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月夜 那張冷厲的面容一黑,氣笑了。……
第十章
明蘊之敏銳地察覺到旁的人似乎有幾分不一樣了。
眉眼如初,卻覆了一燼冷星沉的風霜。
從前的他雖然同樣冷寂,卻不曾有過這樣的蕭索,如朽木,似沉舟,仿佛千帆盡過。
無意追尋這份變化的來源,總歸與沒什麽相幹,微微側首:“殿下?”
視線相及的一瞬,那雙深如古井的眸緩緩下移,落在腰間。
“那塊玉佩,怎麽不戴著了?”
那嗓音沉啞,隔了許久,他才開口。
明蘊之順著他的目看向腰間。今日裳鮮亮,便沒喧賓奪主地佩戴那些巧的配飾,選了只繡著蘭草的香囊戴上。
裴彧不是個注重外之的人,只怕連今日換了裳都發覺不了,怎會突然詢問一只玉佩?
思忖一瞬,驀地想起些什麽,遲疑道:“殿下是說那塊同心佩?”
剛婚時的確喜歡得很,日日佩了一陣子。不過記不清是什麽時候,又因為什麽,將那塊玉佩收了起來。
似乎已有許久不曾佩戴過了。
“嗯。”
裴彧垂眸,眉眼間打下一片暗:“為何不戴?不喜歡?”
“……沒有不喜,只是此貴重,若有磕未免不。殿下若想要,妾回去便人找出來。”
明蘊之覺得他的問題頗有些沒頭沒尾,“殿下問這個做……”
“今日的裳,很好看。”
裴彧淡聲道:“很襯你。”
“……?”
明蘊之低了低頭。
原來還是會發現的啊。
還以為穿什麽,甚至是穿與不穿,在裴彧眼裏都沒有分別呢。
-
大周以孝治國,陛下也重親,每逢佳節定要辦宴。皇室宗親齊聚宴飲,一派和樂。
方才在涼亭那一遭,倒是康王妃安靜了一整個晚宴。前兒剛被換了人手,本也不想招惹明蘊之,若非真是氣惱上頭,才不會……
裴琦從邊溜過去,到了明蘊之旁。
明蘊之正盛了一碗酸梅湯喝著,忽然被拽了拽袖。
一轉頭,葡萄似的眼睛撲閃撲閃,滿是。
明蘊之失笑,“來人,去給小郡主溫一碗。”
“這酸梅湯瞧著真不錯,”肅王妃坐在一旁,見狀笑道:“東宮的小廚房真是名不虛傳。”
滿宮上下現在誰不知道東宮設了個小廚房,裏頭的廚子做得一手好菜,尤擅酸辣。
方才不就是因著一份糕點,惹出些事端麽?
明蘊之側首:“大嫂可要來上一碗?”
“罷了罷了,這樣酸,也就你和小阿琦這樣的孩子喜歡。”
肅王妃擺手,拒了。
“酸的?”
某個郡王妃聽得此言,忽地捂一笑:“太子妃莫不是有了喜訊吧?這樣的好事,莫要瞞著咱們呀。”
“誒?”
肅王妃也想了想:“是不是真有了?”
幾人說話不曾遮掩,聲音傳至上首,麗妃聲道:“是聽說太子妃近日吃酸的。遙想當初本宮懷著康王的時候,也是嗜酸得很呢。”
此話一出,所有的目幾乎都彙聚到了太子妃這一。衆人都瞧見了面前獨有的一盅酸梅湯,聯想起這幾日的聽聞,頓時熱鬧起來。
就連陛下也往此瞧了瞧。
陳皇後笑得仁善:
“這麽說,好像的確如此。來人,去請太醫來給太子妃瞧瞧”
“多謝母後關懷。”
明蘊之起請罪,笑意淺:“哪有什麽好消息,不過是兒臣饞,鬧了笑話。太醫日日請平安脈,若有消息,還能不告訴母後與諸位姐妹們麽。”
陳皇後笑嘆一聲:“你這孩子太過懂事,何必請罪,罷了。”
明蘊之坐了回去。及側之人看向的目,抿移開視線。
“還以為東宮特意設個小廚房,便是為了看顧太子妃呢,”麗妃高坐其上,語氣算不上好:“如今看來……”
“麗母妃此話,仿佛是對小廚房一事有異議?”
齊王心直口快,一順就說了出來。且不說他有求于二哥,就說二嫂平日對他和姚玉珠的關懷,他就不可能任麗妃在宴席上怪氣。
陳皇後掃了他一眼,齊王癟了癟,不說話了。
麗妃被這麽一頂,臉不大好看。
揚手,召來裴琦坐在側:“自然不是。本宮只是想著太子與太子妃都是標致的人,不知生下來的孩子會有多可。若能像阿琦一樣,宮中也能熱鬧些。”
陛下看向冰雪可的小孫,沉一聲:“東宮子嗣是稀薄了些。”
衆人看向明蘊之的目瞬間複雜了起來。
明蘊之對此倒習以為常,這些目比起從前那些,給帶來的傷害簡直算不上什麽。淡淡笑著,垂首輕輕啜著茶水。
“稟父皇。”
裴彧放下酒杯,站起:“兒福分安能強求。兒臣十五上戰場,從軍數年,折于兒臣刀下亡魂不知凡幾,罪孽深重。”
“……靜山大師曾道,兒臣子孫緣淺,只待罪業消盡,方能求得圓滿。”
男人聲調平穩,如雪落松枝,清清冷冷。
明蘊之從他站起那刻,目就一瞬不瞬地落在他上。
不去瞧他的臉,怔怔地看向他脖頸那道傷痕。
那是他當初從軍時留下的,深骨髓,那一刀幾乎奪了他的命。
那時他們已有婚約,遠在益州聽聞此消息時,嚇得三天三夜不曾睡好。
饒是過了數年,每每看到那道疤痕的時候,也不難想起當初的驚駭,耳後連接著脖頸那一,若是再重上些許,只怕能當場殞命。
明蘊之垂下視線。
提及戰功,陛下聞言亦有容:“你上陣殺敵乃是為國為民,保衛邊疆,談何罪孽。”
他一嘆,微拊掌心,道:
“朕記得,西域去年進貢了座玉佛,便將其賜與太子。”
陳皇後笑開:“陛下真是慈父之心,但願太子殿下能因此早日渡得善果,為皇家開枝散葉才是。”
宮中人慣會見風使舵,當場便改了口風,稱頌太子功德,念陛下子,宴席又熱鬧起來。
麗妃不著痕跡地握了手。
大周崇佛法,那尊玉佛足有一人高,珍貴萬分,竟就這麽眼也不眨地給了東宮!
還想說些什麽,卻見兒子康王面不好地皺著眉,埋頭飲酒。
忍了忍心頭思緒,閉口不言。
-
臨華殿。
“好大一尊佛……”青蕪嘖嘖稱奇:“娘娘,要將其供在小佛堂麽?”
明蘊之有些頭疼:“放過去吧。”
青竹樂道:“娘娘,今兒個太子殿下在宴上,可真是維護娘娘呢!”
青蕪也跟著點頭:“奴婢也覺得是。咱們殿下平日裏從不顯擺什麽功名什麽就,今日這般,定是為了娘娘。”
“為了誰我不知,但你倆真是看夠了熱鬧,是不是?”
明蘊之斜眼瞧著二人,笑了笑。
裴彧從前提此事,偶爾開口,也只是一句“緣分天定”。
上天定來定去,如今綦娘子回來了,便了罪孽深重,要待日後洗清——日後。
恐怕是綦娘子何時宮,這罪孽何時便能清吧。
與幹系不大。
明蘊之也不覺傷心,只是自嘲般了心口。
也有那麽一瞬,覺得裴彧開口是為著的。但不過一瞬,就清醒了過來。
“娘娘。”
青蕪指揮著人將賞賜搬了去,回來時低聲音:“殿下回來了。”
明蘊之回首,正瞧見裴彧掀簾進殿。
目相對的瞬間,想起不久前的那個清晨,裴彧不知夢到了什麽,醒來瞧著的視線……與現在有些像。
深深沉沉地,好像蘊含了許多許多。看不明白,也不想明白,索垂下眼避開視線:“殿下怎的回來了?”
宴散,二人都不曾同路。裴彧分明回了廣明殿,怎麽此時又回來?
裴彧宴上飲了些酒,在外頭吹了會兒涼風,頭有些痛。此番聽到這樣生冷的語氣,那痛意愈發明顯。
夜稍沉,秋風微寒。
裴彧沉聲道:“今日中秋。”
團圓佳節。
“啊……是。”
八月十五呢。
明蘊之懊惱,松快了幾日,全然忘了初一十五是一早定下的同房日。
輕輕嘆了口氣,轉去沐浴。
直到裏間傳來水聲,裴彧才緩緩坐下,看向案幾上那個打開的匣子。
致秀氣的匣子中,放著那塊婚時兩人一人一只的比翼同心佩。
他坐在案前,將其拿出。
玉質溫潤,水剔,比翼同心的樣式寓意也極好。他方才從廣明殿取出了自己的那一只,將其放在了一。
如今這對玉佩安安穩穩躺在手心,無有裂痕。
不過是夢。
裴彧靜坐片刻。待到裏間水聲漸停,才將玉佩放了回去。
明蘊之了發,換上寢,在銅鏡前磨蹭許久。
平心而論,不大喜歡做那些事,又累,偶爾也會疼,更多的時候介于舒適和不舒適之間,多次費解此事究竟有何樂趣。
過了好一會兒,才從屏風後出來。帶著一馥郁蘭香,行至裴彧邊。
“殿下……”
裴彧一轉眼,瞧見的便是一張明麗豔的臉。
剛從澡間出來白裏紅的臉頰,看得出氣不錯,表卻勉強作出一副溫小意的樣子,瞧著不大願。
人靠得近,和肩頭卻不自覺地往遠了拉開。
上只穿著件睡時才會穿的單薄寢,腰帶也不曾用心系好,顯然是做好了某些準備。
仿佛是見他半晌沒有作,那秀氣的鼻尖不耐地皺了皺,自以為掩飾很好地開口:“殿下,不安歇嗎?”
裴彧頓然想起方才,明蘊之問他為何來此的時候,那眉間一閃而過的輕皺。
那張冷厲的面容一黑,氣笑了。
好得很。
第10章 月夜 那張冷厲的面容一黑,氣笑了。……
第十章
明蘊之敏銳地察覺到旁的人似乎有幾分不一樣了。
眉眼如初,卻覆了一燼冷星沉的風霜。
從前的他雖然同樣冷寂,卻不曾有過這樣的蕭索,如朽木,似沉舟,仿佛千帆盡過。
無意追尋這份變化的來源,總歸與沒什麽相幹,微微側首:“殿下?”
視線相及的一瞬,那雙深如古井的眸緩緩下移,落在腰間。
“那塊玉佩,怎麽不戴著了?”
那嗓音沉啞,隔了許久,他才開口。
明蘊之順著他的目看向腰間。今日裳鮮亮,便沒喧賓奪主地佩戴那些巧的配飾,選了只繡著蘭草的香囊戴上。
裴彧不是個注重外之的人,只怕連今日換了裳都發覺不了,怎會突然詢問一只玉佩?
思忖一瞬,驀地想起些什麽,遲疑道:“殿下是說那塊同心佩?”
剛婚時的確喜歡得很,日日佩了一陣子。不過記不清是什麽時候,又因為什麽,將那塊玉佩收了起來。
似乎已有許久不曾佩戴過了。
“嗯。”
裴彧垂眸,眉眼間打下一片暗:“為何不戴?不喜歡?”
“……沒有不喜,只是此貴重,若有磕未免不。殿下若想要,妾回去便人找出來。”
明蘊之覺得他的問題頗有些沒頭沒尾,“殿下問這個做……”
“今日的裳,很好看。”
裴彧淡聲道:“很襯你。”
“……?”
明蘊之低了低頭。
原來還是會發現的啊。
還以為穿什麽,甚至是穿與不穿,在裴彧眼裏都沒有分別呢。
-
大周以孝治國,陛下也重親,每逢佳節定要辦宴。皇室宗親齊聚宴飲,一派和樂。
方才在涼亭那一遭,倒是康王妃安靜了一整個晚宴。前兒剛被換了人手,本也不想招惹明蘊之,若非真是氣惱上頭,才不會……
裴琦從邊溜過去,到了明蘊之旁。
明蘊之正盛了一碗酸梅湯喝著,忽然被拽了拽袖。
一轉頭,葡萄似的眼睛撲閃撲閃,滿是。
明蘊之失笑,“來人,去給小郡主溫一碗。”
“這酸梅湯瞧著真不錯,”肅王妃坐在一旁,見狀笑道:“東宮的小廚房真是名不虛傳。”
滿宮上下現在誰不知道東宮設了個小廚房,裏頭的廚子做得一手好菜,尤擅酸辣。
方才不就是因著一份糕點,惹出些事端麽?
明蘊之側首:“大嫂可要來上一碗?”
“罷了罷了,這樣酸,也就你和小阿琦這樣的孩子喜歡。”
肅王妃擺手,拒了。
“酸的?”
某個郡王妃聽得此言,忽地捂一笑:“太子妃莫不是有了喜訊吧?這樣的好事,莫要瞞著咱們呀。”
“誒?”
肅王妃也想了想:“是不是真有了?”
幾人說話不曾遮掩,聲音傳至上首,麗妃聲道:“是聽說太子妃近日吃酸的。遙想當初本宮懷著康王的時候,也是嗜酸得很呢。”
此話一出,所有的目幾乎都彙聚到了太子妃這一。衆人都瞧見了面前獨有的一盅酸梅湯,聯想起這幾日的聽聞,頓時熱鬧起來。
就連陛下也往此瞧了瞧。
陳皇後笑得仁善:
“這麽說,好像的確如此。來人,去請太醫來給太子妃瞧瞧”
“多謝母後關懷。”
明蘊之起請罪,笑意淺:“哪有什麽好消息,不過是兒臣饞,鬧了笑話。太醫日日請平安脈,若有消息,還能不告訴母後與諸位姐妹們麽。”
陳皇後笑嘆一聲:“你這孩子太過懂事,何必請罪,罷了。”
明蘊之坐了回去。及側之人看向的目,抿移開視線。
“還以為東宮特意設個小廚房,便是為了看顧太子妃呢,”麗妃高坐其上,語氣算不上好:“如今看來……”
“麗母妃此話,仿佛是對小廚房一事有異議?”
齊王心直口快,一順就說了出來。且不說他有求于二哥,就說二嫂平日對他和姚玉珠的關懷,他就不可能任麗妃在宴席上怪氣。
陳皇後掃了他一眼,齊王癟了癟,不說話了。
麗妃被這麽一頂,臉不大好看。
揚手,召來裴琦坐在側:“自然不是。本宮只是想著太子與太子妃都是標致的人,不知生下來的孩子會有多可。若能像阿琦一樣,宮中也能熱鬧些。”
陛下看向冰雪可的小孫,沉一聲:“東宮子嗣是稀薄了些。”
衆人看向明蘊之的目瞬間複雜了起來。
明蘊之對此倒習以為常,這些目比起從前那些,給帶來的傷害簡直算不上什麽。淡淡笑著,垂首輕輕啜著茶水。
“稟父皇。”
裴彧放下酒杯,站起:“兒福分安能強求。兒臣十五上戰場,從軍數年,折于兒臣刀下亡魂不知凡幾,罪孽深重。”
“……靜山大師曾道,兒臣子孫緣淺,只待罪業消盡,方能求得圓滿。”
男人聲調平穩,如雪落松枝,清清冷冷。
明蘊之從他站起那刻,目就一瞬不瞬地落在他上。
不去瞧他的臉,怔怔地看向他脖頸那道傷痕。
那是他當初從軍時留下的,深骨髓,那一刀幾乎奪了他的命。
那時他們已有婚約,遠在益州聽聞此消息時,嚇得三天三夜不曾睡好。
饒是過了數年,每每看到那道疤痕的時候,也不難想起當初的驚駭,耳後連接著脖頸那一,若是再重上些許,只怕能當場殞命。
明蘊之垂下視線。
提及戰功,陛下聞言亦有容:“你上陣殺敵乃是為國為民,保衛邊疆,談何罪孽。”
他一嘆,微拊掌心,道:
“朕記得,西域去年進貢了座玉佛,便將其賜與太子。”
陳皇後笑開:“陛下真是慈父之心,但願太子殿下能因此早日渡得善果,為皇家開枝散葉才是。”
宮中人慣會見風使舵,當場便改了口風,稱頌太子功德,念陛下子,宴席又熱鬧起來。
麗妃不著痕跡地握了手。
大周崇佛法,那尊玉佛足有一人高,珍貴萬分,竟就這麽眼也不眨地給了東宮!
還想說些什麽,卻見兒子康王面不好地皺著眉,埋頭飲酒。
忍了忍心頭思緒,閉口不言。
-
臨華殿。
“好大一尊佛……”青蕪嘖嘖稱奇:“娘娘,要將其供在小佛堂麽?”
明蘊之有些頭疼:“放過去吧。”
青竹樂道:“娘娘,今兒個太子殿下在宴上,可真是維護娘娘呢!”
青蕪也跟著點頭:“奴婢也覺得是。咱們殿下平日裏從不顯擺什麽功名什麽就,今日這般,定是為了娘娘。”
“為了誰我不知,但你倆真是看夠了熱鬧,是不是?”
明蘊之斜眼瞧著二人,笑了笑。
裴彧從前提此事,偶爾開口,也只是一句“緣分天定”。
上天定來定去,如今綦娘子回來了,便了罪孽深重,要待日後洗清——日後。
恐怕是綦娘子何時宮,這罪孽何時便能清吧。
與幹系不大。
明蘊之也不覺傷心,只是自嘲般了心口。
也有那麽一瞬,覺得裴彧開口是為著的。但不過一瞬,就清醒了過來。
“娘娘。”
青蕪指揮著人將賞賜搬了去,回來時低聲音:“殿下回來了。”
明蘊之回首,正瞧見裴彧掀簾進殿。
目相對的瞬間,想起不久前的那個清晨,裴彧不知夢到了什麽,醒來瞧著的視線……與現在有些像。
深深沉沉地,好像蘊含了許多許多。看不明白,也不想明白,索垂下眼避開視線:“殿下怎的回來了?”
宴散,二人都不曾同路。裴彧分明回了廣明殿,怎麽此時又回來?
裴彧宴上飲了些酒,在外頭吹了會兒涼風,頭有些痛。此番聽到這樣生冷的語氣,那痛意愈發明顯。
夜稍沉,秋風微寒。
裴彧沉聲道:“今日中秋。”
團圓佳節。
“啊……是。”
八月十五呢。
明蘊之懊惱,松快了幾日,全然忘了初一十五是一早定下的同房日。
輕輕嘆了口氣,轉去沐浴。
直到裏間傳來水聲,裴彧才緩緩坐下,看向案幾上那個打開的匣子。
致秀氣的匣子中,放著那塊婚時兩人一人一只的比翼同心佩。
他坐在案前,將其拿出。
玉質溫潤,水剔,比翼同心的樣式寓意也極好。他方才從廣明殿取出了自己的那一只,將其放在了一。
如今這對玉佩安安穩穩躺在手心,無有裂痕。
不過是夢。
裴彧靜坐片刻。待到裏間水聲漸停,才將玉佩放了回去。
明蘊之了發,換上寢,在銅鏡前磨蹭許久。
平心而論,不大喜歡做那些事,又累,偶爾也會疼,更多的時候介于舒適和不舒適之間,多次費解此事究竟有何樂趣。
過了好一會兒,才從屏風後出來。帶著一馥郁蘭香,行至裴彧邊。
“殿下……”
裴彧一轉眼,瞧見的便是一張明麗豔的臉。
剛從澡間出來白裏紅的臉頰,看得出氣不錯,表卻勉強作出一副溫小意的樣子,瞧著不大願。
人靠得近,和肩頭卻不自覺地往遠了拉開。
上只穿著件睡時才會穿的單薄寢,腰帶也不曾用心系好,顯然是做好了某些準備。
仿佛是見他半晌沒有作,那秀氣的鼻尖不耐地皺了皺,自以為掩飾很好地開口:“殿下,不安歇嗎?”
裴彧頓然想起方才,明蘊之問他為何來此的時候,那眉間一閃而過的輕皺。
那張冷厲的面容一黑,氣笑了。
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