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 20 章
◎三三得六◎
去來,則如隙中駒,石中火,夢中。
姜月自燦州來逐城,已有兩年半,青雲書院讀書也有兩年,該識的字大多也識得差不多了,總歸日常生活不什麽問題,若是送去鋪面裏當賬房學徒,倒也夠用。
去做學徒自己賺錢這件事,姜月倒是主和聶照提起過一兩次,但每次都以聶照用筷子狠敲的頭,說還沒人家門口的石墩子高,去做什麽而告終。
姜月因而太順九年,還在青雲書院的青苗班讀書,倒不是不努力,而是開蒙太晚,在一衆同門中顯得格外笨拙,并不靈的樣子,尤其算學課極差,青雲書院要求學生“禮樂書數”六門,每一門都達到甲,方才能順利升學。
遲遲達不到標準,聶照還願意送讀書,足見聶照對相當的仁至義盡,姜月每每想到此,不由得淚意橫泗。
今日是青雲書院的年試日,書院年試共有兩次,一次在夏季,一次在冬季年末,考完後便有二十天的長假。
一早聶照就把人從被窩裏撈出來了。
姜月打了個哈欠,他被傳染得也打了個哈欠,困得眼角泛淚,聶照氣得拍了一下的腦袋:“清醒一點,洗臉去。”
早前小屋是用竹板隔開的,隔音并不好,也十分纖薄,聶照原本是想重新整修,但去年秋天一場暴雨,房頂的茅草被掀了,吹得一地狼藉,聶照當夜不在家,等他第二日回來的時候,姜月在廚房角落裏,又發起燒。
他幹脆就將整個院子推掉,重新起了幾間青磚房。
新房比之前的寬綽明亮,進門後是一間小廳,靠窗擺放著姜月的書桌,地上堆著一摞書本,桌子上放著收拾整齊的筆墨紙硯。
西側是聶照的房間,東側是姜月的,聶照和姜月的房間中間用磚瓦隔斷,姜月房間裏的小床也換刷了桐漆的松木床,靠牆添了座小櫃,如此這房間就滿滿當當了。
眼睛,將裳套好,出去洗臉,聶照便手腳麻利地將的被褥疊好,拍平褶皺,將掉落的兩頭發撚起清理好,姜月此時已經洗漱好了,在院子裏問:“三哥,今早吃什麽?”
聶照將袖子折上去,邊走邊道:“早上蒸的包子晾得正好,煮的粳米粥,你坐個小幾在竈臺前吃。”
姜月凍得冰涼的手,果然在竈臺上發現一屜八個包子,一海碗米粥,還有一小碟小菜,包子賣相不佳,白面包子蒸了烤包子,外面一層皮燒得焦黃,還有發黑的部分,粥也無法言說,夾生,小菜是外面買的,味道尚可。
聶照走進來,手忙腳把蒸屜拎起來,結果被蒸汽燙了手,連忙了一下姜月冰涼的耳垂,才把蒸屜取出來。
他最近剛開始學著做飯,質量暫且就不提了,至他這種公子,自己是吃不來的。
不過姜月好養活,喂什麽吃什麽,從來沒嫌棄過聶照的廚藝,多給他了勇氣在廚藝之路鑽研不懈。
坐在小凳子上,窩在竈口火堆前,捧著包子狠狠咬了一口,跟他豎大拇指,口齒不清誇贊:“三哥,包子好好吃。”
餡兒是冬筍摻了豆幹的,很鮮,外皮脆脆的,姜月如此形容,聶照還算滿意,不枉費他卯時就起床和面了。
他能容忍姜月,也有甜的緣故。
“好吃就多吃幾個。”他多撿了幾個包子給,畢竟這些東西除了也沒人會吃,他一會兒出門吃點別的。
說完,聶照從腰間了梳子,站在姜月後面,給梳頭。
姜月自己只會在把頭發分兩半,在前編兩個辮子,前兩年的頭發被人剪得東一塊西一塊,就連最簡單的兩個辮子都梳不,聶照看眼睛紅紅的,被無奈接過了這個差事,一幹就是兩年。
但他梳頭的技和做飯一樣,也不可言說。
“三哥,疼疼疼。”姜月咬著包子自己要被扯掉的頭發,眼睛梳得都被吊起來了。
“你懂什麽,梳點好看。”聶照雖是如此說,手上還是輕了些。
“可是三哥,現在時興鬢如雲堆,要松松的好看。”
“……他們沒有審,梳了神。”
“哦。”三哥梳的頭發比梳的好看,姜月還是選擇信三哥。
聶照當然懂雲鬢霧繞之,顯得人優輕盈,也能修飾面型,這東西好是好,但問題所在的關鍵在于,他不會……
他給姜月梳了個自己拿手的雙環髻。
姜月原本就眼睛圓圓,現在被梳得腦殼圓圓,腦袋旁邊又有兩個圓圓的環,走出去,人家下意識就會覺得這小娘子名字圓圓。
姜月頂著一頭圓圓,埋頭苦吃圓圓包子,聶照在盒子裏翻出一對紅發帶,分別系在兩個圓圓的環上做裝飾,然後捧著的腦袋上下左右欣賞打量,最後得出結論,嘆:“真喜慶,我的手怎麽這麽巧。”
姜月這兩年條倒是沒怎麽,不過倒是養得白有氣了,窈窕鮮,一掐就要出水似的,眉眼橫波,靈秀人,頭發也不再是個小丫頭的黃,變了秀麗的黛,聶照養孩子活潑一些,現在能跑能跳能笑的,現在到了叛逆的年紀,有時候還會跟他頂上兩句,看他生氣了再哄他。
總之,十二歲之前的日子在記憶裏變得很淡很淡,淡的如水一般,有時候想起,就好像上輩子的事。
聶照叮囑考試注意事項,姜月把最後一口包子塞進去,“嗯嗯”點頭。
他了一下的腦袋:“你別答應,再考個丙你看我不把你屁開花。”
姜月知道他才不會真的打自己,頂多嚇唬嚇唬,嘿嘿笑了兩聲,就算糊弄過去,把最後一口包子塞進去,站起來挎上書袋,跟他告別後,小跑著出門,奔向學院的方向。
聶照扶在門邊:“你慢點,剛吃飽就跑,也不怕跑壞了胃,昨晚剛下過雪,再摔斷。”
“知道了知道了!”姜月笑著回,跟他招招手。
聶照和每個逐城的家長一樣,在孩子吃完早飯後,將碗筷洗刷好,整齊地擺放回去,整理一下房屋,再出門做工。
只不過他做工和常人不同,他今日了委托,去理頓幾個混混,理頓是個含蓄詞,準確說,是清理,消滅。
這幾個混混是這幾個月新到逐城落腳的,卻已經掀了不攤子,他們聽說城東十三坊主事的聶照是個好脾氣的,便直奔他這裏,有些想取而代之的意思。
聶照近兩年在不了解況的外人看來,脾氣確實越來越好,畢竟要養孩子以作則,他之前反思自己其不正,帶壞了姜月,從那以後便開始修養,講道理了,能不見就不見,實在不行殺了不姜月知道,城東百姓識趣,統一口徑他們聶大人已經信佛兩年多不殺人了。
所以外面訛傳他是個可的柿子,也有可原。
阿泗多年了都沒升,依舊在城東守城門,給聶照當孫子,聶照殺人他拋,分工明確自然。
他麻木地指揮著人把擡上馬車,拖去飛鷲崖,然後指揮周圍百姓打水清洗地上跡。
聶照順手用他的擺了短劍上的,阿泗早就習慣了,扯扯角,當作沒看見。
“趙泗,我是真舍不得你升,這麽多年,咱們兩個這麽默契,換個人估計真沒你好用,不過你的能力我相當放心,應該也是升不上去的。”聶照把劍收回去,手肘撐在阿泗肩上,咬著枯草跟他道。
“殺人拋的默契,不要也罷。”
聶照眼睛彎彎笑了,向過侵擾的攤販一家收了二十文,便算作酬勞。
路過攤的時候,攤主把錢給他,瞄他,環顧四周見無人,才神神向他招手,眉弄眼:“大人,請跟小人來後面。”
“我不收賄賂。”聶照拒絕的義正言辭,想起來什麽似的,連忙轉頭告訴阿泗,“這句話你記得原原本本傳到姜月耳朵裏。”多好的教育素材,姜月肯定會在他的教育下變得正直善良。
阿泗角的頻率更快了。
“不是賄賂!”攤主急了,連忙從後面捧出一個用沾麻布蓋著的東西,悄悄掀開給聶照看,一濃重的腥膻味就直沖出來,聶照皺了皺眉。
攤主昂揚抖擻地攤手介紹:“大人,聽說您家月娘上次小測,算數又考了丙,這可是小人專門給您留的法寶,只要吃了這個,絕對能考上甲!”
聶照嫌棄:“你才是豬腦……真的有用?”
“嘖,大人您怎麽不信,一只豬才只有一只豬腦,俗話說以形補形,缺什麽補什麽,吃了豬腦,絕對補腦!”攤主豎起大拇指。
“那你怎麽不吃?”
“吃了呀!”
“還是一副不太聰明的樣子……”
“哎,大人,您怎麽罵人呢。”
聶照擡手打斷他:“別說了,多錢?”萬一有用,吃了能考上甲呢。
姜月在考場上打了個噴嚏,重新看回試卷的時候又懵了,撓撓頭,拉手指,三三得幾來著……
六?好像是六,對,就是六。
作者有話說:
小聶:你知道的,我向來不信這個……多錢我要了。
第20章 第 20 章
◎三三得六◎
去來,則如隙中駒,石中火,夢中。
姜月自燦州來逐城,已有兩年半,青雲書院讀書也有兩年,該識的字大多也識得差不多了,總歸日常生活不什麽問題,若是送去鋪面裏當賬房學徒,倒也夠用。
去做學徒自己賺錢這件事,姜月倒是主和聶照提起過一兩次,但每次都以聶照用筷子狠敲的頭,說還沒人家門口的石墩子高,去做什麽而告終。
姜月因而太順九年,還在青雲書院的青苗班讀書,倒不是不努力,而是開蒙太晚,在一衆同門中顯得格外笨拙,并不靈的樣子,尤其算學課極差,青雲書院要求學生“禮樂書數”六門,每一門都達到甲,方才能順利升學。
遲遲達不到標準,聶照還願意送讀書,足見聶照對相當的仁至義盡,姜月每每想到此,不由得淚意橫泗。
今日是青雲書院的年試日,書院年試共有兩次,一次在夏季,一次在冬季年末,考完後便有二十天的長假。
一早聶照就把人從被窩裏撈出來了。
姜月打了個哈欠,他被傳染得也打了個哈欠,困得眼角泛淚,聶照氣得拍了一下的腦袋:“清醒一點,洗臉去。”
早前小屋是用竹板隔開的,隔音并不好,也十分纖薄,聶照原本是想重新整修,但去年秋天一場暴雨,房頂的茅草被掀了,吹得一地狼藉,聶照當夜不在家,等他第二日回來的時候,姜月在廚房角落裏,又發起燒。
他幹脆就將整個院子推掉,重新起了幾間青磚房。
新房比之前的寬綽明亮,進門後是一間小廳,靠窗擺放著姜月的書桌,地上堆著一摞書本,桌子上放著收拾整齊的筆墨紙硯。
西側是聶照的房間,東側是姜月的,聶照和姜月的房間中間用磚瓦隔斷,姜月房間裏的小床也換刷了桐漆的松木床,靠牆添了座小櫃,如此這房間就滿滿當當了。
眼睛,將裳套好,出去洗臉,聶照便手腳麻利地將的被褥疊好,拍平褶皺,將掉落的兩頭發撚起清理好,姜月此時已經洗漱好了,在院子裏問:“三哥,今早吃什麽?”
聶照將袖子折上去,邊走邊道:“早上蒸的包子晾得正好,煮的粳米粥,你坐個小幾在竈臺前吃。”
姜月凍得冰涼的手,果然在竈臺上發現一屜八個包子,一海碗米粥,還有一小碟小菜,包子賣相不佳,白面包子蒸了烤包子,外面一層皮燒得焦黃,還有發黑的部分,粥也無法言說,夾生,小菜是外面買的,味道尚可。
聶照走進來,手忙腳把蒸屜拎起來,結果被蒸汽燙了手,連忙了一下姜月冰涼的耳垂,才把蒸屜取出來。
他最近剛開始學著做飯,質量暫且就不提了,至他這種公子,自己是吃不來的。
不過姜月好養活,喂什麽吃什麽,從來沒嫌棄過聶照的廚藝,多給他了勇氣在廚藝之路鑽研不懈。
坐在小凳子上,窩在竈口火堆前,捧著包子狠狠咬了一口,跟他豎大拇指,口齒不清誇贊:“三哥,包子好好吃。”
餡兒是冬筍摻了豆幹的,很鮮,外皮脆脆的,姜月如此形容,聶照還算滿意,不枉費他卯時就起床和面了。
他能容忍姜月,也有甜的緣故。
“好吃就多吃幾個。”他多撿了幾個包子給,畢竟這些東西除了也沒人會吃,他一會兒出門吃點別的。
說完,聶照從腰間了梳子,站在姜月後面,給梳頭。
姜月自己只會在把頭發分兩半,在前編兩個辮子,前兩年的頭發被人剪得東一塊西一塊,就連最簡單的兩個辮子都梳不,聶照看眼睛紅紅的,被無奈接過了這個差事,一幹就是兩年。
但他梳頭的技和做飯一樣,也不可言說。
“三哥,疼疼疼。”姜月咬著包子自己要被扯掉的頭發,眼睛梳得都被吊起來了。
“你懂什麽,梳點好看。”聶照雖是如此說,手上還是輕了些。
“可是三哥,現在時興鬢如雲堆,要松松的好看。”
“……他們沒有審,梳了神。”
“哦。”三哥梳的頭發比梳的好看,姜月還是選擇信三哥。
聶照當然懂雲鬢霧繞之,顯得人優輕盈,也能修飾面型,這東西好是好,但問題所在的關鍵在于,他不會……
他給姜月梳了個自己拿手的雙環髻。
姜月原本就眼睛圓圓,現在被梳得腦殼圓圓,腦袋旁邊又有兩個圓圓的環,走出去,人家下意識就會覺得這小娘子名字圓圓。
姜月頂著一頭圓圓,埋頭苦吃圓圓包子,聶照在盒子裏翻出一對紅發帶,分別系在兩個圓圓的環上做裝飾,然後捧著的腦袋上下左右欣賞打量,最後得出結論,嘆:“真喜慶,我的手怎麽這麽巧。”
姜月這兩年條倒是沒怎麽,不過倒是養得白有氣了,窈窕鮮,一掐就要出水似的,眉眼橫波,靈秀人,頭發也不再是個小丫頭的黃,變了秀麗的黛,聶照養孩子活潑一些,現在能跑能跳能笑的,現在到了叛逆的年紀,有時候還會跟他頂上兩句,看他生氣了再哄他。
總之,十二歲之前的日子在記憶裏變得很淡很淡,淡的如水一般,有時候想起,就好像上輩子的事。
聶照叮囑考試注意事項,姜月把最後一口包子塞進去,“嗯嗯”點頭。
他了一下的腦袋:“你別答應,再考個丙你看我不把你屁開花。”
姜月知道他才不會真的打自己,頂多嚇唬嚇唬,嘿嘿笑了兩聲,就算糊弄過去,把最後一口包子塞進去,站起來挎上書袋,跟他告別後,小跑著出門,奔向學院的方向。
聶照扶在門邊:“你慢點,剛吃飽就跑,也不怕跑壞了胃,昨晚剛下過雪,再摔斷。”
“知道了知道了!”姜月笑著回,跟他招招手。
聶照和每個逐城的家長一樣,在孩子吃完早飯後,將碗筷洗刷好,整齊地擺放回去,整理一下房屋,再出門做工。
只不過他做工和常人不同,他今日了委托,去理頓幾個混混,理頓是個含蓄詞,準確說,是清理,消滅。
這幾個混混是這幾個月新到逐城落腳的,卻已經掀了不攤子,他們聽說城東十三坊主事的聶照是個好脾氣的,便直奔他這裏,有些想取而代之的意思。
聶照近兩年在不了解況的外人看來,脾氣確實越來越好,畢竟要養孩子以作則,他之前反思自己其不正,帶壞了姜月,從那以後便開始修養,講道理了,能不見就不見,實在不行殺了不姜月知道,城東百姓識趣,統一口徑他們聶大人已經信佛兩年多不殺人了。
所以外面訛傳他是個可的柿子,也有可原。
阿泗多年了都沒升,依舊在城東守城門,給聶照當孫子,聶照殺人他拋,分工明確自然。
他麻木地指揮著人把擡上馬車,拖去飛鷲崖,然後指揮周圍百姓打水清洗地上跡。
聶照順手用他的擺了短劍上的,阿泗早就習慣了,扯扯角,當作沒看見。
“趙泗,我是真舍不得你升,這麽多年,咱們兩個這麽默契,換個人估計真沒你好用,不過你的能力我相當放心,應該也是升不上去的。”聶照把劍收回去,手肘撐在阿泗肩上,咬著枯草跟他道。
“殺人拋的默契,不要也罷。”
聶照眼睛彎彎笑了,向過侵擾的攤販一家收了二十文,便算作酬勞。
路過攤的時候,攤主把錢給他,瞄他,環顧四周見無人,才神神向他招手,眉弄眼:“大人,請跟小人來後面。”
“我不收賄賂。”聶照拒絕的義正言辭,想起來什麽似的,連忙轉頭告訴阿泗,“這句話你記得原原本本傳到姜月耳朵裏。”多好的教育素材,姜月肯定會在他的教育下變得正直善良。
阿泗角的頻率更快了。
“不是賄賂!”攤主急了,連忙從後面捧出一個用沾麻布蓋著的東西,悄悄掀開給聶照看,一濃重的腥膻味就直沖出來,聶照皺了皺眉。
攤主昂揚抖擻地攤手介紹:“大人,聽說您家月娘上次小測,算數又考了丙,這可是小人專門給您留的法寶,只要吃了這個,絕對能考上甲!”
聶照嫌棄:“你才是豬腦……真的有用?”
“嘖,大人您怎麽不信,一只豬才只有一只豬腦,俗話說以形補形,缺什麽補什麽,吃了豬腦,絕對補腦!”攤主豎起大拇指。
“那你怎麽不吃?”
“吃了呀!”
“還是一副不太聰明的樣子……”
“哎,大人,您怎麽罵人呢。”
聶照擡手打斷他:“別說了,多錢?”萬一有用,吃了能考上甲呢。
姜月在考場上打了個噴嚏,重新看回試卷的時候又懵了,撓撓頭,拉手指,三三得幾來著……
六?好像是六,對,就是六。
作者有話說:
小聶:你知道的,我向來不信這個……多錢我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