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 24 章 “孤單的只怕另有其人。……
第二十四章
厚厚的毯被人向上拉了拉, 康王妃拍了拍兒的肩膀,看睡得正酣,溫地笑了笑。
“低聲些, 剛哄睡著呢。”
吩咐了宮幾句,著額角長嘆一聲,甩著帕子轉了出去。
康王也還未眠, 他今日圍獵得了頭彩,此刻正在燭下拭著平宣帝賞賜的劍。
劍柄被拭得發亮,康王將其放在手中,緩緩握住。
下一刻,長劍驀地被他拔出,錚然的嗡鳴劃破寂靜的夜,康王振臂,行雲流水挽了個劍花。
“都這麽晚了, 怎麽還舞槍弄棒起來了?也不怕嚇著琦兒。”
康王妃一進去,眼前銀乍現, 嚇了一跳。
“這可是父皇賜之, ”康王不理會的埋怨, 滿眼都是手中那柄長劍:“你懂什麽。”
康王妃自然知曉自家夫君今日大出了風頭,不僅自個兒得了父皇的誇贊,就連麗妃, 也以此機會與陛下說了幾句話。
麗妃本就盛寵多年, 很得君心, 近來沉寂, 不過是因著前陣子那事,而許久不見聖面。如今看來,先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平宣帝此前的冷待,不過是為了給東宮和齊王府一個代而已。
“是,我什麽都不懂。”康王妃坐在小凳上,任他如何說。
若非如此,今日實在算不上順心。
圍獵之事籌備多時,因著明蘊之出事才倉促接手,許多東西的章程都不甚明白。哪怕依照著往年舊例,也總有些疏的地方。
更可氣的是,那些刁奴一個兩個都聽命于明蘊之,見了是,個個推三阻四,拖拖拉拉,讓很是頭疼。
這幾日,已經出了不子了。所幸都沒鬧大,否則還不知要被怎麽訓斥。
這忙著,反倒是肅王妃逍遙自在了幾日,今兒個不知怎的,不聲不響地帶著剛學會挽弓的兒子了只山回來,一口一個要獻給皇祖父。
平宣帝顯然大悅,指著肅王妃笑道:“你倒是教了個好孩子。”
晚宴方散,麗妃就尋著,字字敲打——不就是責這個兒媳疏于管教兒麽?可憐膝下只有一個琦兒,康王的幾個庶子各自養在生母,要如何管教!
與肅王世子裴鈞相比,那幾個在宴席上胡吃海塞,毫無規矩的小兒,簡直天上地下,對比慘烈。
偏偏康王還寵溺得很,竟是一句也說不得。
康王妃滿肚子怨氣。比起家世不顯,才貌也不出衆的肅王妃,寧願與相爭的是明蘊之。
正說著,有親信進帳,對康王附耳說了什麽。
“呵……”
康王一笑,擡手:“說與王妃也聽聽。”
“回王妃,上月太後娘娘賜與太子殿下的周氏,不知怎的怒了殿下,連夜被送回了宮。”
“連夜送回?”
康王妃納罕:“這是做了何事,連天亮都等不了?”
“管做了什麽,”康王笑意泛著冷:“這是太後的人,他得罪了太後是板上釘釘的。”
太後母家莊家在前朝便是豪族,基頗深。先帝當年遭重創,不得不退避荊州的窮途末路之際,就是靠著這門姻親,才東山再起,有了翻盤之機的。
莊太後跟著先帝打天下,一應資輸送,後方軍備,乃至于安兵士都由一手辦。
可以說若無莊家,先帝的江山只怕沒那麽容易打下來,如今民間都流傳著歌頌莊太後恩德的民謠。更不論大周重孝道,得罪了太後,一個“孝”字,就足夠讓言的唾沫淹沒東宮。
莊家在朝中也有不老人,即使已經漸漸退,但仍不可小覷。
康王提起那被賞賜的劍,眸閃爍:“當年再意氣風發又如何?人吶,都是會老的。”
康王妃沒太明白,卻見夫君已然冷了神,無意再提的模樣。的疑也只能咽下去,換了話頭。
-
第二日一早,明蘊之才知曉周覓被送走的消息。
呆坐片刻,有些不明白裴彧是什麽意思。
原以為,周覓能順利留在東宮,起碼是不惹他心煩的,甚至于有著莊太後的原因,便是不寵幸,也該留幾分薄面。誰知就這麽送了回去,連都未曾知會一聲。
怕是連帶著一塊兒怨上了。
明蘊之用了早膳,仍是覺得不好。
裴彧對究竟是什麽想法,不大在意。但周覓的事尚未解決,小娘子昨兒個夜裏在面前哭得可憐,也不下心腸來視而不見,幫都幫了,索人再去查一查。
提筆準備寫信,一擡手,掌中刺痛了下。
“嘶……”
青蕪聽得聲音,前來一瞧,憂道:“昨日不該娘娘沾水的,又泛了。”
右手傷得本就比左手重,皺眉凝視片刻,仍舊是擡手便痛,只好重新上藥包紮。
青蕪怕再傷,包了厚厚幾層,幾乎給手包得圓滾滾,明蘊之連聲道:“好了好了,再包下去,怕是連筷子都拿不了。”
“拿不了筷子,奴婢喂娘娘吃。”
青蕪將繃帶包紮得的,道:“娘娘諒別人,也多關心關心自個兒吧。娘娘前幾日分明說得好好的,要過好自己的日子,瞧這模樣,哪裏好啦?”
明蘊之無奈搖頭:“教訓我真是一套又一套,說不過你。”
青竹此時進來,端著齊王妃送來的炙,道:“娘娘,奴婢去問過了,沒人送來東西。”
“或許是人多,送錯地方了也未可知。”
青蕪道。
昨日沈懷璋說送過東西來,明蘊之原以為是侍忙著未曾送來,派人去問,得了這麽個結果。
“罷了,”明蘊之輕嘆一聲:“好在他說不是什麽貴重之。”
想到沈懷璋,明蘊之思量片刻,道:“去問問沈大人的寢帳在何?替我帶個信去。”
為著周覓之事,準備寫信給當年在書院一道讀書時結識的友人,此人并未婚,而是回了幽州家鄉立了學,學著外祖母那般,教子讀書明理。
此人恰是沈懷璋的遠親,幾人曾一道玩耍過。只是多年未見,偶爾聯系也只是書信往來,明蘊之想了想,還是準備請沈懷璋從中相幫。
剛坐在桌前,想起自己被包裹得握不了筆的手,苦笑道:“青蕪!”
青蕪理直氣壯:“娘娘的手早日好,比什麽都重要!”
“,”明蘊之沒了法子,對青竹道:“那去瞧瞧沈大人今日在做什麽,若是無事,請他前來一敘。”
青竹應聲去了。
“等等。”
明蘊之住,叮囑道:“此事牽扯甚廣,莫要為外人知。若有人問起,便說是請沈大人來,問問外祖父的子。”
周覓的父親若真是被冤,背後定不了太後的手筆,莊家不是能輕易得罪的,也不想打草驚蛇。
-
林中。
裴彧下一只大雁,隨行的護衛上前拾起,送了過來。
齊王拊掌:“二哥好箭法!”
裴彧淡淡看了那雁一眼,收回了目。
“方才你分明能中,為何讓孤?”
齊王藝是他親手教的,雖算不上箭無虛發,但不可能連著三箭都偏。
他連發幾箭,次次落空,而後裝作苦惱的模樣,道:“二哥你瞧這雁,怎麽飛得這麽快?”
秋獵中的獵有不都是馴養過後,專程放出來給貴人們鬧著玩的。已是秋日,不曾南歸而是盤旋在林子上空的雁,更是其中之典型。
他親眼見著那雁慢悠悠地飛,如何不明白齊王的心思,稍一搭弓,便將那雁落了下來。
“談何‘讓’字啊!”
齊王語氣誇張:“分明是二哥藝更進了才是。”
裴彧不理會他的造作,輕夾馬腹,駿馬在林中慢步。
齊王趕跟上,旁敲側擊:“雁可是忠貞之鳥,不若將其送去給二嫂,做個羽扇什麽的……”
裴彧一言不發。
“……二哥!”
齊王見自己都說這樣了,二哥還是這樣冷冷淡淡,不由得心急起來:
“二哥還是不打算回去麽?”
“回何去?”裴彧音淡漠,不帶一。
“自然是二嫂帳中!”齊王道:“好歹是出來圍獵,難得遠行,二嫂獨自一人在帳中多孤單啊。”
“孤單的只怕另有其人。”
裴彧說完,擡手,箭羽瞄準了遠一只悠哉吃草的野兔。
一連兩日,裴彧都不曾踏明蘊之帳中一步。
兩人之間全然冷了下來,這是他們婚三年來,第一次這樣沉默的冷待。
明蘊之沒有遣人送過他任何東西,甚至對他的事也不過問一句。自顧自閉門思的過,便也真的甩開了手,什麽也不管。
這樣冷著,反倒讓裴彧的心靜了幾分。那種看到便控制不住的心悸總算消散,那些從前的他絕不會有的想法,也終于了許多。
……就連那些稀奇古怪的夢,也沒再來過。
他至今不知,那些夢來得是何緣由。
他不信命,不信那些虛無縹緲的覺,可那碎裂的玉佩,仿佛為了某種不詳的憑證。然而這種憑證來得吝嗇,稍一細想,無數紛雜的畫面又湧腦中,全然填滿了整個大腦,頭痛裂。
只要不去想——
裴彧凝神,弓弦拉滿,羽箭蓄勢待發。
視野中,那只兔子圓潤胖,沒有一點被盯上了的警覺,在草地裏愜意地用著尚綠的草葉。
耳朵一一,短小的尾也隨之。
那只挽弓的手便又放了下來。
慢悠悠啃草的樣子,倒是和某人有點像。
從前吃著不大吃的東西時,便是這麽慢吞吞地,著腮幫子,不仔細看,甚至都發覺不了在。
後來換了廚子,胃口倒是好些了,勉強能看。
裴彧目沉了沉。
落水以後,那張本沒長起來的臉頰又瘦了下去,瞧著不像兔子了,像要被啃掉的、可憐的草。
齊王不知他為何放下了弓,自顧自道:“玉珠是和我念叨了幾次,但是二哥,到底發生了何事,一定要二嫂足啊。”
裴彧握了韁繩。
“孤何時說過要足?”
自己氣大,話沒說幾句就掀了簾回去,自請足,他可曾說過什麽?
了夜,還幫著人爬他的榻。
到了現在,還要倒打一耙,讓人以為是他的令。
男人抿得發白,面若凜霜。
齊王不明所以:“沒足,二嫂為何不出……哎,這只兔子二哥要嗎,不要的話我來……玉珠想要好幾日了。”
他很快被轉移了注意力,從箭桶中出一支,剛搭上去,便聽人道:“慢著。”
裴彧點了點韁繩,吩咐夏松:“捉來。”
“不準傷到。”
齊王腦袋瓜一轉,當即道:“可的兔子,二嫂肯定喜歡,二哥,要不咱們現在就送過去?”
二嫂一高興,說不定就願意和玉珠玩投壺了。玉珠一高興,說不定今晚就不會把他趕下榻了——
他不等裴彧拒絕,子一個前傾,抓住韁繩,不讓他再繼續向前。
裴彧看著那只被捉來,被人抱在懷中,驚恐到有些呆滯的兔子。
皮帶著些灰,夾雜著幾白,實在算不上是品相好。但……
勉強能看。
他打馬轉向,折返。
此時日頭正好,大多世家子弟都去了林間,一些未出閣的娘子則聚于一吃茶聊天,營中稍顯空。
齊王念念叨叨:“二哥,莫要嫌我與玉珠煩。玉珠瞧著熱鬧,其實沒幾個朋友,眼高,又實心眼,是當真覺得二嫂……”
他一路絮叨,忽地頓住了腳步。
“那是誰?”
齊王睜大雙眼:“好像從未見過,是二嫂的族親麽?”
倒是聽聞京中有幾位明家族親。
子一襲淡綠的長衫,站在帳前,纖纖素手略微擡起,遮住有些刺眼的日。側著臉,含笑說著什麽。
前的郎君側了側,高大的影將那窈窕姿遮蓋住。
待說完,點了點頭,溫聲回應了幾句。
那郎君瞧著二十出頭,一副恣意卻又不顯張狂的模樣。靛藍的袍瞧著格外爽朗,發間玉冠溫潤,一瞧便知份不低。
裴彧站住腳步,看向那。
又一次瞧見對旁人這樣親近,還是同一個人。
營帳前的二人不知此有眼,子笑盈盈地說著,甚至還瞧了瞧大好的天,像是在說什麽趣事。
那態,與從前的在他面前,一模一樣。
有什麽話,要說這麽久?
裴彧冷聲開口:“徐泉。”
徐公公心道糟了,頭疼道:“殿下有何吩咐?”
“沒記錯的話,此是東宮居所。”
裴彧輕垂眼睫,聲音寒得像是滴下水,便能立馬冰:“無關之人,竟能來去自如?”
“是……娘娘關心柏老,此人恰為柏老的學生,前陣子還回過益州。”
裴彧自然知曉。從那日見過二人言笑晏晏之後,他便將沈懷璋查了個徹底。
青梅竹馬不是虛言,是當真自小相識。一別數年,倒半點不顯生疏。
也難為記得那些十歲前的小事,還能敘舊。
徐公公最怕他這副著臉的模樣,忙道:“柏老年歲大了,娘娘格外關切也是有的。這幾日沈……無關之人來此,也不過略說幾句話便——”
“幾日?”
裴彧側首:“你是說,孤不在的這幾日,他都來過?”
“……”
徐公公恨不得給自己一掌,哆哆嗦嗦:“是。”
他聽到了自間溢出的一聲笑,極淡。
“既然如此,為何無人回稟?”
裴彧看向那只兔子,忽覺諷刺。
面紅潤,笑容滿面,哪裏像瘦弱的草?
沒心沒肺,不像是自請足,閉門思過,分明是在帳中吃好睡好,樂得清閑!
“是……殿下那日說,”徐公公強調了一下“那日”,“說娘娘邊的事,不必再稟。”
裴彧眉間一凝。
周遭的氣氛瞬間沉了下來。
他深吸口氣,邁步朝另一個方向去。
齊王約覺察到不對,三兩步跟上,道:“二哥,那人是誰?二哥可識得?”
裴彧生生止住腳步,向那。
——竟還沒說完!
目掃過齊王,語氣沉緩:“你不是一直想進工部,學些東西?”
“嗯……?”
齊王聽到工部二字,忽地站直了子:“自然是!做什麽我都願意的,只要能做些實事,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孤恰有一人選,正好頗有才學,又任職工部。”
裴彧:“不若今日便開始,就讓他依照著西山圍場,與你傳授些建造之法。”
“啊?我嗎?”
齊王愣愣:“現在?”
裴彧:“現在。”
男人提起那野兔的脖頸,垂眼。
主子一說完,夏松便識趣地去請人。
既然要給齊王殿下做老師,那便不能再停留了。
現在、立刻——
離開太子妃眼前。
第24章 第 24 章 “孤單的只怕另有其人。……
第二十四章
厚厚的毯被人向上拉了拉, 康王妃拍了拍兒的肩膀,看睡得正酣,溫地笑了笑。
“低聲些, 剛哄睡著呢。”
吩咐了宮幾句,著額角長嘆一聲,甩著帕子轉了出去。
康王也還未眠, 他今日圍獵得了頭彩,此刻正在燭下拭著平宣帝賞賜的劍。
劍柄被拭得發亮,康王將其放在手中,緩緩握住。
下一刻,長劍驀地被他拔出,錚然的嗡鳴劃破寂靜的夜,康王振臂,行雲流水挽了個劍花。
“都這麽晚了, 怎麽還舞槍弄棒起來了?也不怕嚇著琦兒。”
康王妃一進去,眼前銀乍現, 嚇了一跳。
“這可是父皇賜之, ”康王不理會的埋怨, 滿眼都是手中那柄長劍:“你懂什麽。”
康王妃自然知曉自家夫君今日大出了風頭,不僅自個兒得了父皇的誇贊,就連麗妃, 也以此機會與陛下說了幾句話。
麗妃本就盛寵多年, 很得君心, 近來沉寂, 不過是因著前陣子那事,而許久不見聖面。如今看來,先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平宣帝此前的冷待,不過是為了給東宮和齊王府一個代而已。
“是,我什麽都不懂。”康王妃坐在小凳上,任他如何說。
若非如此,今日實在算不上順心。
圍獵之事籌備多時,因著明蘊之出事才倉促接手,許多東西的章程都不甚明白。哪怕依照著往年舊例,也總有些疏的地方。
更可氣的是,那些刁奴一個兩個都聽命于明蘊之,見了是,個個推三阻四,拖拖拉拉,讓很是頭疼。
這幾日,已經出了不子了。所幸都沒鬧大,否則還不知要被怎麽訓斥。
這忙著,反倒是肅王妃逍遙自在了幾日,今兒個不知怎的,不聲不響地帶著剛學會挽弓的兒子了只山回來,一口一個要獻給皇祖父。
平宣帝顯然大悅,指著肅王妃笑道:“你倒是教了個好孩子。”
晚宴方散,麗妃就尋著,字字敲打——不就是責這個兒媳疏于管教兒麽?可憐膝下只有一個琦兒,康王的幾個庶子各自養在生母,要如何管教!
與肅王世子裴鈞相比,那幾個在宴席上胡吃海塞,毫無規矩的小兒,簡直天上地下,對比慘烈。
偏偏康王還寵溺得很,竟是一句也說不得。
康王妃滿肚子怨氣。比起家世不顯,才貌也不出衆的肅王妃,寧願與相爭的是明蘊之。
正說著,有親信進帳,對康王附耳說了什麽。
“呵……”
康王一笑,擡手:“說與王妃也聽聽。”
“回王妃,上月太後娘娘賜與太子殿下的周氏,不知怎的怒了殿下,連夜被送回了宮。”
“連夜送回?”
康王妃納罕:“這是做了何事,連天亮都等不了?”
“管做了什麽,”康王笑意泛著冷:“這是太後的人,他得罪了太後是板上釘釘的。”
太後母家莊家在前朝便是豪族,基頗深。先帝當年遭重創,不得不退避荊州的窮途末路之際,就是靠著這門姻親,才東山再起,有了翻盤之機的。
莊太後跟著先帝打天下,一應資輸送,後方軍備,乃至于安兵士都由一手辦。
可以說若無莊家,先帝的江山只怕沒那麽容易打下來,如今民間都流傳著歌頌莊太後恩德的民謠。更不論大周重孝道,得罪了太後,一個“孝”字,就足夠讓言的唾沫淹沒東宮。
莊家在朝中也有不老人,即使已經漸漸退,但仍不可小覷。
康王提起那被賞賜的劍,眸閃爍:“當年再意氣風發又如何?人吶,都是會老的。”
康王妃沒太明白,卻見夫君已然冷了神,無意再提的模樣。的疑也只能咽下去,換了話頭。
-
第二日一早,明蘊之才知曉周覓被送走的消息。
呆坐片刻,有些不明白裴彧是什麽意思。
原以為,周覓能順利留在東宮,起碼是不惹他心煩的,甚至于有著莊太後的原因,便是不寵幸,也該留幾分薄面。誰知就這麽送了回去,連都未曾知會一聲。
怕是連帶著一塊兒怨上了。
明蘊之用了早膳,仍是覺得不好。
裴彧對究竟是什麽想法,不大在意。但周覓的事尚未解決,小娘子昨兒個夜裏在面前哭得可憐,也不下心腸來視而不見,幫都幫了,索人再去查一查。
提筆準備寫信,一擡手,掌中刺痛了下。
“嘶……”
青蕪聽得聲音,前來一瞧,憂道:“昨日不該娘娘沾水的,又泛了。”
右手傷得本就比左手重,皺眉凝視片刻,仍舊是擡手便痛,只好重新上藥包紮。
青蕪怕再傷,包了厚厚幾層,幾乎給手包得圓滾滾,明蘊之連聲道:“好了好了,再包下去,怕是連筷子都拿不了。”
“拿不了筷子,奴婢喂娘娘吃。”
青蕪將繃帶包紮得的,道:“娘娘諒別人,也多關心關心自個兒吧。娘娘前幾日分明說得好好的,要過好自己的日子,瞧這模樣,哪裏好啦?”
明蘊之無奈搖頭:“教訓我真是一套又一套,說不過你。”
青竹此時進來,端著齊王妃送來的炙,道:“娘娘,奴婢去問過了,沒人送來東西。”
“或許是人多,送錯地方了也未可知。”
青蕪道。
昨日沈懷璋說送過東西來,明蘊之原以為是侍忙著未曾送來,派人去問,得了這麽個結果。
“罷了,”明蘊之輕嘆一聲:“好在他說不是什麽貴重之。”
想到沈懷璋,明蘊之思量片刻,道:“去問問沈大人的寢帳在何?替我帶個信去。”
為著周覓之事,準備寫信給當年在書院一道讀書時結識的友人,此人并未婚,而是回了幽州家鄉立了學,學著外祖母那般,教子讀書明理。
此人恰是沈懷璋的遠親,幾人曾一道玩耍過。只是多年未見,偶爾聯系也只是書信往來,明蘊之想了想,還是準備請沈懷璋從中相幫。
剛坐在桌前,想起自己被包裹得握不了筆的手,苦笑道:“青蕪!”
青蕪理直氣壯:“娘娘的手早日好,比什麽都重要!”
“,”明蘊之沒了法子,對青竹道:“那去瞧瞧沈大人今日在做什麽,若是無事,請他前來一敘。”
青竹應聲去了。
“等等。”
明蘊之住,叮囑道:“此事牽扯甚廣,莫要為外人知。若有人問起,便說是請沈大人來,問問外祖父的子。”
周覓的父親若真是被冤,背後定不了太後的手筆,莊家不是能輕易得罪的,也不想打草驚蛇。
-
林中。
裴彧下一只大雁,隨行的護衛上前拾起,送了過來。
齊王拊掌:“二哥好箭法!”
裴彧淡淡看了那雁一眼,收回了目。
“方才你分明能中,為何讓孤?”
齊王藝是他親手教的,雖算不上箭無虛發,但不可能連著三箭都偏。
他連發幾箭,次次落空,而後裝作苦惱的模樣,道:“二哥你瞧這雁,怎麽飛得這麽快?”
秋獵中的獵有不都是馴養過後,專程放出來給貴人們鬧著玩的。已是秋日,不曾南歸而是盤旋在林子上空的雁,更是其中之典型。
他親眼見著那雁慢悠悠地飛,如何不明白齊王的心思,稍一搭弓,便將那雁落了下來。
“談何‘讓’字啊!”
齊王語氣誇張:“分明是二哥藝更進了才是。”
裴彧不理會他的造作,輕夾馬腹,駿馬在林中慢步。
齊王趕跟上,旁敲側擊:“雁可是忠貞之鳥,不若將其送去給二嫂,做個羽扇什麽的……”
裴彧一言不發。
“……二哥!”
齊王見自己都說這樣了,二哥還是這樣冷冷淡淡,不由得心急起來:
“二哥還是不打算回去麽?”
“回何去?”裴彧音淡漠,不帶一。
“自然是二嫂帳中!”齊王道:“好歹是出來圍獵,難得遠行,二嫂獨自一人在帳中多孤單啊。”
“孤單的只怕另有其人。”
裴彧說完,擡手,箭羽瞄準了遠一只悠哉吃草的野兔。
一連兩日,裴彧都不曾踏明蘊之帳中一步。
兩人之間全然冷了下來,這是他們婚三年來,第一次這樣沉默的冷待。
明蘊之沒有遣人送過他任何東西,甚至對他的事也不過問一句。自顧自閉門思的過,便也真的甩開了手,什麽也不管。
這樣冷著,反倒讓裴彧的心靜了幾分。那種看到便控制不住的心悸總算消散,那些從前的他絕不會有的想法,也終于了許多。
……就連那些稀奇古怪的夢,也沒再來過。
他至今不知,那些夢來得是何緣由。
他不信命,不信那些虛無縹緲的覺,可那碎裂的玉佩,仿佛為了某種不詳的憑證。然而這種憑證來得吝嗇,稍一細想,無數紛雜的畫面又湧腦中,全然填滿了整個大腦,頭痛裂。
只要不去想——
裴彧凝神,弓弦拉滿,羽箭蓄勢待發。
視野中,那只兔子圓潤胖,沒有一點被盯上了的警覺,在草地裏愜意地用著尚綠的草葉。
耳朵一一,短小的尾也隨之。
那只挽弓的手便又放了下來。
慢悠悠啃草的樣子,倒是和某人有點像。
從前吃著不大吃的東西時,便是這麽慢吞吞地,著腮幫子,不仔細看,甚至都發覺不了在。
後來換了廚子,胃口倒是好些了,勉強能看。
裴彧目沉了沉。
落水以後,那張本沒長起來的臉頰又瘦了下去,瞧著不像兔子了,像要被啃掉的、可憐的草。
齊王不知他為何放下了弓,自顧自道:“玉珠是和我念叨了幾次,但是二哥,到底發生了何事,一定要二嫂足啊。”
裴彧握了韁繩。
“孤何時說過要足?”
自己氣大,話沒說幾句就掀了簾回去,自請足,他可曾說過什麽?
了夜,還幫著人爬他的榻。
到了現在,還要倒打一耙,讓人以為是他的令。
男人抿得發白,面若凜霜。
齊王不明所以:“沒足,二嫂為何不出……哎,這只兔子二哥要嗎,不要的話我來……玉珠想要好幾日了。”
他很快被轉移了注意力,從箭桶中出一支,剛搭上去,便聽人道:“慢著。”
裴彧點了點韁繩,吩咐夏松:“捉來。”
“不準傷到。”
齊王腦袋瓜一轉,當即道:“可的兔子,二嫂肯定喜歡,二哥,要不咱們現在就送過去?”
二嫂一高興,說不定就願意和玉珠玩投壺了。玉珠一高興,說不定今晚就不會把他趕下榻了——
他不等裴彧拒絕,子一個前傾,抓住韁繩,不讓他再繼續向前。
裴彧看著那只被捉來,被人抱在懷中,驚恐到有些呆滯的兔子。
皮帶著些灰,夾雜著幾白,實在算不上是品相好。但……
勉強能看。
他打馬轉向,折返。
此時日頭正好,大多世家子弟都去了林間,一些未出閣的娘子則聚于一吃茶聊天,營中稍顯空。
齊王念念叨叨:“二哥,莫要嫌我與玉珠煩。玉珠瞧著熱鬧,其實沒幾個朋友,眼高,又實心眼,是當真覺得二嫂……”
他一路絮叨,忽地頓住了腳步。
“那是誰?”
齊王睜大雙眼:“好像從未見過,是二嫂的族親麽?”
倒是聽聞京中有幾位明家族親。
子一襲淡綠的長衫,站在帳前,纖纖素手略微擡起,遮住有些刺眼的日。側著臉,含笑說著什麽。
前的郎君側了側,高大的影將那窈窕姿遮蓋住。
待說完,點了點頭,溫聲回應了幾句。
那郎君瞧著二十出頭,一副恣意卻又不顯張狂的模樣。靛藍的袍瞧著格外爽朗,發間玉冠溫潤,一瞧便知份不低。
裴彧站住腳步,看向那。
又一次瞧見對旁人這樣親近,還是同一個人。
營帳前的二人不知此有眼,子笑盈盈地說著,甚至還瞧了瞧大好的天,像是在說什麽趣事。
那態,與從前的在他面前,一模一樣。
有什麽話,要說這麽久?
裴彧冷聲開口:“徐泉。”
徐公公心道糟了,頭疼道:“殿下有何吩咐?”
“沒記錯的話,此是東宮居所。”
裴彧輕垂眼睫,聲音寒得像是滴下水,便能立馬冰:“無關之人,竟能來去自如?”
“是……娘娘關心柏老,此人恰為柏老的學生,前陣子還回過益州。”
裴彧自然知曉。從那日見過二人言笑晏晏之後,他便將沈懷璋查了個徹底。
青梅竹馬不是虛言,是當真自小相識。一別數年,倒半點不顯生疏。
也難為記得那些十歲前的小事,還能敘舊。
徐公公最怕他這副著臉的模樣,忙道:“柏老年歲大了,娘娘格外關切也是有的。這幾日沈……無關之人來此,也不過略說幾句話便——”
“幾日?”
裴彧側首:“你是說,孤不在的這幾日,他都來過?”
“……”
徐公公恨不得給自己一掌,哆哆嗦嗦:“是。”
他聽到了自間溢出的一聲笑,極淡。
“既然如此,為何無人回稟?”
裴彧看向那只兔子,忽覺諷刺。
面紅潤,笑容滿面,哪裏像瘦弱的草?
沒心沒肺,不像是自請足,閉門思過,分明是在帳中吃好睡好,樂得清閑!
“是……殿下那日說,”徐公公強調了一下“那日”,“說娘娘邊的事,不必再稟。”
裴彧眉間一凝。
周遭的氣氛瞬間沉了下來。
他深吸口氣,邁步朝另一個方向去。
齊王約覺察到不對,三兩步跟上,道:“二哥,那人是誰?二哥可識得?”
裴彧生生止住腳步,向那。
——竟還沒說完!
目掃過齊王,語氣沉緩:“你不是一直想進工部,學些東西?”
“嗯……?”
齊王聽到工部二字,忽地站直了子:“自然是!做什麽我都願意的,只要能做些實事,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孤恰有一人選,正好頗有才學,又任職工部。”
裴彧:“不若今日便開始,就讓他依照著西山圍場,與你傳授些建造之法。”
“啊?我嗎?”
齊王愣愣:“現在?”
裴彧:“現在。”
男人提起那野兔的脖頸,垂眼。
主子一說完,夏松便識趣地去請人。
既然要給齊王殿下做老師,那便不能再停留了。
現在、立刻——
離開太子妃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