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
◎太順六年,沃東燦州◎
姜月把自己的脖子掛到打好結的白綾上,哆哆嗦嗦蹬開腳下的凳子,窒息逐漸從肺部蔓延,像是有一把大手重重攥著,要把裏的所有生機一并出來。
痛苦、掙紮、在意識模糊之前,像是有人抱住了的把接了下來。
接著就是一陣糟糟的腳步聲,人們的尖,說話聲混作一團,有人上前來探了探的鼻息,語氣略帶憾:“還有氣兒。”
接著就沒有意識了,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屋子裏灰突突一片,面前坐了一排黑的影子。
中間那個影子說把燈點起來,右邊那個影子就了。
姜月知道他們是誰,連忙忍痛爬起來,在床上跪得標,垂下頭:“祖母……”
知道,自己吊死了倒好,衙門會上奏朝廷給立貞節牌坊,要是沒吊死,今後的日子就是生不如死。
其實說起來,姜月出說壞倒是不壞,雖然沒有生在宦之家,但卻是沃東燦州首富姜家的兒,出生起便沒著過;但說好也就止步于“不著”這三個字了。
這事壞就壞在生于燦州。
燦州不宜種植畜牧,地形也不利于聚居,好在位置四通八達,南可出海,北可國,因此從前朝開始生了許多大商賈,專門翻山越嶺做幾國的生意,到了本朝,燦州男子裏十有六七都早早不念書,跟著父親走南闖北,有道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他們一去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幾年才回,杳無音信的也大有人在,他們的妻子無法忍耐漫長的寂寞,大多改嫁,或者與旁人有了首尾。
此類事太多,鬧得人心惶惶,那些有頭有臉的商賈們便號召各家教從嚴,他們為後輩擇妻也更偏好未讀過書、未出過門、言木訥、勤儉順從的。
後來大家發現這些子確是安分守己,于是紛紛效仿。
幾十年間,“教從嚴”的風氣在燦州愈演愈烈,到如今已然呈現出一種病態。
姜月今年十一,只在七歲前見過爹兩面,哥哥一面,不認得字,數超過五就數不清,卯時起子時睡,睡覺時側躺屈膝不許。
每日行程安排簡單又枯燥,上午在母親祖母面前站規矩,下午在自己屋裏紡布,晚上刺繡,一日兩餐素□□簡,甭說出姜府大門了,就連家裏後院池塘有什麽魚都不清楚,唯一走過的路就是從自己的小院到母親院子裏的路。
唯一“三從四德”倒是倒背如流。
前年爹帶著哥哥外出經商意外亡,母親守節吊死,家業就盡數歸了堂叔所有,祖母并不想見,此後每天唯一一次出院門的機會也失去了。
前日吊死那天,是和太守之子的訂婚之日,太守之子殘暴,已經打死三任妻子,如今被圈三年,整個燦州上下都無人敢與他結親,不過這不是打的,原本父母之命妁之言,聽從就是,但一未滿孝期,二來……
其實從出生起就有個未婚夫,只是前些年被流放陲西了。
如果重新締結與太守家的親事,是不孝不貞,堂嫂說讓不如學母親,然後比了個吊起的作。
姜月凡胎,怕死怕痛,其中更怕吊死,因為母親的忠貞之舉是學習的楷模,當立牌坊,所以與一些年輕的孩恭敬地瞻仰過母親的死狀——十分痛苦。
但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夫者天也,天不可逃,夫固不可離也。若二嫁,行違神祇,天則罰之。不能違抗祖母的安排,只能一死保全清白 。
正想著,屋裏亮起來,姜月巍巍擡睫窺去——面前的一排影子從右到左分別是堂嫂劉氏、祖母周氏、堂叔母小周氏。
小周氏是周氏的遠房侄,被周氏做,嫁給了姜月的堂叔,兩人自然沆瀣一氣,即便姜家現在落在姜月堂叔手裏,周氏也過得相當滋潤。
劉氏則是小周氏的兒媳,聽說是外地嫁進來的,與周氏和小周氏關系不算太好,他們說狐,不安分。
此刻周氏和小周氏正狠狠盯著,尖瘦刻薄的腮讓們看起來像兩個夜叉。
姜月還未來得及說什麽,忽然祖母周氏擡起手,掌重重落在臉上,力氣大得很。
姜月被扇倒在床,臉頰飛速隆起,頭暈眼花,說不出話。
“小娘養的小娼婦,沒眼力見兒的東西,死也不死幹淨,不要臉的留在姜家要討口子吃白飯!”
周氏沒讀過書,又是家裏最年長的老太君,罵起人來肆無忌憚,怎麽髒怎麽侮辱人怎麽來。
堂嫂劉氏驚呼一聲,連忙把姜月扶起來,捧著的臉細細打量。
小姑娘生得漂亮,十一歲,照著燦州教養兒的方式,養得娉娉裊裊纖纖弱弱的,白淨得像顆剝了殼的荔枝。
眼睛圓圓睫長長,水靈,和人對視的時候會害地垂下眸子,然後低頭含,漂亮乖巧子,和人說句話都結,幹淨規矩的讓人能一看到底。
只是頭發還發黃呢,是個名副其實的黃丫頭。
說是幹淨規矩,實則是蠢笨迂腐,人不讀書只聽些三從四德就會變這般。這是燦州教養兒的道理,不讀書就不會長刁鑽心眼,長輩說什麽自然就是什麽。
不過現在這張和荔枝一樣淨的臉上高高腫起,紅得嚇人,看得人心驚跳。
祖母周氏擡手還要打,姜月下意識抱頭,怕再挨打。
低下頭時候脖頸的骨頭瘦得凸出,最後一塊骨頭位置上有一個月牙形的紅胎記。
劉氏連忙攔住道:“可不能再打了,要把人打壞了,還怎麽上路?”
周氏那個掌順勢就落在了劉氏臉上,連一起罵:“蠢貨,長輩在此有你什麽說話的份兒?要不是你那麽早把救下來,救也就算了,還大喊大把人都引過來,怎麽會攪黃了這門婚事。”
原本姜家只要攀上太守府就能更進一步,現在都完了。
士農工商,商為最末,原本姜月是和聶侯爺家裏有門親事,那是祖墳冒青煙了,但青煙沒持續幾年,聶侯一家子就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現在能傍上太守都是祖宗積德。
姜月知道劉氏是幫了自己才挨打的,連忙撲上去抱住,咬著下把眼淚咽進肚子裏,請罪:“祖……祖母,都,都是奴奴的,的錯,別打,了……”
小周氏見兒媳婦被打,秀的臉頰紅腫,淚盈盈,發都了,好像被暴雨打的梨花,心裏咯噔一下,怕兒子又去跟撒潑,連忙攔住了周氏,讓消氣。
周氏狠狠瞪了們兩個,才沒再發作,咬牙切齒道:“你這多的嫂子救了你,又把太守夫人等人引來了,你倒是好造化,沒死,太守夫人心善,將婚事作罷,說你如此貞烈,讓我們送你去陲西找你那個死鬼未婚夫。野種就是野種,半點用沒有,就是養條狗還知道看家搖尾呢。”
如今白養姜月十一年,半點好沒撈著,如何不讓人生氣?
聽到祖母的話,姜月先是一喜,猛地擡起頭,意識到不妥後又連忙把頭低下。
若是能找到郎君,此生便有依靠了,但又猶豫,這一路走過去拋頭面婦德有虧,對方還願意要嗎?
姜月面難,但最終還是叩首,表示自己會盡快啓程。
周氏和小周氏冷哼一聲,這才離去。
人走了有一會兒後,劉氏拍拍姜月的肩膀。
姜月扭過頭看,見淚眼朦朧,不知道哭什麽,但姜月也替難過,連忙上前給眼淚,冰涼的小手輕輕著的臉頰,細聲細氣喚:“嫂嫂,別哭。”
劉氏漸漸止住眼淚,輕輕拉起的手,直視著真誠道:“好月兒,此番前去,你祖母是打定主意要為難你了,恨你攪黃了和太守府的親事,但又礙于太守夫人的面子,不敢在家勒死你,只能送你去陲西。”
聶小郎君就是姜月自的那位未婚夫,聽說家從行伍,前幾代飛黃騰達封侯拜相了,因與姜家祖上有淵源才定下的親事,後來聶家落敗,那位聶小郎君就被流放了。
“你聽嫂嫂說,死是不值得的,你格弱,若能找到聶小郎為庇佑最好,若是找不到……活著總比死了強,”劉氏從口掏出一塊銅牌,給姜月,“這是你與聶家定親的信,我從你堂兄那兒得來的,聶小郎君是家中幺子,似乎單一個照字,當年流放之在逐城,我也只能幫到你這些了。”
但在那麽大一個逐城找一個姓聶的,更多滋源加摳摳君羊幺污兒二漆霧二吧椅了解名諱還不是太確定的人,猶如大海撈針,劉氏的丈夫畢竟與姜月隔了幾房,對這門親事了解有限,周氏倒是完完全全知道,但厭棄姜月,更不肯多說。
劉氏勸了又勸,其實不敢確定,若是真沒找見人,姜月這種從小被“三貞九烈”澆灌了的姑娘是否真能好好活著,但已經做了自己所能為做的一切,若姜月還是死了,只能說人各有命。
劉氏慫恿姜月吊死,又跑去喊來後院賓,一氣哭訴,燦州最拿這種子做表率,大張旗鼓的溢表誦,太守夫人也不好再繼續下去這門婚事,只得褒獎一番,讓姜家送去尋夫,姜月這才扭轉了命運。
姜月再不濟也知道劉氏是在全心全意幫,連忙下地,沖著劉氏磕了幾個頭:“多謝嫂嫂好意,只是婦貞潔,從一而終。奴奴此行必會尋得郎君,若是尋不到,便隨他一同去了,也不辜負婚約一場。”
劉氏喟嘆,難再勸什麽,只好將拉起來,抱著,將的頭發全剃了,作難民裏的男打扮,才讓準備好明天上路。
劉氏走後,姜月懷著張忐忑的心,直到子時才有睡意,第二天一早,帶了兩服,去拜別周氏和小周氏。
還未進院子,就聽到裏面鬼哭狼嚎的,有個年輕男人扯著嗓子在裏面嚎。
“打我媳婦兒,打我媳婦兒啊!打我媳婦兒就等于打我,娘,啊!娘,哇,我不管,你得讓我打回來!”
姜月雖未見其人,卻猜測是那個堂兄又在撒潑。
堂兄姜祈是燦州出了名的紈绔子弟,不僅是小周氏的老來子還是獨子,被慣得無法無天,但也是傳聞,礙于男大防,姜月從未與這位隔房堂兄見過面。
不敢多想,低眉頷首小步走進去等著安排。
姜祈昨晚見到劉氏淚眼汪汪的回去,就開始滿府裏的發瘋,一金線繡的裳就往地上打滾,還踢了周氏,要扇人家掌,小周氏被姜祈搞得焦頭爛額,周氏被氣暈還沒醒,誰都沒有心思再理姜月。
過了一會兒,院子裏才出來一個滿臉橫的婆子,高壯健碩,沖皮笑不笑地呲了下牙,說:“請吧,月娘。老奴姓丁,你可以我丁嬤嬤。”
姜月心突突地跳,有些不上氣,但說不上為什麽,乖乖行了個禮,然後低著頭上了馬車。
沒過多久,馬車行到街上,熱熱鬧鬧人聲鼎沸,年紀到底太小,漸漸的被車外的熱鬧所吸引,忘記了那種沒由來的心慌。
長這麽大,姜月還是頭一次出門,顧及著家中教導,不好拉開簾子看,就將耳朵在車窗上,仔細聽外頭的靜,聽得出神迷,已然十分滿足。
馬車平穩地出了城,沒有走道,反而是進了林間小路,走了一段兒後,突然停下,姜月一怔,平複的心跳又突突跳起來,有種不好的預。
與此同時,車簾被掀開,丁嬤嬤森的臉了進來。
“真漂亮的小娘子啊,細皮的,”對方掂了掂手中趕馬的鞭子,目追著像一條毒的蛇黏膩,語氣森然。
姜月不解其意,但是直覺告訴此人危險,忍不住抱著包袱往後坐了坐,不敢看對方,聲如蚊鳴一般:“對,對不起,您繼續趕車吧。”
猜測自己是哪裏讓對方不滿了,連忙道歉。
母親之前在時常教導,要常思己過。為何別人偏偏對你態度不好?為何只有你偏偏惹人討厭?問題難倒不是出在你上嗎?
姜月因此養了個反思的好習慣。
丁嬤嬤笑著,臉上褶子到一起,出一口比普通人更尖銳的牙,森森開口:“確實該道歉,得罪了太守家的郎君,你早就該知道要付出代價。”
太守夫人寬容,不計較此事,可那位太守公子卻不好打發,煮的鴨子到飛了,他能樂意嗎?
作者有話說:
月寶現在還是個十一歲,高一米三三,沒讀過書,被錯誤教育荼毒的小蘿莉,給小聶個機會,給他個當媽的機會。
hello小聶你在哪?你老婆已經在路上了,記得砸鍋賣鐵養崽哈,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小聶:勿cue,麻煩原路寄回。
月寶:QAQ
第1章 第 1 章
◎太順六年,沃東燦州◎
姜月把自己的脖子掛到打好結的白綾上,哆哆嗦嗦蹬開腳下的凳子,窒息逐漸從肺部蔓延,像是有一把大手重重攥著,要把裏的所有生機一并出來。
痛苦、掙紮、在意識模糊之前,像是有人抱住了的把接了下來。
接著就是一陣糟糟的腳步聲,人們的尖,說話聲混作一團,有人上前來探了探的鼻息,語氣略帶憾:“還有氣兒。”
接著就沒有意識了,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屋子裏灰突突一片,面前坐了一排黑的影子。
中間那個影子說把燈點起來,右邊那個影子就了。
姜月知道他們是誰,連忙忍痛爬起來,在床上跪得標,垂下頭:“祖母……”
知道,自己吊死了倒好,衙門會上奏朝廷給立貞節牌坊,要是沒吊死,今後的日子就是生不如死。
其實說起來,姜月出說壞倒是不壞,雖然沒有生在宦之家,但卻是沃東燦州首富姜家的兒,出生起便沒著過;但說好也就止步于“不著”這三個字了。
這事壞就壞在生于燦州。
燦州不宜種植畜牧,地形也不利于聚居,好在位置四通八達,南可出海,北可國,因此從前朝開始生了許多大商賈,專門翻山越嶺做幾國的生意,到了本朝,燦州男子裏十有六七都早早不念書,跟著父親走南闖北,有道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他們一去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幾年才回,杳無音信的也大有人在,他們的妻子無法忍耐漫長的寂寞,大多改嫁,或者與旁人有了首尾。
此類事太多,鬧得人心惶惶,那些有頭有臉的商賈們便號召各家教從嚴,他們為後輩擇妻也更偏好未讀過書、未出過門、言木訥、勤儉順從的。
後來大家發現這些子確是安分守己,于是紛紛效仿。
幾十年間,“教從嚴”的風氣在燦州愈演愈烈,到如今已然呈現出一種病態。
姜月今年十一,只在七歲前見過爹兩面,哥哥一面,不認得字,數超過五就數不清,卯時起子時睡,睡覺時側躺屈膝不許。
每日行程安排簡單又枯燥,上午在母親祖母面前站規矩,下午在自己屋裏紡布,晚上刺繡,一日兩餐素□□簡,甭說出姜府大門了,就連家裏後院池塘有什麽魚都不清楚,唯一走過的路就是從自己的小院到母親院子裏的路。
唯一“三從四德”倒是倒背如流。
前年爹帶著哥哥外出經商意外亡,母親守節吊死,家業就盡數歸了堂叔所有,祖母并不想見,此後每天唯一一次出院門的機會也失去了。
前日吊死那天,是和太守之子的訂婚之日,太守之子殘暴,已經打死三任妻子,如今被圈三年,整個燦州上下都無人敢與他結親,不過這不是打的,原本父母之命妁之言,聽從就是,但一未滿孝期,二來……
其實從出生起就有個未婚夫,只是前些年被流放陲西了。
如果重新締結與太守家的親事,是不孝不貞,堂嫂說讓不如學母親,然後比了個吊起的作。
姜月凡胎,怕死怕痛,其中更怕吊死,因為母親的忠貞之舉是學習的楷模,當立牌坊,所以與一些年輕的孩恭敬地瞻仰過母親的死狀——十分痛苦。
但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夫者天也,天不可逃,夫固不可離也。若二嫁,行違神祇,天則罰之。不能違抗祖母的安排,只能一死保全清白 。
正想著,屋裏亮起來,姜月巍巍擡睫窺去——面前的一排影子從右到左分別是堂嫂劉氏、祖母周氏、堂叔母小周氏。
小周氏是周氏的遠房侄,被周氏做,嫁給了姜月的堂叔,兩人自然沆瀣一氣,即便姜家現在落在姜月堂叔手裏,周氏也過得相當滋潤。
劉氏則是小周氏的兒媳,聽說是外地嫁進來的,與周氏和小周氏關系不算太好,他們說狐,不安分。
此刻周氏和小周氏正狠狠盯著,尖瘦刻薄的腮讓們看起來像兩個夜叉。
姜月還未來得及說什麽,忽然祖母周氏擡起手,掌重重落在臉上,力氣大得很。
姜月被扇倒在床,臉頰飛速隆起,頭暈眼花,說不出話。
“小娘養的小娼婦,沒眼力見兒的東西,死也不死幹淨,不要臉的留在姜家要討口子吃白飯!”
周氏沒讀過書,又是家裏最年長的老太君,罵起人來肆無忌憚,怎麽髒怎麽侮辱人怎麽來。
堂嫂劉氏驚呼一聲,連忙把姜月扶起來,捧著的臉細細打量。
小姑娘生得漂亮,十一歲,照著燦州教養兒的方式,養得娉娉裊裊纖纖弱弱的,白淨得像顆剝了殼的荔枝。
眼睛圓圓睫長長,水靈,和人對視的時候會害地垂下眸子,然後低頭含,漂亮乖巧子,和人說句話都結,幹淨規矩的讓人能一看到底。
只是頭發還發黃呢,是個名副其實的黃丫頭。
說是幹淨規矩,實則是蠢笨迂腐,人不讀書只聽些三從四德就會變這般。這是燦州教養兒的道理,不讀書就不會長刁鑽心眼,長輩說什麽自然就是什麽。
不過現在這張和荔枝一樣淨的臉上高高腫起,紅得嚇人,看得人心驚跳。
祖母周氏擡手還要打,姜月下意識抱頭,怕再挨打。
低下頭時候脖頸的骨頭瘦得凸出,最後一塊骨頭位置上有一個月牙形的紅胎記。
劉氏連忙攔住道:“可不能再打了,要把人打壞了,還怎麽上路?”
周氏那個掌順勢就落在了劉氏臉上,連一起罵:“蠢貨,長輩在此有你什麽說話的份兒?要不是你那麽早把救下來,救也就算了,還大喊大把人都引過來,怎麽會攪黃了這門婚事。”
原本姜家只要攀上太守府就能更進一步,現在都完了。
士農工商,商為最末,原本姜月是和聶侯爺家裏有門親事,那是祖墳冒青煙了,但青煙沒持續幾年,聶侯一家子就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現在能傍上太守都是祖宗積德。
姜月知道劉氏是幫了自己才挨打的,連忙撲上去抱住,咬著下把眼淚咽進肚子裏,請罪:“祖……祖母,都,都是奴奴的,的錯,別打,了……”
小周氏見兒媳婦被打,秀的臉頰紅腫,淚盈盈,發都了,好像被暴雨打的梨花,心裏咯噔一下,怕兒子又去跟撒潑,連忙攔住了周氏,讓消氣。
周氏狠狠瞪了們兩個,才沒再發作,咬牙切齒道:“你這多的嫂子救了你,又把太守夫人等人引來了,你倒是好造化,沒死,太守夫人心善,將婚事作罷,說你如此貞烈,讓我們送你去陲西找你那個死鬼未婚夫。野種就是野種,半點用沒有,就是養條狗還知道看家搖尾呢。”
如今白養姜月十一年,半點好沒撈著,如何不讓人生氣?
聽到祖母的話,姜月先是一喜,猛地擡起頭,意識到不妥後又連忙把頭低下。
若是能找到郎君,此生便有依靠了,但又猶豫,這一路走過去拋頭面婦德有虧,對方還願意要嗎?
姜月面難,但最終還是叩首,表示自己會盡快啓程。
周氏和小周氏冷哼一聲,這才離去。
人走了有一會兒後,劉氏拍拍姜月的肩膀。
姜月扭過頭看,見淚眼朦朧,不知道哭什麽,但姜月也替難過,連忙上前給眼淚,冰涼的小手輕輕著的臉頰,細聲細氣喚:“嫂嫂,別哭。”
劉氏漸漸止住眼淚,輕輕拉起的手,直視著真誠道:“好月兒,此番前去,你祖母是打定主意要為難你了,恨你攪黃了和太守府的親事,但又礙于太守夫人的面子,不敢在家勒死你,只能送你去陲西。”
聶小郎君就是姜月自的那位未婚夫,聽說家從行伍,前幾代飛黃騰達封侯拜相了,因與姜家祖上有淵源才定下的親事,後來聶家落敗,那位聶小郎君就被流放了。
“你聽嫂嫂說,死是不值得的,你格弱,若能找到聶小郎為庇佑最好,若是找不到……活著總比死了強,”劉氏從口掏出一塊銅牌,給姜月,“這是你與聶家定親的信,我從你堂兄那兒得來的,聶小郎君是家中幺子,似乎單一個照字,當年流放之在逐城,我也只能幫到你這些了。”
但在那麽大一個逐城找一個姓聶的,更多滋源加摳摳君羊幺污兒二漆霧二吧椅了解名諱還不是太確定的人,猶如大海撈針,劉氏的丈夫畢竟與姜月隔了幾房,對這門親事了解有限,周氏倒是完完全全知道,但厭棄姜月,更不肯多說。
劉氏勸了又勸,其實不敢確定,若是真沒找見人,姜月這種從小被“三貞九烈”澆灌了的姑娘是否真能好好活著,但已經做了自己所能為做的一切,若姜月還是死了,只能說人各有命。
劉氏慫恿姜月吊死,又跑去喊來後院賓,一氣哭訴,燦州最拿這種子做表率,大張旗鼓的溢表誦,太守夫人也不好再繼續下去這門婚事,只得褒獎一番,讓姜家送去尋夫,姜月這才扭轉了命運。
姜月再不濟也知道劉氏是在全心全意幫,連忙下地,沖著劉氏磕了幾個頭:“多謝嫂嫂好意,只是婦貞潔,從一而終。奴奴此行必會尋得郎君,若是尋不到,便隨他一同去了,也不辜負婚約一場。”
劉氏喟嘆,難再勸什麽,只好將拉起來,抱著,將的頭發全剃了,作難民裏的男打扮,才讓準備好明天上路。
劉氏走後,姜月懷著張忐忑的心,直到子時才有睡意,第二天一早,帶了兩服,去拜別周氏和小周氏。
還未進院子,就聽到裏面鬼哭狼嚎的,有個年輕男人扯著嗓子在裏面嚎。
“打我媳婦兒,打我媳婦兒啊!打我媳婦兒就等于打我,娘,啊!娘,哇,我不管,你得讓我打回來!”
姜月雖未見其人,卻猜測是那個堂兄又在撒潑。
堂兄姜祈是燦州出了名的紈绔子弟,不僅是小周氏的老來子還是獨子,被慣得無法無天,但也是傳聞,礙于男大防,姜月從未與這位隔房堂兄見過面。
不敢多想,低眉頷首小步走進去等著安排。
姜祈昨晚見到劉氏淚眼汪汪的回去,就開始滿府裏的發瘋,一金線繡的裳就往地上打滾,還踢了周氏,要扇人家掌,小周氏被姜祈搞得焦頭爛額,周氏被氣暈還沒醒,誰都沒有心思再理姜月。
過了一會兒,院子裏才出來一個滿臉橫的婆子,高壯健碩,沖皮笑不笑地呲了下牙,說:“請吧,月娘。老奴姓丁,你可以我丁嬤嬤。”
姜月心突突地跳,有些不上氣,但說不上為什麽,乖乖行了個禮,然後低著頭上了馬車。
沒過多久,馬車行到街上,熱熱鬧鬧人聲鼎沸,年紀到底太小,漸漸的被車外的熱鬧所吸引,忘記了那種沒由來的心慌。
長這麽大,姜月還是頭一次出門,顧及著家中教導,不好拉開簾子看,就將耳朵在車窗上,仔細聽外頭的靜,聽得出神迷,已然十分滿足。
馬車平穩地出了城,沒有走道,反而是進了林間小路,走了一段兒後,突然停下,姜月一怔,平複的心跳又突突跳起來,有種不好的預。
與此同時,車簾被掀開,丁嬤嬤森的臉了進來。
“真漂亮的小娘子啊,細皮的,”對方掂了掂手中趕馬的鞭子,目追著像一條毒的蛇黏膩,語氣森然。
姜月不解其意,但是直覺告訴此人危險,忍不住抱著包袱往後坐了坐,不敢看對方,聲如蚊鳴一般:“對,對不起,您繼續趕車吧。”
猜測自己是哪裏讓對方不滿了,連忙道歉。
母親之前在時常教導,要常思己過。為何別人偏偏對你態度不好?為何只有你偏偏惹人討厭?問題難倒不是出在你上嗎?
姜月因此養了個反思的好習慣。
丁嬤嬤笑著,臉上褶子到一起,出一口比普通人更尖銳的牙,森森開口:“確實該道歉,得罪了太守家的郎君,你早就該知道要付出代價。”
太守夫人寬容,不計較此事,可那位太守公子卻不好打發,煮的鴨子到飛了,他能樂意嗎?
作者有話說:
月寶現在還是個十一歲,高一米三三,沒讀過書,被錯誤教育荼毒的小蘿莉,給小聶個機會,給他個當媽的機會。
hello小聶你在哪?你老婆已經在路上了,記得砸鍋賣鐵養崽哈,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小聶:勿cue,麻煩原路寄回。
月寶: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