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共良宵 “不會是晏大人私藏的春宮冊子……
夏日晝長, 酉正時分金烏還未沉盡,蒼藍的天空罩著承淵院一甌暗白,暖風熏得人發悶。
沈宜棠穿碧子, 戴玉腕釧,盈盈地叩響了晏元昭的書房門。
白羽給開了門, 笑容一團和氣兼會意, “沈娘子,您來啦。郎君還在忙, 您輕點聲進去,別驚著。”
沈宜棠朝一, 勾著腳尖點進去。辛辛苦苦,晏郎君的房, 總算是來了。
白羽自覺離開,將門閉上。
梨茸踩著地優雅地走到門檻, 直勾勾看著沈宜棠。它如約來迎接了。
沈宜棠蹲下了梨茸, 走過罩門, 無聲地打量四周。
晏元昭的書房極大, 但不顯空。
八扇雕琢致繪著青綠山水的碧紗櫥隔開臥房,六個檀木架上格下櫥, 書格裏整齊碼放書冊, 有一架底格放了紅木劍架, 托著一柄長劍。架子後頭的牆壁上懸一張山景小畫, 青葉白花漫山遍野, 如火如荼。
書架疏散地半包著一張烏木書案, 旁邊還有香架、畫幾、茶案等,角落裏擱了只四周包起的芒草墊充當貓窩,看著亦是清雅。
房裏一派涼, 沉靜中氤氳著素淡香氣,是沉水糅合了棠梨的味道。沈宜棠沒看到冰盆之類的常見消暑之,不知這屋子是怎麽造的,能避過灼灼暑熱。
晏元昭坐在書案前,提筆寫著什麽。
沈宜棠抱著梨茸,有些躊躇。
“坐這裏。”晏元昭下頜微揚,用筆桿指了書案斜對面的坐榻。
沈宜棠忙坐過去。
榻上置著柵足幾,幾上擺了幾碟點心,不知是原本放在那裏,還是為準備的。
吃著糕,擼著貓,看晏元昭專注筆下,再無搭理的心思,想了想,道:“晏大人,我想找本書看,可以嗎?”
答聲從書案後傳來,“想看什麽書?我這裏沒有話本子。”
沈宜棠噗嗤一笑,“我不想看話本子,給長公主讀都讀夠了。我去看看你書架子上都有什麽,挑一本來看。”
晏元昭沒說話。
沈宜棠便當他答應了,放下梨茸,腳步輕地走到架子旁。
看了很久,晏元昭提落筆勾劃完兩整頁紙,餘裏的綠羅才從書案右端移到左端的架子。
沈宜棠找書,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此為借口搜尋賬本。
放亮眼睛,從第一個架子起,細細掃過書格裏的每一本經史子集,尋找主顧所說的紅皮冊子。還用雲岫教的法子,手指一寸寸了書架的關鍵,查探是否藏有暗格暗室。
搜到最後一個架子,仍沒有什麽收獲,都是尋常的架子,載著尋常的卷冊。
但突然眼一尖,目到架頂。
上面有幾部厚重的典籍,最上頭赫然是一本堆得靠裏的冊子,薄薄的,朱紅書脊。
那冊子放得高,還著牆,看不清封皮。沈宜棠毫不猶豫地踮起腳,手夠過去。
下一瞬,沈宜棠後背一僵,一只溫熱的大手按在手背上。
晏元昭站在後,低沉的聲音響起,“別拿。”
他一直專注在案頭,怎麽反應得那麽及時,背後長了眼睛似的。
沈宜棠訕訕地回手,轉面對晏元昭的俊,“是什麽呀,還不許人看?”
“不適合你看。”晏元昭道。
“我都沒看呢,你怎麽知道就不適合我呀。”沈宜棠眼珠骨碌一轉,“不會是晏大人私藏的春宮冊子吧?”
晏元昭眼皮一跳,“你腦袋裏天想些什麽東西。”
“這有什麽,郎君們都看,我理解的。”沈宜棠無辜道。
“你從哪聽的‘郎君們都看’?”不等回答,又道,“不許再說這個。”
“這麽避諱呀,”沈宜棠笑得賊賊的,“不會是被我說中,心虛了吧。”
晏元昭面不善,沈宜棠越發懷疑這正是要找的冊子,繼續小聲激他,“我就當是春宮了,除非你讓我看看。”
晏元昭一聲不吭,忽地揚手拿下冊子,塞手裏。
沈宜棠忙翻開,看到裏頭容後,沉默了。
是一本應進士科試用的手抄策文合集。
晏元昭淡定地闔上冊子,“喜歡看這個,看得懂麽?”
沈宜棠知道自己應該服個,維持一個乖乖聽話的沈娘子形象,可看著他那個氣定神閑的眼神,又忍不住道:“說不準就看懂了。”
劈手拿來冊子,提回到坐榻上。
晏元昭眉頭微蹙,也坐回去繼續伏案。
窗外蒼穹如同抹了某種燒制中的藍釉彩,變得又濃又深。白羽兩次進來點亮銀盞,滿室燈火熒熒,燭花搖個不休。
沈宜棠手裏這本策文實在容深,枯燥無味,裝模作樣讀了一會兒就坐不住了,輕飄飄地起,在房裏晃來晃去。
看看這,看看那。
“晏大人,我幫你磨墨吧?”
“郎君,要忙到什麽時候呀?”
“誒,窗外月亮爬上來了!”
擾歸擾,仍是腳尖著地,不敢弄靜的。
晏元昭筆下不休,一律簡單回答,沒擡頭看過,只偏頭看過一眼銀鈎似的月。
沈宜棠鬧了一會兒,悶悶坐下,放梨茸在邊,任它的爪子尾時不時蹭到上。
整間書房都逛過了,明面上不見紅皮賬簿。書架下的櫥格,要想辦法在沒人時翻一翻,其中兩個鎖著。書案下還有個小屜,也上著鎖,是個巧的蓮花鎖。其他的壁櫥箱籠也能藏東西,但可能不大。
想著想著,不覺就等到晏元昭結束公務,走到面前,手摟的腰。
——摟腰?
沈宜棠一詫,轉眼就發現自己想錯了。
晏元昭從上撈起了梨茸。
梨茸溫馴地去了他臂彎,腦袋倚在他袖上,琉璃珠般的眼睛轉來轉去。晏元昭了它爪子,玉似的手指陷在雪裏,神罕有的溫。
逗了一會兒貓,晏元昭松開梨茸,讓它溜去了地上,這才轉頭看向鼓著臉的小丫頭。
“不高興了?”
“郎君終于舍得和我講話了。”沈宜棠幹道,“人不如貓啊。”
“我也沒想到,你比貓還閑不住,逛屋子像逛集市。”晏元昭道。
“瞧著新鮮嘛。”沈宜棠小聲嘀咕,“我腳步很輕的,沒吵到你吧?”
“還好。”
晏元昭輕描淡寫。
他做事向來專注,即便沈宜棠弄出點聲響,也不會妨礙他。甚至,將放置在餘裏,偶爾瞥見探頭探腦地看他,心裏便平添一愉悅,手頭的公文都顯得面目可了。
細究起來,上回他在大理寺迫抄書,就是這種覺。
晏元昭看著,“令尊拒婚的事,我聽母親說了,沈侍郎——”他頓了頓,“對你實在狠心。”
“郎君心疼我?”沈宜棠笑道,“沒事的,我才不放在心上,我早當沒有這個父親。”
“你倒心寬。”
“心不寬難的就是我自個兒,父親厭棄我是他的損失,我才不要因此難過。”沈宜棠理所當然。
“這便好。”晏元昭道,“你這子,著實看不出在道觀裏待過多年。”
原來他知道。
沈宜棠解釋,“其實道觀也并非想象中那樣清苦,道人們都是有有的活人,有對我特別好的人,像親阿姐親阿娘一樣照顧我,縱著我,比起緣維系的親人,們更像我的家人。”
晏元昭若有所思,“日後有機會,帶我去拜見一下你說的這幾位家人。”
“好。”
沈宜棠的笑容有些僵。
們可不是道姑,而是春風樓裏的娘姨啊。
忽然察覺到自己的一無措。一直將晏元昭當做一個目標,滿腔熱忱地接近他,撥他,現在如願和他定下婚約,共坐一榻,他認真地對說,以後一起見家人,卻應對得勉強了。
必須快點找到賬本,拿到五千金走人,不能拖到親之後。
沈娘子這個面,戴得不痛快了。
沈宜棠咬了下,引開話題,“晏大人,你去東都除了辦差,可有去哪裏玩?”
晏元昭反問,“東都哪有什麽好去?”
山水不如鐘京毓秀,春天花時也過去了,無芳花可賞,無麗景可觀。
“有很多呢。”沈宜棠興致地給他列,“東都南門外的十字街夜市,賣三果子和糖酪糕;太平寺逢五逢十的珍禽會,有各鳥兒,犬貓狐兔;東教坊司每月許民衆看的傀儡戲和雜手伎……都是鐘京沒有的,我聽聞已久,可想去看了。”
“雜聚集,吵嚷不堪,你稱之為好去?”晏元昭說完,忽然想到連別人家房都想去看一看,向往這些也不奇怪。
“我在道觀裏憋久了,所以想去瞧熱鬧嘛。”
沈宜棠垂下眼簾,他這種雲端之上的世家郎君,當然看不起民間的樂趣,還沒說賭坊樂館青樓浴堂子呢。
晏元昭道:“等你去東都看上一回,便不好奇了。就說那夜市食攤兒上的東西,聞著香,實則不幹不淨,本下不了肚。”
這是在說葉公好龍了。
沈宜棠笑笑,“我又不像你們男兒家,想去哪便能去哪。”
——當然能想去哪就去哪,夜市食攤兒上的東西,聞著香,吃著更香。
說得饞,了塊小幾上的鷺鷥餅吃。論起吃來,沈府的飯菜和沈執其人一樣,菜式呆板,枯瘦無味。公主府的則是山珍海味,道道鮮致,就沒有不好看、不可口的。
只是份擺在這裏,為了優雅好看,不僅要吃得,還要吃得慢。細細嚼著品著,越吃越覺得沒勁兒,沒煙火氣。
擱在金盤子裏的蒸餅,不如小販從冒著熱乎氣的蒸籠裏現掏出來的好。
擺龍呈祥的,也不如外頭賣的烤,皮焦裏,撕下一條來,滋滋兒的冒油。
等不做這沈娘子,就把想吃的都吃個遍。
沈宜棠邊想邊吃,一只鷺鷥餅咂得津津有味。
晏元昭盯著臉上漾開的笑意,吃個糕餅有這麽開心嗎?
沈宜棠後知後覺他在看,目幽深,看像看塊頑石,他在琢磨。嚼咽的作便放得淑了,吃完拿取幾上的柑橘飲,心虛地喝了一口。
甜滋滋的,他拿當小孩子,招待不用茶,用甜水。
晏元昭仍在看。
銀燭送來如玉的暖,在的上,不是靜瓷般的,而是生的,流淌的,照見洋溢著神采的柳眉、明睞、櫻……
活生香,當是如此。
第38章 共良宵 “不會是晏大人私藏的春宮冊子……
夏日晝長, 酉正時分金烏還未沉盡,蒼藍的天空罩著承淵院一甌暗白,暖風熏得人發悶。
沈宜棠穿碧子, 戴玉腕釧,盈盈地叩響了晏元昭的書房門。
白羽給開了門, 笑容一團和氣兼會意, “沈娘子,您來啦。郎君還在忙, 您輕點聲進去,別驚著。”
沈宜棠朝一, 勾著腳尖點進去。辛辛苦苦,晏郎君的房, 總算是來了。
白羽自覺離開,將門閉上。
梨茸踩著地優雅地走到門檻, 直勾勾看著沈宜棠。它如約來迎接了。
沈宜棠蹲下了梨茸, 走過罩門, 無聲地打量四周。
晏元昭的書房極大, 但不顯空。
八扇雕琢致繪著青綠山水的碧紗櫥隔開臥房,六個檀木架上格下櫥, 書格裏整齊碼放書冊, 有一架底格放了紅木劍架, 托著一柄長劍。架子後頭的牆壁上懸一張山景小畫, 青葉白花漫山遍野, 如火如荼。
書架疏散地半包著一張烏木書案, 旁邊還有香架、畫幾、茶案等,角落裏擱了只四周包起的芒草墊充當貓窩,看著亦是清雅。
房裏一派涼, 沉靜中氤氳著素淡香氣,是沉水糅合了棠梨的味道。沈宜棠沒看到冰盆之類的常見消暑之,不知這屋子是怎麽造的,能避過灼灼暑熱。
晏元昭坐在書案前,提筆寫著什麽。
沈宜棠抱著梨茸,有些躊躇。
“坐這裏。”晏元昭下頜微揚,用筆桿指了書案斜對面的坐榻。
沈宜棠忙坐過去。
榻上置著柵足幾,幾上擺了幾碟點心,不知是原本放在那裏,還是為準備的。
吃著糕,擼著貓,看晏元昭專注筆下,再無搭理的心思,想了想,道:“晏大人,我想找本書看,可以嗎?”
答聲從書案後傳來,“想看什麽書?我這裏沒有話本子。”
沈宜棠噗嗤一笑,“我不想看話本子,給長公主讀都讀夠了。我去看看你書架子上都有什麽,挑一本來看。”
晏元昭沒說話。
沈宜棠便當他答應了,放下梨茸,腳步輕地走到架子旁。
看了很久,晏元昭提落筆勾劃完兩整頁紙,餘裏的綠羅才從書案右端移到左端的架子。
沈宜棠找書,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此為借口搜尋賬本。
放亮眼睛,從第一個架子起,細細掃過書格裏的每一本經史子集,尋找主顧所說的紅皮冊子。還用雲岫教的法子,手指一寸寸了書架的關鍵,查探是否藏有暗格暗室。
搜到最後一個架子,仍沒有什麽收獲,都是尋常的架子,載著尋常的卷冊。
但突然眼一尖,目到架頂。
上面有幾部厚重的典籍,最上頭赫然是一本堆得靠裏的冊子,薄薄的,朱紅書脊。
那冊子放得高,還著牆,看不清封皮。沈宜棠毫不猶豫地踮起腳,手夠過去。
下一瞬,沈宜棠後背一僵,一只溫熱的大手按在手背上。
晏元昭站在後,低沉的聲音響起,“別拿。”
他一直專注在案頭,怎麽反應得那麽及時,背後長了眼睛似的。
沈宜棠訕訕地回手,轉面對晏元昭的俊,“是什麽呀,還不許人看?”
“不適合你看。”晏元昭道。
“我都沒看呢,你怎麽知道就不適合我呀。”沈宜棠眼珠骨碌一轉,“不會是晏大人私藏的春宮冊子吧?”
晏元昭眼皮一跳,“你腦袋裏天想些什麽東西。”
“這有什麽,郎君們都看,我理解的。”沈宜棠無辜道。
“你從哪聽的‘郎君們都看’?”不等回答,又道,“不許再說這個。”
“這麽避諱呀,”沈宜棠笑得賊賊的,“不會是被我說中,心虛了吧。”
晏元昭面不善,沈宜棠越發懷疑這正是要找的冊子,繼續小聲激他,“我就當是春宮了,除非你讓我看看。”
晏元昭一聲不吭,忽地揚手拿下冊子,塞手裏。
沈宜棠忙翻開,看到裏頭容後,沉默了。
是一本應進士科試用的手抄策文合集。
晏元昭淡定地闔上冊子,“喜歡看這個,看得懂麽?”
沈宜棠知道自己應該服個,維持一個乖乖聽話的沈娘子形象,可看著他那個氣定神閑的眼神,又忍不住道:“說不準就看懂了。”
劈手拿來冊子,提回到坐榻上。
晏元昭眉頭微蹙,也坐回去繼續伏案。
窗外蒼穹如同抹了某種燒制中的藍釉彩,變得又濃又深。白羽兩次進來點亮銀盞,滿室燈火熒熒,燭花搖個不休。
沈宜棠手裏這本策文實在容深,枯燥無味,裝模作樣讀了一會兒就坐不住了,輕飄飄地起,在房裏晃來晃去。
看看這,看看那。
“晏大人,我幫你磨墨吧?”
“郎君,要忙到什麽時候呀?”
“誒,窗外月亮爬上來了!”
擾歸擾,仍是腳尖著地,不敢弄靜的。
晏元昭筆下不休,一律簡單回答,沒擡頭看過,只偏頭看過一眼銀鈎似的月。
沈宜棠鬧了一會兒,悶悶坐下,放梨茸在邊,任它的爪子尾時不時蹭到上。
整間書房都逛過了,明面上不見紅皮賬簿。書架下的櫥格,要想辦法在沒人時翻一翻,其中兩個鎖著。書案下還有個小屜,也上著鎖,是個巧的蓮花鎖。其他的壁櫥箱籠也能藏東西,但可能不大。
想著想著,不覺就等到晏元昭結束公務,走到面前,手摟的腰。
——摟腰?
沈宜棠一詫,轉眼就發現自己想錯了。
晏元昭從上撈起了梨茸。
梨茸溫馴地去了他臂彎,腦袋倚在他袖上,琉璃珠般的眼睛轉來轉去。晏元昭了它爪子,玉似的手指陷在雪裏,神罕有的溫。
逗了一會兒貓,晏元昭松開梨茸,讓它溜去了地上,這才轉頭看向鼓著臉的小丫頭。
“不高興了?”
“郎君終于舍得和我講話了。”沈宜棠幹道,“人不如貓啊。”
“我也沒想到,你比貓還閑不住,逛屋子像逛集市。”晏元昭道。
“瞧著新鮮嘛。”沈宜棠小聲嘀咕,“我腳步很輕的,沒吵到你吧?”
“還好。”
晏元昭輕描淡寫。
他做事向來專注,即便沈宜棠弄出點聲響,也不會妨礙他。甚至,將放置在餘裏,偶爾瞥見探頭探腦地看他,心裏便平添一愉悅,手頭的公文都顯得面目可了。
細究起來,上回他在大理寺迫抄書,就是這種覺。
晏元昭看著,“令尊拒婚的事,我聽母親說了,沈侍郎——”他頓了頓,“對你實在狠心。”
“郎君心疼我?”沈宜棠笑道,“沒事的,我才不放在心上,我早當沒有這個父親。”
“你倒心寬。”
“心不寬難的就是我自個兒,父親厭棄我是他的損失,我才不要因此難過。”沈宜棠理所當然。
“這便好。”晏元昭道,“你這子,著實看不出在道觀裏待過多年。”
原來他知道。
沈宜棠解釋,“其實道觀也并非想象中那樣清苦,道人們都是有有的活人,有對我特別好的人,像親阿姐親阿娘一樣照顧我,縱著我,比起緣維系的親人,們更像我的家人。”
晏元昭若有所思,“日後有機會,帶我去拜見一下你說的這幾位家人。”
“好。”
沈宜棠的笑容有些僵。
們可不是道姑,而是春風樓裏的娘姨啊。
忽然察覺到自己的一無措。一直將晏元昭當做一個目標,滿腔熱忱地接近他,撥他,現在如願和他定下婚約,共坐一榻,他認真地對說,以後一起見家人,卻應對得勉強了。
必須快點找到賬本,拿到五千金走人,不能拖到親之後。
沈娘子這個面,戴得不痛快了。
沈宜棠咬了下,引開話題,“晏大人,你去東都除了辦差,可有去哪裏玩?”
晏元昭反問,“東都哪有什麽好去?”
山水不如鐘京毓秀,春天花時也過去了,無芳花可賞,無麗景可觀。
“有很多呢。”沈宜棠興致地給他列,“東都南門外的十字街夜市,賣三果子和糖酪糕;太平寺逢五逢十的珍禽會,有各鳥兒,犬貓狐兔;東教坊司每月許民衆看的傀儡戲和雜手伎……都是鐘京沒有的,我聽聞已久,可想去看了。”
“雜聚集,吵嚷不堪,你稱之為好去?”晏元昭說完,忽然想到連別人家房都想去看一看,向往這些也不奇怪。
“我在道觀裏憋久了,所以想去瞧熱鬧嘛。”
沈宜棠垂下眼簾,他這種雲端之上的世家郎君,當然看不起民間的樂趣,還沒說賭坊樂館青樓浴堂子呢。
晏元昭道:“等你去東都看上一回,便不好奇了。就說那夜市食攤兒上的東西,聞著香,實則不幹不淨,本下不了肚。”
這是在說葉公好龍了。
沈宜棠笑笑,“我又不像你們男兒家,想去哪便能去哪。”
——當然能想去哪就去哪,夜市食攤兒上的東西,聞著香,吃著更香。
說得饞,了塊小幾上的鷺鷥餅吃。論起吃來,沈府的飯菜和沈執其人一樣,菜式呆板,枯瘦無味。公主府的則是山珍海味,道道鮮致,就沒有不好看、不可口的。
只是份擺在這裏,為了優雅好看,不僅要吃得,還要吃得慢。細細嚼著品著,越吃越覺得沒勁兒,沒煙火氣。
擱在金盤子裏的蒸餅,不如小販從冒著熱乎氣的蒸籠裏現掏出來的好。
擺龍呈祥的,也不如外頭賣的烤,皮焦裏,撕下一條來,滋滋兒的冒油。
等不做這沈娘子,就把想吃的都吃個遍。
沈宜棠邊想邊吃,一只鷺鷥餅咂得津津有味。
晏元昭盯著臉上漾開的笑意,吃個糕餅有這麽開心嗎?
沈宜棠後知後覺他在看,目幽深,看像看塊頑石,他在琢磨。嚼咽的作便放得淑了,吃完拿取幾上的柑橘飲,心虛地喝了一口。
甜滋滋的,他拿當小孩子,招待不用茶,用甜水。
晏元昭仍在看。
銀燭送來如玉的暖,在的上,不是靜瓷般的,而是生的,流淌的,照見洋溢著神采的柳眉、明睞、櫻……
活生香,當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