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47章 世 千兩金,尋杜清晏

第47章 世 千兩金,尋杜清晏

好像已經不認識你了。”

竹萱猛地轉過, 那位沈大人又跟了出來,從門房遞出一把傘來。

“哦, 時隔多年,時移世易的,對面不相識有什麽好奇怪的,我只要盡一份心便問心無愧了,我先走了,太子妃那兒還等著我回去伺候。”

竹萱埋著頭要走,臉上沒什麽表前卻又出一條手臂來擋住

擡起頭,眸中出一攻擊

沈明旭另一只手遞過來一把竹骨絹的傘, 碧沉沉的。

“給你, 外面下雨了,沒看見?你鞋子都了。”

竹萱沒手接傘,兩只繡鞋往底下:“不過下些小雨,我不打傘, 先走了。”

說著, 轉兩手平舉在頭頂,一溜煙地沿著牆沿跑不見了。

沈明旭立在門畔, 眸子沉下來,鋒銳審視一閃而過,又忽然別過臉去。

那獄丞道:“大人,此人可有異?”

沈明旭道:“太子府的人,不到我懷疑查探,我得太子擡舉,才從一個貧困舉人坐到如今位置,什麽事該查, 什麽事不該查,我還是知道的。”

今晚太子設宴,他大可借機提一下此事,只要太子無異,此事便過了。

竹萱一路冒著雨回到薛府,門房的兩個小門子連忙給拿巾子上熱茶。

殷勤著:“竹萱姐姐,您這是冒雨做什麽去了?怎的連把傘也不打,快坐下歇歇。”

竹萱坐下來抱著肩哆嗦了一下,喝了點熱姜茶,才緩過來些。

又聽幾個門子閑談說:“要立冬了,爐子上要常備著姜茶。”

竹萱稍微歇了一會兒,便起:“我要回太子妃那兒去了,你們好生的。”

“得嘞,竹萱姐姐慢走。”

尹采綠這邊沒甚心地用了頓午膳,竹萱才終于回來。

善靜笑著道:“竹萱姐姐,你那親戚如何了?可收下你的心意了?”

竹萱看了太子妃一眼,點頭:“嗯,很好,在牢裏沒什麽磋磨,人還神著呢,我有些認不出來了,但約又看著眼,唉,不管那麽多了,我送些金銀細過去,路上能好走些。”

尹采綠也松了一口氣,點點頭,送到了就好,多的也做不了了。

善和拉著竹萱到隔間去換服,善靜又忙去燒熱茶。

等到下午,丫鬟們都去歇了,尹采綠也歪在床上,便把竹萱到跟前來。

“說說,事辦得順利嗎,怎麽這麽久才回來。”

竹萱道:“太子妃不知,今日到個可難纏的人,姓沈,又說柳媽媽上還有什麽事沒審幹淨,奴婢去的時候,柳媽媽正被提出來又審著呢。”

柳媽媽是犯了什麽事,尹采綠上回在太子書房也聽到過,卻不知這回又要審些什麽。

“沒事,只要你回來了就好,柳媽媽不認識你,牽扯不出別的事來了,就這樣吧。”

竹萱支支吾吾的,又道:“太子妃,您說那柳媽媽,能猜到我是您派去的嗎?”

尹采綠沉著:“說不清,但若是猜到了,也不會說出來的。”

能猜到說明們“母”連心,這份心意是有重量的。

這會子善靜開簾子進來了,尹采綠與竹萱徹底結束這段對話,此事掀過再不提。

“太子妃,宮裏又遞信出來了,是太子給您的。”

竹萱拿過墊子塞在太子妃腰後,扶坐起來,尹采綠接過信查看,又是一番慶幸,早該學著認字了,瞧,現在太子無論寫什麽都讀得懂,多好。

只見信上寫著:“吾妻靜蘊,今晚孤在枕流坊宴客,明日與另表兄一同到府上看你,近日降溫,你要多添……”

尹采綠逐字看完信,只覺得心裏暖乎乎的,雖說……太子總稱呼為“靜蘊”,太子這樣稱呼,其中含著的意卻不減。

“枕流坊?”

竹萱道:“是平康坊裏新開的樂坊,因是臨溪而建的景致,又藏‘浮世喧囂,此可枕音而憩’的意,所以這個名兒。”

尹采綠點頭:“竹萱,想不到你竟還了解這些。”

不過當下最要的問題卻是,明日太子也要來,尹采綠要稱病,雖能隔開表公子不相見,卻隔不開太子,太子若知道太子妃生病,必然要親自查看的。

現下府裏上下都已知道太子妃自晨起就不適,想是老病又犯了。

只善靜善和、任嬤嬤是從太子府來的,不曾了解薛靜蘊從前癥狀,也就并未看重這次不適,只休息,過兩日郎中過來看診便是。

崔婉清又來過一趟,無非是今日暫且安分下來,就在靜竹苑待著,等明日應付過去再說。

尹采綠拉住崔婉清,小聲道:“太子明日也會登門。”

崔婉清道:“不妨事,明日我陪著你,靜竹苑不見男客。”

如此安排了一通,靜竹苑上下皆伴著雨聲安安靜靜,三兩丫鬟坐在一,要麽玩牌找樂子,要麽圍爐煮茶吃,尹采綠被善靜扶出來在屋檐下搭了個椅子風賞景,靜竹苑裏除了幾叢修竹外,就是一棵梧桐了,一顆桂花樹了,善和給的手爐裏換了松炭,外面裹著一層緞。院子裏的桂花樹被雨一浸,碎金似的落了滿地,尹采綠聽著屋檐上雨滴落下那“滴滴答答”,善靜去給煨了一碗蓮子羹來,目。竹萱歪頭靠在欄桿上,看著三兩丫鬟來往,腦中不知在想些什麽。

正當發著呆呢,尹采綠遞了塊兒栗子糕過去,還溫熱著,點了點竹萱的肩膀,竹萱直起寵若驚,清亮的眼睛瞪得圓溜溜。

“愣著做什麽,起來吃點熱乎的吧。”

竹萱兩手接過:“多謝太子妃。”

轉眼到了晚上,天黑得也早,隨便用了點東西,衆人便服侍太子妃歇下了,又熄了燈,很快靜竹苑就陷了一片寂靜與黑暗。

床帳子裏,尹采綠倏地睜開了眼,兩顆眼眸亮得出奇。

從床上爬起來,輕手輕腳地開簾子,幾個丫鬟全都在隔間歇下了,這裏沒有人守夜的習慣,後來太子與一同睡覺,也逐漸沒了人守夜的習慣,兩人半夜鬧起來了,也都是自行理,又自行睡下。

也因此,今日輕手輕腳地下了床,了件服穿上,順順利利地出了門。

唉,也不是為著別的,一想到太子今晚在枕流坊宴客,飛觴走斝,杯盞輝的場景,卻在薛府裏早早地就睡下了,專門做出一副清淨模樣,心裏怪不舒服的。

從前在玉笙樓裏,是極喜歡那等場面的,游走在簪纓歡洽之間,無論是跳舞、還是唱曲兒,還是笑談幾句,邀酒來喝,都是極歡喜的。

溜出去的機會不多,回了太子府就更不能了,何況今晚更不一樣,太子都在外頭飲酒作樂,更要。

盛京城得太子親自整頓,治安好得不得了,晚上像這般獨自出門的小娘子也不,尹采綠頭戴帷帽,穿了又保暖的裳,一路往那平康坊去了。

正值亥時三刻,平康坊茜紅紗燈沿街懸得了,臨街樓閣的雕花窗子全都半敞著,琵琶聲、勸酒聲,裹著脂香、沉水香、熱酒蒸騰的米香……在夜裏編織綿的霧,將尹采綠一下子帶回了那遙遠的時裏。

再往前,名為“掬芳樓”的二層臺上,席間紅男綠錯坐,有清瘦書生持扇詩,又有子談箏伴奏。

坊西角的小石橋下,流水潺潺馱著幾片燈影,橋畔垂楊的枝條掃過畫舫的簾櫳。舫中傳來劃拳聲,夾雜著珠釵相撞的叮當,原是幾個豪商正喝得酣暢,船頭侍立的小廝抱了新溫的酒壺候著。

尹采綠收回視線,便在這花影、燈影、人影裏,徹底陶醉。只當初是此中人,如今卻了看客,人不唏噓。

再往前走,看到了那間高懸“枕流坊”三字的二層小樓,枕流坊的溪流原是從城西惠山引下的活水,繞著坊牆蜿蜒而過,溪面寬窄不均,窄僅容畫舫單行,船頭銅鈴掠過岸柳枝條,便有細碎的水濺上雕欄,寬卻能映得滿溪燈影,尤其夜後,兩岸人家挑出的琉璃燈、紗絹燈浮在水面,隨波晃一條流的彩河,連溪底青石板裏的水草,都染著暖融融的

枕流坊西隅的“聽松閣”臨溪而設,窗戶半開,進的溪風裹著水草清腥,案上溫著酒。七八位年輕員分了兩三圍坐方桌,皆著月白、石青、鵝黃等素淨長衫,上首正是太子,衆人皆卸了冠帶,只著寬松的直裾長衫,比往常清談多了幾分肆意。

冷嘉實斜眼看著太子,今日這場所是極雅的,也不知道太子滿意不滿意。

太子正殷勤招待崔程彥,自然是滿意的。

“崔大人,常聽太子妃提起你,今日倒是久聞不如一見了,孤先敬你一杯。”

崔程彥承了太子的殷勤,自然知道太子這是看在太子妃的面上,專門給他一份臉面。

“太子殿下,該臣敬您才是,臣那妹妹從小不好,還勞煩太子照料。”

……

兩人一番客套恭維下來,趙清微微蹙眉,倒是覺得這位崔程彥,是個極難心的人,說話周全,卻又半分沾不住,此人圓至極,又極有涵養,二人一連聊了幾個話題,對方都能兼容托住,順著話頭說下去,無論是引經據典,還是朝野格局,都能聊上一二,可見其品格深度。

場上幾人皆對他贊不絕口,趙清方知,何為崔氏大族教養出來的。

太子妃一名聲雖是假的,可這大公子卻一點不虛,一真才實學,倒他除了太子妃那一層關系外,更想與之好了。

再說,太子妃雖名聲為假,但當初那驚豔四座的舞姿當為不俗,無論世家裏是如何教養子的,他認為學識、才藝應當不分高低貴賤,太子妃的舞姿,當與崔程彥的見識媲,太子妃之品格,也并不比崔程彥差,一個圓兼容,一個通玲瓏,趙清越發佩服崔氏一族。

說起自己表妹,崔程彥與太子自有說不完的話,一方是不住地嘆氣,因他表妹既弱又多愁緒,太子卻評為“杏香、松月、玉”,崔程彥卻不解,太子便笑著解釋其意:“憨而不憨愚,似杏初含,此為杏;善良而不盲善,若暗遞香,此為香;通卻不冷漠,當如松掛月,此為松月;玲瓏卻不圓,似玉生,此為玉。合而觀之,是‘心有千竅而藏真,經萬態而守素’的渾然品格,每字皆落‘本真’。”

“心有千竅而藏真,經萬態而守素……”崔程彥細品了一會兒,眼眸越發茫然,不過這要往他妹妹上套,也能套,大抵是有人眼裏見的不同吧。

“不說了,太子殿下,今日這般難免寡淡,臣聽說這枕流坊有幾位很不錯的樂伎,不如請一位來給咱們助助興。”

一旁有員給他打眼,太子最是忌諱這些,快別提了。

果然,他此話一出,太子便直接拒絕:“崔大人,咱們這裏一群男子,上一個樂伎過來,實在不統,若是覺得寡淡,咱們來投壺覆,或是置賞玩,都有一番樂趣。”

崔程彥垂首而笑,笑聲豪爽,語氣間又帶了三分舒朗的分寸:“殿下所言極是,君子雅集應當循禮,不過臣鬥膽妄言,這枕流坊的樂伎多是善琴棋詩畫的清倌人,昔年王右軍蘭亭雅集,亦有‘竹管弦之盛’助興,無非取其‘樂而不,哀而不傷’的雅韻。琴音本是天地間的“閑雅之聲”,若人抱了古琴來,只在隔簾奏幾支《春》《白雪》,弦聲混著溪風穿堂而過,既不擾了清談的靜,又添幾分‘耳得之而為聲’的自然意趣,何況臣等卸了冠帶在此,圖的不過是公事之外尋個心閑。”

說罷低眉替太子續了半盞溫酒,又道:“殿下只當是聽松濤,聞琴韻,于統無犯,于雅趣有添,倒不負了這良夜。”

趙清無言,瞧他這張皮子。

無非是想樂伎進來樂上一樂,男子有的是給自己取樂找的理由。這番話說得卻讓趙清不好再拒絕了,何況今日確實是與他聯絡來的,何必非要迂腐固執呢。

又想起太子妃也常說他迂腐古板,趙清心裏像是堵了口氣似的,便道:“那就依崔大人說的,方不負這良夜吧,去,請一位樂伎來。”

冷嘉實聽了這話兒,連忙去安排。

設了紗屏,只許奏《詩經》諸調,又是吩咐不必妝扮,素抱琴即可,方不壞了這夜的清簡。

穿著鵝黃衫的許翰林忍不住低笑一聲,折扇翹著桌沿道:“素抱琴,倒比紅袖添香更雅致了,合該配著這溪水、松風,聽上一曲。”

今日過後,怕是有關太子的這“素抱琴”的一段佳話,又要沸沸揚揚的傳開了。

是褒是貶,自然是因人而異,在不同人的口中,這素抱琴便是不同的說法。

頃,紗屏後引進來一子,抱琴而坐,影纖細。

趙清往那看去,只聽琴聲響起,弦音與溪風相撞,竟在閣中織出一片煙水茫茫的意境。

他微微瞇起了眼,這琴聲起勢便不凡。

尹采綠不過調試了幾聲琴音,剛到手的琴,還不習慣。

此時薄紗掩面,本就是半夜溜出來的,自是素淨一張臉,只松松往發間挽了月白的絹帶。

聽松閣的客要求要尋一素,且未有妝扮的子,可在這坊裏行事的子,哪有不妝扮的,一時竟找不著人,尹采綠正好技,又想瞧瞧太子今日這是設的什麽局,怎的連樂伎都上了,便私下與那掌櫃的說了,自己可解他燃眉之急。後又匆匆覆了面紗,抱琴坐于此了。

指尖起落間,潺潺琴聲流出,間唱詞也跟著淌出。

“蒹葭蒼蒼,白為霜……”

崔程彥輕敲桌沿,打著節拍,可見往常是極這等場所的,見慣聽慣了。

“你們聽這轉音,這尾調,好生綿長婉轉,該賞。”

趙清側頭,崔程彥這話,倒是在暗示他了,在場唯有他最有資格賞。

他靜靜聽著,見紗屏影子隨“宛在水中央”的拖腔微微前傾,指尖按弦的力度似帶著水的波。

手取了塊冰湃過的雪梨口,咬下時甜意混著琴韻漫進間,并未回崔程彥的話。

衆人只心道:“太子殿下品味高,只怕尋常不了他的眼。”

紗屏後的琴音恰在此落了個泛音,餘韻如溪燈碎影般悠悠散開。

趙清往後仰,倚在木椅上,在場員來往談不絕,至于那紗屏後彈琴的子,不過只是個陪襯罷了,幾人誇幾句,應和幾句,就該聊回正事上了。

趙清垂眼,指尖搭在椅子把手上,自己都未曾發覺地輕打節拍,直到一旁有人連喚了他幾聲:“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您覺得剛才沈大人所說如何?”

趙清方才回過神來,一雙眼清明地往沈明旭上看去,聲音沉穩:“沈大人,你剛剛說什麽了?”

衆人皆是一愣,更不敢指出太子剛才的失神。

沈明旭方才重新說了一遍:“也不是什麽要事,是臣沒想到,太子妃邊的一位名竹萱的丫鬟,竟與大理寺關押的柳氏是遠房親戚,今日前來探柳氏,臣才知道這一樁關系。”

說這話時,沈明旭暗自觀察太子神

趙清聞言一挑眉,他倒是未曾聽說這一樁事,不過料想那竹萱也是借了他關系的,太子妃的意思便是他的意思,總歸不是什麽大事,他不能拆太子妃的臺,便道:“確有此事,勞你費心了,明旭,改日到府上來喝酒。”

聽了太子這話,沈明旭自然再不好多想,連聲恭維了幾句太子,又表了幾句忠心,在座皆是太子黨,包括崔程彥在,他雖未表明立場,但有太子妃這層關系在,大家也都把他當自己人。

“為太子做事,臣等自當盡力。”

趙清卻明明聽見,那在重重人聲之後的琴音,了一瞬,在沈大人說起竹萱之事時。

“話別這麽說,咱們之間,是靠志向聚集起來的,孤不搞派別那一套,誰若是哪天與孤聊不到一去了,大可另奔前程。”

趙清舉起酒杯,兀自敬了一杯,只聽那琴音又流暢起來,每粒珠玉落耳中,能辨出指尖弦時的輕重緩急,羽音如沉水,角音如纏綿,尾音如溪風,嗓音縹緲。

他分明又聽得,那歌悉。

“沈大人,孤讓你再審柳氏,你審了嗎?”

他聽見那音又了一下,了一瞬。

太子說正事時,聲音不似與說話那般,尹采綠止不住渾,又故作尋常地繼續彈琴,不知是該慶幸自己今日來了,還是該後悔今日來了,畢竟有時候裝傻比什麽都容易。

沈明旭道:“回殿下,審了,只柳氏說的容與咱們之前得知的并無二致,只道那位杜小姐是在十七年前由杜家三房的小妾雲氏拐賣到玉笙樓的,後來確又給其起名為采綠,按照玉笙樓的字輩排,與同一批進去的子,都姓尹,此人如今應是名為——尹采綠。”

趙清頷首,同時,那紗屏後的琴音徹底停了。

尹采綠雙手止不住地發,這是頭一回聽到有關自己從前世的消息,不是被家裏人故意賣掉的?

知道自己現在應該繼續,若無其事一般繼續彈琴、唱曲,可實在是控制不住,既想維持現狀,又想得知真相,心便撲通撲通劇烈跳起來,一下下撞得骨發

趙清一直在聽那在重重人聲之後的靜,也唯有他,察覺了紗屏後那人的不對勁。

尹采綠此人他早已查過,無論是琴技還是歌,在玉笙樓都是魁首,由柳氏捧著寵著養大,奇貨可居,價高得驚人。

這位紗屏之後的子,很可疑。

沈明旭又道:“至于那尹采綠現如今的音訊,倒是不可得了,柳氏當時逃得比誰都快,也不知道尹姑娘,哦不,杜姑娘如今在哪兒。又聽聞杜家三太太拿了千兩金出來懸賞找人,發了瘋地要找兒杜清晏,殿下,此事也不剩咱們努力的份兒了,依臣看,此案該結了,早日送柳氏上路吧。”

趙清點頭:“嗯,結案吧,這陣子辛苦你了,明旭。”

沈明旭笑道:“應該的。”

此時有人說道:“咦,琴聲呢,怎麽斷了。”

崔程彥笑道:“太子殿下遲遲不說賞人,姑娘怕是不滿了,聽聞有水平的樂伎都是極惜自才藝的,輕易彈了一曲,已是了不得,接下來的,必要千呼萬喚、一擲千金,才能使得出來。”

趙清便道:“賞,如何不賞,請姑娘出來一見。”

他心想著,那姑娘應是高興的,若真是那位尹姑娘,只要當著他面說出自己世來,便再也不用在外賣藝為生,他替他做主了,當即把送回杜家去,流落半生終能有個好結局,可謂皆大歡喜。

誰曾想,那紗屏後的子是,站起來,所有人都等著出來一見,太子要賞,這是莫大的殊榮,可撂了琴,擺一旋,飛快繞著後門逃了出去。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65章

她已經從良好多年

第47章 世 千兩金,尋杜清晏

第47章 世 千兩金,尋杜清晏

好像已經不認識你了。”

竹萱猛地轉過, 那位沈大人又跟了出來,從門房遞出一把傘來。

“哦, 時隔多年,時移世易的,對面不相識有什麽好奇怪的,我只要盡一份心便問心無愧了,我先走了,太子妃那兒還等著我回去伺候。”

竹萱埋著頭要走,臉上沒什麽表前卻又出一條手臂來擋住

擡起頭,眸中出一攻擊

沈明旭另一只手遞過來一把竹骨絹的傘, 碧沉沉的。

“給你, 外面下雨了,沒看見?你鞋子都了。”

竹萱沒手接傘,兩只繡鞋往底下:“不過下些小雨,我不打傘, 先走了。”

說著, 轉兩手平舉在頭頂,一溜煙地沿著牆沿跑不見了。

沈明旭立在門畔, 眸子沉下來,鋒銳審視一閃而過,又忽然別過臉去。

那獄丞道:“大人,此人可有異?”

沈明旭道:“太子府的人,不到我懷疑查探,我得太子擡舉,才從一個貧困舉人坐到如今位置,什麽事該查, 什麽事不該查,我還是知道的。”

今晚太子設宴,他大可借機提一下此事,只要太子無異,此事便過了。

竹萱一路冒著雨回到薛府,門房的兩個小門子連忙給拿巾子上熱茶。

殷勤著:“竹萱姐姐,您這是冒雨做什麽去了?怎的連把傘也不打,快坐下歇歇。”

竹萱坐下來抱著肩哆嗦了一下,喝了點熱姜茶,才緩過來些。

又聽幾個門子閑談說:“要立冬了,爐子上要常備著姜茶。”

竹萱稍微歇了一會兒,便起:“我要回太子妃那兒去了,你們好生的。”

“得嘞,竹萱姐姐慢走。”

尹采綠這邊沒甚心地用了頓午膳,竹萱才終于回來。

善靜笑著道:“竹萱姐姐,你那親戚如何了?可收下你的心意了?”

竹萱看了太子妃一眼,點頭:“嗯,很好,在牢裏沒什麽磋磨,人還神著呢,我有些認不出來了,但約又看著眼,唉,不管那麽多了,我送些金銀細過去,路上能好走些。”

尹采綠也松了一口氣,點點頭,送到了就好,多的也做不了了。

善和拉著竹萱到隔間去換服,善靜又忙去燒熱茶。

等到下午,丫鬟們都去歇了,尹采綠也歪在床上,便把竹萱到跟前來。

“說說,事辦得順利嗎,怎麽這麽久才回來。”

竹萱道:“太子妃不知,今日到個可難纏的人,姓沈,又說柳媽媽上還有什麽事沒審幹淨,奴婢去的時候,柳媽媽正被提出來又審著呢。”

柳媽媽是犯了什麽事,尹采綠上回在太子書房也聽到過,卻不知這回又要審些什麽。

“沒事,只要你回來了就好,柳媽媽不認識你,牽扯不出別的事來了,就這樣吧。”

竹萱支支吾吾的,又道:“太子妃,您說那柳媽媽,能猜到我是您派去的嗎?”

尹采綠沉著:“說不清,但若是猜到了,也不會說出來的。”

能猜到說明們“母”連心,這份心意是有重量的。

這會子善靜開簾子進來了,尹采綠與竹萱徹底結束這段對話,此事掀過再不提。

“太子妃,宮裏又遞信出來了,是太子給您的。”

竹萱拿過墊子塞在太子妃腰後,扶坐起來,尹采綠接過信查看,又是一番慶幸,早該學著認字了,瞧,現在太子無論寫什麽都讀得懂,多好。

只見信上寫著:“吾妻靜蘊,今晚孤在枕流坊宴客,明日與另表兄一同到府上看你,近日降溫,你要多添……”

尹采綠逐字看完信,只覺得心裏暖乎乎的,雖說……太子總稱呼為“靜蘊”,太子這樣稱呼,其中含著的意卻不減。

“枕流坊?”

竹萱道:“是平康坊裏新開的樂坊,因是臨溪而建的景致,又藏‘浮世喧囂,此可枕音而憩’的意,所以這個名兒。”

尹采綠點頭:“竹萱,想不到你竟還了解這些。”

不過當下最要的問題卻是,明日太子也要來,尹采綠要稱病,雖能隔開表公子不相見,卻隔不開太子,太子若知道太子妃生病,必然要親自查看的。

現下府裏上下都已知道太子妃自晨起就不適,想是老病又犯了。

只善靜善和、任嬤嬤是從太子府來的,不曾了解薛靜蘊從前癥狀,也就并未看重這次不適,只休息,過兩日郎中過來看診便是。

崔婉清又來過一趟,無非是今日暫且安分下來,就在靜竹苑待著,等明日應付過去再說。

尹采綠拉住崔婉清,小聲道:“太子明日也會登門。”

崔婉清道:“不妨事,明日我陪著你,靜竹苑不見男客。”

如此安排了一通,靜竹苑上下皆伴著雨聲安安靜靜,三兩丫鬟坐在一,要麽玩牌找樂子,要麽圍爐煮茶吃,尹采綠被善靜扶出來在屋檐下搭了個椅子風賞景,靜竹苑裏除了幾叢修竹外,就是一棵梧桐了,一顆桂花樹了,善和給的手爐裏換了松炭,外面裹著一層緞。院子裏的桂花樹被雨一浸,碎金似的落了滿地,尹采綠聽著屋檐上雨滴落下那“滴滴答答”,善靜去給煨了一碗蓮子羹來,目。竹萱歪頭靠在欄桿上,看著三兩丫鬟來往,腦中不知在想些什麽。

正當發著呆呢,尹采綠遞了塊兒栗子糕過去,還溫熱著,點了點竹萱的肩膀,竹萱直起寵若驚,清亮的眼睛瞪得圓溜溜。

“愣著做什麽,起來吃點熱乎的吧。”

竹萱兩手接過:“多謝太子妃。”

轉眼到了晚上,天黑得也早,隨便用了點東西,衆人便服侍太子妃歇下了,又熄了燈,很快靜竹苑就陷了一片寂靜與黑暗。

床帳子裏,尹采綠倏地睜開了眼,兩顆眼眸亮得出奇。

從床上爬起來,輕手輕腳地開簾子,幾個丫鬟全都在隔間歇下了,這裏沒有人守夜的習慣,後來太子與一同睡覺,也逐漸沒了人守夜的習慣,兩人半夜鬧起來了,也都是自行理,又自行睡下。

也因此,今日輕手輕腳地下了床,了件服穿上,順順利利地出了門。

唉,也不是為著別的,一想到太子今晚在枕流坊宴客,飛觴走斝,杯盞輝的場景,卻在薛府裏早早地就睡下了,專門做出一副清淨模樣,心裏怪不舒服的。

從前在玉笙樓裏,是極喜歡那等場面的,游走在簪纓歡洽之間,無論是跳舞、還是唱曲兒,還是笑談幾句,邀酒來喝,都是極歡喜的。

溜出去的機會不多,回了太子府就更不能了,何況今晚更不一樣,太子都在外頭飲酒作樂,更要。

盛京城得太子親自整頓,治安好得不得了,晚上像這般獨自出門的小娘子也不,尹采綠頭戴帷帽,穿了又保暖的裳,一路往那平康坊去了。

正值亥時三刻,平康坊茜紅紗燈沿街懸得了,臨街樓閣的雕花窗子全都半敞著,琵琶聲、勸酒聲,裹著脂香、沉水香、熱酒蒸騰的米香……在夜裏編織綿的霧,將尹采綠一下子帶回了那遙遠的時裏。

再往前,名為“掬芳樓”的二層臺上,席間紅男綠錯坐,有清瘦書生持扇詩,又有子談箏伴奏。

坊西角的小石橋下,流水潺潺馱著幾片燈影,橋畔垂楊的枝條掃過畫舫的簾櫳。舫中傳來劃拳聲,夾雜著珠釵相撞的叮當,原是幾個豪商正喝得酣暢,船頭侍立的小廝抱了新溫的酒壺候著。

尹采綠收回視線,便在這花影、燈影、人影裏,徹底陶醉。只當初是此中人,如今卻了看客,人不唏噓。

再往前走,看到了那間高懸“枕流坊”三字的二層小樓,枕流坊的溪流原是從城西惠山引下的活水,繞著坊牆蜿蜒而過,溪面寬窄不均,窄僅容畫舫單行,船頭銅鈴掠過岸柳枝條,便有細碎的水濺上雕欄,寬卻能映得滿溪燈影,尤其夜後,兩岸人家挑出的琉璃燈、紗絹燈浮在水面,隨波晃一條流的彩河,連溪底青石板裏的水草,都染著暖融融的

枕流坊西隅的“聽松閣”臨溪而設,窗戶半開,進的溪風裹著水草清腥,案上溫著酒。七八位年輕員分了兩三圍坐方桌,皆著月白、石青、鵝黃等素淨長衫,上首正是太子,衆人皆卸了冠帶,只著寬松的直裾長衫,比往常清談多了幾分肆意。

冷嘉實斜眼看著太子,今日這場所是極雅的,也不知道太子滿意不滿意。

太子正殷勤招待崔程彥,自然是滿意的。

“崔大人,常聽太子妃提起你,今日倒是久聞不如一見了,孤先敬你一杯。”

崔程彥承了太子的殷勤,自然知道太子這是看在太子妃的面上,專門給他一份臉面。

“太子殿下,該臣敬您才是,臣那妹妹從小不好,還勞煩太子照料。”

……

兩人一番客套恭維下來,趙清微微蹙眉,倒是覺得這位崔程彥,是個極難心的人,說話周全,卻又半分沾不住,此人圓至極,又極有涵養,二人一連聊了幾個話題,對方都能兼容托住,順著話頭說下去,無論是引經據典,還是朝野格局,都能聊上一二,可見其品格深度。

場上幾人皆對他贊不絕口,趙清方知,何為崔氏大族教養出來的。

太子妃一名聲雖是假的,可這大公子卻一點不虛,一真才實學,倒他除了太子妃那一層關系外,更想與之好了。

再說,太子妃雖名聲為假,但當初那驚豔四座的舞姿當為不俗,無論世家裏是如何教養子的,他認為學識、才藝應當不分高低貴賤,太子妃的舞姿,當與崔程彥的見識媲,太子妃之品格,也并不比崔程彥差,一個圓兼容,一個通玲瓏,趙清越發佩服崔氏一族。

說起自己表妹,崔程彥與太子自有說不完的話,一方是不住地嘆氣,因他表妹既弱又多愁緒,太子卻評為“杏香、松月、玉”,崔程彥卻不解,太子便笑著解釋其意:“憨而不憨愚,似杏初含,此為杏;善良而不盲善,若暗遞香,此為香;通卻不冷漠,當如松掛月,此為松月;玲瓏卻不圓,似玉生,此為玉。合而觀之,是‘心有千竅而藏真,經萬態而守素’的渾然品格,每字皆落‘本真’。”

“心有千竅而藏真,經萬態而守素……”崔程彥細品了一會兒,眼眸越發茫然,不過這要往他妹妹上套,也能套,大抵是有人眼裏見的不同吧。

“不說了,太子殿下,今日這般難免寡淡,臣聽說這枕流坊有幾位很不錯的樂伎,不如請一位來給咱們助助興。”

一旁有員給他打眼,太子最是忌諱這些,快別提了。

果然,他此話一出,太子便直接拒絕:“崔大人,咱們這裏一群男子,上一個樂伎過來,實在不統,若是覺得寡淡,咱們來投壺覆,或是置賞玩,都有一番樂趣。”

崔程彥垂首而笑,笑聲豪爽,語氣間又帶了三分舒朗的分寸:“殿下所言極是,君子雅集應當循禮,不過臣鬥膽妄言,這枕流坊的樂伎多是善琴棋詩畫的清倌人,昔年王右軍蘭亭雅集,亦有‘竹管弦之盛’助興,無非取其‘樂而不,哀而不傷’的雅韻。琴音本是天地間的“閑雅之聲”,若人抱了古琴來,只在隔簾奏幾支《春》《白雪》,弦聲混著溪風穿堂而過,既不擾了清談的靜,又添幾分‘耳得之而為聲’的自然意趣,何況臣等卸了冠帶在此,圖的不過是公事之外尋個心閑。”

說罷低眉替太子續了半盞溫酒,又道:“殿下只當是聽松濤,聞琴韻,于統無犯,于雅趣有添,倒不負了這良夜。”

趙清無言,瞧他這張皮子。

無非是想樂伎進來樂上一樂,男子有的是給自己取樂找的理由。這番話說得卻讓趙清不好再拒絕了,何況今日確實是與他聯絡來的,何必非要迂腐固執呢。

又想起太子妃也常說他迂腐古板,趙清心裏像是堵了口氣似的,便道:“那就依崔大人說的,方不負這良夜吧,去,請一位樂伎來。”

冷嘉實聽了這話兒,連忙去安排。

設了紗屏,只許奏《詩經》諸調,又是吩咐不必妝扮,素抱琴即可,方不壞了這夜的清簡。

穿著鵝黃衫的許翰林忍不住低笑一聲,折扇翹著桌沿道:“素抱琴,倒比紅袖添香更雅致了,合該配著這溪水、松風,聽上一曲。”

今日過後,怕是有關太子的這“素抱琴”的一段佳話,又要沸沸揚揚的傳開了。

是褒是貶,自然是因人而異,在不同人的口中,這素抱琴便是不同的說法。

頃,紗屏後引進來一子,抱琴而坐,影纖細。

趙清往那看去,只聽琴聲響起,弦音與溪風相撞,竟在閣中織出一片煙水茫茫的意境。

他微微瞇起了眼,這琴聲起勢便不凡。

尹采綠不過調試了幾聲琴音,剛到手的琴,還不習慣。

此時薄紗掩面,本就是半夜溜出來的,自是素淨一張臉,只松松往發間挽了月白的絹帶。

聽松閣的客要求要尋一素,且未有妝扮的子,可在這坊裏行事的子,哪有不妝扮的,一時竟找不著人,尹采綠正好技,又想瞧瞧太子今日這是設的什麽局,怎的連樂伎都上了,便私下與那掌櫃的說了,自己可解他燃眉之急。後又匆匆覆了面紗,抱琴坐于此了。

指尖起落間,潺潺琴聲流出,間唱詞也跟著淌出。

“蒹葭蒼蒼,白為霜……”

崔程彥輕敲桌沿,打著節拍,可見往常是極這等場所的,見慣聽慣了。

“你們聽這轉音,這尾調,好生綿長婉轉,該賞。”

趙清側頭,崔程彥這話,倒是在暗示他了,在場唯有他最有資格賞。

他靜靜聽著,見紗屏影子隨“宛在水中央”的拖腔微微前傾,指尖按弦的力度似帶著水的波。

手取了塊冰湃過的雪梨口,咬下時甜意混著琴韻漫進間,并未回崔程彥的話。

衆人只心道:“太子殿下品味高,只怕尋常不了他的眼。”

紗屏後的琴音恰在此落了個泛音,餘韻如溪燈碎影般悠悠散開。

趙清往後仰,倚在木椅上,在場員來往談不絕,至于那紗屏後彈琴的子,不過只是個陪襯罷了,幾人誇幾句,應和幾句,就該聊回正事上了。

趙清垂眼,指尖搭在椅子把手上,自己都未曾發覺地輕打節拍,直到一旁有人連喚了他幾聲:“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您覺得剛才沈大人所說如何?”

趙清方才回過神來,一雙眼清明地往沈明旭上看去,聲音沉穩:“沈大人,你剛剛說什麽了?”

衆人皆是一愣,更不敢指出太子剛才的失神。

沈明旭方才重新說了一遍:“也不是什麽要事,是臣沒想到,太子妃邊的一位名竹萱的丫鬟,竟與大理寺關押的柳氏是遠房親戚,今日前來探柳氏,臣才知道這一樁關系。”

說這話時,沈明旭暗自觀察太子神

趙清聞言一挑眉,他倒是未曾聽說這一樁事,不過料想那竹萱也是借了他關系的,太子妃的意思便是他的意思,總歸不是什麽大事,他不能拆太子妃的臺,便道:“確有此事,勞你費心了,明旭,改日到府上來喝酒。”

聽了太子這話,沈明旭自然再不好多想,連聲恭維了幾句太子,又表了幾句忠心,在座皆是太子黨,包括崔程彥在,他雖未表明立場,但有太子妃這層關系在,大家也都把他當自己人。

“為太子做事,臣等自當盡力。”

趙清卻明明聽見,那在重重人聲之後的琴音,了一瞬,在沈大人說起竹萱之事時。

“話別這麽說,咱們之間,是靠志向聚集起來的,孤不搞派別那一套,誰若是哪天與孤聊不到一去了,大可另奔前程。”

趙清舉起酒杯,兀自敬了一杯,只聽那琴音又流暢起來,每粒珠玉落耳中,能辨出指尖弦時的輕重緩急,羽音如沉水,角音如纏綿,尾音如溪風,嗓音縹緲。

他分明又聽得,那歌悉。

“沈大人,孤讓你再審柳氏,你審了嗎?”

他聽見那音又了一下,了一瞬。

太子說正事時,聲音不似與說話那般,尹采綠止不住渾,又故作尋常地繼續彈琴,不知是該慶幸自己今日來了,還是該後悔今日來了,畢竟有時候裝傻比什麽都容易。

沈明旭道:“回殿下,審了,只柳氏說的容與咱們之前得知的并無二致,只道那位杜小姐是在十七年前由杜家三房的小妾雲氏拐賣到玉笙樓的,後來確又給其起名為采綠,按照玉笙樓的字輩排,與同一批進去的子,都姓尹,此人如今應是名為——尹采綠。”

趙清頷首,同時,那紗屏後的琴音徹底停了。

尹采綠雙手止不住地發,這是頭一回聽到有關自己從前世的消息,不是被家裏人故意賣掉的?

知道自己現在應該繼續,若無其事一般繼續彈琴、唱曲,可實在是控制不住,既想維持現狀,又想得知真相,心便撲通撲通劇烈跳起來,一下下撞得骨發

趙清一直在聽那在重重人聲之後的靜,也唯有他,察覺了紗屏後那人的不對勁。

尹采綠此人他早已查過,無論是琴技還是歌,在玉笙樓都是魁首,由柳氏捧著寵著養大,奇貨可居,價高得驚人。

這位紗屏之後的子,很可疑。

沈明旭又道:“至于那尹采綠現如今的音訊,倒是不可得了,柳氏當時逃得比誰都快,也不知道尹姑娘,哦不,杜姑娘如今在哪兒。又聽聞杜家三太太拿了千兩金出來懸賞找人,發了瘋地要找兒杜清晏,殿下,此事也不剩咱們努力的份兒了,依臣看,此案該結了,早日送柳氏上路吧。”

趙清點頭:“嗯,結案吧,這陣子辛苦你了,明旭。”

沈明旭笑道:“應該的。”

此時有人說道:“咦,琴聲呢,怎麽斷了。”

崔程彥笑道:“太子殿下遲遲不說賞人,姑娘怕是不滿了,聽聞有水平的樂伎都是極惜自才藝的,輕易彈了一曲,已是了不得,接下來的,必要千呼萬喚、一擲千金,才能使得出來。”

趙清便道:“賞,如何不賞,請姑娘出來一見。”

他心想著,那姑娘應是高興的,若真是那位尹姑娘,只要當著他面說出自己世來,便再也不用在外賣藝為生,他替他做主了,當即把送回杜家去,流落半生終能有個好結局,可謂皆大歡喜。

誰曾想,那紗屏後的子是,站起來,所有人都等著出來一見,太子要賞,這是莫大的殊榮,可撂了琴,擺一旋,飛快繞著後門逃了出去。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