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 41 章 “委屈了,怎麽不說?……
第41章
錯金螭香爐中, 龍腦香的氣息悶悶沉沉,在殿中經久不散。
帝王垂落的冠冕遮掩住他的面容,平宣帝端坐在龍椅之上, 聽著殿中數位大臣慷慨激昂的陳詞。
幾個老臣吵得激烈,平宣帝聽得頭疼,冷冷一拍桌木:
“劉績, 你來說。”
殿中登時靜了下來,各自噤聲。
欽天監監令劉績上前幾步,行至莊天祿側,腳步未有停頓,拱手道:
“回稟陛下,臣昨夜觀測天象,見熒守心,上犯前星, 沖撞紫薇,掩太。此象見于夜半, 歷半宿未散, 乃……”
他話音未落, 便聽一聲音打斷道:
“——熒,天罰也,熒守心, 國禍將至也!”
一老臣高呼著跪拜:“熒犯紫薇, 是以太後娘娘才昏迷不醒, 陛下, 此乃不祥之兆啊!”
殿前數位老臣,泰半與從前的莊家有著幹系。莊天祿微微擡首掃視周遭,心中大定:“陛下明鑒!”
“臣近來在民間聽得一謠, 不知從何源起,卻傳得廣泛,臣從前不曾細想,如今想來,只怕是上天給出的警示!”
“什麽謠?”
平宣帝微微皺眉,問道。
莊天祿從袖中取出備好的字條,雙手奉上:“陛下請看。”
前太監立刻取了來,奉至平宣帝前。平宣帝不過掃一眼,眉頭皺得更深:“這是何意?”
帝王怒,莊天祿卻毫不懼,壯的子往地上一跪,哀道:
“數年前,太子殿下降世時,便引得天將災異,百姓流離。是陛下與太後娘娘一番慈之心,上天垂憐,二十餘年來,以帝王之氣庇護著殿下,才生禍端。然而殿下不但不念陛下與太後娘娘的恩德,反倒暗自生事,漸生異心,這才使天降責罰……熒守心,上犯前星,乃是東宮失德才會有的星象啊!”
他沒了在姑母面前撒潑打諢的哭嚎模樣,只有一顆臣子憂國憂民的赤誠之心,語氣懇切,神哀痛:
“自年初始,山洪將歇,便又有地龍翻,并州鬧了蝗災,秋收不得,現下快要冬,數萬百姓,究竟該如何熬過這個冬日……”
戶部尚書亦道:“莊大人所言甚是,天降異象,百姓民不聊生。天怒不止,我大周往後該如何是好啊?”
“笑話!”
太傅李德拂袖一唾,冷聲道:“洪水常有,今年能止住,全仰賴著太子殿下主修的運河水渠,瀉去了大半洪水,保住了河岸多百姓的命。地龍翻,那也是太子麾下長史安氏提前觀測出異,若非如此,還有多百姓會傷亡于此?至于蝗災,哪……”
“李太傅未免太偏袒太子殿下了些!”
一臣子駁道:“殿下若不引來天怒,這些天災又怎會發生?”
“請陛下,降罪太子,以平天怒!”
不知是誰開了個頭,殿中數位臣子齊齊跪下,高聲重複:“請陛下降罪太子,以平天怒!”
李太傅怒目而視,雙哆嗦起來:“荒唐……可笑,無稽之談!”
平宣帝斂眸,容冷寒。
半晌,他才道:“太子在何?”
“回殿下,太後娘娘昏迷後,太子便在慈安宮前請罪侍疾。”
“陛下!”
李太傅不甘心道:“陛下三思啊,太子是儲君,儲君乃國本,不可輕!今日一切起因,是慈安宮病急,而太後娘娘病重多年,昏迷也不止今日一次,哪裏就都了殿下的罪過了呢?”
“如何不是太子之過?!”
莊天祿立馬跪倒,哭著叩首道:“太後娘娘昏迷不醒,太醫說,姑母是怒極攻心,況危急,陛下方才應當也聽到了,姑母的怒從何而來?”
“李太傅與太子有過師生之誼,自然維護太子,”莊天祿繼續道:“但太子是儲君,儲君的家事亦是國事,如今東宮子嗣空虛,儲君膝下空懸,姑母心中記掛,難道還過錯了不!太子忤逆祖母,這是不孝!”
他話一說完,方才齊齊頌聲的大臣也都各自對視,不敢再接話。
大周重孝道,“不孝”這一指控在民間,是能死人的。
莊天祿得太過,怕是……
平宣帝眸晦暗,頭頂的冠冕流珠微。
“況且,民間謠四起,人心惶惶。若就這樣置之不理,長久下去民心大,國本搖啊陛下!”
莊天祿:“請陛下降罪太子,以平民怨。”
天怒、不孝、民心浮。
樁樁件件,都指向一個結果。
李太傅氣得雙眼發直,不過片刻,兩眼一翻,就這麽暈了過去。
平宣帝大手一揮,命人將他帶下去請了太醫,他沉半晌,沉聲道:“召太子過來。”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裴彧便被前太監引著,進了養心殿。
他腰背直,面容疏淡,穿著件玄鑲銀線雲紋錦袍,氣度斐然。
前太監有意賣他個好,提前晦地提了提養心殿中發生之事,他亦面不改,不帶毫慌。
“兒臣,拜見父皇。”
他聲音平靜,音疏朗,耳邊的那道疤痕在明晃晃的日下,照得更加明晰。
“你是太子,肩負著大周的未來,朕本不願罰你。”
平宣帝看著他,聲音不悲不喜:“但事已至此,你可知曉輕重?”
不止是要給群臣一個代,更要給因著謠而惶惶不安的百姓一個代。
裴彧:“兒臣,甘願領罰。”
-
從康王府中回來,已過了半日。
明蘊之讓人送含之回寢殿安歇,無論發生什麽,沒有的吩咐不準擅,更不準胡說什麽話。坐在臨華殿,心中頗為不安。
不祥的預越發濃烈,太後昏迷的消息傳來之時,便知曉今日之事沒那麽容易了結。康王府的宴會也散得極快,衆人各自歸家,都等著宮中的消息。
趙嬤嬤憂心道:“娘娘,可要前去探問探問?”
明蘊之凝神細思著,搖頭:“不。”
據所知,今日被急詔宮的,本就有不莊家門生和幾位曾對東宮不滿的老臣。以裴彧從前與說過的青州山匪之事來看,裴彧私下裏,怕是也得罪過不勢力。
雪中送炭難,落井下石卻容易,們現在最好便是什麽也不做,靜等著養心殿的消息。
肅王、康王,本就與裴彧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齟齬,就連齊王都已年,便是他沒有相爭之心,作為皇後的陳氏呢?
如今四面楚歌,皆敵,明蘊之不敢掉以輕心。
東宮上下皆得了的令,不敢隨意走、外出,一個個都將心提到嗓子眼。直到天將暗,養心殿的太監才來匆匆傳了話:
“太子妃娘娘,太子殿下了三十廷杖。”
“……什麽?”
趙嬤嬤手一抖,幾乎站不住子:“三十廷杖!”
明蘊之抿著瓣,擡手讓人給了賞錢,溫聲道:
“多謝公公。不知父皇那邊……”
那公公掂了掂手中的銀兩,塞袖中,低聲道:“莊家幾位大人得,陛下也是出于無奈。太子妃娘娘只管照顧著殿下,便好了。”
明蘊之不知何時握起的手輕輕松了些,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氣,道:“青竹,送公公一趟。”
趙嬤嬤張地看一眼,慌的心驀地定了下來。幾年過去,以前那個還需要叮囑警醒著的小娘,竟能在這樣的禍事下鎮定自若了。
裴彧被送回來的時候,王太醫已經在東宮候著了。徐公公直接人將半昏著的太子殿下送了臨華殿,明蘊之甚至來不及說話,人便已至前。
到底沒說什麽,饒是心中有了些準備,但看到裴彧這般模樣,仍舊忍不住心驚。夕落在玄黑的袍上,被浸的裳甚至如同沾染了霜,男人輕闔著眼眸,纖長的眼睫垂落下來,面蒼白,頸側的青筋鼓起,汩汩的極速流著。
王太醫將人放平,老臉上的壑愈發深重,他剪開裴彧上粘連著碎的袍,趙嬤嬤不忍再看,側了側子半擋住明蘊之的視線:“娘娘……”
“無妨,”明蘊之拉開趙嬤嬤,邊揚起幾分淡淡的笑意:“嬤嬤也累了,先回去歇會兒吧,不必擔憂我。”
挽起袖,跪坐在榻邊,擡手,幫著王太醫剪開裳。
“……蘊之。”
作著的腕骨忽地被握住,明蘊之頓首,繼續著作:“殿下。”
裴彧半睜著雙眼,蒼白的面容裏浮現出了幾分,他定定地看著妻子的側臉,啞聲道:“不必如此。”
徐公公亦道:“娘娘不必勞,奴才會伺候好殿下。”
“殿下,是嫌棄妾手腳笨?”
明蘊之聲音很輕,語調卻平穩,人聽得清楚。
“……”裴彧閉上雙眼,呼吸的聲音淡了許多:“別看。”
潔,。
而他現今一污,鮮黏連著衫,怎麽也好看不起來。
“總歸已經看見了,此時想不看也難。”
順著王太醫的作,將快至腰側的袍擡起,剪斷。
珠落在榻前的聲音很輕。
明蘊之目掃落,自己的手上已經染及了不鮮,那未幹,順著擡手的作滴落下來,紅得人眼睛刺痛。
王太醫作很快,清理了傷之,勉強止住。侍從為他換了裳,上因著傷,|著,衾被蓋至腰下。
屋中燃著碳盆,噼啪的聲響裏,裴彧道:“都下去。”
他服了參湯,氣比起先前已然好了許多。
王太醫:“殿下,藥還未上……”
“下去。”
裴彧開口,眸掃過那素的擺:“太子妃留下。”
男人聲音裏帶著些不容置疑的威嚴,衆人只得退了下去。明蘊之坐在榻邊,鼻尖仍舊縈繞著難以驅散的腥氣,拿起藥瓶,準備為他上藥。
“蘊之。”
裴彧半垂著眼,低低地喚了一聲。
明蘊之看他一眼,在勸說與閉間糾結了一瞬,到底還是放下了藥瓶,了手,靜坐在榻邊。
殿中只留下他們二人。
周遭靜得落針可聞,所有的浮躁喧囂褪去,終于給彼此留得了些許息之機。
“殿下送福離開,就是為了今日?”
移開眼,不去看男人那駭人的傷痕。一邊為他包紮著傷口,一邊道。
裴彧聽得提及那兩個字,微微擡眸:“你知道了。”
語氣篤定,并非疑問。
明蘊之頷首:“托三弟妹的福,剛剛知曉。”
幾乎從想明白裴彧為何送走周覓時,心中就有了猜測。如今看見裴彧這般模樣,倒沒那麽意外。
明蘊之散了發髻,墨發掩在頰邊,遮去了容:“殿下原本打算,何時告知妾?”
“還是說,等到天下皆知那謠是因著殿下後,妾才能知曉實?”
聲音泠澈,語調微微上揚。
裴彧擡手,到的指尖。
確認那指尖并未開,他的手了,忽然開口:“你害怕嗎?”
明蘊之愣了愣,立即道:“殿下淋淋地回來,妾是人,不是沒心沒肺的鬼,怎能不怕?”
“不是這個。”
裴彧呼吸很淡,緩聲道:“……熒降世,天煞孤星。”
他念了幾句,甚至含著些意味不明的笑意:“是克妻克子,孤家寡人之命。”
害怕嗎?
他掀起眼睫,黑白分明的眼眸細瞧著那張萬分悉的容,似乎要從的反應中尋找到幾分慌的思緒。
“殿下以為,妾會因為什麽鬼神之說便……”話音止住,嗓音幹:“這箴言是真是假,殿下不清楚麽?”
“如若,的確是真的呢?”
裴彧看著打了一個漂亮的結,作收。刺骨的痛意傳來,愈發麻木。
他目平且直,仿佛一定要等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如若這當真是真的呢?
明蘊之斂了斂眸,輕言道:“妾若說不怕,殿下信嗎?”
“從前似乎也未與殿下說過。妾年時,有方士看過相,說什麽親緣淺薄,福氣也淡,似乎……也是不祥的命數。”
“不會。”
裴彧聞言,眉頭一蹙:“胡編造,何來的江湖士,算不得數。”
因著缺,他的手沒了從前的溫熱,有些冰冷。或許也正因此,他開口時也比以往更加直白。
“妾瞧著倒是有幾分道理。”
明蘊之回手,目落向已經黑沉了的窗外,語氣輕諷:“或許真是天命如此,讓兩個不祥之人了婚,行至今日。如若真是禍害,倒也沒害了旁人。”
裴彧頭輕滾,“蘊……”
“妾不怕所謂災星。只是殿下曾說,要妾信任殿下,說……想要與妾好好過。”
明蘊之:“現在看來,防備著,未有坦誠的人,是殿下。”
理解裴彧在今日之事上有所瞞,事關要,又牽連甚廣,謹慎是好事。
可從前那些……也并非第一次,從旁人的話語中才能勉強窺見裴彧的從前了。
這算什麽。
臨華殿中,熏香也驅不散的鐵鏽味籠罩著二人,窗外早已落盡的日讓整個殿中變得昏暗。幾支燭火勉力飄搖著,明蘊之頭微幹,站起來,剪斷了燭芯。
火跳躍一瞬,殿終于明亮了些許。
裴彧擡手,拉住的擺。
“蘊之。”
他輕聲喚,明蘊之止住腳步,微微垂首。
“你擔心孤,是不是?”
裴彧向,那素的擺上,似乎還沾染了些許幹了的痕。
明蘊之眼眸輕垂,原本冷著的容輕一瞬。
“你很,這樣與孤說話。今日這般……孤很歡喜。”
作牽扯到傷,剛止住的鮮又一次洇了繃帶。裴彧微微閉眼,呼吸發沉:“……別走。”
……
不知是不是未曾上藥的緣故,到了夜裏,裴彧果然發起了熱。
明蘊之迷迷糊糊被囈語驚醒,擡手一探,燙得嚇人。
張口便想去喚太醫,可又想起裴彧晚間的模樣,嚨了,并未喚出聲,只讓青蕪和青竹端來了涼水與帕子,為他著額頭和手足。
一番理下來,總算沒那麽燙了,明蘊之合靠在榻邊,遲遲沒能再睡著。
今日事多,心裏也的很。
攏了攏衫,隨手將裴彧上的衾被向上拉了拉。
“……”
他似乎陷了很深很深的夢境,面無,不知夢到了什麽。
明蘊之盯著他的五看了一瞬,移開目,偏生下一刻,垂落在側的手又一次被抓住。
那手還燙著,力道不小,也未能松開。明蘊之不好再驚他,只能深吸口氣,任由他這樣拉著。
恍惚中,依稀聽到了什麽聲音。
“殿下?”
明蘊之微微側首,出聲道。
男人氣息很淺,音也低。或許夢中并不安寧,他呼吸了一瞬,手越發,像是要牢牢抓住什麽即將逝去的東西。
“……委屈了,怎麽不說?”
明蘊之一愣。
“那塊磚石……孤跪過了,果真極疼。”
“不怪你,怨孤。”
第41章 第 41 章 “委屈了,怎麽不說?……
第41章
錯金螭香爐中, 龍腦香的氣息悶悶沉沉,在殿中經久不散。
帝王垂落的冠冕遮掩住他的面容,平宣帝端坐在龍椅之上, 聽著殿中數位大臣慷慨激昂的陳詞。
幾個老臣吵得激烈,平宣帝聽得頭疼,冷冷一拍桌木:
“劉績, 你來說。”
殿中登時靜了下來,各自噤聲。
欽天監監令劉績上前幾步,行至莊天祿側,腳步未有停頓,拱手道:
“回稟陛下,臣昨夜觀測天象,見熒守心,上犯前星, 沖撞紫薇,掩太。此象見于夜半, 歷半宿未散, 乃……”
他話音未落, 便聽一聲音打斷道:
“——熒,天罰也,熒守心, 國禍將至也!”
一老臣高呼著跪拜:“熒犯紫薇, 是以太後娘娘才昏迷不醒, 陛下, 此乃不祥之兆啊!”
殿前數位老臣,泰半與從前的莊家有著幹系。莊天祿微微擡首掃視周遭,心中大定:“陛下明鑒!”
“臣近來在民間聽得一謠, 不知從何源起,卻傳得廣泛,臣從前不曾細想,如今想來,只怕是上天給出的警示!”
“什麽謠?”
平宣帝微微皺眉,問道。
莊天祿從袖中取出備好的字條,雙手奉上:“陛下請看。”
前太監立刻取了來,奉至平宣帝前。平宣帝不過掃一眼,眉頭皺得更深:“這是何意?”
帝王怒,莊天祿卻毫不懼,壯的子往地上一跪,哀道:
“數年前,太子殿下降世時,便引得天將災異,百姓流離。是陛下與太後娘娘一番慈之心,上天垂憐,二十餘年來,以帝王之氣庇護著殿下,才生禍端。然而殿下不但不念陛下與太後娘娘的恩德,反倒暗自生事,漸生異心,這才使天降責罰……熒守心,上犯前星,乃是東宮失德才會有的星象啊!”
他沒了在姑母面前撒潑打諢的哭嚎模樣,只有一顆臣子憂國憂民的赤誠之心,語氣懇切,神哀痛:
“自年初始,山洪將歇,便又有地龍翻,并州鬧了蝗災,秋收不得,現下快要冬,數萬百姓,究竟該如何熬過這個冬日……”
戶部尚書亦道:“莊大人所言甚是,天降異象,百姓民不聊生。天怒不止,我大周往後該如何是好啊?”
“笑話!”
太傅李德拂袖一唾,冷聲道:“洪水常有,今年能止住,全仰賴著太子殿下主修的運河水渠,瀉去了大半洪水,保住了河岸多百姓的命。地龍翻,那也是太子麾下長史安氏提前觀測出異,若非如此,還有多百姓會傷亡于此?至于蝗災,哪……”
“李太傅未免太偏袒太子殿下了些!”
一臣子駁道:“殿下若不引來天怒,這些天災又怎會發生?”
“請陛下,降罪太子,以平天怒!”
不知是誰開了個頭,殿中數位臣子齊齊跪下,高聲重複:“請陛下降罪太子,以平天怒!”
李太傅怒目而視,雙哆嗦起來:“荒唐……可笑,無稽之談!”
平宣帝斂眸,容冷寒。
半晌,他才道:“太子在何?”
“回殿下,太後娘娘昏迷後,太子便在慈安宮前請罪侍疾。”
“陛下!”
李太傅不甘心道:“陛下三思啊,太子是儲君,儲君乃國本,不可輕!今日一切起因,是慈安宮病急,而太後娘娘病重多年,昏迷也不止今日一次,哪裏就都了殿下的罪過了呢?”
“如何不是太子之過?!”
莊天祿立馬跪倒,哭著叩首道:“太後娘娘昏迷不醒,太醫說,姑母是怒極攻心,況危急,陛下方才應當也聽到了,姑母的怒從何而來?”
“李太傅與太子有過師生之誼,自然維護太子,”莊天祿繼續道:“但太子是儲君,儲君的家事亦是國事,如今東宮子嗣空虛,儲君膝下空懸,姑母心中記掛,難道還過錯了不!太子忤逆祖母,這是不孝!”
他話一說完,方才齊齊頌聲的大臣也都各自對視,不敢再接話。
大周重孝道,“不孝”這一指控在民間,是能死人的。
莊天祿得太過,怕是……
平宣帝眸晦暗,頭頂的冠冕流珠微。
“況且,民間謠四起,人心惶惶。若就這樣置之不理,長久下去民心大,國本搖啊陛下!”
莊天祿:“請陛下降罪太子,以平民怨。”
天怒、不孝、民心浮。
樁樁件件,都指向一個結果。
李太傅氣得雙眼發直,不過片刻,兩眼一翻,就這麽暈了過去。
平宣帝大手一揮,命人將他帶下去請了太醫,他沉半晌,沉聲道:“召太子過來。”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裴彧便被前太監引著,進了養心殿。
他腰背直,面容疏淡,穿著件玄鑲銀線雲紋錦袍,氣度斐然。
前太監有意賣他個好,提前晦地提了提養心殿中發生之事,他亦面不改,不帶毫慌。
“兒臣,拜見父皇。”
他聲音平靜,音疏朗,耳邊的那道疤痕在明晃晃的日下,照得更加明晰。
“你是太子,肩負著大周的未來,朕本不願罰你。”
平宣帝看著他,聲音不悲不喜:“但事已至此,你可知曉輕重?”
不止是要給群臣一個代,更要給因著謠而惶惶不安的百姓一個代。
裴彧:“兒臣,甘願領罰。”
-
從康王府中回來,已過了半日。
明蘊之讓人送含之回寢殿安歇,無論發生什麽,沒有的吩咐不準擅,更不準胡說什麽話。坐在臨華殿,心中頗為不安。
不祥的預越發濃烈,太後昏迷的消息傳來之時,便知曉今日之事沒那麽容易了結。康王府的宴會也散得極快,衆人各自歸家,都等著宮中的消息。
趙嬤嬤憂心道:“娘娘,可要前去探問探問?”
明蘊之凝神細思著,搖頭:“不。”
據所知,今日被急詔宮的,本就有不莊家門生和幾位曾對東宮不滿的老臣。以裴彧從前與說過的青州山匪之事來看,裴彧私下裏,怕是也得罪過不勢力。
雪中送炭難,落井下石卻容易,們現在最好便是什麽也不做,靜等著養心殿的消息。
肅王、康王,本就與裴彧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齟齬,就連齊王都已年,便是他沒有相爭之心,作為皇後的陳氏呢?
如今四面楚歌,皆敵,明蘊之不敢掉以輕心。
東宮上下皆得了的令,不敢隨意走、外出,一個個都將心提到嗓子眼。直到天將暗,養心殿的太監才來匆匆傳了話:
“太子妃娘娘,太子殿下了三十廷杖。”
“……什麽?”
趙嬤嬤手一抖,幾乎站不住子:“三十廷杖!”
明蘊之抿著瓣,擡手讓人給了賞錢,溫聲道:
“多謝公公。不知父皇那邊……”
那公公掂了掂手中的銀兩,塞袖中,低聲道:“莊家幾位大人得,陛下也是出于無奈。太子妃娘娘只管照顧著殿下,便好了。”
明蘊之不知何時握起的手輕輕松了些,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氣,道:“青竹,送公公一趟。”
趙嬤嬤張地看一眼,慌的心驀地定了下來。幾年過去,以前那個還需要叮囑警醒著的小娘,竟能在這樣的禍事下鎮定自若了。
裴彧被送回來的時候,王太醫已經在東宮候著了。徐公公直接人將半昏著的太子殿下送了臨華殿,明蘊之甚至來不及說話,人便已至前。
到底沒說什麽,饒是心中有了些準備,但看到裴彧這般模樣,仍舊忍不住心驚。夕落在玄黑的袍上,被浸的裳甚至如同沾染了霜,男人輕闔著眼眸,纖長的眼睫垂落下來,面蒼白,頸側的青筋鼓起,汩汩的極速流著。
王太醫將人放平,老臉上的壑愈發深重,他剪開裴彧上粘連著碎的袍,趙嬤嬤不忍再看,側了側子半擋住明蘊之的視線:“娘娘……”
“無妨,”明蘊之拉開趙嬤嬤,邊揚起幾分淡淡的笑意:“嬤嬤也累了,先回去歇會兒吧,不必擔憂我。”
挽起袖,跪坐在榻邊,擡手,幫著王太醫剪開裳。
“……蘊之。”
作著的腕骨忽地被握住,明蘊之頓首,繼續著作:“殿下。”
裴彧半睜著雙眼,蒼白的面容裏浮現出了幾分,他定定地看著妻子的側臉,啞聲道:“不必如此。”
徐公公亦道:“娘娘不必勞,奴才會伺候好殿下。”
“殿下,是嫌棄妾手腳笨?”
明蘊之聲音很輕,語調卻平穩,人聽得清楚。
“……”裴彧閉上雙眼,呼吸的聲音淡了許多:“別看。”
潔,。
而他現今一污,鮮黏連著衫,怎麽也好看不起來。
“總歸已經看見了,此時想不看也難。”
順著王太醫的作,將快至腰側的袍擡起,剪斷。
珠落在榻前的聲音很輕。
明蘊之目掃落,自己的手上已經染及了不鮮,那未幹,順著擡手的作滴落下來,紅得人眼睛刺痛。
王太醫作很快,清理了傷之,勉強止住。侍從為他換了裳,上因著傷,|著,衾被蓋至腰下。
屋中燃著碳盆,噼啪的聲響裏,裴彧道:“都下去。”
他服了參湯,氣比起先前已然好了許多。
王太醫:“殿下,藥還未上……”
“下去。”
裴彧開口,眸掃過那素的擺:“太子妃留下。”
男人聲音裏帶著些不容置疑的威嚴,衆人只得退了下去。明蘊之坐在榻邊,鼻尖仍舊縈繞著難以驅散的腥氣,拿起藥瓶,準備為他上藥。
“蘊之。”
裴彧半垂著眼,低低地喚了一聲。
明蘊之看他一眼,在勸說與閉間糾結了一瞬,到底還是放下了藥瓶,了手,靜坐在榻邊。
殿中只留下他們二人。
周遭靜得落針可聞,所有的浮躁喧囂褪去,終于給彼此留得了些許息之機。
“殿下送福離開,就是為了今日?”
移開眼,不去看男人那駭人的傷痕。一邊為他包紮著傷口,一邊道。
裴彧聽得提及那兩個字,微微擡眸:“你知道了。”
語氣篤定,并非疑問。
明蘊之頷首:“托三弟妹的福,剛剛知曉。”
幾乎從想明白裴彧為何送走周覓時,心中就有了猜測。如今看見裴彧這般模樣,倒沒那麽意外。
明蘊之散了發髻,墨發掩在頰邊,遮去了容:“殿下原本打算,何時告知妾?”
“還是說,等到天下皆知那謠是因著殿下後,妾才能知曉實?”
聲音泠澈,語調微微上揚。
裴彧擡手,到的指尖。
確認那指尖并未開,他的手了,忽然開口:“你害怕嗎?”
明蘊之愣了愣,立即道:“殿下淋淋地回來,妾是人,不是沒心沒肺的鬼,怎能不怕?”
“不是這個。”
裴彧呼吸很淡,緩聲道:“……熒降世,天煞孤星。”
他念了幾句,甚至含著些意味不明的笑意:“是克妻克子,孤家寡人之命。”
害怕嗎?
他掀起眼睫,黑白分明的眼眸細瞧著那張萬分悉的容,似乎要從的反應中尋找到幾分慌的思緒。
“殿下以為,妾會因為什麽鬼神之說便……”話音止住,嗓音幹:“這箴言是真是假,殿下不清楚麽?”
“如若,的確是真的呢?”
裴彧看著打了一個漂亮的結,作收。刺骨的痛意傳來,愈發麻木。
他目平且直,仿佛一定要等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如若這當真是真的呢?
明蘊之斂了斂眸,輕言道:“妾若說不怕,殿下信嗎?”
“從前似乎也未與殿下說過。妾年時,有方士看過相,說什麽親緣淺薄,福氣也淡,似乎……也是不祥的命數。”
“不會。”
裴彧聞言,眉頭一蹙:“胡編造,何來的江湖士,算不得數。”
因著缺,他的手沒了從前的溫熱,有些冰冷。或許也正因此,他開口時也比以往更加直白。
“妾瞧著倒是有幾分道理。”
明蘊之回手,目落向已經黑沉了的窗外,語氣輕諷:“或許真是天命如此,讓兩個不祥之人了婚,行至今日。如若真是禍害,倒也沒害了旁人。”
裴彧頭輕滾,“蘊……”
“妾不怕所謂災星。只是殿下曾說,要妾信任殿下,說……想要與妾好好過。”
明蘊之:“現在看來,防備著,未有坦誠的人,是殿下。”
理解裴彧在今日之事上有所瞞,事關要,又牽連甚廣,謹慎是好事。
可從前那些……也并非第一次,從旁人的話語中才能勉強窺見裴彧的從前了。
這算什麽。
臨華殿中,熏香也驅不散的鐵鏽味籠罩著二人,窗外早已落盡的日讓整個殿中變得昏暗。幾支燭火勉力飄搖著,明蘊之頭微幹,站起來,剪斷了燭芯。
火跳躍一瞬,殿終于明亮了些許。
裴彧擡手,拉住的擺。
“蘊之。”
他輕聲喚,明蘊之止住腳步,微微垂首。
“你擔心孤,是不是?”
裴彧向,那素的擺上,似乎還沾染了些許幹了的痕。
明蘊之眼眸輕垂,原本冷著的容輕一瞬。
“你很,這樣與孤說話。今日這般……孤很歡喜。”
作牽扯到傷,剛止住的鮮又一次洇了繃帶。裴彧微微閉眼,呼吸發沉:“……別走。”
……
不知是不是未曾上藥的緣故,到了夜裏,裴彧果然發起了熱。
明蘊之迷迷糊糊被囈語驚醒,擡手一探,燙得嚇人。
張口便想去喚太醫,可又想起裴彧晚間的模樣,嚨了,并未喚出聲,只讓青蕪和青竹端來了涼水與帕子,為他著額頭和手足。
一番理下來,總算沒那麽燙了,明蘊之合靠在榻邊,遲遲沒能再睡著。
今日事多,心裏也的很。
攏了攏衫,隨手將裴彧上的衾被向上拉了拉。
“……”
他似乎陷了很深很深的夢境,面無,不知夢到了什麽。
明蘊之盯著他的五看了一瞬,移開目,偏生下一刻,垂落在側的手又一次被抓住。
那手還燙著,力道不小,也未能松開。明蘊之不好再驚他,只能深吸口氣,任由他這樣拉著。
恍惚中,依稀聽到了什麽聲音。
“殿下?”
明蘊之微微側首,出聲道。
男人氣息很淺,音也低。或許夢中并不安寧,他呼吸了一瞬,手越發,像是要牢牢抓住什麽即將逝去的東西。
“……委屈了,怎麽不說?”
明蘊之一愣。
“那塊磚石……孤跪過了,果真極疼。”
“不怪你,怨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