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12章 孺人 “今夜,孤會回來。”

第12章 孺人 “今夜,孤會回來。”

第十二章

這一覺睡得極安穩。

明蘊之子一直康健,只是輕微有些寒,夜裏睡著容易發冷。

昨夜卻毫不覺寒涼。迷迷糊糊中,像是回到了年外祖母的懷抱,也是這樣帶著幹淨好聞的氣息,將護在懷中,不用害怕風吹雨打。

好久沒夢到過外祖母了,昨夜卻與外祖母說了好一會兒話,連帶著今日醒來,心都不錯。

裴彧自然發覺了這一點。

妻子為他系上腰封的時候,畔都還噙著淺的笑意。

看來昨夜睡得不錯。

不過是回來陪陪,就讓這麽歡喜?

裴彧看著系好,取來玉墜的時候,開口道:“佩那只吧。”

他目示意,徐公公捧上那只比翼同心佩來,遞給明蘊之。

明蘊之遲疑地看了他一眼,卻并沒說什麽,指尖靈活地為他系上。

裴彧:“今夜,孤會回來。”

明蘊之又擡頭看了他一眼。

沉默片刻,斟酌道:“……那妾,等著殿下一道用膳?”

仿佛是得到了滿意的回答,裴彧頷首,應了。

明蘊之送走裴彧,坐在桌前,瞧著自己的那塊玉佩。

從昨日到今日……

裴彧這犯的是哪門子病?

怪哉。

午膳用罷,慈安宮來了人。

昨日中秋,慶德長公主進宮陪了太後一夜,太後今日神不錯,了人去宮中說話。

明蘊之前去的時候,肅王妃和康王妃都已經到了,還有幾位公主與郡主,正看著裴琦一搖一晃地給老祖宗請安。

滿堂笑語在進來的時候停了一瞬,隨即又若無其事地熱鬧起來。

“孫媳給太後娘娘請安,太後娘娘安康。”

太後慈裴琦的小臉,眼也不掃下首正在請安的子,“若人人都像阿琦這麽懂事,哀家就放心了。”

裴琦有些怕這個看起來不太好接近的老太太,也不理解話裏的意思,小子繃得的,求助似的看向明蘊之:“二伯母……”

挨著太後的慶德長公主拉過裴琦,又數落太後邊的幾個宮

“母後許久未見小郡主,一時歡喜,忘了太子妃起來,你們幾個也不警醒著些,快給太子妃看座。”

慶德長公主拍拍裴琦的小手,讓回到了康王妃邊,又含笑半無奈地看了看明蘊之。

是極喜歡這個侄媳婦的,只是母後這人……有些事,的確難以改變。

明蘊之也無有慍早知曉太後不喜歡,也不知是為著什麽,總歸從頭一回去慈安宮請安的時候,就到了那來自上位者不必言說的厭惡。

好在太後病弱,不問宮務,平日裏也有機會折騰。遇到這種場合,只需要低眉順眼裝鵪鶉,躲過去就

果不其然,這位深居簡出的太後娘娘并沒怎麽搭理,只對自己心疼的小兒和幾個伶俐的孩子

畢竟是病人,沒說會兒話,便顯出了些疲態。

慶德:“母後若是累了,便改日再孩子們來說話。”

太後點頭,幾位王妃和公主紛紛行禮告退。明蘊之跟在其中,還未行完禮,便聽那蒼老、帶著一寒氣的聲音喚:“老二媳婦留下。”

冷不丁被點,明蘊之抿了抿:“是。”

衆人退散,神各異。明蘊之坐在下首,偌大的慈安宮只剩下太後、陳皇後與慶德長公主。

太後擡了擡手,旁的宮立刻會意,去偏殿引了個小娘子出來。

那娘子腳步翩躚,容清雅,雖不是一眼奪目的絕,但也能瞧出的俊秀。

甫一停步,陳皇後便笑道:“這位是幽州通判周家的小兒,剛十六。快見過太子妃。”

周娘子規矩行禮,怯怯喚了聲“太子妃”。

明蘊之看一眼,便倉皇低下頭去,一副張的模樣。

“是個水靈的姑娘,”明蘊之擡眸:“母後這是……”

“周娘子初次進京,人生地不。本宮瞧是個規矩懂事的,思來想去,不如讓跟在你邊,也好說說話解解悶。”

陳皇後話說得婉轉,在場人卻都明白究竟是什麽意思。

明蘊之垂下眼簾,音清直:“既是初次進京,該在宮外多走走、多看看才是。跟在兒臣邊,整日對著賬本管事的,周娘子年輕,怕是會覺得無趣。”

陳皇後還想說些什麽,便聽一聲冷哼,帶著些積年的病氣。

“你這是連皇後的話也不聽了?”

太後冷冷看向:“那哀家的話呢?若哀家一定要留在東宮,你當如何?”

“母後。”

慶德皺皺眉,輕輕推推母親。

太後不悅,明蘊之深吸口氣,跪下請罪:“太後娘娘息怒,莫要因這般小事損傷。”

態度恭敬,太後稍稍滿意了些,目在周娘子上打了個轉兒,道:

“你也是懂事的,哀家知曉你這些年辛苦,為你尋了個幫手分擔,莫要不知好歹。”

明蘊之閉了閉眼,“是,多謝太後娘娘恤。”

“既如此,傳哀家的旨意,先封個……孺人吧,”太後瞇起眼,向後靠了靠:“待日後懷上子嗣,生下皇孫,再封側妃也不遲。”

周娘子誠惶誠恐地跪下謝恩:“多謝太後娘娘。”

陳皇後笑道:“兩個都是好孩子。這往後啊,相互扶持著,自會念母後良苦用心的。”

太後如了意,面容舒展:

“但願老二也能明白。”

“彧兒這孩子是個至仁至善的,自然明白,只是上不說罷了,母後放心。”慶德安道。

“是啊。”

陳皇後認可道:“遙記得當初選妃時,那麽多合適的娘子,偏選了個年歲最小的。說是將要出征,萬般兇險,也不知歸期幾何。若是折在戰場上,不至于誤了人家小娘子終,年歲小的,還有機會再另覓良婿。”

明蘊之靜靜聽完,指尖輕

慶德:“竟是這般?如此看來,彧兒是個有慈心的。”

陳皇後笑而不語,悠悠飲了盞茶。

“好了,話也說夠了,便散了吧。”

太後起,慶德扶著往後殿去。

陳皇後此刻才道:“太子妃,可覺得委屈?”

明蘊之搖頭:“太後娘娘封賞,是恩德,兒臣不委屈。”

“明白就好,”陳皇後展:“去吧。”

-

周娘子跟在明蘊之後,低頭屏息,大氣不敢出。

明蘊之的步伐停了停,回首道:“敢問周娘子芳名?”

“覓、覓,”周娘子匆忙回應,而後才覺察出失禮:“……回娘娘,臣名覓。”

“很好聽。”

明蘊之擡了擡手,讓別太張:“往後同為姐妹,不必太過拘謹。若缺了什麽,想要什麽,張口便是。”

年歲不大,也是頭一回京,父母家人遠在千裏之外,無依無靠。第一次宮,便被指給了太子。

和當初的何其相似。

周覓悄悄打量這個太子妃。

怕是秋日裏的木芙蓉也無法與的容比肩,周氣度淡然,便是方才被太後那樣冷冷盯著,也不見怯

想了又想,鼓足了勇氣,喚道:“娘娘!”

明蘊之回首,“嗯?”

“娘娘當真不介意臣嗎?”

袖:“臣知曉太子與太子妃伉儷深,舉案齊眉,三年來空置後宮,從無姬妾。臣自知鄙陋,願避居不見殿下……”

明蘊之心裏微哂。

原來外面都是這樣傳的啊。

伉儷深這四個字,有哪個與和裴彧相關了?

“不必。”

明蘊之道:“既然已經得封孺人,便是殿下的妃嬪,你我只管做好份之事。”

百姓不會信任一個沒有後代的皇儲,朝臣們也不會死心塌地跟隨一個孤家寡人。

一日無子,便一日會有人借此攻訐東宮,或是想方設法將各方子送進來。

便是沒有周覓,也會有旁人。

方才下意識的拒絕,是一時掂量不清,是的錯。

況且。

曾以為這婚事是裴彧親自選定,多多,對也是滿意的。

起碼是最為合適的那一個。

現在才知,原來連最合適都算不上,不過是一群家世都合適的娘子裏,年歲最小的那個罷了。

笑了笑,漫天霞的笑意裏黯然失

“回宮吧。殿下說了今日回來用晚膳,你也好見一見殿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80章

我與太子舉案齊眉

第12章 孺人 “今夜,孤會回來。”

第12章 孺人 “今夜,孤會回來。”

第十二章

這一覺睡得極安穩。

明蘊之子一直康健,只是輕微有些寒,夜裏睡著容易發冷。

昨夜卻毫不覺寒涼。迷迷糊糊中,像是回到了年外祖母的懷抱,也是這樣帶著幹淨好聞的氣息,將護在懷中,不用害怕風吹雨打。

好久沒夢到過外祖母了,昨夜卻與外祖母說了好一會兒話,連帶著今日醒來,心都不錯。

裴彧自然發覺了這一點。

妻子為他系上腰封的時候,畔都還噙著淺的笑意。

看來昨夜睡得不錯。

不過是回來陪陪,就讓這麽歡喜?

裴彧看著系好,取來玉墜的時候,開口道:“佩那只吧。”

他目示意,徐公公捧上那只比翼同心佩來,遞給明蘊之。

明蘊之遲疑地看了他一眼,卻并沒說什麽,指尖靈活地為他系上。

裴彧:“今夜,孤會回來。”

明蘊之又擡頭看了他一眼。

沉默片刻,斟酌道:“……那妾,等著殿下一道用膳?”

仿佛是得到了滿意的回答,裴彧頷首,應了。

明蘊之送走裴彧,坐在桌前,瞧著自己的那塊玉佩。

從昨日到今日……

裴彧這犯的是哪門子病?

怪哉。

午膳用罷,慈安宮來了人。

昨日中秋,慶德長公主進宮陪了太後一夜,太後今日神不錯,了人去宮中說話。

明蘊之前去的時候,肅王妃和康王妃都已經到了,還有幾位公主與郡主,正看著裴琦一搖一晃地給老祖宗請安。

滿堂笑語在進來的時候停了一瞬,隨即又若無其事地熱鬧起來。

“孫媳給太後娘娘請安,太後娘娘安康。”

太後慈裴琦的小臉,眼也不掃下首正在請安的子,“若人人都像阿琦這麽懂事,哀家就放心了。”

裴琦有些怕這個看起來不太好接近的老太太,也不理解話裏的意思,小子繃得的,求助似的看向明蘊之:“二伯母……”

挨著太後的慶德長公主拉過裴琦,又數落太後邊的幾個宮

“母後許久未見小郡主,一時歡喜,忘了太子妃起來,你們幾個也不警醒著些,快給太子妃看座。”

慶德長公主拍拍裴琦的小手,讓回到了康王妃邊,又含笑半無奈地看了看明蘊之。

是極喜歡這個侄媳婦的,只是母後這人……有些事,的確難以改變。

明蘊之也無有慍早知曉太後不喜歡,也不知是為著什麽,總歸從頭一回去慈安宮請安的時候,就到了那來自上位者不必言說的厭惡。

好在太後病弱,不問宮務,平日裏也有機會折騰。遇到這種場合,只需要低眉順眼裝鵪鶉,躲過去就

果不其然,這位深居簡出的太後娘娘并沒怎麽搭理,只對自己心疼的小兒和幾個伶俐的孩子

畢竟是病人,沒說會兒話,便顯出了些疲態。

慶德:“母後若是累了,便改日再孩子們來說話。”

太後點頭,幾位王妃和公主紛紛行禮告退。明蘊之跟在其中,還未行完禮,便聽那蒼老、帶著一寒氣的聲音喚:“老二媳婦留下。”

冷不丁被點,明蘊之抿了抿:“是。”

衆人退散,神各異。明蘊之坐在下首,偌大的慈安宮只剩下太後、陳皇後與慶德長公主。

太後擡了擡手,旁的宮立刻會意,去偏殿引了個小娘子出來。

那娘子腳步翩躚,容清雅,雖不是一眼奪目的絕,但也能瞧出的俊秀。

甫一停步,陳皇後便笑道:“這位是幽州通判周家的小兒,剛十六。快見過太子妃。”

周娘子規矩行禮,怯怯喚了聲“太子妃”。

明蘊之看一眼,便倉皇低下頭去,一副張的模樣。

“是個水靈的姑娘,”明蘊之擡眸:“母後這是……”

“周娘子初次進京,人生地不。本宮瞧是個規矩懂事的,思來想去,不如讓跟在你邊,也好說說話解解悶。”

陳皇後話說得婉轉,在場人卻都明白究竟是什麽意思。

明蘊之垂下眼簾,音清直:“既是初次進京,該在宮外多走走、多看看才是。跟在兒臣邊,整日對著賬本管事的,周娘子年輕,怕是會覺得無趣。”

陳皇後還想說些什麽,便聽一聲冷哼,帶著些積年的病氣。

“你這是連皇後的話也不聽了?”

太後冷冷看向:“那哀家的話呢?若哀家一定要留在東宮,你當如何?”

“母後。”

慶德皺皺眉,輕輕推推母親。

太後不悅,明蘊之深吸口氣,跪下請罪:“太後娘娘息怒,莫要因這般小事損傷。”

態度恭敬,太後稍稍滿意了些,目在周娘子上打了個轉兒,道:

“你也是懂事的,哀家知曉你這些年辛苦,為你尋了個幫手分擔,莫要不知好歹。”

明蘊之閉了閉眼,“是,多謝太後娘娘恤。”

“既如此,傳哀家的旨意,先封個……孺人吧,”太後瞇起眼,向後靠了靠:“待日後懷上子嗣,生下皇孫,再封側妃也不遲。”

周娘子誠惶誠恐地跪下謝恩:“多謝太後娘娘。”

陳皇後笑道:“兩個都是好孩子。這往後啊,相互扶持著,自會念母後良苦用心的。”

太後如了意,面容舒展:

“但願老二也能明白。”

“彧兒這孩子是個至仁至善的,自然明白,只是上不說罷了,母後放心。”慶德安道。

“是啊。”

陳皇後認可道:“遙記得當初選妃時,那麽多合適的娘子,偏選了個年歲最小的。說是將要出征,萬般兇險,也不知歸期幾何。若是折在戰場上,不至于誤了人家小娘子終,年歲小的,還有機會再另覓良婿。”

明蘊之靜靜聽完,指尖輕

慶德:“竟是這般?如此看來,彧兒是個有慈心的。”

陳皇後笑而不語,悠悠飲了盞茶。

“好了,話也說夠了,便散了吧。”

太後起,慶德扶著往後殿去。

陳皇後此刻才道:“太子妃,可覺得委屈?”

明蘊之搖頭:“太後娘娘封賞,是恩德,兒臣不委屈。”

“明白就好,”陳皇後展:“去吧。”

-

周娘子跟在明蘊之後,低頭屏息,大氣不敢出。

明蘊之的步伐停了停,回首道:“敢問周娘子芳名?”

“覓、覓,”周娘子匆忙回應,而後才覺察出失禮:“……回娘娘,臣名覓。”

“很好聽。”

明蘊之擡了擡手,讓別太張:“往後同為姐妹,不必太過拘謹。若缺了什麽,想要什麽,張口便是。”

年歲不大,也是頭一回京,父母家人遠在千裏之外,無依無靠。第一次宮,便被指給了太子。

和當初的何其相似。

周覓悄悄打量這個太子妃。

怕是秋日裏的木芙蓉也無法與的容比肩,周氣度淡然,便是方才被太後那樣冷冷盯著,也不見怯

想了又想,鼓足了勇氣,喚道:“娘娘!”

明蘊之回首,“嗯?”

“娘娘當真不介意臣嗎?”

袖:“臣知曉太子與太子妃伉儷深,舉案齊眉,三年來空置後宮,從無姬妾。臣自知鄙陋,願避居不見殿下……”

明蘊之心裏微哂。

原來外面都是這樣傳的啊。

伉儷深這四個字,有哪個與和裴彧相關了?

“不必。”

明蘊之道:“既然已經得封孺人,便是殿下的妃嬪,你我只管做好份之事。”

百姓不會信任一個沒有後代的皇儲,朝臣們也不會死心塌地跟隨一個孤家寡人。

一日無子,便一日會有人借此攻訐東宮,或是想方設法將各方子送進來。

便是沒有周覓,也會有旁人。

方才下意識的拒絕,是一時掂量不清,是的錯。

況且。

曾以為這婚事是裴彧親自選定,多多,對也是滿意的。

起碼是最為合適的那一個。

現在才知,原來連最合適都算不上,不過是一群家世都合適的娘子裏,年歲最小的那個罷了。

笑了笑,漫天霞的笑意裏黯然失

“回宮吧。殿下說了今日回來用晚膳,你也好見一見殿下。”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