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34章 第 34 章 “娘娘因何不與殿下開口……

第34章 第 34 章 “娘娘因何不與殿下開口……

第34章

時近傍晚, 小雨未歇,烏雲低垂,低地遮蔽在天幕上。

東宮上下忙碌了大半個下午, 終于將東西收拾齊整。明蘊之歇過一會兒,便見青竹進來道:“娘娘,若竹軒那邊來人了。”

明蘊之讓人進了來, 先問道:

“周孺人近來可還好?”

周覓數日前便從圍場被送回來,又有家中禍事,只怕不太好過。

若竹軒的侍從道:

“回娘娘,孺人子還好,只是日日傷心,神頭不大足,也吃不下東西。孺人知曉娘娘剛從圍場回來,定然疲憊忙, 不敢打擾娘娘休息。讓奴才送些孺人親手做的點心來,請娘娘嘗嘗。”

青蕪接過點心, 糕點還泛著些熱騰騰的香氣, 聞著便令人饞蟲大, 想來是費了一番功夫的。

明蘊之知曉周覓的憂心,一個無依無靠的子猝然得知父親獄,自然六神無主。想了想, 道:“這點心不錯, 讓你們主子先用膳, 若是熬壞了子, 便什麽都沒了。”

傳了話,用過晚膳,周覓便跟在宮人後, 了臨華殿。

明蘊之一見著,便知這幾日定然食不下咽,夜裏不得安眠。本就不大的臉頰瘦得只有掌大,眼下烏青,整個人瞧著伶仃可憐,像是丟了魂兒。

周覓一進殿便想跪下行禮,可尚未有什麽作,便子一歪,跪倒在地上。

“快扶孺人起來。”

明蘊之皺起眉頭,這副模樣,只怕不僅僅是吃不下東西,倒像是……

周覓邊的小宮年紀輕,藏不住事,當即便忍不住哭求,道:“請太子妃娘娘救救我們孺人吧!”

青蕪和青竹一左一右將人扶起來,趙嬤嬤道:“娘娘面前好生回話,莫要吞吞吐吐,哭哭啼啼像什麽樣子?”

明蘊之見神不好,屏退衆人,臨華殿中只餘幾個心腹,這才道:“你來臨華殿,想必是信得過本宮。這幾日,發生了什麽?”

周覓直起子,低下頭,輕輕袖,出那紅腫的手腕。

明蘊之一看,當即倒吸了口涼氣,吩咐道:“快去拿冰來,給孺人敷上!”

看過,心中便有了數。

“慈安宮這幾日,喚你去問話了,是不是?”

明蘊之輕聲問。

這一問,周覓眼眶中的淚水終于忍不住了,跪下道:“妾人微言輕,不敢妄議太後娘娘,只是,只是……”

小宮憋不住話,三兩句代了個幹淨。

自圍場回宮的第二日,太後娘娘便召了去,質問因何被提前送回。

“不是遣了人回來,說是在圍場了風,先回宮養病麽?”

明蘊之攥住帕子,雙眸盯著

那夜,裴彧沒下什麽令,只是讓人將送回來。這樣的事在旁人看來,或許就是裴彧厭棄了這個太後所封的孺人的證明。

明蘊之就是怕回宮後被人輕視,或被太後所刁難,還特意讓人快馬追上去,將理由換做了回宮養病。

裴彧亦知曉此事,雖未提過,卻也默認了的做法。

太後雖不是個好相與的,但在此事上這般計較,也太過……明蘊之飲了口涼茶,心中不定地想著。

慈安宮裏氛圍難忍,周覓抵不住番的力,只得開了口。

自然不敢代有明蘊之在其中,只說自己才鄙貌,手段拙劣,討好殿下卻被殿下所不喜,這才被送回。

“太後娘娘也沒說什麽,只讓妾一遍遍抄著佛經,讓妾靜心思過……”

擡起的手控制不住地抖著,一看便知是勞累太過,都腫了起來。

“不該再做糕點的。”

明蘊之讓人給理著手腕,道:“幽州的事……”

不知該如何與周覓說。

前幾日,幽州那邊就來了信,道周父已被下獄。他們的人幫著上下打點,送了些吃食和藥品進去。雖沒能從獄中將人撈出來,但好歹護著人還安好,未太多刑罰。

至于周家其他親眷,都被關在府中,一步不準出。

明蘊之簡略將此事說與周覓顯然早有心理準備,倒沒被這個消息打擊到不知所措:

“實不相瞞,妾這些日子,連最壞的結果都想到了。如今能知曉爹娘健在,家人還有命,已是幸事。”

更多的話,沒與娘娘說。

慈安宮中的嬤嬤已經“提點”過了——貪用軍餉乃是能抄家砍頭的大罪,可現在罪名未定,一切都還有轉圜之機:若是能懷有子嗣,産下東宮長子,或許能看在孩子的面上,保一家老小繼續榮華富貴。

周覓苦笑著:“能知曉家人的近況,妾已經萬分激,不敢再求娘娘救家人出來,只請娘娘莫讓人折辱阿爹,莫斷了府中的飲食……”

那日忍著恥自薦枕席,仍不能留得太子半分溫存,更別提孕育子嗣。實在不知自己還能做什麽了,深深的無助包裹著,讓幾近崩潰。

“還未到絕路,未曾定罪,何以如此悲觀。”

明蘊之道:“那日便與你說過了,不論是否被冤,事既然發生,便定會在什麽地方留下痕跡與憑證。幽州的況我不甚清楚,想來你比我更了解些,可能想想,有誰能為你父親做證明?”

見周覓止住了傷,回憶起來,明蘊之又問:“再想想從前你父親邊,可有過什麽特別的人?若有人想指證你父親貪污,起碼是能接到軍中賬務的,份必然不會太低。”

太後娘娘想要敲打一個人,有的是人替辦事。但意思一層層遞下去,實施的人是誰,或許是個切點。

“娘娘這麽說……”

周覓從沉思中回過神來,道:“若說特別的人,還當真有一位。”

離開幽州京的一個月前,正值新一任幽州牧梁華茂赴任。隨著爹娘去參加宴席,還有幸與幽州牧的夫人說過幾句話。

周覓自小就不是什麽善于際的人,爹娘更不是會經營攀附的,所以為這麽些年,周父也只是幽州郡中的一個通判。能參加梁府的宴席,已經是上提攜加恩了。

那日宴席之後,阿爹顯然忙碌了起來,說是得長看中,或許不日便能再度升任,在州治做事了。

“阿爹本分了這麽多年,將要升之際鬧出這種禍事,妾想著,或許是阿爹的同僚心生妒忌……”

周覓猜測著:“阿爹曾說過,他與一位同僚多有不睦,那人更長袖善舞,會討好長些,若無阿爹,升任的本該是他。”

二人心中有了些底,明蘊之讓人記了周父那同僚的姓名籍貫,道:“我會請朋友查一查此人,若真與此人有關,或許能證實你父親的清白。”

送走了周覓,明蘊之腦袋,長長地嘆了一聲。

看向趙嬤嬤:“嬤嬤可會覺得我多管閑事?”

理智上,知曉自己不該太過手。

已經盡量做得低調,不以自己的名義去查,不明面上與太後起沖突,也不讓自己與此事有太多關聯。

起碼迄今為止,慈安宮那邊并未有消息來責手政事。

趙嬤嬤這幾日也知曉了些東宮的事,搖了搖頭,寬道:“娘娘一番善心,不辜負老爺和老夫人的教導。此事若能解決,還是早日解決得好。”

“是該如此,畢竟人命關天。”

明蘊之思索一瞬,道:“青蕪,將這消息送出去。後日,我親自出宮一趟,細說詳談。”

-

城東,侍郎府。

工部李侍郎今夜設宴,宴請工部衆人。

李侍郎是個好喜樂的子,幾乎月月都有宴飲,剛從圍場回來,只覺玩得不甚過癮,又喚了工部同僚來府中吃酒。

為表禮數,他自然也給太子殿下送了帖子。

誰知——那十回有九回都不曾出席的太子殿下,今日竟應了邀約。

太子殿下素日行事嚴謹,看不得胡鬧放縱之人,他平日上值,看著太子殿下都要繞路走。

殿下都說了要來,李侍郎只得嚴陣以待。先讓那些妖豔的歌姬舞姬退下去,換上典雅優的舞樂,又叮囑了許多同僚,不準再醉酒鬧事,以免連累了他。

宴席上,衆人瞧著端坐上首,面淡然如玉的太子殿下,酒杯都不知該如何擡。

酒過三巡,場中仍舊冷寂尷尬。

李侍郎著頭皮說了幾句場面話,與太子敬酒。太子殿下擡了擡眼,竟真喝了他的酒。還點了點頭,贊他近來工作盡心,應當保持。

李侍郎心中大振,只當自己已然得了殿下看中了,連連表著忠心,又敬了幾杯。

語的太子殿下真的喝了他的酒,一杯不落!

已經在侍郎位子上待了快二十年的他驕傲到滿面發紅。見他得意起來,工部衆人自然也不甘落後,一個接一個地敬酒,說著漂亮話。

原本冷了許久的宴席登時熱鬧了起來。

徐公公見著自家殿下一杯接一杯,來者不拒地喝,見針勸道:“殿下,殿下顧惜著子!”

裴彧熱酒腹,面上仍舊是那副無于衷的表

“殿下喝多了酒回宮,娘娘定是要念叨的……”徐公公拿出娘娘來,先前這樣勸,殿下就會放下酒杯,不再多飲的。

耳邊傳來了一聲輕笑,帶著嘲諷的意味。

“不會。”

裴彧放下酒杯,眸中仍舊清明。

才不會。

早已不管他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臨華殿中沒了那盞候著他回宮的燈,沒了那碗熱氣騰騰的醒酒湯,也沒了那一雙,總是看著他的眼睛。

上一回喝到的醒酒湯,是堂而皇之地將另一個人送到他的榻上。

裴彧放下酒杯,想起幾日前齊王妃與在一時,所說過的話。

“——沒人管才可憐!孤家寡人似的。”

徐公公噤了聲。跟在太子殿下邊這麽久,他自然也清楚這些,只能低聲勸道:“娘娘也是落水過後傷著了子,無暇他顧。待日後便好了。”

這話說來,他自己都覺得心虛。

他哪知道這個日後什麽時候來,娘娘和殿下之間約約的別扭和疏離,持續了足有一月,早在落水之前似乎便有了,至今仍未消解。

那“裴吃”也沒能讓娘娘對殿下再假以辭呢!

徐泉額角冷汗,命侍從給殿下去煮一碗醒酒湯來。不都是醒酒湯?醒酒湯與醒酒湯之間,還能有什麽區別不

“侍郎大人,莫要灌我啦!”

“你想逃酒不?這杯必得飲盡,快些滿上!”

畢竟是太子,衆人也不敢太過灌他。一人敬了幾杯後,便開始彼此喝了起來。

有人問:“沈家那小子呢?”

沈懷璋如今在工部算是年歲最小的,平日又會來事,本事也不小,工部衆人都還算喜歡他。

“該不是侍郎大人嫉妒他年青瀟灑,沒邀他來吧?”

“冤枉誰吶!方才不就在那兒坐著嗎,怕是出去躲酒了。這會兒還回沒來,明日是要吃我一記的!”

“哈哈……他前幾日可出了風頭,我敢打賭,現今京城娘子們心中,排榜首的肯定是這小子,什麽‘沈二郎’!”

衆人大笑起來,好不熱鬧。

裴彧放下酒杯:“孤去氣。”

衆人喝得多了,各自揖了一記便繼續吃酒調笑。

徐公公睨著神跟在後:“殿下,醒酒湯好了……”

裴彧在聽得醒酒湯時,微微擡了擡眼。徐公公當即捧上來,卻見裴彧神稍凝,角下

“什麽東西,難聞。”

“……”

徐公公心中狠狠嘆了一聲,認命地端了下去。

侍郎府中還算大,裴彧負手吹了吹風,在檐下看著夜雨落。

“殿下,那不是……”

徐公公悄聲指了指側前,一假山後。

竹青的油紙傘下,瞧著很有些眼的小太監拱手對那形貌清俊的男人說了什麽。

男子淡笑,應了聲:“沈某必不負所托,請娘娘放心。”

徐公公心下一

那是臨華殿的小桂子,這個時辰出宮,有什麽話,什麽事,是要與沈大人說?

裴彧立于檐下,見那人自假山回來,應是要回到宴席上去。

他不曾回避,任他行至前。

沈懷璋行禮參拜,而後道:“殿下也是出來醒酒的麽?”

裴彧:“沈大人遲遲不歸,人憂心。”

他垂眼,看著沈懷璋那年輕俊朗的面容。

沈懷璋此時,正介于年與男人之間,恰到好年意氣,讓他眉眼中很含了幾分爽朗。

他看過沈懷璋的履歷。

只比大兩歲,正是青梅竹馬,青春年之際相識的夥伴。那日他在帳中,聽得兩人與趙嬤嬤的對話,才知年,還有那樣多他不知曉的事。

時至今日,他也不過二十又二。不似他,比大上六歲,還爬在樹上,笑著看柳園中的人四的時候,他已然在宮中爬滾打,拼盡全力想要上戰場一搏前程了。

“殿下在看什麽?”

沈懷璋面如常,毫沒有被凝視著的懼怯。雖站在廊外,任雨披,也不顯狼狽,反倒更覺清俊。

裴彧收回目:“回吧。”

徐公公應聲,隨他折返。

“殿下不想知道,娘娘與臣說了什麽嗎?”

沈懷璋忽地開口,聲音澈澄。

廊下燈籠搖晃,細雨夾雜著微風吹拂而來,映得幾道影搖搖擺擺,忽淺忽深。

-

明蘊之換了常服,坐上出宮的馬車。

掌管宮務多年的好是,如今的早已不必和從前那般看人臉行事,派人去長秋宮知會一聲,便出了宮。

去齊王府略坐了坐,與姚玉珠說了會兒話,吃了茶點。瞧著時辰差不多了,便起告辭,去了泰樓。

樓也在平康坊,不遠,還能看到雲香樓的一角。明蘊之戴著帷幕,下馬車時,連一眼也不曾多看,便進了約定好的雅間。

沈懷璋顯然已經等候多時:“娘娘。”

“是我來遲,抱歉。”明蘊之淡笑著:“不想平康坊如此熱鬧,馬車行不。”

“平康坊繁華,看來娘娘不常出宮。”

沈懷璋側首,倒了茶水給:“娘娘可是要問那日之事?”

“是。”

明蘊之放下帷幕,直正題:“那日請你去查的人,可有眉目了?”

此事,其實還想過旁人。外祖當年的學生遍布大周,幽州自然也有人脈,但若請那些人相幫,此事勢必會傳外祖的耳中。

外祖年事已高,甚至不願讓外祖知曉太多在京城中的事,這些時日來,對趙嬤嬤也是報喜不報憂。

除了沈懷璋,還親自給當年好的友人去過信,了解過況,只是幽州路遠,還未有回音。

沈懷璋收了一直以來輕笑的神,正道:“娘娘想聽?”

明蘊之頷首:“懷璋兄查到什麽,直說便是。”

“臣若直言,怕是會惹得娘娘不痛快,”沈懷璋道:“娘娘不該查的。”

“此人很有來頭?”

明蘊之皺眉。

“此人只是尋常,不過一小吏,的確與那周大人素有恩怨,檢舉之事,也的確是他所為。”

“那便該從他手,”明蘊之不解:“既知他與周通判有怨,因何就這樣隨便將人下獄,查封府中?”

未免太過隨意,太過荒唐。

“如今的幽州掌管軍事的兵司馬使和州治參軍,早年間都是莊家的門生。而現今的幽州牧,娶的夫人,也姓莊。”

“娘娘,此事沒有你我起初想得那麽簡單。”

沈懷璋坐正了子,深深看向

原以為,只是周覓違逆太後,而起的一場小小禍事。太後敲打,將父親下獄而已。只要周覓不明確反抗,太後也不會輕易下殺手,那周父就能繼續活著,只是早晚出獄的問題。

可聽他此言,明蘊之懷疑起自己的判斷來。

“不能繼續查下去了,娘娘。”

沈懷璋:“娘娘猜測得倒是沒錯,如今形,怕是當真被冤。但據臣所知,賬目確有錯,有人在查,所以恰好在此時得罪了莊家的周通判,便了臨時被推出來的替罪羊。明擺著讓人知道他是個替死鬼,不了氣候,不了了之而已——此事牽連甚廣,從上到下,都繞不開莊家的手。娘娘不查,那便只是莊家對宮裏小妃子的警告,娘娘若真查下去,事鬧大了,將賬目翻出來……”

“那此人必死無疑。娘娘、明家,甚至老師,都會到牽連。”

究竟貪了沒貪,賬目一查便知。

只是……

誰敢查莊家的賬,誰敢查軍中的賬?

便是平宣帝,也沒道理隨隨便便就讓一州長史將賬目拿出來,擺在天化日之下細查。

明蘊之眼前恍惚,好似看見了許多年前。

“查?你敢查,他們就敢放火燒糧倉,敢一串又一串地推人出來,做替死鬼——”

懵懂之時,聽外祖搖著扇,坐在躺椅上說的話竟了真。

明蘊之沉默下來,修長的指尖在桌上輕叩,心中沒來由的焦躁。

後宮,理應不問朝事。更何況,此事手起來,便是軍|國大事,一個太子妃,有何權利和本事,去查軍中的帳?

蜉蝣之,去撼莊家這顆大樹?

靜靜地看著眼前滿桌珍饈,忽覺膩味。

“那就這樣,親眼看著人含冤下獄?”

漂亮的眉頭蹙起,眸中泛起幾分不甘來:“明知這賬上確有錯,該用在將士們上的糧餉被人挪用,卻什麽也做不了麽?”

幽州毗鄰北涼,數年前打仗時遭連年戰,那些百姓將士本就過得艱難。好容易不打仗了,卻連應有的糧餉軍費都得不到,清廉的通判因著兒得罪莊家,便被拉出來下獄平賬。

外祖、爹娘,都是從戰的時代過來的,著太平盛世,著萬民供奉,被百姓稱呼一句太子妃——竟什麽也做不了。

心中黯然,忽覺無力。

“此事,說難也難,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臣只有一問——”

沈懷璋搖晃著茶杯,眸中含笑,輕瞧著

明蘊之愣了一瞬,不解其意。

一牆之隔的另一間屋中。

穿著深青緞深的男人坐在桌前,滿桌佳肴毫未,不知在想些什麽。

夏松聽了半晌,看著自家殿下沉寂的背影,忍不住道:

“……娘娘,為何不請殿下相幫?”

“——娘娘因何不與殿下開口?”

一牆之隔的此,明蘊之猝然擡眼,看向話音剛落的沈懷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80章

我與太子舉案齊眉

第34章 第 34 章 “娘娘因何不與殿下開口……

第34章 第 34 章 “娘娘因何不與殿下開口……

第34章

時近傍晚, 小雨未歇,烏雲低垂,低地遮蔽在天幕上。

東宮上下忙碌了大半個下午, 終于將東西收拾齊整。明蘊之歇過一會兒,便見青竹進來道:“娘娘,若竹軒那邊來人了。”

明蘊之讓人進了來, 先問道:

“周孺人近來可還好?”

周覓數日前便從圍場被送回來,又有家中禍事,只怕不太好過。

若竹軒的侍從道:

“回娘娘,孺人子還好,只是日日傷心,神頭不大足,也吃不下東西。孺人知曉娘娘剛從圍場回來,定然疲憊忙, 不敢打擾娘娘休息。讓奴才送些孺人親手做的點心來,請娘娘嘗嘗。”

青蕪接過點心, 糕點還泛著些熱騰騰的香氣, 聞著便令人饞蟲大, 想來是費了一番功夫的。

明蘊之知曉周覓的憂心,一個無依無靠的子猝然得知父親獄,自然六神無主。想了想, 道:“這點心不錯, 讓你們主子先用膳, 若是熬壞了子, 便什麽都沒了。”

傳了話,用過晚膳,周覓便跟在宮人後, 了臨華殿。

明蘊之一見著,便知這幾日定然食不下咽,夜裏不得安眠。本就不大的臉頰瘦得只有掌大,眼下烏青,整個人瞧著伶仃可憐,像是丟了魂兒。

周覓一進殿便想跪下行禮,可尚未有什麽作,便子一歪,跪倒在地上。

“快扶孺人起來。”

明蘊之皺起眉頭,這副模樣,只怕不僅僅是吃不下東西,倒像是……

周覓邊的小宮年紀輕,藏不住事,當即便忍不住哭求,道:“請太子妃娘娘救救我們孺人吧!”

青蕪和青竹一左一右將人扶起來,趙嬤嬤道:“娘娘面前好生回話,莫要吞吞吐吐,哭哭啼啼像什麽樣子?”

明蘊之見神不好,屏退衆人,臨華殿中只餘幾個心腹,這才道:“你來臨華殿,想必是信得過本宮。這幾日,發生了什麽?”

周覓直起子,低下頭,輕輕袖,出那紅腫的手腕。

明蘊之一看,當即倒吸了口涼氣,吩咐道:“快去拿冰來,給孺人敷上!”

看過,心中便有了數。

“慈安宮這幾日,喚你去問話了,是不是?”

明蘊之輕聲問。

這一問,周覓眼眶中的淚水終于忍不住了,跪下道:“妾人微言輕,不敢妄議太後娘娘,只是,只是……”

小宮憋不住話,三兩句代了個幹淨。

自圍場回宮的第二日,太後娘娘便召了去,質問因何被提前送回。

“不是遣了人回來,說是在圍場了風,先回宮養病麽?”

明蘊之攥住帕子,雙眸盯著

那夜,裴彧沒下什麽令,只是讓人將送回來。這樣的事在旁人看來,或許就是裴彧厭棄了這個太後所封的孺人的證明。

明蘊之就是怕回宮後被人輕視,或被太後所刁難,還特意讓人快馬追上去,將理由換做了回宮養病。

裴彧亦知曉此事,雖未提過,卻也默認了的做法。

太後雖不是個好相與的,但在此事上這般計較,也太過……明蘊之飲了口涼茶,心中不定地想著。

慈安宮裏氛圍難忍,周覓抵不住番的力,只得開了口。

自然不敢代有明蘊之在其中,只說自己才鄙貌,手段拙劣,討好殿下卻被殿下所不喜,這才被送回。

“太後娘娘也沒說什麽,只讓妾一遍遍抄著佛經,讓妾靜心思過……”

擡起的手控制不住地抖著,一看便知是勞累太過,都腫了起來。

“不該再做糕點的。”

明蘊之讓人給理著手腕,道:“幽州的事……”

不知該如何與周覓說。

前幾日,幽州那邊就來了信,道周父已被下獄。他們的人幫著上下打點,送了些吃食和藥品進去。雖沒能從獄中將人撈出來,但好歹護著人還安好,未太多刑罰。

至于周家其他親眷,都被關在府中,一步不準出。

明蘊之簡略將此事說與周覓顯然早有心理準備,倒沒被這個消息打擊到不知所措:

“實不相瞞,妾這些日子,連最壞的結果都想到了。如今能知曉爹娘健在,家人還有命,已是幸事。”

更多的話,沒與娘娘說。

慈安宮中的嬤嬤已經“提點”過了——貪用軍餉乃是能抄家砍頭的大罪,可現在罪名未定,一切都還有轉圜之機:若是能懷有子嗣,産下東宮長子,或許能看在孩子的面上,保一家老小繼續榮華富貴。

周覓苦笑著:“能知曉家人的近況,妾已經萬分激,不敢再求娘娘救家人出來,只請娘娘莫讓人折辱阿爹,莫斷了府中的飲食……”

那日忍著恥自薦枕席,仍不能留得太子半分溫存,更別提孕育子嗣。實在不知自己還能做什麽了,深深的無助包裹著,讓幾近崩潰。

“還未到絕路,未曾定罪,何以如此悲觀。”

明蘊之道:“那日便與你說過了,不論是否被冤,事既然發生,便定會在什麽地方留下痕跡與憑證。幽州的況我不甚清楚,想來你比我更了解些,可能想想,有誰能為你父親做證明?”

見周覓止住了傷,回憶起來,明蘊之又問:“再想想從前你父親邊,可有過什麽特別的人?若有人想指證你父親貪污,起碼是能接到軍中賬務的,份必然不會太低。”

太後娘娘想要敲打一個人,有的是人替辦事。但意思一層層遞下去,實施的人是誰,或許是個切點。

“娘娘這麽說……”

周覓從沉思中回過神來,道:“若說特別的人,還當真有一位。”

離開幽州京的一個月前,正值新一任幽州牧梁華茂赴任。隨著爹娘去參加宴席,還有幸與幽州牧的夫人說過幾句話。

周覓自小就不是什麽善于際的人,爹娘更不是會經營攀附的,所以為這麽些年,周父也只是幽州郡中的一個通判。能參加梁府的宴席,已經是上提攜加恩了。

那日宴席之後,阿爹顯然忙碌了起來,說是得長看中,或許不日便能再度升任,在州治做事了。

“阿爹本分了這麽多年,將要升之際鬧出這種禍事,妾想著,或許是阿爹的同僚心生妒忌……”

周覓猜測著:“阿爹曾說過,他與一位同僚多有不睦,那人更長袖善舞,會討好長些,若無阿爹,升任的本該是他。”

二人心中有了些底,明蘊之讓人記了周父那同僚的姓名籍貫,道:“我會請朋友查一查此人,若真與此人有關,或許能證實你父親的清白。”

送走了周覓,明蘊之腦袋,長長地嘆了一聲。

看向趙嬤嬤:“嬤嬤可會覺得我多管閑事?”

理智上,知曉自己不該太過手。

已經盡量做得低調,不以自己的名義去查,不明面上與太後起沖突,也不讓自己與此事有太多關聯。

起碼迄今為止,慈安宮那邊并未有消息來責手政事。

趙嬤嬤這幾日也知曉了些東宮的事,搖了搖頭,寬道:“娘娘一番善心,不辜負老爺和老夫人的教導。此事若能解決,還是早日解決得好。”

“是該如此,畢竟人命關天。”

明蘊之思索一瞬,道:“青蕪,將這消息送出去。後日,我親自出宮一趟,細說詳談。”

-

城東,侍郎府。

工部李侍郎今夜設宴,宴請工部衆人。

李侍郎是個好喜樂的子,幾乎月月都有宴飲,剛從圍場回來,只覺玩得不甚過癮,又喚了工部同僚來府中吃酒。

為表禮數,他自然也給太子殿下送了帖子。

誰知——那十回有九回都不曾出席的太子殿下,今日竟應了邀約。

太子殿下素日行事嚴謹,看不得胡鬧放縱之人,他平日上值,看著太子殿下都要繞路走。

殿下都說了要來,李侍郎只得嚴陣以待。先讓那些妖豔的歌姬舞姬退下去,換上典雅優的舞樂,又叮囑了許多同僚,不準再醉酒鬧事,以免連累了他。

宴席上,衆人瞧著端坐上首,面淡然如玉的太子殿下,酒杯都不知該如何擡。

酒過三巡,場中仍舊冷寂尷尬。

李侍郎著頭皮說了幾句場面話,與太子敬酒。太子殿下擡了擡眼,竟真喝了他的酒。還點了點頭,贊他近來工作盡心,應當保持。

李侍郎心中大振,只當自己已然得了殿下看中了,連連表著忠心,又敬了幾杯。

語的太子殿下真的喝了他的酒,一杯不落!

已經在侍郎位子上待了快二十年的他驕傲到滿面發紅。見他得意起來,工部衆人自然也不甘落後,一個接一個地敬酒,說著漂亮話。

原本冷了許久的宴席登時熱鬧了起來。

徐公公見著自家殿下一杯接一杯,來者不拒地喝,見針勸道:“殿下,殿下顧惜著子!”

裴彧熱酒腹,面上仍舊是那副無于衷的表

“殿下喝多了酒回宮,娘娘定是要念叨的……”徐公公拿出娘娘來,先前這樣勸,殿下就會放下酒杯,不再多飲的。

耳邊傳來了一聲輕笑,帶著嘲諷的意味。

“不會。”

裴彧放下酒杯,眸中仍舊清明。

才不會。

早已不管他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臨華殿中沒了那盞候著他回宮的燈,沒了那碗熱氣騰騰的醒酒湯,也沒了那一雙,總是看著他的眼睛。

上一回喝到的醒酒湯,是堂而皇之地將另一個人送到他的榻上。

裴彧放下酒杯,想起幾日前齊王妃與在一時,所說過的話。

“——沒人管才可憐!孤家寡人似的。”

徐公公噤了聲。跟在太子殿下邊這麽久,他自然也清楚這些,只能低聲勸道:“娘娘也是落水過後傷著了子,無暇他顧。待日後便好了。”

這話說來,他自己都覺得心虛。

他哪知道這個日後什麽時候來,娘娘和殿下之間約約的別扭和疏離,持續了足有一月,早在落水之前似乎便有了,至今仍未消解。

那“裴吃”也沒能讓娘娘對殿下再假以辭呢!

徐泉額角冷汗,命侍從給殿下去煮一碗醒酒湯來。不都是醒酒湯?醒酒湯與醒酒湯之間,還能有什麽區別不

“侍郎大人,莫要灌我啦!”

“你想逃酒不?這杯必得飲盡,快些滿上!”

畢竟是太子,衆人也不敢太過灌他。一人敬了幾杯後,便開始彼此喝了起來。

有人問:“沈家那小子呢?”

沈懷璋如今在工部算是年歲最小的,平日又會來事,本事也不小,工部衆人都還算喜歡他。

“該不是侍郎大人嫉妒他年青瀟灑,沒邀他來吧?”

“冤枉誰吶!方才不就在那兒坐著嗎,怕是出去躲酒了。這會兒還回沒來,明日是要吃我一記的!”

“哈哈……他前幾日可出了風頭,我敢打賭,現今京城娘子們心中,排榜首的肯定是這小子,什麽‘沈二郎’!”

衆人大笑起來,好不熱鬧。

裴彧放下酒杯:“孤去氣。”

衆人喝得多了,各自揖了一記便繼續吃酒調笑。

徐公公睨著神跟在後:“殿下,醒酒湯好了……”

裴彧在聽得醒酒湯時,微微擡了擡眼。徐公公當即捧上來,卻見裴彧神稍凝,角下

“什麽東西,難聞。”

“……”

徐公公心中狠狠嘆了一聲,認命地端了下去。

侍郎府中還算大,裴彧負手吹了吹風,在檐下看著夜雨落。

“殿下,那不是……”

徐公公悄聲指了指側前,一假山後。

竹青的油紙傘下,瞧著很有些眼的小太監拱手對那形貌清俊的男人說了什麽。

男子淡笑,應了聲:“沈某必不負所托,請娘娘放心。”

徐公公心下一

那是臨華殿的小桂子,這個時辰出宮,有什麽話,什麽事,是要與沈大人說?

裴彧立于檐下,見那人自假山回來,應是要回到宴席上去。

他不曾回避,任他行至前。

沈懷璋行禮參拜,而後道:“殿下也是出來醒酒的麽?”

裴彧:“沈大人遲遲不歸,人憂心。”

他垂眼,看著沈懷璋那年輕俊朗的面容。

沈懷璋此時,正介于年與男人之間,恰到好年意氣,讓他眉眼中很含了幾分爽朗。

他看過沈懷璋的履歷。

只比大兩歲,正是青梅竹馬,青春年之際相識的夥伴。那日他在帳中,聽得兩人與趙嬤嬤的對話,才知年,還有那樣多他不知曉的事。

時至今日,他也不過二十又二。不似他,比大上六歲,還爬在樹上,笑著看柳園中的人四的時候,他已然在宮中爬滾打,拼盡全力想要上戰場一搏前程了。

“殿下在看什麽?”

沈懷璋面如常,毫沒有被凝視著的懼怯。雖站在廊外,任雨披,也不顯狼狽,反倒更覺清俊。

裴彧收回目:“回吧。”

徐公公應聲,隨他折返。

“殿下不想知道,娘娘與臣說了什麽嗎?”

沈懷璋忽地開口,聲音澈澄。

廊下燈籠搖晃,細雨夾雜著微風吹拂而來,映得幾道影搖搖擺擺,忽淺忽深。

-

明蘊之換了常服,坐上出宮的馬車。

掌管宮務多年的好是,如今的早已不必和從前那般看人臉行事,派人去長秋宮知會一聲,便出了宮。

去齊王府略坐了坐,與姚玉珠說了會兒話,吃了茶點。瞧著時辰差不多了,便起告辭,去了泰樓。

樓也在平康坊,不遠,還能看到雲香樓的一角。明蘊之戴著帷幕,下馬車時,連一眼也不曾多看,便進了約定好的雅間。

沈懷璋顯然已經等候多時:“娘娘。”

“是我來遲,抱歉。”明蘊之淡笑著:“不想平康坊如此熱鬧,馬車行不。”

“平康坊繁華,看來娘娘不常出宮。”

沈懷璋側首,倒了茶水給:“娘娘可是要問那日之事?”

“是。”

明蘊之放下帷幕,直正題:“那日請你去查的人,可有眉目了?”

此事,其實還想過旁人。外祖當年的學生遍布大周,幽州自然也有人脈,但若請那些人相幫,此事勢必會傳外祖的耳中。

外祖年事已高,甚至不願讓外祖知曉太多在京城中的事,這些時日來,對趙嬤嬤也是報喜不報憂。

除了沈懷璋,還親自給當年好的友人去過信,了解過況,只是幽州路遠,還未有回音。

沈懷璋收了一直以來輕笑的神,正道:“娘娘想聽?”

明蘊之頷首:“懷璋兄查到什麽,直說便是。”

“臣若直言,怕是會惹得娘娘不痛快,”沈懷璋道:“娘娘不該查的。”

“此人很有來頭?”

明蘊之皺眉。

“此人只是尋常,不過一小吏,的確與那周大人素有恩怨,檢舉之事,也的確是他所為。”

“那便該從他手,”明蘊之不解:“既知他與周通判有怨,因何就這樣隨便將人下獄,查封府中?”

未免太過隨意,太過荒唐。

“如今的幽州掌管軍事的兵司馬使和州治參軍,早年間都是莊家的門生。而現今的幽州牧,娶的夫人,也姓莊。”

“娘娘,此事沒有你我起初想得那麽簡單。”

沈懷璋坐正了子,深深看向

原以為,只是周覓違逆太後,而起的一場小小禍事。太後敲打,將父親下獄而已。只要周覓不明確反抗,太後也不會輕易下殺手,那周父就能繼續活著,只是早晚出獄的問題。

可聽他此言,明蘊之懷疑起自己的判斷來。

“不能繼續查下去了,娘娘。”

沈懷璋:“娘娘猜測得倒是沒錯,如今形,怕是當真被冤。但據臣所知,賬目確有錯,有人在查,所以恰好在此時得罪了莊家的周通判,便了臨時被推出來的替罪羊。明擺著讓人知道他是個替死鬼,不了氣候,不了了之而已——此事牽連甚廣,從上到下,都繞不開莊家的手。娘娘不查,那便只是莊家對宮裏小妃子的警告,娘娘若真查下去,事鬧大了,將賬目翻出來……”

“那此人必死無疑。娘娘、明家,甚至老師,都會到牽連。”

究竟貪了沒貪,賬目一查便知。

只是……

誰敢查莊家的賬,誰敢查軍中的賬?

便是平宣帝,也沒道理隨隨便便就讓一州長史將賬目拿出來,擺在天化日之下細查。

明蘊之眼前恍惚,好似看見了許多年前。

“查?你敢查,他們就敢放火燒糧倉,敢一串又一串地推人出來,做替死鬼——”

懵懂之時,聽外祖搖著扇,坐在躺椅上說的話竟了真。

明蘊之沉默下來,修長的指尖在桌上輕叩,心中沒來由的焦躁。

後宮,理應不問朝事。更何況,此事手起來,便是軍|國大事,一個太子妃,有何權利和本事,去查軍中的帳?

蜉蝣之,去撼莊家這顆大樹?

靜靜地看著眼前滿桌珍饈,忽覺膩味。

“那就這樣,親眼看著人含冤下獄?”

漂亮的眉頭蹙起,眸中泛起幾分不甘來:“明知這賬上確有錯,該用在將士們上的糧餉被人挪用,卻什麽也做不了麽?”

幽州毗鄰北涼,數年前打仗時遭連年戰,那些百姓將士本就過得艱難。好容易不打仗了,卻連應有的糧餉軍費都得不到,清廉的通判因著兒得罪莊家,便被拉出來下獄平賬。

外祖、爹娘,都是從戰的時代過來的,著太平盛世,著萬民供奉,被百姓稱呼一句太子妃——竟什麽也做不了。

心中黯然,忽覺無力。

“此事,說難也難,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臣只有一問——”

沈懷璋搖晃著茶杯,眸中含笑,輕瞧著

明蘊之愣了一瞬,不解其意。

一牆之隔的另一間屋中。

穿著深青緞深的男人坐在桌前,滿桌佳肴毫未,不知在想些什麽。

夏松聽了半晌,看著自家殿下沉寂的背影,忍不住道:

“……娘娘,為何不請殿下相幫?”

“——娘娘因何不與殿下開口?”

一牆之隔的此,明蘊之猝然擡眼,看向話音剛落的沈懷璋。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