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nbsp;nbsp; 第32章
◎“納做妾”◎
那聲“妤娘”像是在舌尖轉了一圈, 才輕輕吐出,嗓音醇厚低沉,繾綣綿長。
僵在他懷裏, 心肝都在發抖,甚至沒聽清他在問什麽。
祝無執沒聽到回應,覺到懷裏的人渾僵,他嘆息一聲, 扣住人的下頜, 掰正的臉, 細細端詳。
微風鑽半開的窗, 燭火搖晃, 昏黃暈籠在蒼白的面頰上,同那濃卷的睫一起跳、抖。
二人鼻息糾纏, 他低笑:“你怕我。”
是陳述, 不是疑問。
酒香噴薄在面頰上, 溫幸妤偏頭後仰,避開他的氣息和注視, 掙紮間撞到他腰間懸著的白玉環, 清脆的響聲在寂靜中格外刺耳。
的心隨著這聲脆響,高高提起,幾乎堵在嗓子眼,嗓音幹:“不,不怕。”
“你醉了, 我去拿醒酒湯來。”
祝無執見確實對自己畏懼,心裏約有些不痛快。
他想讓因為害怕而乖乖攀附, 同時又不想對自己避如蛇蠍。
或許是真的有些醉了, 他竟有這麽矛盾的想法。
他松開箍在腰間的手, 垂眼道:“喚靜月端來便是。”
溫幸妤後退兩步,胡點了下頭,揣著起伏不定的心,開門落荒而逃。
“我去廚房看看。”
祝無執站在原地,微微側,視線直勾勾黏在人後背。
明明長著一張玉質金相、再俊正經不過的臉,面上的神卻偏執冷,眸烏沉沉的,像是條伺機而的毒蛇,垂涎著還未到手的獵。
溫幸妤一路逃到廚房,婆子正從鍋裏盛出醒酒湯,靜月在旁邊等著。
見來了,靜月趕忙迎到門口,打量了幾眼,關心道:“夫人怎麽臉那麽白?可是哪裏不舒服?”
溫幸妤垂下眼,輕輕搖頭:“沒有不舒服,我就是來看看。”
靜月抿,并不相信這說辭。夫人臉那麽難看,肯定是又和大人發生了什麽。
大人那般強勢,定是又嚇到夫人了。
可主子的事,哪裏得到來說?
靜月沉默了一會,說道:“醒酒湯已經好了,奴婢這會就給大人送去。”
溫幸妤嗯了一聲,沒有再多說什麽,兀自坐到牆的小凳子上,朝婆子和靜月道:“忙完了就去歇吧,我在這坐一會。”
廚房竈膛裏的柴火還未燃完,上頭的大鍋裏燒著熱水,水霧從鍋蓋隙冒出來,蒸騰著熱浪。
婆子了頭上的汗,一面往外走,一面腹誹:夏天還往廚房鑽,也不知道熱的。
人都走,廚房安靜下來,只有柴火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
溫幸妤出神的著紅通通的竈膛,發冷的慢慢暖和起來,眼中著憂。
祝無執這段時日,越來越輕佻,越來越過分。
那似是而非的話,隔三差五的肢,讓的心高高懸起。
可若說他對有什麽非分之想,又覺得不可能。
祝無執和判若雲泥。
他出名門,自小的都是最細的侍奉,他博聞強識,文武雙全,一朝落魄,也能短時間重回雲端。
而呢,出鄉野,文墨不通,樣貌平凡,渾上下能數出來的優點,或許只有一個制香。
對于宦貴族來說,民間的制香師上不得臺面。
祝無執這樣的人,怎麽會對有非分之想呢?
溫幸妤想,他大抵是把當個解悶的玩意兒。
就像大多公子哥一樣,對平等出的貴們端方守禮,卻對丫鬟婢是另外一副態度,想發火就發火,想逗弄就逗弄。
只是當個件、玩意兒,所以做起事來不需要掩飾本,也不需要考慮對方的。
溫幸妤在國公府時,聽過太多這種事。
像祝無執這種貴公子,邊的妾都得是人,方能配得上份。
竈膛的柴慢慢燒完了,剩下點明明滅滅的火星,還在散發餘熱。
鍋裏的水咕嘟嘟滾開,門外來了個小廝,手中提著木桶。見到溫幸妤托腮坐在牆邊,先是一愣,然後撓了撓頭道:“夫人,我來舀熱水。”
溫幸妤回過神來,站起讓開了位子,溫聲道:“你忙。”
說罷,轉出了廚房。
院子裏空氣微涼,仰頭看著虛幻的月影,俄而垂首斂目,將紛的思緒下。
祝無執是探花郎,想嫁他的名門閨秀不會。那些閨秀都是琴棋書畫樣樣通的貴,和是天壤之別。如此一來,有了對比,他就不會再無聊到拿解悶。
畢竟在將近兩載的相中,他大部分時候是嫌棄的。
只要堅持到他不需要觀瀾哥份的那天,就算還清了老太君恩,能“功退”了。
想清楚後,溫幸妤慢慢冷靜下來,看著昏暗的主屋,抿推門而。
*
瓊林宴後,祝無執被命為皇城司副指揮使,沈為開則是將作監監。
皇城司直屬皇帝,是特務與宿衛機構。
祝無執所任的副指揮使,下屬乃親事,統轄六大營,負責監察員、軍民態,刺探報,外號“察子”。查獲案件後需移開封府或大理寺定罪,特殊案子有緝捕之權,并且能對犯人進行審判。
雖然只是七品,但實際職權要大得多。
祝無執了名副其實的“酷吏”,為皇帝清掃佞和鏟除異己的刀。
沈為開所任職的將作監隸屬工部,將作將監監是正六品,負責主管宮室、城郭、橋梁、舟車建造等工事。油水厚,是實打實的好職位。
這次殿試的榜眼年逾四十,皇帝直接外放去了青州做通判。
走馬上任後,祝無執又忙了起來,有時候兩三天都不回家。
家裏堆了一沓請柬,有當的,有富商,亦有豪紳。
有時候他深夜歸家,哪怕沐浴過,溫幸妤也會嗅到他上若有若無的腥氣。
大抵是審訊犯人時留下的。
記得國公府還在時,祝無執就是了刑部侍郎後,落得個暴戾恣睢的名聲。
說起來也是造化弄人,現在頂著觀瀾哥的份重新仕,又了為人詬病的“察子”。
溫幸妤有時候不免想,他殺那麽多人,午夜夢回真的不會害怕嗎?
想來想去,看著祝無執那冷漠的臉,意識到他一定不在意不害怕。
對此只覺得畏懼。
*
仲夏天,暑氣蒸騰,庭院裏的石榴花盛開,過窗欞映出明豔彩。
從五月初一開始,汴京的人們就忙碌起來。街市上有小販賣桃枝、柳枝、葵花、葉和艾草。
溫幸妤也不例外,和宅子裏的仆人們一同準備端午要用的東西。
用五彩線編了百索,做了漂亮的艾花簪,還有花巧畫扇。還用紫蘇、菖、木瓜等藥材,全都切碎茸狀,做了香囊。
吃的有香糖果子、粽子、白團和五水團等。
到了端午當天,家家戶戶將這些品陳列在門口,與粽子、五水團、茶酒一起供奉神靈,還會在門上釘艾草。
汴京一片喜氣洋洋的熱鬧氛圍。
祝無執忙了差不多一個月,每天不是查案就是審犯人,要麽就忙著應付周士元和林維楨,幾乎沒有閑暇,跟溫幸妤說話的時間之又。
端午休沐在家,他才能好好跟吃頓飯、說句話。
他不大吃粽子和白團,一口未沾,溫幸妤倒是吃得多些,似乎是比較嗜甜。
快到晌午時,溫幸妤換了方便行走坐臥的小袖上,靜月為梳了雲髻,又在發間簪了艾花,兩人準備一道出門。
出了主屋,祝無執也恰好從書房出來,一湖藍大袖衫,腰別折扇,看起來似是神俊朗、溫文爾雅的公子哥。
儼然是也正準備出門。
見出來,祝無執目落在面容上,神溫和道:“去哪?”
溫幸妤道:“金明池有賽龍舟,我和靜月想去湊湊熱鬧。”
祝無執瞥了眼靜月,慢條斯理道:“正好我也出門,一起罷。”
溫幸妤只好應下。
一出院子,朱頂清漆的馬車停在旁側,車夫靜候一旁。
祝無執率先上車,而後朝提上車的溫幸妤出了手。
“來。”
溫幸妤一愣,垂下眼兀自上車,避開了他的掌心。
“我自己可以的。”
祝無執眸微沉,轉而恢複如初,待馬車起來,他忽然瞧見溫幸妤手腕上的百索。
五彩線編織,細細一松垮套著,映得如雪。
而他送的那個羊脂玉菩提珠串,則不見蹤影。
他收回視線,不虞道:“怎麽不帶送你珠串?”
溫幸妤攥著手指坐在最邊上,沒有看他,小聲道:“那個太貴重了,怕帶出來磕壞。”
祝無執面稍霽,笑道:“一個手串罷了,不喜歡再送你別的。”
溫幸妤抿,不想繼續這個話題。
道:“您打算去哪?”
祝無執道:“李明遠來了汴京,我在樂樓設宴,為他接風洗塵。”
聞言,溫幸妤皺了皺眉,又想起了年前李行簡和薛見春的流言。
沒忍住問道:“薛見春也來了嗎?和李明遠如何了?”
祝無執把玩著手裏的竹骨灑金折扇,聞言看了兩眼,似笑非笑:“你倒是善心,關心了這個關心那個。”
“也不見你這般關心我。”
溫幸妤詫異去,就見祝無執意味深長看了一眼,笑笑不說話了。
心裏發怵,如坐針氈,恨不得立刻跳下馬車,離他遠遠的。
好在樂樓不遠,很快就熬到祝無執下車。
看著青年拔高大的背影,輕輕吐出一口氣。
馬車再次起來,碾過青石板路,穿過熱鬧的街,行至金明池附近,便被迫停了下來。
周遭人山人海,池邊涼亭水榭早被達貴人占了,寶津樓軒窗大開,人影幢幢,位置最好的水心殿則是皇室。普通百姓有的站在岸邊圍觀,稍微富裕些的會搭遮棚子。
溫幸妤掀開車簾下車,餘瞥見角落裏掉著個錢袋。
拾起來一看,天藍水紋緞錢袋,不是祝無執的還是誰的。
想必是方才下車時不慎落下的。
方才他說,去樂 樓是為了給李行簡接風。
可錢袋在這,他豈不是要沒面。
思來想去,溫幸妤還是決定先把錢袋給祝無執送過去。反正龍舟賽也還要一會才開始。
對車夫道:“李叔,勞煩您調頭,我想去趟樂樓。”
得了吩咐,車夫老老實實調頭往回趕馬車。
兩刻後,馬車停至樂樓門口。
樂樓原樊樓,後更名樂樓,是汴京最大的正店酒樓,食客衆多,且多為達貴人。整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每每夜,蓮盞如星,燈燭晃耀。[1]
溫幸妤一樓,只見人聲鼎沸,賓客推杯換盞。有茶博士迎來,笑瞇瞇道:“姑娘可有定座?”
能樊樓的都是富貴出,可端午時節顧客盈門,沒有預定是萬萬沒地方坐的,別說雅間,大堂都沒位子。
溫幸妤搖了搖頭,給茶博士塞了幾塊碎銀:“我給我朋友送個東西,很快就下來。”
茶博士稍微一掂,就知道不。他態度愈發好,問道:“您朋友什麽名兒?我帶您過去。”
溫幸妤道:“陸觀瀾。”
茶博士一愣,不聲打量了幾眼面前的姑娘,旋即引上樓。
陸觀瀾如今在汴京名氣奇大,明明是探花郎,卻做了那殺人不眨眼的“察子”。
這姑娘面相純善,也不知是他什麽人。
茶博士把溫幸妤引至三樓一雅間外,便躬退下了。
門口沒有護衛,沒有任何人守著,只有腳步匆匆的堂倌亦或是賣客偶爾路過。
溫幸妤著錢袋,正擡手叩門,就聽約約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鬼使神差的,停了手,靜靜立在門口,繼續聽了下去。
雅間,祝無執與李行簡對坐。
金楠桌上擺滿珍饈佳肴,皆以銀玉盛裝。
李行簡夾了一筷櫻桃煎放口中,又仰頭喝下眉壽酒,嘆道:“還是汴京好啊,富貴迷人眼,連酒都比同州那破地方的好。”
“最關鍵的,是逃離了薛見春那瘋人。”
祝無執把玩著青玉酒杯,嗤道:“你也就這點出息。”
李行簡也不生氣,嘿嘿一笑道:“你跟溫小娘子如何了?”
祝無執手一頓,他似笑非笑瞥了眼李行簡:“能如何?”
李行簡嘖了一聲,揶揄道:“你跟哥們裝傻就沒意思了啊,誰看不出你對那小娘子有意?”
“在同州那會就給費盡心思找制香古籍不說,來京城前還去寺廟求了萬空方丈的白玉菩提手串。”
“剩下的我都懶得數了。”
“更不用說,你現在分明已然不需要什麽掩飾份。”
門外的溫幸妤臉難看,著錢袋的指節泛白。
李行簡的每一句話,都仿佛厚重的布帛,層層疊疊劈頭蓋來,好似千斤重,不過氣。
祝無執怎麽會對有意,怎麽會?
怎麽可能!
事到如今,還是不願意相信。
雅間,李行簡說完,見祝無執并未否認,他往裏丟了顆花生米,笑得不懷好意:“說說吧,打算把你那溫小娘子怎麽辦?”
門外的溫幸妤聽到這句詢問,心高高提起,懷揣著那淺薄的希,惶惶側耳聽去。
祝無執沉默了一會,覺得這種事他當樂子聊,實屬閑得沒事幹。他不喜歡別人窺探自己的私。
正想李行簡閉,餘就瞥見雕花門扇絹布紗上,映著一道模糊而悉的影。
他恍若未覺般,淡淡收回目,改變了主意。
仰頭喝下杯中酒,口中彌漫眉壽酒的醇香,他角彎起,理所當然道:“怎麽辦?”
“自然是…納做妾。”
【作者有話說】
[1]樊樓的描寫引自《東京夢華錄》
本章關于端午節的容也是參考了《東京夢華錄》
關于祝狗和沈小茶的職,是仿北宋。
32nbsp;nbsp; 第32章
◎“納做妾”◎
那聲“妤娘”像是在舌尖轉了一圈, 才輕輕吐出,嗓音醇厚低沉,繾綣綿長。
僵在他懷裏, 心肝都在發抖,甚至沒聽清他在問什麽。
祝無執沒聽到回應,覺到懷裏的人渾僵,他嘆息一聲, 扣住人的下頜, 掰正的臉, 細細端詳。
微風鑽半開的窗, 燭火搖晃, 昏黃暈籠在蒼白的面頰上,同那濃卷的睫一起跳、抖。
二人鼻息糾纏, 他低笑:“你怕我。”
是陳述, 不是疑問。
酒香噴薄在面頰上, 溫幸妤偏頭後仰,避開他的氣息和注視, 掙紮間撞到他腰間懸著的白玉環, 清脆的響聲在寂靜中格外刺耳。
的心隨著這聲脆響,高高提起,幾乎堵在嗓子眼,嗓音幹:“不,不怕。”
“你醉了, 我去拿醒酒湯來。”
祝無執見確實對自己畏懼,心裏約有些不痛快。
他想讓因為害怕而乖乖攀附, 同時又不想對自己避如蛇蠍。
或許是真的有些醉了, 他竟有這麽矛盾的想法。
他松開箍在腰間的手, 垂眼道:“喚靜月端來便是。”
溫幸妤後退兩步,胡點了下頭,揣著起伏不定的心,開門落荒而逃。
“我去廚房看看。”
祝無執站在原地,微微側,視線直勾勾黏在人後背。
明明長著一張玉質金相、再俊正經不過的臉,面上的神卻偏執冷,眸烏沉沉的,像是條伺機而的毒蛇,垂涎著還未到手的獵。
溫幸妤一路逃到廚房,婆子正從鍋裏盛出醒酒湯,靜月在旁邊等著。
見來了,靜月趕忙迎到門口,打量了幾眼,關心道:“夫人怎麽臉那麽白?可是哪裏不舒服?”
溫幸妤垂下眼,輕輕搖頭:“沒有不舒服,我就是來看看。”
靜月抿,并不相信這說辭。夫人臉那麽難看,肯定是又和大人發生了什麽。
大人那般強勢,定是又嚇到夫人了。
可主子的事,哪裏得到來說?
靜月沉默了一會,說道:“醒酒湯已經好了,奴婢這會就給大人送去。”
溫幸妤嗯了一聲,沒有再多說什麽,兀自坐到牆的小凳子上,朝婆子和靜月道:“忙完了就去歇吧,我在這坐一會。”
廚房竈膛裏的柴火還未燃完,上頭的大鍋裏燒著熱水,水霧從鍋蓋隙冒出來,蒸騰著熱浪。
婆子了頭上的汗,一面往外走,一面腹誹:夏天還往廚房鑽,也不知道熱的。
人都走,廚房安靜下來,只有柴火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
溫幸妤出神的著紅通通的竈膛,發冷的慢慢暖和起來,眼中著憂。
祝無執這段時日,越來越輕佻,越來越過分。
那似是而非的話,隔三差五的肢,讓的心高高懸起。
可若說他對有什麽非分之想,又覺得不可能。
祝無執和判若雲泥。
他出名門,自小的都是最細的侍奉,他博聞強識,文武雙全,一朝落魄,也能短時間重回雲端。
而呢,出鄉野,文墨不通,樣貌平凡,渾上下能數出來的優點,或許只有一個制香。
對于宦貴族來說,民間的制香師上不得臺面。
祝無執這樣的人,怎麽會對有非分之想呢?
溫幸妤想,他大抵是把當個解悶的玩意兒。
就像大多公子哥一樣,對平等出的貴們端方守禮,卻對丫鬟婢是另外一副態度,想發火就發火,想逗弄就逗弄。
只是當個件、玩意兒,所以做起事來不需要掩飾本,也不需要考慮對方的。
溫幸妤在國公府時,聽過太多這種事。
像祝無執這種貴公子,邊的妾都得是人,方能配得上份。
竈膛的柴慢慢燒完了,剩下點明明滅滅的火星,還在散發餘熱。
鍋裏的水咕嘟嘟滾開,門外來了個小廝,手中提著木桶。見到溫幸妤托腮坐在牆邊,先是一愣,然後撓了撓頭道:“夫人,我來舀熱水。”
溫幸妤回過神來,站起讓開了位子,溫聲道:“你忙。”
說罷,轉出了廚房。
院子裏空氣微涼,仰頭看著虛幻的月影,俄而垂首斂目,將紛的思緒下。
祝無執是探花郎,想嫁他的名門閨秀不會。那些閨秀都是琴棋書畫樣樣通的貴,和是天壤之別。如此一來,有了對比,他就不會再無聊到拿解悶。
畢竟在將近兩載的相中,他大部分時候是嫌棄的。
只要堅持到他不需要觀瀾哥份的那天,就算還清了老太君恩,能“功退”了。
想清楚後,溫幸妤慢慢冷靜下來,看著昏暗的主屋,抿推門而。
*
瓊林宴後,祝無執被命為皇城司副指揮使,沈為開則是將作監監。
皇城司直屬皇帝,是特務與宿衛機構。
祝無執所任的副指揮使,下屬乃親事,統轄六大營,負責監察員、軍民態,刺探報,外號“察子”。查獲案件後需移開封府或大理寺定罪,特殊案子有緝捕之權,并且能對犯人進行審判。
雖然只是七品,但實際職權要大得多。
祝無執了名副其實的“酷吏”,為皇帝清掃佞和鏟除異己的刀。
沈為開所任職的將作監隸屬工部,將作將監監是正六品,負責主管宮室、城郭、橋梁、舟車建造等工事。油水厚,是實打實的好職位。
這次殿試的榜眼年逾四十,皇帝直接外放去了青州做通判。
走馬上任後,祝無執又忙了起來,有時候兩三天都不回家。
家裏堆了一沓請柬,有當的,有富商,亦有豪紳。
有時候他深夜歸家,哪怕沐浴過,溫幸妤也會嗅到他上若有若無的腥氣。
大抵是審訊犯人時留下的。
記得國公府還在時,祝無執就是了刑部侍郎後,落得個暴戾恣睢的名聲。
說起來也是造化弄人,現在頂著觀瀾哥的份重新仕,又了為人詬病的“察子”。
溫幸妤有時候不免想,他殺那麽多人,午夜夢回真的不會害怕嗎?
想來想去,看著祝無執那冷漠的臉,意識到他一定不在意不害怕。
對此只覺得畏懼。
*
仲夏天,暑氣蒸騰,庭院裏的石榴花盛開,過窗欞映出明豔彩。
從五月初一開始,汴京的人們就忙碌起來。街市上有小販賣桃枝、柳枝、葵花、葉和艾草。
溫幸妤也不例外,和宅子裏的仆人們一同準備端午要用的東西。
用五彩線編了百索,做了漂亮的艾花簪,還有花巧畫扇。還用紫蘇、菖、木瓜等藥材,全都切碎茸狀,做了香囊。
吃的有香糖果子、粽子、白團和五水團等。
到了端午當天,家家戶戶將這些品陳列在門口,與粽子、五水團、茶酒一起供奉神靈,還會在門上釘艾草。
汴京一片喜氣洋洋的熱鬧氛圍。
祝無執忙了差不多一個月,每天不是查案就是審犯人,要麽就忙著應付周士元和林維楨,幾乎沒有閑暇,跟溫幸妤說話的時間之又。
端午休沐在家,他才能好好跟吃頓飯、說句話。
他不大吃粽子和白團,一口未沾,溫幸妤倒是吃得多些,似乎是比較嗜甜。
快到晌午時,溫幸妤換了方便行走坐臥的小袖上,靜月為梳了雲髻,又在發間簪了艾花,兩人準備一道出門。
出了主屋,祝無執也恰好從書房出來,一湖藍大袖衫,腰別折扇,看起來似是神俊朗、溫文爾雅的公子哥。
儼然是也正準備出門。
見出來,祝無執目落在面容上,神溫和道:“去哪?”
溫幸妤道:“金明池有賽龍舟,我和靜月想去湊湊熱鬧。”
祝無執瞥了眼靜月,慢條斯理道:“正好我也出門,一起罷。”
溫幸妤只好應下。
一出院子,朱頂清漆的馬車停在旁側,車夫靜候一旁。
祝無執率先上車,而後朝提上車的溫幸妤出了手。
“來。”
溫幸妤一愣,垂下眼兀自上車,避開了他的掌心。
“我自己可以的。”
祝無執眸微沉,轉而恢複如初,待馬車起來,他忽然瞧見溫幸妤手腕上的百索。
五彩線編織,細細一松垮套著,映得如雪。
而他送的那個羊脂玉菩提珠串,則不見蹤影。
他收回視線,不虞道:“怎麽不帶送你珠串?”
溫幸妤攥著手指坐在最邊上,沒有看他,小聲道:“那個太貴重了,怕帶出來磕壞。”
祝無執面稍霽,笑道:“一個手串罷了,不喜歡再送你別的。”
溫幸妤抿,不想繼續這個話題。
道:“您打算去哪?”
祝無執道:“李明遠來了汴京,我在樂樓設宴,為他接風洗塵。”
聞言,溫幸妤皺了皺眉,又想起了年前李行簡和薛見春的流言。
沒忍住問道:“薛見春也來了嗎?和李明遠如何了?”
祝無執把玩著手裏的竹骨灑金折扇,聞言看了兩眼,似笑非笑:“你倒是善心,關心了這個關心那個。”
“也不見你這般關心我。”
溫幸妤詫異去,就見祝無執意味深長看了一眼,笑笑不說話了。
心裏發怵,如坐針氈,恨不得立刻跳下馬車,離他遠遠的。
好在樂樓不遠,很快就熬到祝無執下車。
看著青年拔高大的背影,輕輕吐出一口氣。
馬車再次起來,碾過青石板路,穿過熱鬧的街,行至金明池附近,便被迫停了下來。
周遭人山人海,池邊涼亭水榭早被達貴人占了,寶津樓軒窗大開,人影幢幢,位置最好的水心殿則是皇室。普通百姓有的站在岸邊圍觀,稍微富裕些的會搭遮棚子。
溫幸妤掀開車簾下車,餘瞥見角落裏掉著個錢袋。
拾起來一看,天藍水紋緞錢袋,不是祝無執的還是誰的。
想必是方才下車時不慎落下的。
方才他說,去樂 樓是為了給李行簡接風。
可錢袋在這,他豈不是要沒面。
思來想去,溫幸妤還是決定先把錢袋給祝無執送過去。反正龍舟賽也還要一會才開始。
對車夫道:“李叔,勞煩您調頭,我想去趟樂樓。”
得了吩咐,車夫老老實實調頭往回趕馬車。
兩刻後,馬車停至樂樓門口。
樂樓原樊樓,後更名樂樓,是汴京最大的正店酒樓,食客衆多,且多為達貴人。整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每每夜,蓮盞如星,燈燭晃耀。[1]
溫幸妤一樓,只見人聲鼎沸,賓客推杯換盞。有茶博士迎來,笑瞇瞇道:“姑娘可有定座?”
能樊樓的都是富貴出,可端午時節顧客盈門,沒有預定是萬萬沒地方坐的,別說雅間,大堂都沒位子。
溫幸妤搖了搖頭,給茶博士塞了幾塊碎銀:“我給我朋友送個東西,很快就下來。”
茶博士稍微一掂,就知道不。他態度愈發好,問道:“您朋友什麽名兒?我帶您過去。”
溫幸妤道:“陸觀瀾。”
茶博士一愣,不聲打量了幾眼面前的姑娘,旋即引上樓。
陸觀瀾如今在汴京名氣奇大,明明是探花郎,卻做了那殺人不眨眼的“察子”。
這姑娘面相純善,也不知是他什麽人。
茶博士把溫幸妤引至三樓一雅間外,便躬退下了。
門口沒有護衛,沒有任何人守著,只有腳步匆匆的堂倌亦或是賣客偶爾路過。
溫幸妤著錢袋,正擡手叩門,就聽約約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鬼使神差的,停了手,靜靜立在門口,繼續聽了下去。
雅間,祝無執與李行簡對坐。
金楠桌上擺滿珍饈佳肴,皆以銀玉盛裝。
李行簡夾了一筷櫻桃煎放口中,又仰頭喝下眉壽酒,嘆道:“還是汴京好啊,富貴迷人眼,連酒都比同州那破地方的好。”
“最關鍵的,是逃離了薛見春那瘋人。”
祝無執把玩著青玉酒杯,嗤道:“你也就這點出息。”
李行簡也不生氣,嘿嘿一笑道:“你跟溫小娘子如何了?”
祝無執手一頓,他似笑非笑瞥了眼李行簡:“能如何?”
李行簡嘖了一聲,揶揄道:“你跟哥們裝傻就沒意思了啊,誰看不出你對那小娘子有意?”
“在同州那會就給費盡心思找制香古籍不說,來京城前還去寺廟求了萬空方丈的白玉菩提手串。”
“剩下的我都懶得數了。”
“更不用說,你現在分明已然不需要什麽掩飾份。”
門外的溫幸妤臉難看,著錢袋的指節泛白。
李行簡的每一句話,都仿佛厚重的布帛,層層疊疊劈頭蓋來,好似千斤重,不過氣。
祝無執怎麽會對有意,怎麽會?
怎麽可能!
事到如今,還是不願意相信。
雅間,李行簡說完,見祝無執并未否認,他往裏丟了顆花生米,笑得不懷好意:“說說吧,打算把你那溫小娘子怎麽辦?”
門外的溫幸妤聽到這句詢問,心高高提起,懷揣著那淺薄的希,惶惶側耳聽去。
祝無執沉默了一會,覺得這種事他當樂子聊,實屬閑得沒事幹。他不喜歡別人窺探自己的私。
正想李行簡閉,餘就瞥見雕花門扇絹布紗上,映著一道模糊而悉的影。
他恍若未覺般,淡淡收回目,改變了主意。
仰頭喝下杯中酒,口中彌漫眉壽酒的醇香,他角彎起,理所當然道:“怎麽辦?”
“自然是…納做妾。”
【作者有話說】
[1]樊樓的描寫引自《東京夢華錄》
本章關于端午節的容也是參考了《東京夢華錄》
關于祝狗和沈小茶的職,是仿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