是,多年未見的妹妹才來府裏,就這麽快要嫁到兩千裏地之外,他如何接?
他腳步釘在地上,思來想去,黯然不已。
……
公主府。
秋明進了府門,找不見主子,問了白羽才知道,晏元昭去見長公主了。
從落霞山回來後,晏元昭仔細思量了紫觀中太子的荒唐之舉。
窩藏包庇犯人,只是一宗。
另一宗,就棘手了。
皇室乃至世家沾染男人,并不鮮見,貴族們把男當個樂子,輒養孌,找清秀小廝出火。
但趙騫所為,顯然不止這些。
那兩人都與他有姻親關系,其中李景和在李家沒倒臺前,有份有職,是京裏得上名的郎君。趙騫竟與這樣的人茍合,看樣子還不是一朝一夕。
太子妃知嗎?
而且,晏元昭實在不願意回想,他看到的那幾幕裏,太子還是被在下面的那個,這似乎又和尋常好男風的郎君不太一樣。
太子嬪妃算得上,太子妃之下,包括陳虎的妹妹在,只有幾個五品良媛,都沒為太子生下一兒半。盡管如此,年近三十的太子也沒有廣納妾室,不耽溺是他為數不多的優點。
晏元昭開始重新審視太子沒有子嗣這件事。
越想越覺不對勁,事關皇家私,他不好下判斷,最後幹脆把所見所聞陳書一封,奏聖上,盡到史之責。
書奏呈上去,隆慶帝沒有回應。今日上午召見了他,說的也是前事——大周以東都為國之副都,置鐘京同套署有司,然而上無監督,不東都員得過且過,因循敷衍,尤其史臺,推諉塞責嚴重,以致誤事,晏元昭數日前陳明東臺弊病,請予整治。
隆慶帝朱筆一揮,命晏元昭東行一趟,除舊弊,清雜冗,整肅東都史臺。
晏元昭沒再詢問奏後續,領了敕旨退下。
他今晚來見母親,準備向辭行,順便把沈宜棠的事講明白。
長公主上次與他不歡而散,很是生了幾天的氣,晏元昭幾次請安都吃了閉門羹。這回長公主總算肯讓他進屋。
晏元昭悶聲說完他與沈家娘子重歸于好,長公主高興之餘長笑不止,邊笑便道:“讓我想想,上一回你這麽自己打自己臉,是什麽事來著……”
晏元昭不吱聲。
“哦,想起來了,是梨茸。你一開始嫌貍奴不幹淨,鬧人,非要勸我丟了它,可後來喜歡到恨不得要抱著它去上衙。看來沈娘子又是另一個梨茸咯。”
“要不是母親時不時折騰梨茸,兒子也不會生出抱梨茸上衙的念頭。”晏元昭道。
長公主將梨茸當玩看,等閑拽它尾,拿水嚇它,喂的食五花八門,也不管它能不能吃,好幾次弄得梨茸腹瀉不止。晏元昭不得不三令五申照顧貓的婆子護好梨茸,別讓長公主糟蹋它。
好在晏元昭多次抗議後,長公主收斂不,梨茸的日子也好過了些。
長公主裝沒聽見,“我倒好奇了,沈娘子什麽好,讓你突破了你的原則和底線?”
晏元昭沉未語。
長公主回想起與沈宜棠見的那一面,“相貌平平,子倒是伶俐,沒有那種清高勁兒。”
明昌長公主未嫁時先帝隆寵,不久皇位更替,隆慶帝和雖非一母同胞,但登基時得到了明昌和駙馬不餘力的支持,加之可憐年紀輕輕守寡,遂對多加包容,優待不亞于先帝分毫。
長公主高傲了幾十年,自認論地位高低,沒有哪個子越得過,哪怕是先皇後,也不多給面子。因而生平最討厭世家在面前拿腔作勢,孤高自許。
沈宜棠的脾,覺得差強人意。就是出自沈府這點,有些鬧心。不過想到兒子這麽多年就看上過這麽一位郎,長公主把自己那點兒不舒服嚼吧嚼吧咽了,總還是開心。
“相貌平平?我覺得還不錯。”晏元昭道。
小丫頭眼睛又圓又亮,笑起來一團喜氣,的,親起來也很舒服。
晏元昭挑不出什麽病。
長公主眼裏眸閃爍,言又止,“……算了,人眼裏出西施,你說不錯就不錯吧。你放心去東都,等沈執那個老家夥一回來,我就找人過府說合,把這事定下來,你們盡早完婚。”
“勞煩母親。”晏元昭微微皺眉,“母親和沈侍郎有?”
“沒有。”
晏元昭仍覺得不對勁兒,他還記得沈執藏有他的琴譜。
長公主揚聲道:“我單方面看不慣他,為了討個清廉的名聲,穿著破破爛爛的裳,住著破破爛爛的宅子,沽名釣譽,虛僞至極,你信不信,咱們送過去的聘禮,他起碼要退回來一半……”
沈執的廉聲,朝野外皆聞,無不稱贊。
晏元昭笑笑,“母親且忍一忍吧。”
從母親出來,晏元昭看到在外頭苦等多時的秋明。
他興致盎然地問道:“又寫東西來了?”
秋明飛速搖頭,“主子,出大事了,沈侍郎給您未來夫人定了門親事!”
第30章 起波折 “我倒好奇了,沈娘子什麽好……
沈宜棠萬萬沒想到, 宋蓁帶來這樣一個晴天霹靂。
裏嚼著的山楂糕變得索然無味,沈宜棠僵著臉聽宋蓁為介紹。
“這位縣令姓林,年輕有為, 前途大好,協助父親治理水患出力良多, 還曾在潰堤時救了父親命。父親賞識此人, 就把你許給了他。”
“林縣令剛滿三十,原配幾年前生病去了, 沒留下子嗣,你嫁過去雖為繼室, 但也不算太委屈。父親說已經立了字約,換好信, 讓我把你的庚帖寄到雲沂,等了秋, 對方家裏就派人來京中遞送婚書和聘禮, 一道接你過門……”
宋蓁也清楚這不算什麽好姻緣, 越說聲音越小, 留意著小姑子的反應。
關南遠在西南,距離京城兩千多裏, 既不繁榮富庶, 也非軍事要地, 除了常年頻犯的水患, 再沒什麽值得被人提起的。在這樣一個常用來安置貶謫員的地方為縣令, 哪有什麽前途可言, 很有可能一輩子都在偏遠州縣打轉,止步于此了。
更別提這位縣令是喪妻再娶。
沈宜棠心裏冷笑一聲,沈執對這個庶出兒的惡意, 在這裏等著呢。老天爺看任務進行得太順利,橫生波折阻財路。
咬牙道:“給一個縣令當填房,還要嫁到那麽遠,父親甚至不及回府見我一面,就匆匆定下來,宜棠無話可說。”
宋蓁安,“父親重義,林縣令對他有救命之恩,想必急著報恩才匆忙定下。你放心,濃于水,你父親不會害你,林縣令品貌一定不錯,是個好夫君。”
沈宜棠道:“阿嫂說的話,恐怕自己也不相信吧。這樁婚事,無論怎麽說都是糟糕頂,京中哪個四品員,舍得遠嫁自己兒?”
宋蓁正道:“宜棠,你不願,阿嫂理解。但父親是沈府家主,他決定的事,旁人不能置喙。你與其鬧緒,不如試著接,多想想這樁婚的好。”
兩個月相下來,沈宜棠足夠了解宋蓁。
宋蓁和要好,認真為參謀夫婿,私下聊天也言語無忌,常流出小兒態。但在明面上,宋蓁的德容言功絕沒有半分差池。做公公的發了話,就會盡到為人兒媳的本分,嚴格按照沈執的吩咐,把小姑子妥妥帖帖地嫁出去。
多說無益,沈宜棠堅決表明態度。
“阿嫂,不管你怎麽說,我就一句話,我不嫁。”
“你這是何苦呢,此事也由不得你,再好好想想吧,這幾天先別出門了。”宋蓁嘆氣,“橫豎你的庚帖,我是要寄過去的。”
宋蓁言盡于此,不再多討不快,由丫鬟扶著離開了。
沈宜棠盯著虛空思慮,冷不防聽到重重一聲響,前多了一人。
——婚事給的震驚太大,把秋明給忘了。
秋明雙腳著地,急赤白臉地道:“沈娘子,您斷不能嫁呀!”
沈宜棠又拈起一塊山楂糕,委屈看他,“我說了沒用,快你家主子想辦法啊!”
秋明點頭,渾然忘了要寫箋的事,旋跳窗而走,“主子一定有辦法,我這就回去報信。”
夜如墨,秋明影如梭,轉瞬即逝。
沈宜棠抱膝坐在榻上,反複回想宋蓁說的話,心裏一陣煩躁,右肩上安穩已久的傷口,又突突地疼起來。
宋蓁踱著步子回到主院,沈宣在室捧著一卷書等,見回來,忙擲去書,問:“阿棠作何反應?”
“能有什麽反應,自然是不高興,不肯嫁。”
沈宣面不好,“阿棠不願嫁,你就先別寄庚帖,父親沒幾日就回來了,我勸勸他。”
宋蓁言又止,終是開口道:“夫君說要勸,又有什麽立場勸呢?父親沒將宜棠養在膝下,與分淡薄,你當初以他的名義將宜棠接來,父親已是不悅,現在你又要為了宜棠違逆他心意,恐怕父親要叱你不孝了。”
“那我也不能坐視阿棠嫁到那山窮水遠的地方,去一趟關南要走一個多月,以後我們想再見一面都難。”
宋蓁悶了半晌才道:“你一母同胞的兩個親妹妹宜淑和宜嫻,一個嫁在京中,一個嫁到離京城不過三百裏的商州,也沒見你和們多走。我實在不明白,你為何偏偏待這個才從老家來的庶妹這樣好。”
沈宣有些不耐,“我和你說過,阿棠小時候和我親近,後來我忙于庶務,沒顧得上,我對有愧,著意彌補。阿棠不父親寵,已是很可憐了,我再不幫著,就沒人對好了。”
宋蓁卸下釵環準備安歇,讓丫鬟給按,“我看夫君能做的也有限,父親講求信用,不可能因為你的三言兩語毀去婚約。夫君也和阿棠一樣,慎重想想吧。”
沈宣心裏清楚宋蓁所言有理,父親向來說一不二,他從沒撼過他的想法。
可是,多年未見的妹妹才來府裏,就這麽快要嫁到兩千裏地之外,他如何接?
他腳步釘在地上,思來想去,黯然不已。
……
公主府。
秋明進了府門,找不見主子,問了白羽才知道,晏元昭去見長公主了。
從落霞山回來後,晏元昭仔細思量了紫觀中太子的荒唐之舉。
窩藏包庇犯人,只是一宗。
另一宗,就棘手了。
皇室乃至世家沾染男人,并不鮮見,貴族們把男當個樂子,輒養孌,找清秀小廝出火。
但趙騫所為,顯然不止這些。
那兩人都與他有姻親關系,其中李景和在李家沒倒臺前,有份有職,是京裏得上名的郎君。趙騫竟與這樣的人茍合,看樣子還不是一朝一夕。
太子妃知嗎?
而且,晏元昭實在不願意回想,他看到的那幾幕裏,太子還是被在下面的那個,這似乎又和尋常好男風的郎君不太一樣。
太子嬪妃算得上,太子妃之下,包括陳虎的妹妹在,只有幾個五品良媛,都沒為太子生下一兒半。盡管如此,年近三十的太子也沒有廣納妾室,不耽溺是他為數不多的優點。
晏元昭開始重新審視太子沒有子嗣這件事。
越想越覺不對勁,事關皇家私,他不好下判斷,最後幹脆把所見所聞陳書一封,奏聖上,盡到史之責。
書奏呈上去,隆慶帝沒有回應。今日上午召見了他,說的也是前事——大周以東都為國之副都,置鐘京同套署有司,然而上無監督,不東都員得過且過,因循敷衍,尤其史臺,推諉塞責嚴重,以致誤事,晏元昭數日前陳明東臺弊病,請予整治。
隆慶帝朱筆一揮,命晏元昭東行一趟,除舊弊,清雜冗,整肅東都史臺。
晏元昭沒再詢問奏後續,領了敕旨退下。
他今晚來見母親,準備向辭行,順便把沈宜棠的事講明白。
長公主上次與他不歡而散,很是生了幾天的氣,晏元昭幾次請安都吃了閉門羹。這回長公主總算肯讓他進屋。
晏元昭悶聲說完他與沈家娘子重歸于好,長公主高興之餘長笑不止,邊笑便道:“讓我想想,上一回你這麽自己打自己臉,是什麽事來著……”
晏元昭不吱聲。
“哦,想起來了,是梨茸。你一開始嫌貍奴不幹淨,鬧人,非要勸我丟了它,可後來喜歡到恨不得要抱著它去上衙。看來沈娘子又是另一個梨茸咯。”
“要不是母親時不時折騰梨茸,兒子也不會生出抱梨茸上衙的念頭。”晏元昭道。
長公主將梨茸當玩看,等閑拽它尾,拿水嚇它,喂的食五花八門,也不管它能不能吃,好幾次弄得梨茸腹瀉不止。晏元昭不得不三令五申照顧貓的婆子護好梨茸,別讓長公主糟蹋它。
好在晏元昭多次抗議後,長公主收斂不,梨茸的日子也好過了些。
長公主裝沒聽見,“我倒好奇了,沈娘子什麽好,讓你突破了你的原則和底線?”
晏元昭沉未語。
長公主回想起與沈宜棠見的那一面,“相貌平平,子倒是伶俐,沒有那種清高勁兒。”
明昌長公主未嫁時先帝隆寵,不久皇位更替,隆慶帝和雖非一母同胞,但登基時得到了明昌和駙馬不餘力的支持,加之可憐年紀輕輕守寡,遂對多加包容,優待不亞于先帝分毫。
長公主高傲了幾十年,自認論地位高低,沒有哪個子越得過,哪怕是先皇後,也不多給面子。因而生平最討厭世家在面前拿腔作勢,孤高自許。
沈宜棠的脾,覺得差強人意。就是出自沈府這點,有些鬧心。不過想到兒子這麽多年就看上過這麽一位郎,長公主把自己那點兒不舒服嚼吧嚼吧咽了,總還是開心。
“相貌平平?我覺得還不錯。”晏元昭道。
小丫頭眼睛又圓又亮,笑起來一團喜氣,的,親起來也很舒服。
晏元昭挑不出什麽病。
長公主眼裏眸閃爍,言又止,“……算了,人眼裏出西施,你說不錯就不錯吧。你放心去東都,等沈執那個老家夥一回來,我就找人過府說合,把這事定下來,你們盡早完婚。”
“勞煩母親。”晏元昭微微皺眉,“母親和沈侍郎有?”
“沒有。”
晏元昭仍覺得不對勁兒,他還記得沈執藏有他的琴譜。
長公主揚聲道:“我單方面看不慣他,為了討個清廉的名聲,穿著破破爛爛的裳,住著破破爛爛的宅子,沽名釣譽,虛僞至極,你信不信,咱們送過去的聘禮,他起碼要退回來一半……”
沈執的廉聲,朝野外皆聞,無不稱贊。
晏元昭笑笑,“母親且忍一忍吧。”
從母親出來,晏元昭看到在外頭苦等多時的秋明。
他興致盎然地問道:“又寫東西來了?”
秋明飛速搖頭,“主子,出大事了,沈侍郎給您未來夫人定了門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