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進退之間 下得廚房的好爹
第十章
聽著車行的轔轔聲,崔蘭愔的心境格外明快起來。
艾葉來回挲著料子看不夠,“多久沒見過宮造的好料子了,夫人才想的樣式正合這幾樣料子,回去我就給小姐出來。”
高姑姑很有心,四匹料子,一匹石榴紅妝花緞,一匹紫丁香暗花綢,一匹沉香暗花綢,一匹石青素綢,一家子男都有合穿的。
“先給大姐的做出來捎去。”
"有知春姐姐們一起做,一人一很快就得了,小姐不還得往衛王府請安麽。”
崔蘭愔不由笑了,“打一趟秋風回來還穿的寒酸,表叔看著確實不像。”
“就是這麽說,長輩們最喜歡自己的心意被小輩真心領了。”艾葉高興道。
崔蘭愔忽地定在那裏,抓著裝金錁子的荷包,事兒好像不大對。
那天在茶鋪子裏,衛王先是問是不是“很缺銀子”,回說“很缺”後,衛王才扔下那聲“等著”的。
衛王張口何其難得,所以讓陳太後擡舉之外,陳太後的應承和賞賜也該不是意外。
衛王料定了進宮一趟會有怎樣的結果,捎帶腳又送了後兩樁好。
有什麽表現,陳太後會是怎樣的做法,衛王提前就預判了,那這得是什麽腦子啊?
越想越覺著是這麽回事,崔蘭愔很慶幸自己從開始就沒跟衛王藏著掖著。
很快到了家,家裏有的熱鬧,常氏、羅氏,崔蘭亭、丁氏都來了。
見到艾葉和耿順家的捧進來的四匹料子,都圍過來看著問著。
“沒想到陳太後能留你這樣久,怎麽會賞你這些料子。”常氏問,“南來後宮裏日子也不好過,李太後那裏都很有厚賞了。”
衛王不表態,認表叔的事不好往外說,陳太後這裏既應承了遇事可去找,這面旗就可以舉起來了。
“說我今兒讓老人家開心了,陳太後還賞了我這一袋金錁子。”崔蘭愔施施然從袖袋裏拿出荷包放到炕桌上。
丁氏手才快,搶先捧過荷包,“這得有十兩吧,太後所賜,是不是要供起來?”
“哪用著,陳太後我拿著玩兒的。”崔蘭愔輕描淡寫道。
“果然愔姐兒最得老人家的緣法,大伯娘在時就最喜歡你陪著。”常氏拉崔蘭愔坐到邊兒,“快說說你是怎麽哄的陳太後喜歡的,亭姐兒也學學,萬一哪回沾你的也能去開回眼界呢,你放心,到時得的好東西都給你,我只求亭姐能謀個好夫婿。”
“娘你說什麽呢。”崔蘭亭惱地捂住耳朵。
常氏才意識到心切之下忘了避開,不過想到崔蘭愔都能自己作主婚事了,如今更是連宮裏都獨自去了,崔蘭亭卻哪哪都頂不起,只會做小兒態,就改了一慣的想法,“嫁人關著人家的一輩子,多聽聽多問問不人,自家人面前不怕說。”
有崔蘭亭這一打岔,崔蘭愔正好不用接前面常氏的話了。
和崔蘭亭得還好,沒到姐妹深,卻也比譚蓮和姜家洪家的表妹親近,可也只是這樣了,餘的得看二房要怎麽做了。
崔蘭愔笑看著常氏,“伯娘回去同大伯說一下,戩哥兒不是練弓馬的料,明兒開始換了謖哥兒吧。”
常氏不自在地轉了下眼:“戩哥兒小還罷了,謖哥兒讀了這麽些年書,這會兒他換了練弓馬,能轉得過彎麽?”
“轉不過也得轉,他讀不進書,那一的蠻力也是白放著,練起弓馬也能往外跑,我是真怕他哪日打抱不平打抱到不該惹到的人家,到時可有的頭疼了。咱家也沒軍中的路子,出不了遠門,伯娘不用舍不得他,還是多心疼下見天跟著擔驚怕的我吧。”
“怪道陳太後喜歡,什麽話到了愔姐兒裏就這樣中聽。”常氏指著笑道。
孟家的婚事已推了,陳太後那裏卻是眼見的希,常氏松了口,“你們大哥將來還是要想法子走軍途的,謖哥兒是大房長子,你大伯就想著讓他走文路,他倆個一武一文在前面打樣,下面的弟弟們才好跟著走,崔家才能重新興盛起來。誰能想到謖哥兒讀不來書呢,私下裏你大伯好一個愁,前兒還跟我說是不是給謖哥兒換個書院,既你這樣說,回去我就同你大伯說,瞧著吧,晚上他又要往祠堂裏找大伯父陪罪了。”
“是謖哥兒不爭氣,伯娘回去好好開解下大伯,他做的很夠了。”又道,“書院那邊也不用退了,讓戩哥兒去讀吧。”
崔戩于兄弟中最小,也最不顯,崔甫崔冉二月都過了縣試,崔禹崔重明年也要下場,差的不是一年兩年,常氏這回很痛快地應了。
崔蘭愔指著那匹紫丁香的暗花綢道,“回頭我艾葉件比甲給亭姐兒送過去。”
來應城後,二房已同大房說的明白,每月的月銀五十兩,崔謖同崔戩進學的花用外,公中再不能出別個了,所以三年來兩邊實是各過各的,這回過年時,大房沒餘錢制新裳,二房也只當沒見著。
現四匹料子,大房一人一後頂多能多出兩來,崔蘭愔卻想著給崔蘭亭出件比甲,真的很會做人了。
本來還想著繼續問陳太後宮裏的事兒,見崔蘭愔臉上顯了疲態,常氏就大好意思了,帶著二房幾個告辭走了。
等崔謖兄弟回來,聽說兩人所學的換了個兒,崔謖樂瘋了,當地兒舉起崔戩轉了好幾圈,又過來給崔蘭愔作揖,“二姐,等我從軍掙來爵位給你撐腰。”
“我覺著二姐指我更快些。”崔戩不甘示弱道。
崔晟一點沒有當爹的樣子,看熱鬧不嫌事大地道,“要不你倆立個賭約?”
“爹,我這兒還有活兒派給你呢。”崔蘭愔攔住人,“你幫我琢磨兩樣不油不膩能佐茶的吃食吧?”
“多會兒用?”
“當然是越快越好。”
“瞧好吧,至多兩日就得了。”
“我爹出馬就沒有不的。”崔蘭愔按著崔晟坐下,給他捶著肩背。
給崔晟哄得眉花眼笑著:“你不是想要清雅些的熏香麽,爹新琢磨了個方子,這兩日一起給你制出來。”
“爹,你應我的好弓呢?”“還有我的筆。”崔謖和崔戩也圍過來討起了債。
“都有,都有,等先忙了你二姐的。”
譚氏早産生的崔晟,他又是崔信唯一的脈,譚氏是小心再小心地給他養大的,凡事都由著,等發現他文不武不就,今兒學煉丹,明兒夜觀起天象,再不久又起了制筆,專用心于雜學偏門時,崔晟已經定了子掰不回來了。
事已至此又能怎樣,譚氏只能認了,當初讓出爵位的不甘也散了。給崔晟娶了小之家的姜氏,兒子頂不起門戶,還要倚仗二房,所以明知道崔謖天生的大力是走軍途的好料子,卻因二房顧忌他過崔昶,著崔謖讀了書,又由著二房安排崔戩陪著崔昶練起了弓馬。
外面,甚至二房的人都要瞧不上崔晟閑居在家,靠著二房和母親媳婦的嫁妝過日子,姜氏和大房的四個孩子卻都不這樣想,事事有回應,想要個什麽都會學著給做的崔三老爺,在姜氏和四個孩子眼裏再好不過了。
因著崔蘭愔發病起來胃口不開,崔晟就在古籍裏找菜譜和點心方子學著做,不想發掘出了另人驚豔的廚藝天賦。
就比如這會兒,崔蘭愔不知給表叔請安再要帶什麽吃食,只要知會一聲自家老爹,剩下只要出門那天拎著食盒走就好了。
崔蘭愔吃過陳太後的壽宴後,覺著廚的手藝比起崔三老爺的手藝也不如何了。
崔蘭愔去衛王府請安帶的兩樣點心就是崔三老爺的手藝。
崔三老爺就是這樣疼娘子孩子,進得書房下得廚房的好爹。
第10章 進退之間 下得廚房的好爹
第十章
聽著車行的轔轔聲,崔蘭愔的心境格外明快起來。
艾葉來回挲著料子看不夠,“多久沒見過宮造的好料子了,夫人才想的樣式正合這幾樣料子,回去我就給小姐出來。”
高姑姑很有心,四匹料子,一匹石榴紅妝花緞,一匹紫丁香暗花綢,一匹沉香暗花綢,一匹石青素綢,一家子男都有合穿的。
“先給大姐的做出來捎去。”
"有知春姐姐們一起做,一人一很快就得了,小姐不還得往衛王府請安麽。”
崔蘭愔不由笑了,“打一趟秋風回來還穿的寒酸,表叔看著確實不像。”
“就是這麽說,長輩們最喜歡自己的心意被小輩真心領了。”艾葉高興道。
崔蘭愔忽地定在那裏,抓著裝金錁子的荷包,事兒好像不大對。
那天在茶鋪子裏,衛王先是問是不是“很缺銀子”,回說“很缺”後,衛王才扔下那聲“等著”的。
衛王張口何其難得,所以讓陳太後擡舉之外,陳太後的應承和賞賜也該不是意外。
衛王料定了進宮一趟會有怎樣的結果,捎帶腳又送了後兩樁好。
有什麽表現,陳太後會是怎樣的做法,衛王提前就預判了,那這得是什麽腦子啊?
越想越覺著是這麽回事,崔蘭愔很慶幸自己從開始就沒跟衛王藏著掖著。
很快到了家,家裏有的熱鬧,常氏、羅氏,崔蘭亭、丁氏都來了。
見到艾葉和耿順家的捧進來的四匹料子,都圍過來看著問著。
“沒想到陳太後能留你這樣久,怎麽會賞你這些料子。”常氏問,“南來後宮裏日子也不好過,李太後那裏都很有厚賞了。”
衛王不表態,認表叔的事不好往外說,陳太後這裏既應承了遇事可去找,這面旗就可以舉起來了。
“說我今兒讓老人家開心了,陳太後還賞了我這一袋金錁子。”崔蘭愔施施然從袖袋裏拿出荷包放到炕桌上。
丁氏手才快,搶先捧過荷包,“這得有十兩吧,太後所賜,是不是要供起來?”
“哪用著,陳太後我拿著玩兒的。”崔蘭愔輕描淡寫道。
“果然愔姐兒最得老人家的緣法,大伯娘在時就最喜歡你陪著。”常氏拉崔蘭愔坐到邊兒,“快說說你是怎麽哄的陳太後喜歡的,亭姐兒也學學,萬一哪回沾你的也能去開回眼界呢,你放心,到時得的好東西都給你,我只求亭姐能謀個好夫婿。”
“娘你說什麽呢。”崔蘭亭惱地捂住耳朵。
常氏才意識到心切之下忘了避開,不過想到崔蘭愔都能自己作主婚事了,如今更是連宮裏都獨自去了,崔蘭亭卻哪哪都頂不起,只會做小兒態,就改了一慣的想法,“嫁人關著人家的一輩子,多聽聽多問問不人,自家人面前不怕說。”
有崔蘭亭這一打岔,崔蘭愔正好不用接前面常氏的話了。
和崔蘭亭得還好,沒到姐妹深,卻也比譚蓮和姜家洪家的表妹親近,可也只是這樣了,餘的得看二房要怎麽做了。
崔蘭愔笑看著常氏,“伯娘回去同大伯說一下,戩哥兒不是練弓馬的料,明兒開始換了謖哥兒吧。”
常氏不自在地轉了下眼:“戩哥兒小還罷了,謖哥兒讀了這麽些年書,這會兒他換了練弓馬,能轉得過彎麽?”
“轉不過也得轉,他讀不進書,那一的蠻力也是白放著,練起弓馬也能往外跑,我是真怕他哪日打抱不平打抱到不該惹到的人家,到時可有的頭疼了。咱家也沒軍中的路子,出不了遠門,伯娘不用舍不得他,還是多心疼下見天跟著擔驚怕的我吧。”
“怪道陳太後喜歡,什麽話到了愔姐兒裏就這樣中聽。”常氏指著笑道。
孟家的婚事已推了,陳太後那裏卻是眼見的希,常氏松了口,“你們大哥將來還是要想法子走軍途的,謖哥兒是大房長子,你大伯就想著讓他走文路,他倆個一武一文在前面打樣,下面的弟弟們才好跟著走,崔家才能重新興盛起來。誰能想到謖哥兒讀不來書呢,私下裏你大伯好一個愁,前兒還跟我說是不是給謖哥兒換個書院,既你這樣說,回去我就同你大伯說,瞧著吧,晚上他又要往祠堂裏找大伯父陪罪了。”
“是謖哥兒不爭氣,伯娘回去好好開解下大伯,他做的很夠了。”又道,“書院那邊也不用退了,讓戩哥兒去讀吧。”
崔戩于兄弟中最小,也最不顯,崔甫崔冉二月都過了縣試,崔禹崔重明年也要下場,差的不是一年兩年,常氏這回很痛快地應了。
崔蘭愔指著那匹紫丁香的暗花綢道,“回頭我艾葉件比甲給亭姐兒送過去。”
來應城後,二房已同大房說的明白,每月的月銀五十兩,崔謖同崔戩進學的花用外,公中再不能出別個了,所以三年來兩邊實是各過各的,這回過年時,大房沒餘錢制新裳,二房也只當沒見著。
現四匹料子,大房一人一後頂多能多出兩來,崔蘭愔卻想著給崔蘭亭出件比甲,真的很會做人了。
本來還想著繼續問陳太後宮裏的事兒,見崔蘭愔臉上顯了疲態,常氏就大好意思了,帶著二房幾個告辭走了。
等崔謖兄弟回來,聽說兩人所學的換了個兒,崔謖樂瘋了,當地兒舉起崔戩轉了好幾圈,又過來給崔蘭愔作揖,“二姐,等我從軍掙來爵位給你撐腰。”
“我覺著二姐指我更快些。”崔戩不甘示弱道。
崔晟一點沒有當爹的樣子,看熱鬧不嫌事大地道,“要不你倆立個賭約?”
“爹,我這兒還有活兒派給你呢。”崔蘭愔攔住人,“你幫我琢磨兩樣不油不膩能佐茶的吃食吧?”
“多會兒用?”
“當然是越快越好。”
“瞧好吧,至多兩日就得了。”
“我爹出馬就沒有不的。”崔蘭愔按著崔晟坐下,給他捶著肩背。
給崔晟哄得眉花眼笑著:“你不是想要清雅些的熏香麽,爹新琢磨了個方子,這兩日一起給你制出來。”
“爹,你應我的好弓呢?”“還有我的筆。”崔謖和崔戩也圍過來討起了債。
“都有,都有,等先忙了你二姐的。”
譚氏早産生的崔晟,他又是崔信唯一的脈,譚氏是小心再小心地給他養大的,凡事都由著,等發現他文不武不就,今兒學煉丹,明兒夜觀起天象,再不久又起了制筆,專用心于雜學偏門時,崔晟已經定了子掰不回來了。
事已至此又能怎樣,譚氏只能認了,當初讓出爵位的不甘也散了。給崔晟娶了小之家的姜氏,兒子頂不起門戶,還要倚仗二房,所以明知道崔謖天生的大力是走軍途的好料子,卻因二房顧忌他過崔昶,著崔謖讀了書,又由著二房安排崔戩陪著崔昶練起了弓馬。
外面,甚至二房的人都要瞧不上崔晟閑居在家,靠著二房和母親媳婦的嫁妝過日子,姜氏和大房的四個孩子卻都不這樣想,事事有回應,想要個什麽都會學著給做的崔三老爺,在姜氏和四個孩子眼裏再好不過了。
因著崔蘭愔發病起來胃口不開,崔晟就在古籍裏找菜譜和點心方子學著做,不想發掘出了另人驚豔的廚藝天賦。
就比如這會兒,崔蘭愔不知給表叔請安再要帶什麽吃食,只要知會一聲自家老爹,剩下只要出門那天拎著食盒走就好了。
崔蘭愔吃過陳太後的壽宴後,覺著廚的手藝比起崔三老爺的手藝也不如何了。
崔蘭愔去衛王府請安帶的兩樣點心就是崔三老爺的手藝。
崔三老爺就是這樣疼娘子孩子,進得書房下得廚房的好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