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 80 章 他們舉案齊眉……
第80章
臘月隆冬。
臨華殿的炭火燒得足足的, 明蘊之整個人都仿佛化開在榻上,黏在裴彧懷中。
睡得沉,沒注意到簾帳外徐公公漸近的腳步。
在徐公公靠近開口, 驚擾到睡的人兒之前,裴彧便睜開了雙眸,低聲問:“何事。”
徐公公著嗓子, 道:“陛下那邊……”
裴彧垂眸,看了懷中的人一眼,輕輕將的手擡起,放厚實的衾被中。
他無聲坐起,起之後,被中仍舊溫暖如初,那正睡著的人連眉頭都沒一下,容安恬。
簾帳掀開, 裴彧一邊往外走,一邊做了個手勢, 讓徐公公隨他到側殿說話。
門外的雪簌簌飄落, 覆了滿地霜白。
徐公公:“太醫方才來報, 說陛下這回,怕是……”
裴彧頷首,沒什麽表。他換了裳, 穿戴齊整, 在雪夜之中, 撐著把傘, 緩緩去往帝王寢宮。
徐公公手中,捧著個長長的木盒。他亦步亦趨跟在主子後,心中暗忖。
這霜雪潔白, 覆了綠瓦紅牆,連白都不必掛了。
紫宸殿中,滿是濃濃藥苦之氣。
平宣帝臥榻已久,周遭隨侍的宮太監,也早早換作了裴彧的人。從前那位冷多疑,玩弄權的帝王,如今也不過是個躺在榻上,奄奄一息的普通人而已。
聽到腳步聲,他沉重的眼皮擡了擡,瞥見那個頎長的影時,嘲諷一笑,又垂了下去。
裴彧面容肖似其母,形卻像他。他早些年,也是在戰場上殺敵立功的,父子之間,總有幾分相似之。
比形更為相似的,是如出一轍的心狠。
“你來做什麽?”
平宣帝呼吸很淺,連出氣都覺得困難:“瞧見朕如今這副模樣,你高興了?歡喜了?”
裴彧面不改,淡聲道:“歡喜算不上,但的確有幾分愉悅。”
平宣帝死死盯著他,目如刀,恨不能用力紮他的。
他抓著上的被褥,很想起,卻無力坐起。殿中的人早在裴彧來時便退了出去,無人相幫,格外狼狽。
“走到這一步,你與朕,又還有什麽區別。”
平宣帝終于放棄了掙紮,向他:“你唾棄朕,厭惡朕,可還不是與朕走了同樣的老路!……明家倒了吧,你的太子妃,表面你敬你,誰能保證心裏沒有半點憤恨?往後你的兒子,也會如你今日一般,這樣走到你的榻前!”
“往後之事,誰能知曉?”
裴彧神平靜,姿態冷雋:“我與你,終究還是不同的。”
他從前不是沒想過,如若終有一日,覆水難收,他是否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越是不願為平宣帝那樣的人,此事便越似心頭魔障。
當年的孩一日日長大,他能看出自己在某些方面,與平宣帝難以避免的相似之。可事到如今,他可以平靜地陳述著另一個事實。
父與子之間,再脈相連,也終有不同。
哪怕是同樣的結局,同樣的選擇,他與明蘊之,也不會走上平宣帝與母後的老路。
“這些年來,你虛僞涼薄,自私寡恩,可知會有今日?”
裴彧看著他宛如蒼老了十餘歲的面容,開口道。
他寵麗妃,縱容康王,對陳皇後的許多行徑保持默許的態度,不就是想讓幾個兒子相爭,互相制衡,好獨坐高臺麽?
落得如今衆叛親離的下場,不冤。
平宣帝的呼吸一陣陣急促起來。
他子康健,若不是麗妃與康王母子設計毒害,這副軀怎會衰老得如此之快。這幾月來,日複一日地痛苦和折磨,早讓他心俱疲,恨意叢生。
“你終究是朕的兒子——這皇位已經是你的了,有再多的不滿,也該夠了!”他睜大眼眸:“麗妃那個毒婦,還有裴易……給他們鞭,鞭!”
他一激,全上下都忍不住抖起來,咳得激烈。“殺了他們,讓他們不得好死……”
他顯然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意識不清醒了。
裴彧:“兒臣還念及父皇與麗妃多年恩寵,特意囑咐了人,一定要將父皇與麗妃安葬于一。”
麗妃早已死,的早已被平宣帝憎恨地扔了葬崗,連墳塋都沒立。
聽出他話語中的意思,平宣帝“啊啊”幾聲,拼盡全力擡手指向他:“你敢……你敢!朕可是帝王,朕要皇陵,天下香火!”
越到快死的時候,越不住地想後之事,他哆嗦著手指:“你如此行事,是要被天地祖宗所咒罵的,你就不怕遭天譴麽!”
“父皇當年滿手腥之時,也不見畏怯過天道。”
裴彧打開手邊的長長木盒,取出其中卷軸。
去年冬日,他曾對平宣帝提及過他母後的畫像。
父子二人做完了表面功夫,便默契地再無下文。如今,裴彧將它送來了。
幾乎等高的長長卷軸,被裴彧幹脆利落地展了開來。雪夜,天地皆白,屋中卻黑沉得怕人。畫中的子面容清晰,帶著一淺淡的笑意,不含毫地看向榻上的男人。
平宣帝看清了那張面容,臉驟然一變。
裴彧:“母後懷著對你的恨意而亡,我想,應該很樂意看到你這副模樣。”
平宣帝咳得越發厲害了,腥味掩蓋了藥的苦,湧出了嚨。
幾乎是噴灑出來,濺到了那幅純淨無暇的畫幅之上。
裴彧冷漠地看著他在榻上搐著,將卷軸放在了桌案邊,那雙栩栩如生的眼,始終正對著那位狼狽的帝王。
畫中人容鮮妍,襯得平宣帝更為蒼老可怖。
裴彧靜靜地看了一瞬,拂袖轉。
屋檐上的雪落了下來,將庭院中厚厚的潔白砸出了一個小坑。
他踏著冰冷的青石板,想。
這樣好的大雪,待明蘊之明日醒來,足可以堆好幾個雪兔子了。
無關之人,煩心之事。
終結于此日。……
明蘊之醒來之時,恰好聽得喪鐘鳴響。
睡得安穩,甚至不知裴彧昨夜出去過,聽聞那聲響,眼眸輕。
一切都提前了太多。
與前世不同的是,今生麗妃去得更早,康王之也平定得更快,平宣帝的死亡也隨之加速,時至今日,已經算久的了。
帝王駕崩,于任何朝代都是大事。如今宮中沒有中宮皇後,沒有得力的妃嬪,一切又繼續落到明蘊之手上。不敢懈怠,越是在這種時候,越不能出岔子,給人以話柄。
誰知在後頭規規矩矩,一切按照著禮儀規制理喪事之時,前朝的事卻鬧到了耳中。
此事,倒的確與有關。
是太子妃不錯,可明家罪行已于數月前公之于衆,為天下人所唾棄。就連那親爹,都已經在今年秋日于午門斬。
只是那時,與裴彧在護國寺之中,外頭的聲音擾不到罷了。
後來隨著裴彧回宮,旁人也只會覺得是太子殿下深意重,不棄這個罪臣之而已。但現在形已經不同了,裴彧登基,第一件事便是封了明氏為皇後——罪臣之為後,當真是聞所未聞!
朝中一些老學究們不依,雪花般的折子送了養心殿,又被扔了出來,氣得一個上了年紀的老臣當場厥倒在朝堂之上。
他直言明氏德不配位,陛下寬仁,念及從前夫妻恩,饒不死,為妃尚可。為一國之後,萬萬不能!
他領著數位朝臣,以辭做脅。
誰知他們的陛下竟點頭,恩準了辭之請!
那幾個老臣被高高架起,如今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進退兩難,朝中僵持著。
明蘊之知曉此事時,已經是這等局面了。
平心而論,理解那些老臣的想法。總歸裴彧在面前許諾過,此生只一人,也願意相信裴彧。這種況下,這皇後之位其實沒那麽要,并無什麽差別。縱使裴彧對此有執念,定要將扶上後位,也大可以再等幾年,待明家之事風頭過去再說,而不是在剛登基,朝中還在之事與朝臣來的。
還記得前世裴彧登基不久,北涼便趁虛而,出兵之事。
如今正是冬日,大雪綿綿,北涼或許無暇出兵,但等到來年春日,冰雪盡消,指不定還有一場戰事。
裴彧在此時寒了老臣之心,怕是不好。
明蘊之思前想後,親手做了糕點,帶著青蕪去了養心殿。
徐公公正愁眉苦臉守在殿外,老遠瞧見,眼睛一亮,接著又沉了下來,委委屈屈。
明蘊之:“陛下在議事?”
徐公公點了點頭,引進偏殿。
明蘊之拒絕了:“若是在說正事,我不便聽得,這些糕點送去給陛下便夠了。”
轉要走,徐公公攔著,道:“陛下吩咐了,若是娘娘來,不必顧忌,請娘娘進去便是。天寒地凍的,不能讓娘娘凍著,屋中有炭火,娘娘進去暖暖子也好。”
明蘊之抿笑了笑。
有手爐,有厚厚的靴子和大氅,哪裏就冷著了。
但不是矯之人,裴彧都吩咐了此事,便也隨著徐公公去了側殿隔間。此果真燃著暖融融的炭火,還一早備上了喝的茶和糕點,仿佛就等著來似的。
“這都是陛下為娘娘準備的,”徐公公自然為他的主子邀功:“陛下說,娘娘若是想陛下了,隨時來此都好。”
明蘊之這幾日忙著國喪,哪裏有空來尋裴彧,裴彧理朝政也忙,細細算來,好似有兩日都沒瞧見彼此的影了。
坐在榻上,道:“本宮在此等著陛下。”
正說著,便聽得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開口:“陛下三思啊!”
徐公公臉變了變,退了出去。
“且不說皇後娘娘的出,娘娘多年無嗣,于國本無益,我大周,如何能沒有中宮嫡子繼承大統?”
裴彧聲音淡淡,卻清晰地傳了過來:“朕才剛登基,卿便急著想朕駕崩之後的事了?”
“……陛下明鑒,臣絕無此意啊!”
帝王的聲音分明含著些笑意,卻寒涼得讓人頭皮發麻。
他早已有了不怒自威的氣度。
明蘊之默不作聲地聽著,看了看自己的肚子。
裴彧從傷愈之後,已經不服藥有幾月了。
這幾月之間,裴彧毫沒有節制的意思,一得空便纏著。明蘊之想到前世的那個孩兒,心裏也酸楚,太醫每隔幾日便來把脈,卻始終沒有音訊。
也不懷疑,是不是這幾年太過折騰,孩子不願托生在的腹中?
還沒等自個兒愁完,男人的聲音又傳了過來。
裴彧:“皇後無嗣,與無關,是朕的原因。也就是皇後大度,能容朕之過。”
這話一出,原本還想爭辯的大臣立時啞了,面面相覷,不可置信地低下頭,一眼都不敢看向那龍椅上的帝王。
他們腦海中頓時浮想聯翩,不、不會是……
怎會如此!這話若是旁人說,他們是一萬個不相信,能上陣殺敵,抗擊北涼鎮叛軍的皇帝陛下,那麽龍虎猛之人,怎會……怎會!
但是一聯想,仿佛又沒錯。東宮這麽多年都沒有子嗣的消息,太子殿下也毫不急。前年太後娘娘送來的孺人,沒多久又被送走,天曉得是不是知曉了什麽機!
不說康王,和王妃好的肅王也有幾個姬妾,便是專一到出了名的齊王,如今孩子都兩個月了。
“這,這……”
剛還中氣十足的大臣磕磕,道:“便是如此……也,也不該……”
他啞了聲兒,有人接替道:“便是如此,陛下後宮之中也不可一人獨大。我朝剛歷經倭寇與反賊作,舉國不寧,此時,更該廣選秀,充實後宮,以安朝臣之心。”
“臣以為,柴大將軍嫡秀外慧中,素有賢名,其父隨陛下多年征戰,乃是我大周之功臣。柴氏為後,更為適宜!”
“李太傅才思敏捷,聲名在外,亦勝之明氏遠矣!”
“陛下初登基,如何能摒棄老臣之助力,單打獨鬥呢?”
明蘊之在裴彧方才開口之時,齒關就咬著。
……雖說事實的確是他口中所述,但這意思說出來,也太容易被人曲解了。
好歹一介帝王,萬人之上,怎能如此敗壞自己的名聲……若是傳出去,那還得了?天下人該以怎樣的眼瞧他?
至于朝臣口中所說的幾個娘子,也聽聞過其聲名,不也見過接過,的確都是賢德之人。
雖說裴彧答應過,但此時心裏,還是不由自主地升起了一點酸意來。那幾人說得沒錯,朝中,不管選了哪個大臣的兒,于裴彧而言都是助力。
雙手握著手爐,忐忑地聽裴彧的回答。
裴彧冷哼一聲。
“安朝臣之心?朕倒想問問,如此這般胡鬧脅迫,朝臣安的是什麽心!”
他大掌一拍,重重落在擺滿奏折的長桌上。幾個大臣跪了一地,聽他訓斥。
“在你們眼中,朕的皇位,是需要借立後納妃之事拉攏朝臣,才能坐穩的?”
那幾人跪地搖頭,說著不敢。
裴彧冷眼瞧著他們。
此事,他從前不需要,日後也不需要。他當初選妃選了明蘊之,都不是為了明家的助力,更何況今日。
他手中握有實權,百姓敬仰他,滿大周的軍隊都認可他這個帝王,本就不懼幾個言。
他能容忍這幾人非議皇後這樣久,已經是看在他們是三朝老臣的份上了。
“此事,不必再議。”
他聲音沉冷:“朕無皇後,便無朕之今日。皇後之命猶如朕之命,便是朕不做這個帝王,皇後也必須是朕的妻子。”
“得遇吾妻,乃吾三生之幸。”
“……陛下!”
幾個大臣當真呆滯了,連不做皇帝這話都說的出來,還有什麽是做不出來的?
再不想認,也只好著鼻子認下。被裴彧這麽斥了一通,回去還得上書稱頌帝後恩,明氏之善舉,當為皇後。
裴彧趕了人出去,這才知曉明蘊之來了養心殿。
他了鼻梁,讓徐公公請人過來。
“聽到了多?”
除了立後之事,還理商議了些國事,時辰不早,他也生了幾分疲倦。
明蘊之一來,他便手,將人帶了懷中。
明蘊之坐在他上,掃了一眼桌上的奏折,暗道這人還真是不防備,就這麽讓坐過來,也不怕多看多想。
手合上奏章,又擡手,按在裴彧的太xue上。
明蘊之:“從……陛下三思開始聽的。”
語氣裏含著些什麽,裴彧聽出來了,擡眸瞧:“那是聽到了不。”
“是啊,連陛下自個兒污蔑自個兒的話都聽到了。”
明蘊之忍不住念叨他:“這種事,何必要攬在自己頭上?”
裴彧閉眼,著指尖的溫,靠在肩頭:“朕聽不得旁人說你。”
言難纏,年老有資歷的言更難纏,除非是死了,不然那筆桿子和舌頭總在彈劾人。
“你本就是朕心中唯一的皇後,”裴彧開口:“有且只有你一人,能坐在朕的邊。”
他也只想在邊瞧見。
明蘊之了他的耳側,男人這陣子的確累著了,疲憊了不。這會兒靠在上,終于卸下了所有的防備和冷厲,像是個大狼狗般,嗅著脖頸的香氣。
“陛下就沒心過?”
明蘊之故意道:“方才妾聽聞,什麽柴氏,李氏……都是好樣貌,好的娘子,陛下許是沒見過們,所以才覺得妾好。若是見了,指不定就改變心意了。”
裴彧擡手,咬手指。
“再說這種話,朕該要罰你了。”
他掐了一把柳腰,正道:“旁人興許是好,但也有比朕更好之人來相配。這天底下,與朕最相配之人,朕已經找到了。”
他當然知曉自己不算個如意郎君。
“我這般,也只有你容得下。”
他是有些為君者的高傲與自負的。從前為仇恨所蒙蔽,做了許多冷待之事,又未曾將真切地放在心上,考慮的,才有了前世之事。
明蘊之被他說得了心腸,好聲好氣道:“是了是了,咱們兩個,便是什麽鍋配什麽蓋,天生一對,行了吧?”
這樣的子,若不是裴彧,旁人誰會屈就?
的敏與多思,也只有裴彧能承接得住。
“不過……朕很歡喜,”裴彧看向:“方才,可是為朕拈酸吃醋了?”
明蘊之顧左右而言他:“哪裏?”
“這裏,”裴彧含住的,狠狠親了親:“好大一酸味兒。”
明蘊之趕忙推開他:“這是養心殿,理國事的地方,如何能在此放肆!”
當真是疏忽了裴彧的子,這人葷素不忌,在佛寺神聖之地都能纏著的,現今在他的地盤,更是肆無忌憚。
眼看著那人的大掌又要上的腰了,又道:“眼下,眼下還在孝期呢。”
裴彧:“我知曉。”
他知曉分寸,作卻不停:“總覺得許久沒見你了……簡直度日如年。”
明蘊之也想念他,早忘了今日來養心殿前打好的腹稿,那些“正事”被全全忘卻,環抱著男人,聽他道:“朕思前想後,方才之言,還是有些損了朕之雄風。”
明蘊之:“所以……?”
裴彧:“孝期過了,也該天下人瞧瞧,朕到底是不是個男人。”
-
立後之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裴彧登基,改年號為嘉佑,立太子妃明氏為後。
封後大典上,他親手牽著明蘊之登上至高無上之地,將印給了。
明蘊之接過那沉甸甸的印,看著的,卻是人的眼睛。
那雙眼裏的,帶著冠霞帔,好似又嫁了他一回。
明蘊之仍舊住在永壽宮,只是宮殿在住之前,就被重新修繕了,從到外,都與從前的永壽宮大有不同。
明蘊之知道裴彧的小心思。今生的永壽宮和前世不一樣了,和裴彧也和前世大不相同,那無的火焰,絕不會再次吞噬華宮殿,只會換作燭,映照著搖的床帳。
日子過得很快。
平宣帝駕崩沒多久,莊太後也跟著去了,聽聞去時死狀難看,畢竟是風癥,越到後頭,越是難。
污穢之狀,裴彧從不讓其了明蘊之的眼。待到一切安定,喪期盡過,已到夏日。
裴彧果真如他所說,賣力起來,一定要找回某種男人的面子似的,時不時召來太醫,研討藥方。
這麽久都沒音訊,裴彧疑心這幾年用藥太過,真的傷了。
明蘊之怕他再這樣下去,怕是會心病,跟走火魔了似的,攔著他道:“你也說過,子之事講究一個緣分,咱們兩個子都康健,說不定哪日便來了呢。”
裴彧這才安生一點。
六月,明蘊之為皇後,辦了場花宴。
因著接連兩場喪事,京中勳貴圈子裏不敢鋪張,置辦什麽宴席。明蘊之如此,也是想著過了許久,該要松快松快,不想讓朝臣都只記得裴彧的威嚴和沉冷,要君臣和樂才好。
午間,不夫人們都圍坐在花園的亭中,賞著景,各自笑語。
們的目,總是有意無意地落在最中間的那個面若芙蓉的人上。
皇後娘娘樣貌之,們見過多回,卻沒哪一回更勝過今日彩照人。眸中含笑,滿華服也蓋不過容的華,堪比空中皎月。
也不怪陛下對,如此癡迷。
陛下妻的名聲,早在勳貴圈中傳遍了。
且不提當初東宮之中多年獨寵,就說他要扶持著一個罪臣之為後,便足夠讓不夫人們嘆。
況且,皇後娘娘與陛下婚六年,至今無子,尋常人家都為了子嗣能休妻納妾的,陛下卻始終珍重皇後,如何讓人不念?
那句“皇後猶如朕之命”、“得遇吾妻,乃吾三生之幸”,也不知在何時私下裏流傳開來,引得多娘子豔羨不已。
聽聞為了此事,不未出嫁的娘,都將標準提至此等。惹得好些個夫人對著自家兒又嘆又憐,只道這般姻緣,哪裏是想要便能有的呢?
夫妻之間,便是再相配之人,也不了經營與用心。
皇後娘娘瞧著溫好親近,實則理宮務起來,也是出了名的能幹與賢德,宮中安定,人人信服。想來定是有一番手段,拿陛下的。
這麽想著,還真有幾個與關系近些的娘子壯著膽子朝請教所謂馭夫之。
明蘊之含笑,看著那個剛婚不久的郡王妃。
那郡王妃年紀輕,還有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與多說了幾回話,想著彼此親近,便支支吾吾問道:“皇後娘娘,是如何與陛下這般和和,舉案齊眉的呢?”
時隔兩年,明蘊之又一次從別人口中,聽到了舉案齊眉四個字。
兩年前的聽聞此句,只覺諷刺。心中難平,暗自傷神。
可如今,想。
舉案齊眉本就不含著貶義。夫妻之間,彼此敬重、護,將日子好好地經營下去,彼此相伴,扶持,比什麽都重要。
喜歡這個詞。聽到這話,好像就能看到那雙注視著的眉眼。
舉案齊眉。
明蘊之又一次在中默念,剛準備開口說些什麽,竟覺得有幾分難。
皺了皺眉,住口。旁的夫人們趕忙關心道:“皇後娘娘如何?可是有何不適?”
“無事……”明蘊之緩了一會兒,道:“許是暑熱,不妨事。”
饒是如此,旁人也不敢懈怠,立馬去請了太醫來瞧。
裴彧聽聞皇後不適,傳了太醫,眉心蹙。
本就苦夏,這幾日胃口不佳,連最的酸棗糕都有些吃不下,若是因著那勞什子花宴中了暑氣,他定要好好將關上一關,長長記。
裴彧甩下那些還在不住恭維,一朵花兒能贊上數千字的大臣,大步往後宮中去。
陛下駕到,眷們跪了一地,恭迎聖駕。
明蘊之坐在放了冰的殿中,涼爽之意襲來,已經好了許多。
聽聞裴彧來了,笑責了一句邊人太過大驚小怪,這等小事還擾了陛下。雖說如此,心底也還是高興的,綻開笑,站起來朝他行禮。
“陛下……”
“不必多禮。”
禮還未行,裴彧便扶了起,坐在邊,看向太醫:“先把脈,瞧瞧是什麽癥。”
他握手持,沒來由地心慌。
明蘊之出腕子來,由太醫把著脈象。瞧他那副模樣,忍不住道:“能有多大的事,我這不是好好的麽?”
裴彧不置可否:“你的話,最不能信。”
是慣會飾太平的。這樣的人,就得他時時盯著,狠狠管著。
總之,離了他是萬萬不的。
那太醫把著脈象,面越來越嚴肅,默然不語。
他沉半晌,道:“臣才疏學淺,有些拿不準,還是請王太醫再來瞧上一瞧。”
這話一出,滿殿的人都靜了下來,不知皇後娘娘是得了什麽重疾,竟棘手至此。
裴彧的臉更是難看,冷聲道:“速速讓他過來。”
王太醫年紀大了,尋常不出太醫署,這太醫也是如今太醫院的掌事之人,他都拿不準……
得了聖諭,王太醫拖著副老子提著藥箱匆匆趕到,連禮都沒行,就被裴彧盯著扶上了娘娘的脈。
他閉目沉思,了許久。
片刻,他擡眼,狠狠瞪向徒弟。
就這麽點兒事兒,如何就不敢確信了!
王太醫收回了手,恭聲道:“恭喜陛下,恭喜娘娘。”
裴彧指尖一松,手持掉落在地。
王太醫:“娘娘已有一月孕……只是時日尚短,脈象太淺,近來娘娘是否又飲了冰飲?”
明蘊之還愣著,怔怔點頭。還沒等說話,邊的青竹耐不住歡喜,一連串兒地報了好些菜名,全是近來苦夏,挑挑揀揀吃過的。
王太醫聽完,了胡須:“這便是了。陛下與娘娘無需擔憂,這胎象穩固,娘娘安康……”
“賞。”
裴彧忽然出聲,站起來:“今日在座之人,都重重有賞。”
“恭喜陛下,恭喜娘娘!”
“恭喜陛下,恭喜娘娘!”
在場之人得知皇後有孕,自是齊齊道賀,聽聞有賞更為歡喜,數人的道賀聲裏,裴彧握著明蘊之的指尖。
明蘊之第一次,在他從來沉穩的手中到了抖。
“好,”裴彧張了張口,著的面容:“這是好事,極好……”
明蘊之哭笑不得。
一代帝王,如何就連話都不會說了。
含著和的笑意,拉過裴彧的手,在自己的小腹上。
男人掌心的熱意和抖過衫,傳至那個孕育著他們期盼已久的小小生命的地方。
明蘊之彎了眉眼,眸漸潤。
又一次,真真切切地覺到。
屬于他們的滿,降臨了。
——正文完——
第80章 第 80 章 他們舉案齊眉……
第80章
臘月隆冬。
臨華殿的炭火燒得足足的, 明蘊之整個人都仿佛化開在榻上,黏在裴彧懷中。
睡得沉,沒注意到簾帳外徐公公漸近的腳步。
在徐公公靠近開口, 驚擾到睡的人兒之前,裴彧便睜開了雙眸,低聲問:“何事。”
徐公公著嗓子, 道:“陛下那邊……”
裴彧垂眸,看了懷中的人一眼,輕輕將的手擡起,放厚實的衾被中。
他無聲坐起,起之後,被中仍舊溫暖如初,那正睡著的人連眉頭都沒一下,容安恬。
簾帳掀開, 裴彧一邊往外走,一邊做了個手勢, 讓徐公公隨他到側殿說話。
門外的雪簌簌飄落, 覆了滿地霜白。
徐公公:“太醫方才來報, 說陛下這回,怕是……”
裴彧頷首,沒什麽表。他換了裳, 穿戴齊整, 在雪夜之中, 撐著把傘, 緩緩去往帝王寢宮。
徐公公手中,捧著個長長的木盒。他亦步亦趨跟在主子後,心中暗忖。
這霜雪潔白, 覆了綠瓦紅牆,連白都不必掛了。
紫宸殿中,滿是濃濃藥苦之氣。
平宣帝臥榻已久,周遭隨侍的宮太監,也早早換作了裴彧的人。從前那位冷多疑,玩弄權的帝王,如今也不過是個躺在榻上,奄奄一息的普通人而已。
聽到腳步聲,他沉重的眼皮擡了擡,瞥見那個頎長的影時,嘲諷一笑,又垂了下去。
裴彧面容肖似其母,形卻像他。他早些年,也是在戰場上殺敵立功的,父子之間,總有幾分相似之。
比形更為相似的,是如出一轍的心狠。
“你來做什麽?”
平宣帝呼吸很淺,連出氣都覺得困難:“瞧見朕如今這副模樣,你高興了?歡喜了?”
裴彧面不改,淡聲道:“歡喜算不上,但的確有幾分愉悅。”
平宣帝死死盯著他,目如刀,恨不能用力紮他的。
他抓著上的被褥,很想起,卻無力坐起。殿中的人早在裴彧來時便退了出去,無人相幫,格外狼狽。
“走到這一步,你與朕,又還有什麽區別。”
平宣帝終于放棄了掙紮,向他:“你唾棄朕,厭惡朕,可還不是與朕走了同樣的老路!……明家倒了吧,你的太子妃,表面你敬你,誰能保證心裏沒有半點憤恨?往後你的兒子,也會如你今日一般,這樣走到你的榻前!”
“往後之事,誰能知曉?”
裴彧神平靜,姿態冷雋:“我與你,終究還是不同的。”
他從前不是沒想過,如若終有一日,覆水難收,他是否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越是不願為平宣帝那樣的人,此事便越似心頭魔障。
當年的孩一日日長大,他能看出自己在某些方面,與平宣帝難以避免的相似之。可事到如今,他可以平靜地陳述著另一個事實。
父與子之間,再脈相連,也終有不同。
哪怕是同樣的結局,同樣的選擇,他與明蘊之,也不會走上平宣帝與母後的老路。
“這些年來,你虛僞涼薄,自私寡恩,可知會有今日?”
裴彧看著他宛如蒼老了十餘歲的面容,開口道。
他寵麗妃,縱容康王,對陳皇後的許多行徑保持默許的態度,不就是想讓幾個兒子相爭,互相制衡,好獨坐高臺麽?
落得如今衆叛親離的下場,不冤。
平宣帝的呼吸一陣陣急促起來。
他子康健,若不是麗妃與康王母子設計毒害,這副軀怎會衰老得如此之快。這幾月來,日複一日地痛苦和折磨,早讓他心俱疲,恨意叢生。
“你終究是朕的兒子——這皇位已經是你的了,有再多的不滿,也該夠了!”他睜大眼眸:“麗妃那個毒婦,還有裴易……給他們鞭,鞭!”
他一激,全上下都忍不住抖起來,咳得激烈。“殺了他們,讓他們不得好死……”
他顯然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意識不清醒了。
裴彧:“兒臣還念及父皇與麗妃多年恩寵,特意囑咐了人,一定要將父皇與麗妃安葬于一。”
麗妃早已死,的早已被平宣帝憎恨地扔了葬崗,連墳塋都沒立。
聽出他話語中的意思,平宣帝“啊啊”幾聲,拼盡全力擡手指向他:“你敢……你敢!朕可是帝王,朕要皇陵,天下香火!”
越到快死的時候,越不住地想後之事,他哆嗦著手指:“你如此行事,是要被天地祖宗所咒罵的,你就不怕遭天譴麽!”
“父皇當年滿手腥之時,也不見畏怯過天道。”
裴彧打開手邊的長長木盒,取出其中卷軸。
去年冬日,他曾對平宣帝提及過他母後的畫像。
父子二人做完了表面功夫,便默契地再無下文。如今,裴彧將它送來了。
幾乎等高的長長卷軸,被裴彧幹脆利落地展了開來。雪夜,天地皆白,屋中卻黑沉得怕人。畫中的子面容清晰,帶著一淺淡的笑意,不含毫地看向榻上的男人。
平宣帝看清了那張面容,臉驟然一變。
裴彧:“母後懷著對你的恨意而亡,我想,應該很樂意看到你這副模樣。”
平宣帝咳得越發厲害了,腥味掩蓋了藥的苦,湧出了嚨。
幾乎是噴灑出來,濺到了那幅純淨無暇的畫幅之上。
裴彧冷漠地看著他在榻上搐著,將卷軸放在了桌案邊,那雙栩栩如生的眼,始終正對著那位狼狽的帝王。
畫中人容鮮妍,襯得平宣帝更為蒼老可怖。
裴彧靜靜地看了一瞬,拂袖轉。
屋檐上的雪落了下來,將庭院中厚厚的潔白砸出了一個小坑。
他踏著冰冷的青石板,想。
這樣好的大雪,待明蘊之明日醒來,足可以堆好幾個雪兔子了。
無關之人,煩心之事。
終結于此日。……
明蘊之醒來之時,恰好聽得喪鐘鳴響。
睡得安穩,甚至不知裴彧昨夜出去過,聽聞那聲響,眼眸輕。
一切都提前了太多。
與前世不同的是,今生麗妃去得更早,康王之也平定得更快,平宣帝的死亡也隨之加速,時至今日,已經算久的了。
帝王駕崩,于任何朝代都是大事。如今宮中沒有中宮皇後,沒有得力的妃嬪,一切又繼續落到明蘊之手上。不敢懈怠,越是在這種時候,越不能出岔子,給人以話柄。
誰知在後頭規規矩矩,一切按照著禮儀規制理喪事之時,前朝的事卻鬧到了耳中。
此事,倒的確與有關。
是太子妃不錯,可明家罪行已于數月前公之于衆,為天下人所唾棄。就連那親爹,都已經在今年秋日于午門斬。
只是那時,與裴彧在護國寺之中,外頭的聲音擾不到罷了。
後來隨著裴彧回宮,旁人也只會覺得是太子殿下深意重,不棄這個罪臣之而已。但現在形已經不同了,裴彧登基,第一件事便是封了明氏為皇後——罪臣之為後,當真是聞所未聞!
朝中一些老學究們不依,雪花般的折子送了養心殿,又被扔了出來,氣得一個上了年紀的老臣當場厥倒在朝堂之上。
他直言明氏德不配位,陛下寬仁,念及從前夫妻恩,饒不死,為妃尚可。為一國之後,萬萬不能!
他領著數位朝臣,以辭做脅。
誰知他們的陛下竟點頭,恩準了辭之請!
那幾個老臣被高高架起,如今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進退兩難,朝中僵持著。
明蘊之知曉此事時,已經是這等局面了。
平心而論,理解那些老臣的想法。總歸裴彧在面前許諾過,此生只一人,也願意相信裴彧。這種況下,這皇後之位其實沒那麽要,并無什麽差別。縱使裴彧對此有執念,定要將扶上後位,也大可以再等幾年,待明家之事風頭過去再說,而不是在剛登基,朝中還在之事與朝臣來的。
還記得前世裴彧登基不久,北涼便趁虛而,出兵之事。
如今正是冬日,大雪綿綿,北涼或許無暇出兵,但等到來年春日,冰雪盡消,指不定還有一場戰事。
裴彧在此時寒了老臣之心,怕是不好。
明蘊之思前想後,親手做了糕點,帶著青蕪去了養心殿。
徐公公正愁眉苦臉守在殿外,老遠瞧見,眼睛一亮,接著又沉了下來,委委屈屈。
明蘊之:“陛下在議事?”
徐公公點了點頭,引進偏殿。
明蘊之拒絕了:“若是在說正事,我不便聽得,這些糕點送去給陛下便夠了。”
轉要走,徐公公攔著,道:“陛下吩咐了,若是娘娘來,不必顧忌,請娘娘進去便是。天寒地凍的,不能讓娘娘凍著,屋中有炭火,娘娘進去暖暖子也好。”
明蘊之抿笑了笑。
有手爐,有厚厚的靴子和大氅,哪裏就冷著了。
但不是矯之人,裴彧都吩咐了此事,便也隨著徐公公去了側殿隔間。此果真燃著暖融融的炭火,還一早備上了喝的茶和糕點,仿佛就等著來似的。
“這都是陛下為娘娘準備的,”徐公公自然為他的主子邀功:“陛下說,娘娘若是想陛下了,隨時來此都好。”
明蘊之這幾日忙著國喪,哪裏有空來尋裴彧,裴彧理朝政也忙,細細算來,好似有兩日都沒瞧見彼此的影了。
坐在榻上,道:“本宮在此等著陛下。”
正說著,便聽得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開口:“陛下三思啊!”
徐公公臉變了變,退了出去。
“且不說皇後娘娘的出,娘娘多年無嗣,于國本無益,我大周,如何能沒有中宮嫡子繼承大統?”
裴彧聲音淡淡,卻清晰地傳了過來:“朕才剛登基,卿便急著想朕駕崩之後的事了?”
“……陛下明鑒,臣絕無此意啊!”
帝王的聲音分明含著些笑意,卻寒涼得讓人頭皮發麻。
他早已有了不怒自威的氣度。
明蘊之默不作聲地聽著,看了看自己的肚子。
裴彧從傷愈之後,已經不服藥有幾月了。
這幾月之間,裴彧毫沒有節制的意思,一得空便纏著。明蘊之想到前世的那個孩兒,心裏也酸楚,太醫每隔幾日便來把脈,卻始終沒有音訊。
也不懷疑,是不是這幾年太過折騰,孩子不願托生在的腹中?
還沒等自個兒愁完,男人的聲音又傳了過來。
裴彧:“皇後無嗣,與無關,是朕的原因。也就是皇後大度,能容朕之過。”
這話一出,原本還想爭辯的大臣立時啞了,面面相覷,不可置信地低下頭,一眼都不敢看向那龍椅上的帝王。
他們腦海中頓時浮想聯翩,不、不會是……
怎會如此!這話若是旁人說,他們是一萬個不相信,能上陣殺敵,抗擊北涼鎮叛軍的皇帝陛下,那麽龍虎猛之人,怎會……怎會!
但是一聯想,仿佛又沒錯。東宮這麽多年都沒有子嗣的消息,太子殿下也毫不急。前年太後娘娘送來的孺人,沒多久又被送走,天曉得是不是知曉了什麽機!
不說康王,和王妃好的肅王也有幾個姬妾,便是專一到出了名的齊王,如今孩子都兩個月了。
“這,這……”
剛還中氣十足的大臣磕磕,道:“便是如此……也,也不該……”
他啞了聲兒,有人接替道:“便是如此,陛下後宮之中也不可一人獨大。我朝剛歷經倭寇與反賊作,舉國不寧,此時,更該廣選秀,充實後宮,以安朝臣之心。”
“臣以為,柴大將軍嫡秀外慧中,素有賢名,其父隨陛下多年征戰,乃是我大周之功臣。柴氏為後,更為適宜!”
“李太傅才思敏捷,聲名在外,亦勝之明氏遠矣!”
“陛下初登基,如何能摒棄老臣之助力,單打獨鬥呢?”
明蘊之在裴彧方才開口之時,齒關就咬著。
……雖說事實的確是他口中所述,但這意思說出來,也太容易被人曲解了。
好歹一介帝王,萬人之上,怎能如此敗壞自己的名聲……若是傳出去,那還得了?天下人該以怎樣的眼瞧他?
至于朝臣口中所說的幾個娘子,也聽聞過其聲名,不也見過接過,的確都是賢德之人。
雖說裴彧答應過,但此時心裏,還是不由自主地升起了一點酸意來。那幾人說得沒錯,朝中,不管選了哪個大臣的兒,于裴彧而言都是助力。
雙手握著手爐,忐忑地聽裴彧的回答。
裴彧冷哼一聲。
“安朝臣之心?朕倒想問問,如此這般胡鬧脅迫,朝臣安的是什麽心!”
他大掌一拍,重重落在擺滿奏折的長桌上。幾個大臣跪了一地,聽他訓斥。
“在你們眼中,朕的皇位,是需要借立後納妃之事拉攏朝臣,才能坐穩的?”
那幾人跪地搖頭,說著不敢。
裴彧冷眼瞧著他們。
此事,他從前不需要,日後也不需要。他當初選妃選了明蘊之,都不是為了明家的助力,更何況今日。
他手中握有實權,百姓敬仰他,滿大周的軍隊都認可他這個帝王,本就不懼幾個言。
他能容忍這幾人非議皇後這樣久,已經是看在他們是三朝老臣的份上了。
“此事,不必再議。”
他聲音沉冷:“朕無皇後,便無朕之今日。皇後之命猶如朕之命,便是朕不做這個帝王,皇後也必須是朕的妻子。”
“得遇吾妻,乃吾三生之幸。”
“……陛下!”
幾個大臣當真呆滯了,連不做皇帝這話都說的出來,還有什麽是做不出來的?
再不想認,也只好著鼻子認下。被裴彧這麽斥了一通,回去還得上書稱頌帝後恩,明氏之善舉,當為皇後。
裴彧趕了人出去,這才知曉明蘊之來了養心殿。
他了鼻梁,讓徐公公請人過來。
“聽到了多?”
除了立後之事,還理商議了些國事,時辰不早,他也生了幾分疲倦。
明蘊之一來,他便手,將人帶了懷中。
明蘊之坐在他上,掃了一眼桌上的奏折,暗道這人還真是不防備,就這麽讓坐過來,也不怕多看多想。
手合上奏章,又擡手,按在裴彧的太xue上。
明蘊之:“從……陛下三思開始聽的。”
語氣裏含著些什麽,裴彧聽出來了,擡眸瞧:“那是聽到了不。”
“是啊,連陛下自個兒污蔑自個兒的話都聽到了。”
明蘊之忍不住念叨他:“這種事,何必要攬在自己頭上?”
裴彧閉眼,著指尖的溫,靠在肩頭:“朕聽不得旁人說你。”
言難纏,年老有資歷的言更難纏,除非是死了,不然那筆桿子和舌頭總在彈劾人。
“你本就是朕心中唯一的皇後,”裴彧開口:“有且只有你一人,能坐在朕的邊。”
他也只想在邊瞧見。
明蘊之了他的耳側,男人這陣子的確累著了,疲憊了不。這會兒靠在上,終于卸下了所有的防備和冷厲,像是個大狼狗般,嗅著脖頸的香氣。
“陛下就沒心過?”
明蘊之故意道:“方才妾聽聞,什麽柴氏,李氏……都是好樣貌,好的娘子,陛下許是沒見過們,所以才覺得妾好。若是見了,指不定就改變心意了。”
裴彧擡手,咬手指。
“再說這種話,朕該要罰你了。”
他掐了一把柳腰,正道:“旁人興許是好,但也有比朕更好之人來相配。這天底下,與朕最相配之人,朕已經找到了。”
他當然知曉自己不算個如意郎君。
“我這般,也只有你容得下。”
他是有些為君者的高傲與自負的。從前為仇恨所蒙蔽,做了許多冷待之事,又未曾將真切地放在心上,考慮的,才有了前世之事。
明蘊之被他說得了心腸,好聲好氣道:“是了是了,咱們兩個,便是什麽鍋配什麽蓋,天生一對,行了吧?”
這樣的子,若不是裴彧,旁人誰會屈就?
的敏與多思,也只有裴彧能承接得住。
“不過……朕很歡喜,”裴彧看向:“方才,可是為朕拈酸吃醋了?”
明蘊之顧左右而言他:“哪裏?”
“這裏,”裴彧含住的,狠狠親了親:“好大一酸味兒。”
明蘊之趕忙推開他:“這是養心殿,理國事的地方,如何能在此放肆!”
當真是疏忽了裴彧的子,這人葷素不忌,在佛寺神聖之地都能纏著的,現今在他的地盤,更是肆無忌憚。
眼看著那人的大掌又要上的腰了,又道:“眼下,眼下還在孝期呢。”
裴彧:“我知曉。”
他知曉分寸,作卻不停:“總覺得許久沒見你了……簡直度日如年。”
明蘊之也想念他,早忘了今日來養心殿前打好的腹稿,那些“正事”被全全忘卻,環抱著男人,聽他道:“朕思前想後,方才之言,還是有些損了朕之雄風。”
明蘊之:“所以……?”
裴彧:“孝期過了,也該天下人瞧瞧,朕到底是不是個男人。”
-
立後之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裴彧登基,改年號為嘉佑,立太子妃明氏為後。
封後大典上,他親手牽著明蘊之登上至高無上之地,將印給了。
明蘊之接過那沉甸甸的印,看著的,卻是人的眼睛。
那雙眼裏的,帶著冠霞帔,好似又嫁了他一回。
明蘊之仍舊住在永壽宮,只是宮殿在住之前,就被重新修繕了,從到外,都與從前的永壽宮大有不同。
明蘊之知道裴彧的小心思。今生的永壽宮和前世不一樣了,和裴彧也和前世大不相同,那無的火焰,絕不會再次吞噬華宮殿,只會換作燭,映照著搖的床帳。
日子過得很快。
平宣帝駕崩沒多久,莊太後也跟著去了,聽聞去時死狀難看,畢竟是風癥,越到後頭,越是難。
污穢之狀,裴彧從不讓其了明蘊之的眼。待到一切安定,喪期盡過,已到夏日。
裴彧果真如他所說,賣力起來,一定要找回某種男人的面子似的,時不時召來太醫,研討藥方。
這麽久都沒音訊,裴彧疑心這幾年用藥太過,真的傷了。
明蘊之怕他再這樣下去,怕是會心病,跟走火魔了似的,攔著他道:“你也說過,子之事講究一個緣分,咱們兩個子都康健,說不定哪日便來了呢。”
裴彧這才安生一點。
六月,明蘊之為皇後,辦了場花宴。
因著接連兩場喪事,京中勳貴圈子裏不敢鋪張,置辦什麽宴席。明蘊之如此,也是想著過了許久,該要松快松快,不想讓朝臣都只記得裴彧的威嚴和沉冷,要君臣和樂才好。
午間,不夫人們都圍坐在花園的亭中,賞著景,各自笑語。
們的目,總是有意無意地落在最中間的那個面若芙蓉的人上。
皇後娘娘樣貌之,們見過多回,卻沒哪一回更勝過今日彩照人。眸中含笑,滿華服也蓋不過容的華,堪比空中皎月。
也不怪陛下對,如此癡迷。
陛下妻的名聲,早在勳貴圈中傳遍了。
且不提當初東宮之中多年獨寵,就說他要扶持著一個罪臣之為後,便足夠讓不夫人們嘆。
況且,皇後娘娘與陛下婚六年,至今無子,尋常人家都為了子嗣能休妻納妾的,陛下卻始終珍重皇後,如何讓人不念?
那句“皇後猶如朕之命”、“得遇吾妻,乃吾三生之幸”,也不知在何時私下裏流傳開來,引得多娘子豔羨不已。
聽聞為了此事,不未出嫁的娘,都將標準提至此等。惹得好些個夫人對著自家兒又嘆又憐,只道這般姻緣,哪裏是想要便能有的呢?
夫妻之間,便是再相配之人,也不了經營與用心。
皇後娘娘瞧著溫好親近,實則理宮務起來,也是出了名的能幹與賢德,宮中安定,人人信服。想來定是有一番手段,拿陛下的。
這麽想著,還真有幾個與關系近些的娘子壯著膽子朝請教所謂馭夫之。
明蘊之含笑,看著那個剛婚不久的郡王妃。
那郡王妃年紀輕,還有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與多說了幾回話,想著彼此親近,便支支吾吾問道:“皇後娘娘,是如何與陛下這般和和,舉案齊眉的呢?”
時隔兩年,明蘊之又一次從別人口中,聽到了舉案齊眉四個字。
兩年前的聽聞此句,只覺諷刺。心中難平,暗自傷神。
可如今,想。
舉案齊眉本就不含著貶義。夫妻之間,彼此敬重、護,將日子好好地經營下去,彼此相伴,扶持,比什麽都重要。
喜歡這個詞。聽到這話,好像就能看到那雙注視著的眉眼。
舉案齊眉。
明蘊之又一次在中默念,剛準備開口說些什麽,竟覺得有幾分難。
皺了皺眉,住口。旁的夫人們趕忙關心道:“皇後娘娘如何?可是有何不適?”
“無事……”明蘊之緩了一會兒,道:“許是暑熱,不妨事。”
饒是如此,旁人也不敢懈怠,立馬去請了太醫來瞧。
裴彧聽聞皇後不適,傳了太醫,眉心蹙。
本就苦夏,這幾日胃口不佳,連最的酸棗糕都有些吃不下,若是因著那勞什子花宴中了暑氣,他定要好好將關上一關,長長記。
裴彧甩下那些還在不住恭維,一朵花兒能贊上數千字的大臣,大步往後宮中去。
陛下駕到,眷們跪了一地,恭迎聖駕。
明蘊之坐在放了冰的殿中,涼爽之意襲來,已經好了許多。
聽聞裴彧來了,笑責了一句邊人太過大驚小怪,這等小事還擾了陛下。雖說如此,心底也還是高興的,綻開笑,站起來朝他行禮。
“陛下……”
“不必多禮。”
禮還未行,裴彧便扶了起,坐在邊,看向太醫:“先把脈,瞧瞧是什麽癥。”
他握手持,沒來由地心慌。
明蘊之出腕子來,由太醫把著脈象。瞧他那副模樣,忍不住道:“能有多大的事,我這不是好好的麽?”
裴彧不置可否:“你的話,最不能信。”
是慣會飾太平的。這樣的人,就得他時時盯著,狠狠管著。
總之,離了他是萬萬不的。
那太醫把著脈象,面越來越嚴肅,默然不語。
他沉半晌,道:“臣才疏學淺,有些拿不準,還是請王太醫再來瞧上一瞧。”
這話一出,滿殿的人都靜了下來,不知皇後娘娘是得了什麽重疾,竟棘手至此。
裴彧的臉更是難看,冷聲道:“速速讓他過來。”
王太醫年紀大了,尋常不出太醫署,這太醫也是如今太醫院的掌事之人,他都拿不準……
得了聖諭,王太醫拖著副老子提著藥箱匆匆趕到,連禮都沒行,就被裴彧盯著扶上了娘娘的脈。
他閉目沉思,了許久。
片刻,他擡眼,狠狠瞪向徒弟。
就這麽點兒事兒,如何就不敢確信了!
王太醫收回了手,恭聲道:“恭喜陛下,恭喜娘娘。”
裴彧指尖一松,手持掉落在地。
王太醫:“娘娘已有一月孕……只是時日尚短,脈象太淺,近來娘娘是否又飲了冰飲?”
明蘊之還愣著,怔怔點頭。還沒等說話,邊的青竹耐不住歡喜,一連串兒地報了好些菜名,全是近來苦夏,挑挑揀揀吃過的。
王太醫聽完,了胡須:“這便是了。陛下與娘娘無需擔憂,這胎象穩固,娘娘安康……”
“賞。”
裴彧忽然出聲,站起來:“今日在座之人,都重重有賞。”
“恭喜陛下,恭喜娘娘!”
“恭喜陛下,恭喜娘娘!”
在場之人得知皇後有孕,自是齊齊道賀,聽聞有賞更為歡喜,數人的道賀聲裏,裴彧握著明蘊之的指尖。
明蘊之第一次,在他從來沉穩的手中到了抖。
“好,”裴彧張了張口,著的面容:“這是好事,極好……”
明蘊之哭笑不得。
一代帝王,如何就連話都不會說了。
含著和的笑意,拉過裴彧的手,在自己的小腹上。
男人掌心的熱意和抖過衫,傳至那個孕育著他們期盼已久的小小生命的地方。
明蘊之彎了眉眼,眸漸潤。
又一次,真真切切地覺到。
屬于他們的滿,降臨了。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