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 18 章 哦?新點子。
林舒窈聯系到了母族江氏此前的一個幕僚,現在太學擔任博士,私下給那人寫了封信,讓他幫裴清進了太學。
又因裴清非五品員之後,所以他不可在太學上課,只可借太學的場地和資料讀書。
不過這些于他而言也夠了。
林舒窈想要他清楚林茂的打算,卻不知他因為夢境中的事提前得知了科舉試題。
所以如今狀態下,裴清于此事的力并不大。相反,他要想的是後面的事。
自林茂在北曲見到那個員後,朝中有人與林茂勾結題之事便是板上釘釘,但這件事該如何鬧大卻是一個問題。
林舒窈自然是希裴清能直接以春闈士子的名義上書檢舉。
這樣一來,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而無論裴清所言是否屬實,在各方勢力推下,朝廷定會徹查此事,那麽林茂他們就一定跑不了。
只是如此,裴清就危險了。
他一個寒門士子,卻敢檢舉當朝宰相的兒子,莫說林茂後的人會找他算賬,就是其它世家見他這種做派,也不敢放任他進朝堂為。
然而裴清打算至今日,自然也不想最後落到這樣一個結局。
臨近中午,太學下了學。大多數學子都直接離開了這裏,只餘下了幾人,往裴清所的太學書館方向去。
裴清呆在書館裏,一來是想驗證林茂是否會通過查找太學書館裏的藏書來合出一套試題答案。
二來也是因為太學書館藏書類別衆多,他自己也想多看一看平常接不到的書籍。
約莫過了一陣,他過紗窗看見下了學的學子正往書館來,然而進來的人中卻沒有林茂。
反是看到了一個悉的影。
那人也看到了他,臉上立馬帶上笑,向他走來。
李松拱手:“裴兄。”
裴清起還禮:“李兄。”
李松笑道:“沒想到裴兄今日也在太學。”
裴清自然不會自己的來意:“太學書館藏書衆多,一直想能一見,所以今日便來了。”
李松點點頭:“確實,我每每翻閱都有不同的收獲。”
裴清看了眼周圍:“為何只見李兄你一人,我記得之前不是說你和林娘子二哥一起的嗎?”
李松解釋道:“下學之後他便先走了,而我還想再看一會兒書,就留了下來。”
裴清:“他常常如此嗎?下學便離開?”
李松嗯一聲:“很見他來書館。”又奇怪,“怎麽了裴兄?怎麽突然問起這個?”
裴清垂眸淺笑下:“沒什麽,只是只見到李兄一人在此有些好奇。”
李松微微笑:“原來如此。對了,裴兄還沒用過午飯吧?今日我們既遇見,不如一起?”
裴清面目溫和,當下便應了好。
二人便相伴著,一同往太學裏食堂方向去了。
行至半路時,游廊拐角有人相向而來。
是周以桉。
裴清和李松見了立馬收了聲,到近時便都拱手行禮。
李松恭敬道:“相王殿下。”
周以桉微微擡手,示意他們起,又面含笑意道:“五郎還沒走?”
李松禮貌回笑道:“老師今日課上所講的還有一些未能吃,便想留下來再多看看。”
“五郎果然好學。”周以桉昂首稱贊,忽又看到李松一旁的裴清,“這位是……”
李松便連忙介紹:“這位也是今日才來太學的學子,亦是要參加明年春闈的士子,名喚裴清,字序中。”
裴清拱手見禮:“裴清見過相王殿下。”
周以桉瞇眸看了他片刻,說道:“我們好像見過……”
“那日在北曲,本王見到的,是你吧?”
李松驚訝側目。
裴清無奈一笑:“是……”
京城中喜歡去平康坊解悶的士子不在數,周以桉也不覺得稀奇,他揚一笑後再問:“你們可是去吃午飯?”
李松回是。
周以桉便邀請道:“正巧本王也剛才才和博士說完話,還沒來得及用膳,不如我們就一起吧。”
親王相邀如何能夠拒絕,裴清和李松二人也只好著頭皮應下。
——
周以桉為王爺,宴請人的排場自然高,直接就帶著兩人去了京城最大最豪華的酒樓——萬鶴樓中用午膳。
席上幾人都相得很輕松隨意,周以桉沒什麽架子,一貫都帶著笑。
然而盡管如此,二人對周以桉問話的回答也都極為客氣。
周以桉問了裴清是哪裏的人,與李松是如何相識的,又問了李松為何不跟著林茂一起溫書,而是和裴清在一起。
二人將問題一一都回答了,周以桉也覺得點到為止,便不再問這些私事了,而是轉去聊了一些家國之事。
席間他還曾舉杯邀二人共飲,裴清這下卻搖了搖頭,直言自己酒量差,沾不得酒,而李松又比兩人還小兩歲,周以桉考慮到便也沒有多勸。
然而待他一人喝到興頭上時他卻突然一問:
“不知二位住在何?一會兒我安排人送你們回去。”
讓親王安排人送自己回去,二人自是不敢應下,各自回答了周以桉第一個問題後,便都找了借口婉拒了他相送的打算。
周以桉自相州回來後,今日雖是第一日太學,但早在回京前便了解到了京城如今的局勢。
李松和林家的關系他一早就知曉,所以對于李松說他住在林府上一事并不意外,反倒是裴清……
裴清的住在普通市井中不提,更甚的是他住的地方是在長安普通百姓房屋中都算偏僻的位置。
周以桉在太學遇見他t時便覺得他氣質姣好,還以為至是個名門之後的書香世家出,沒想到竟是個寒門子弟。
周以桉一時起了好奇,便問:“裴兄為何不住在城北一帶?這樣離太學更近些,方便來往。”
幾人剛才在席上談天說地,已然拉近了幾分距離,周以桉也就幹脆直接與他們稱兄道弟起來。
裴清淺笑道:“城北繁華、通便利,確實是好居,而在下住的地方雖說離熱鬧地段稍遠了些,但卻也因此寧靜,亦方便讀書。”
周以桉覺得裴清此答有趣,既沒有直言自己是因銀錢問題而居住偏遠,也沒有因此想著掩蓋事實而對城北一帶的環境進行貶低。
他此前看著裴清與李松一起,還以為他也是林相一黨,可如今看來他既沒有借著李松的關系給自己謀好,也沒有能讓林相看得上的世家背景。
想到這裏,周以桉不自覺揚笑了笑。
他抿了口酒,又問:“二位可是聽說了此前河北道雪災一事?”
裴清和李松對視一眼,并不知周以桉為何會有此問。
李松:“略有耳聞,聽說災嚴重,當地糧倉都供應不上災民的用量。”
周以桉嘆:“是啊,就連我的封地相州,也有大批百姓的房屋被雪塌,無家可歸。”
“我雖是將他們安置好、災穩定之後才來的京城,但如今在萬鶴樓中飲著熱酒、嘗著食還是有‘百姓多寒無可救,一獨暖亦何’1的愧疚……”
聞言,李松和裴清眸中都染起落寞悲涼之。
李松嘆道:“天災難躲,朝廷唯一能做的便是災後救濟之事了。”
周以桉便問:“依五郎所見,朝廷可在哪些地方上下功夫?”
李松思忖片刻,將他此前讀到的救災的法子都說了出來:
“在下以為災初期安頓百姓最為重要,百姓一旦了難,流離失所之人過多便會有難民流竄之象,這于周邊州縣會造負擔。”
“且流民過多,糧食不夠,便易起暴之事……”
“再者,災之後難免有死傷,如此災後便常有疫病傳播,如今雖值臘月,疫病傳染速度不似夏季迅猛,然亦不可掉易輕心。”
說完這些,李松又補充了關于防止朝朝外員或許會貪污賑災資的措施。
如此下來,到確實是一條完備的賑災策略,讓周以桉聽得頻頻點頭。
只是當他看向裴清卻有了遲疑——
李松將賑災過程基本上說了個遍,他若再問裴清,想著他也難再說出什麽新點子,如此一來便可能打擊到他,而若周以桉不問,又是否顯得他小瞧人家?
糾結片刻後,周以桉終還是問了裴清的想法。
裴清生于益州,不常見到雪,更是從來沒有見到能垮過房屋的大雪。
剛才李松在答時,他想著往賑災這條線上想,大概也只有李松說的那些。
而如今周以桉又問他,他自然不能重述一遍。
裴清思考片刻:“天災難躲,但卻并非完全不可防。”
“長青所述的賑災是災後朝廷最應重視的地方,但思及以後,朝廷或可從預防措施上著手建設……”
周以桉眼前一亮:哦?新點子。
——
林舒窈在臨江別院住了幾天,養好腳傷後便回了林府。
歸置好東西後正準備出門時卻剛好見林茂火急火燎地從外趕了回來,上還穿著太學的服。
不過林茂卻是管都沒管地直接往裏走。
林舒窈冷笑一聲,淡淡道:“二哥可真是大忙人吶,忙得眼睛都長到頭頂上去了。”
林茂頓住,轉問道:“你什麽意思?”
林舒窈笑了笑:“沒什麽意思,說二哥與衆不同呢。”
林茂扯了扯角,反應過來:“你這是拐著法罵我呢。”
林舒窈面驚訝:“二哥聽出來了!沒想到去太學讀一段時間書還真有用。”
林茂完全回正子,表鷙:“你怎麽這麽早就回來了?你不是每年在這個時候都要去臨江別院住幾天,又去寺裏上幾天香嗎?”
“怎麽?是今年不孝順了?面子功夫不做了?”
林舒窈眼神驟變,如覆上一層冷霜:“我這面子功夫不也是拜二哥所賜嘛?若不是二哥打爛了我阿娘的牌位,我又怎麽會知道原來我阿娘去後在府中也不得安寧。”
林茂笑得玩味:“不用謝,為兄該做的。”
說到這事林舒窈便恨得牙,江氏故去時還小,不懂祭拜之禮,歷年祭拜便都是由家中的兩位兄長主辦。
可沒想到的這個混賬二哥本就不把娘的事放在心上,先是祭拜時躁燒了牌位,後面又是不加保護竟讓蟲給蛀了,更過分的事,他為了替他生母李氏正位竟直接砸了江氏的牌位。
那時林舒窈年紀雖小,卻也記事,平常林茂就各種欺負,加上這件事後,更是決定不會輕易放過他。
只是現下還需沉住氣……
林茂見到林舒窈這幅神甚為得意:“為兄還有事便不陪妹妹玩了。”
他轉便走,卻聽見林舒窈高聲:“二哥不會又要去北曲吧,上次鬧出來的笑話還不夠?不過才一個月,二哥想被父親罵幾次啊?”
上次北曲挨個房查人的事傳到了林相耳朵裏,林茂又被罵了一次。
林茂憋住火氣,回過頭咬牙道:“妹妹就不必心了,二哥只是去萬鶴樓吃飯。”
說罷便變臉回離去。
林舒窈站在原地似笑非笑地看著林茂的背影,東喬在一旁問道:“娘子,二郎也要去萬鶴樓的話……”
林舒窈轉頭對笑:“沒事,他去他的,我們去我們的。”
第18章 第 18 章 哦?新點子。
林舒窈聯系到了母族江氏此前的一個幕僚,現在太學擔任博士,私下給那人寫了封信,讓他幫裴清進了太學。
又因裴清非五品員之後,所以他不可在太學上課,只可借太學的場地和資料讀書。
不過這些于他而言也夠了。
林舒窈想要他清楚林茂的打算,卻不知他因為夢境中的事提前得知了科舉試題。
所以如今狀態下,裴清于此事的力并不大。相反,他要想的是後面的事。
自林茂在北曲見到那個員後,朝中有人與林茂勾結題之事便是板上釘釘,但這件事該如何鬧大卻是一個問題。
林舒窈自然是希裴清能直接以春闈士子的名義上書檢舉。
這樣一來,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而無論裴清所言是否屬實,在各方勢力推下,朝廷定會徹查此事,那麽林茂他們就一定跑不了。
只是如此,裴清就危險了。
他一個寒門士子,卻敢檢舉當朝宰相的兒子,莫說林茂後的人會找他算賬,就是其它世家見他這種做派,也不敢放任他進朝堂為。
然而裴清打算至今日,自然也不想最後落到這樣一個結局。
臨近中午,太學下了學。大多數學子都直接離開了這裏,只餘下了幾人,往裴清所的太學書館方向去。
裴清呆在書館裏,一來是想驗證林茂是否會通過查找太學書館裏的藏書來合出一套試題答案。
二來也是因為太學書館藏書類別衆多,他自己也想多看一看平常接不到的書籍。
約莫過了一陣,他過紗窗看見下了學的學子正往書館來,然而進來的人中卻沒有林茂。
反是看到了一個悉的影。
那人也看到了他,臉上立馬帶上笑,向他走來。
李松拱手:“裴兄。”
裴清起還禮:“李兄。”
李松笑道:“沒想到裴兄今日也在太學。”
裴清自然不會自己的來意:“太學書館藏書衆多,一直想能一見,所以今日便來了。”
李松點點頭:“確實,我每每翻閱都有不同的收獲。”
裴清看了眼周圍:“為何只見李兄你一人,我記得之前不是說你和林娘子二哥一起的嗎?”
李松解釋道:“下學之後他便先走了,而我還想再看一會兒書,就留了下來。”
裴清:“他常常如此嗎?下學便離開?”
李松嗯一聲:“很見他來書館。”又奇怪,“怎麽了裴兄?怎麽突然問起這個?”
裴清垂眸淺笑下:“沒什麽,只是只見到李兄一人在此有些好奇。”
李松微微笑:“原來如此。對了,裴兄還沒用過午飯吧?今日我們既遇見,不如一起?”
裴清面目溫和,當下便應了好。
二人便相伴著,一同往太學裏食堂方向去了。
行至半路時,游廊拐角有人相向而來。
是周以桉。
裴清和李松見了立馬收了聲,到近時便都拱手行禮。
李松恭敬道:“相王殿下。”
周以桉微微擡手,示意他們起,又面含笑意道:“五郎還沒走?”
李松禮貌回笑道:“老師今日課上所講的還有一些未能吃,便想留下來再多看看。”
“五郎果然好學。”周以桉昂首稱贊,忽又看到李松一旁的裴清,“這位是……”
李松便連忙介紹:“這位也是今日才來太學的學子,亦是要參加明年春闈的士子,名喚裴清,字序中。”
裴清拱手見禮:“裴清見過相王殿下。”
周以桉瞇眸看了他片刻,說道:“我們好像見過……”
“那日在北曲,本王見到的,是你吧?”
李松驚訝側目。
裴清無奈一笑:“是……”
京城中喜歡去平康坊解悶的士子不在數,周以桉也不覺得稀奇,他揚一笑後再問:“你們可是去吃午飯?”
李松回是。
周以桉便邀請道:“正巧本王也剛才才和博士說完話,還沒來得及用膳,不如我們就一起吧。”
親王相邀如何能夠拒絕,裴清和李松二人也只好著頭皮應下。
——
周以桉為王爺,宴請人的排場自然高,直接就帶著兩人去了京城最大最豪華的酒樓——萬鶴樓中用午膳。
席上幾人都相得很輕松隨意,周以桉沒什麽架子,一貫都帶著笑。
然而盡管如此,二人對周以桉問話的回答也都極為客氣。
周以桉問了裴清是哪裏的人,與李松是如何相識的,又問了李松為何不跟著林茂一起溫書,而是和裴清在一起。
二人將問題一一都回答了,周以桉也覺得點到為止,便不再問這些私事了,而是轉去聊了一些家國之事。
席間他還曾舉杯邀二人共飲,裴清這下卻搖了搖頭,直言自己酒量差,沾不得酒,而李松又比兩人還小兩歲,周以桉考慮到便也沒有多勸。
然而待他一人喝到興頭上時他卻突然一問:
“不知二位住在何?一會兒我安排人送你們回去。”
讓親王安排人送自己回去,二人自是不敢應下,各自回答了周以桉第一個問題後,便都找了借口婉拒了他相送的打算。
周以桉自相州回來後,今日雖是第一日太學,但早在回京前便了解到了京城如今的局勢。
李松和林家的關系他一早就知曉,所以對于李松說他住在林府上一事并不意外,反倒是裴清……
裴清的住在普通市井中不提,更甚的是他住的地方是在長安普通百姓房屋中都算偏僻的位置。
周以桉在太學遇見他t時便覺得他氣質姣好,還以為至是個名門之後的書香世家出,沒想到竟是個寒門子弟。
周以桉一時起了好奇,便問:“裴兄為何不住在城北一帶?這樣離太學更近些,方便來往。”
幾人剛才在席上談天說地,已然拉近了幾分距離,周以桉也就幹脆直接與他們稱兄道弟起來。
裴清淺笑道:“城北繁華、通便利,確實是好居,而在下住的地方雖說離熱鬧地段稍遠了些,但卻也因此寧靜,亦方便讀書。”
周以桉覺得裴清此答有趣,既沒有直言自己是因銀錢問題而居住偏遠,也沒有因此想著掩蓋事實而對城北一帶的環境進行貶低。
他此前看著裴清與李松一起,還以為他也是林相一黨,可如今看來他既沒有借著李松的關系給自己謀好,也沒有能讓林相看得上的世家背景。
想到這裏,周以桉不自覺揚笑了笑。
他抿了口酒,又問:“二位可是聽說了此前河北道雪災一事?”
裴清和李松對視一眼,并不知周以桉為何會有此問。
李松:“略有耳聞,聽說災嚴重,當地糧倉都供應不上災民的用量。”
周以桉嘆:“是啊,就連我的封地相州,也有大批百姓的房屋被雪塌,無家可歸。”
“我雖是將他們安置好、災穩定之後才來的京城,但如今在萬鶴樓中飲著熱酒、嘗著食還是有‘百姓多寒無可救,一獨暖亦何’1的愧疚……”
聞言,李松和裴清眸中都染起落寞悲涼之。
李松嘆道:“天災難躲,朝廷唯一能做的便是災後救濟之事了。”
周以桉便問:“依五郎所見,朝廷可在哪些地方上下功夫?”
李松思忖片刻,將他此前讀到的救災的法子都說了出來:
“在下以為災初期安頓百姓最為重要,百姓一旦了難,流離失所之人過多便會有難民流竄之象,這于周邊州縣會造負擔。”
“且流民過多,糧食不夠,便易起暴之事……”
“再者,災之後難免有死傷,如此災後便常有疫病傳播,如今雖值臘月,疫病傳染速度不似夏季迅猛,然亦不可掉易輕心。”
說完這些,李松又補充了關于防止朝朝外員或許會貪污賑災資的措施。
如此下來,到確實是一條完備的賑災策略,讓周以桉聽得頻頻點頭。
只是當他看向裴清卻有了遲疑——
李松將賑災過程基本上說了個遍,他若再問裴清,想著他也難再說出什麽新點子,如此一來便可能打擊到他,而若周以桉不問,又是否顯得他小瞧人家?
糾結片刻後,周以桉終還是問了裴清的想法。
裴清生于益州,不常見到雪,更是從來沒有見到能垮過房屋的大雪。
剛才李松在答時,他想著往賑災這條線上想,大概也只有李松說的那些。
而如今周以桉又問他,他自然不能重述一遍。
裴清思考片刻:“天災難躲,但卻并非完全不可防。”
“長青所述的賑災是災後朝廷最應重視的地方,但思及以後,朝廷或可從預防措施上著手建設……”
周以桉眼前一亮:哦?新點子。
——
林舒窈在臨江別院住了幾天,養好腳傷後便回了林府。
歸置好東西後正準備出門時卻剛好見林茂火急火燎地從外趕了回來,上還穿著太學的服。
不過林茂卻是管都沒管地直接往裏走。
林舒窈冷笑一聲,淡淡道:“二哥可真是大忙人吶,忙得眼睛都長到頭頂上去了。”
林茂頓住,轉問道:“你什麽意思?”
林舒窈笑了笑:“沒什麽意思,說二哥與衆不同呢。”
林茂扯了扯角,反應過來:“你這是拐著法罵我呢。”
林舒窈面驚訝:“二哥聽出來了!沒想到去太學讀一段時間書還真有用。”
林茂完全回正子,表鷙:“你怎麽這麽早就回來了?你不是每年在這個時候都要去臨江別院住幾天,又去寺裏上幾天香嗎?”
“怎麽?是今年不孝順了?面子功夫不做了?”
林舒窈眼神驟變,如覆上一層冷霜:“我這面子功夫不也是拜二哥所賜嘛?若不是二哥打爛了我阿娘的牌位,我又怎麽會知道原來我阿娘去後在府中也不得安寧。”
林茂笑得玩味:“不用謝,為兄該做的。”
說到這事林舒窈便恨得牙,江氏故去時還小,不懂祭拜之禮,歷年祭拜便都是由家中的兩位兄長主辦。
可沒想到的這個混賬二哥本就不把娘的事放在心上,先是祭拜時躁燒了牌位,後面又是不加保護竟讓蟲給蛀了,更過分的事,他為了替他生母李氏正位竟直接砸了江氏的牌位。
那時林舒窈年紀雖小,卻也記事,平常林茂就各種欺負,加上這件事後,更是決定不會輕易放過他。
只是現下還需沉住氣……
林茂見到林舒窈這幅神甚為得意:“為兄還有事便不陪妹妹玩了。”
他轉便走,卻聽見林舒窈高聲:“二哥不會又要去北曲吧,上次鬧出來的笑話還不夠?不過才一個月,二哥想被父親罵幾次啊?”
上次北曲挨個房查人的事傳到了林相耳朵裏,林茂又被罵了一次。
林茂憋住火氣,回過頭咬牙道:“妹妹就不必心了,二哥只是去萬鶴樓吃飯。”
說罷便變臉回離去。
林舒窈站在原地似笑非笑地看著林茂的背影,東喬在一旁問道:“娘子,二郎也要去萬鶴樓的話……”
林舒窈轉頭對笑:“沒事,他去他的,我們去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