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崔寶珠等人早已在清河上游賞了一大圈。
“寶珠姐姐,李表兄,楊大哥!咱們靠岸猜燈謎,贏花燈去!”
幾人都沒有異議,楊顯忠便吩咐船家將畫舫靠向岸邊一人不太多的渡口。
畫舫穩穩停靠。
楊妙蓮第一個跳下船,拉著崔寶珠的手就往岸上最熱鬧的地方跑。
“寶珠姐姐,我們到橋上去看!”
楊妙蓮拉著崔寶珠,也不管同不同意,便往橋上跑。
“哎,你慢點!”崔寶珠被拽得一個踉蹌,好不容易才穩住形。
兩人上了橋,憑欄遠眺。
橋下河水湯湯,畫舫穿梭,燈影搖曳。
“真好看呀!”楊妙蓮嘆。
崔寶珠也看得有些癡了。
就在這時,楊妙蓮忽然“咦”了一聲,指著橋下某個方向。
“寶珠姐姐,你快看!那不是……那不是晉國公府的船嗎?”
崔寶珠順著指的方向去,果然見到一艘裝飾得極為奢華的畫舫正緩緩駛來。
船頭立著幾位錦公子,其中一人,正是趙文靖。
而在趙文靖旁,正是崔雪賦。
橋下的畫舫上,幾位公子哥也注意到了橋上的人。
“小公爺,看那橋上,那不是……崔家大姑娘嗎?”
另一位公子也湊趣道:“喲,還真是!這崔大姑娘,原以為今年不來了,這不,咱們剛游船,就眼地追著小公爺來了!”
趙文靖順著眾人所指的方向,抬起了頭。
這一眼,便進了漫天的燈火里。
石橋之上,亭亭玉立,未施黛,卻瑩潤,眉目清朗。
橋上懸掛的無數彩燈,將籠罩在一片溫暖明亮的暈之中。
那細碎的燈火,仿佛在發間、在眼底、在邊跳躍。
正微微偏著頭,似乎在說著什麼,邊帶著一淺淺的笑意。
那笑容,在璀璨的燈火映襯下,是說不出的憨與明。
尤其是那雙杏眼,水瀲滟,仿佛盛滿了橋下這整條清河的燈影。
這一刻,周圍的喧囂似乎都遠去了。
趙文靖的目,就這麼定定地落在了崔寶珠的臉上。
燈火闌珊,那張悉的臉龐,竟顯出一種他從未留意過的生與鮮妍。
不再是往日里那種刻意的討好與卑微,也不是那種不合時宜的糾纏與癡纏。
此刻的,就像這漫天燈火中的一盞,明亮,自在。
趙文靖頭了一下,心莫名地跳了一拍。
崔寶珠似有所覺,也正巧轉過頭來。
四目相對。
橋上,橋下。
隔著一水盈盈,隔著滿河燈影。
崔寶珠看到趙文靖正著自己,微微一怔。
避開趙文靖的目,牽起楊妙蓮的手,轉就往橋的另一頭跑。
“妙蓮,這里人太多了,我們去那邊看看花燈吧。”
趙文靖的目,就那麼直直地追著那個纖細的背影。
直到崔寶珠消失在涌的人里,他才收回視線。
/
街上游人如織,笑語喧闐。
崔寶珠拉著楊妙蓮,在人群中穿梭。
“寶珠姐姐,快來快來!前面那個燈謎攤子好熱鬧!”
崔寶珠被拽著,擺飛揚,發間的珠翠輕輕晃,映著燈火,流溢彩。
兩人好不容易到一個掛滿了各花燈的攤子前。
花燈做得極是巧。
有活靈活現的兔子燈,有展翅飛的凰燈,還有憨態可掬的鯉魚燈。
楊妙蓮一眼就相中了一盞并蓮花燈。
那蓮花燈做得栩栩如生,白的花瓣層層疊疊,燈蕊出溫暖的橘芒,雅致又不失喜慶。
“老丈,我們要猜這個燈謎!”
楊妙蓮指著蓮花燈下懸掛的謎面,興致地說道。
崔寶珠也湊過去看。
謎面上寫著:“一點殘紅海上生,半竿斜日岸頭明。嫡庶未分愁遠嫁,腹中約有啼聲。”
楊妙蓮托著下,念叨了好幾遍。
崔寶珠也在心里琢磨著。
周圍也有不人圍過來看熱鬧,七八舌地議論著。
李玄之看著崔寶珠那副眉頭鎖,苦苦思索的模樣,角不自覺地微微上揚。
他目掃過謎面,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只是,他并不打算說出來,看這般絞盡腦的模樣,倒也有趣。
楊顯忠也看出了謎底,只是礙于陛下未曾開口,他自然也不會多言。
“算了算了!”崔寶珠想得頭都大了,終于放棄。
“這燈謎太難了,我們猜不出來!”
習慣地去牽楊妙蓮的手。
手一片溫熱。
拉著那只手,轉就往人群外走。
“我們去那邊看看,那邊好像有賣糖畫的!”
走了幾步,覺得有些不對勁。
咦?
妙蓮這丫頭,今日手勁兒怎麼這般大?
而且……這手掌,寬厚,修長。
指腹和掌心,還有繭子。
崔寶珠心中一個“咯噔”。
腳步一頓,有些僵地,慢慢地,回過頭去。
月白的影,清雋的面容,不是李玄之又是誰?
他正含笑看著,深邃的眼眸在燈火下熠熠生輝,眸里帶著幾分戲謔,又帶著幾分……難以言喻的溫。
崔寶珠腦子“嗡”地一聲,像是被一道驚雷劈中,整個人都僵在了原地。
手……手還牽著呢!
像是被燙到了一般,猛地甩開李玄之的手,臉頰瞬間紅得像煮的蝦子。
“你……你……你怎麼……”結結,語無倫次。
李玄之看著這副驚慌失措的模樣,眼底的笑意更深了。
他低頭看了看自己方才被牽過的手,又抬眸看向崔寶珠,慢悠悠地開口。
“崔大姑娘,下次牽人之前,還是先看清楚些為好。”
崔寶珠一顆心砰砰直跳,臉上熱得能煎蛋了。
慌忙四下張,哪里還有楊妙蓮的影子?
“楊姑娘同兄長往那邊去了。”
李玄之正負手站在面前,好整以暇地看著。
燈火在他后明明滅滅,勾勒出他清俊的廓,和了他平日里那份不易親近的矜貴。
“那……那我們快去找他們吧!”
“等等。”
崔寶珠疑地回頭。
李玄之手指了指不遠的攤子,“不是要去買糖畫麼?”
此時,崔寶珠等人早已在清河上游賞了一大圈。
“寶珠姐姐,李表兄,楊大哥!咱們靠岸猜燈謎,贏花燈去!”
幾人都沒有異議,楊顯忠便吩咐船家將畫舫靠向岸邊一人不太多的渡口。
畫舫穩穩停靠。
楊妙蓮第一個跳下船,拉著崔寶珠的手就往岸上最熱鬧的地方跑。
“寶珠姐姐,我們到橋上去看!”
楊妙蓮拉著崔寶珠,也不管同不同意,便往橋上跑。
“哎,你慢點!”崔寶珠被拽得一個踉蹌,好不容易才穩住形。
兩人上了橋,憑欄遠眺。
橋下河水湯湯,畫舫穿梭,燈影搖曳。
“真好看呀!”楊妙蓮嘆。
崔寶珠也看得有些癡了。
就在這時,楊妙蓮忽然“咦”了一聲,指著橋下某個方向。
“寶珠姐姐,你快看!那不是……那不是晉國公府的船嗎?”
崔寶珠順著指的方向去,果然見到一艘裝飾得極為奢華的畫舫正緩緩駛來。
船頭立著幾位錦公子,其中一人,正是趙文靖。
而在趙文靖旁,正是崔雪賦。
橋下的畫舫上,幾位公子哥也注意到了橋上的人。
“小公爺,看那橋上,那不是……崔家大姑娘嗎?”
另一位公子也湊趣道:“喲,還真是!這崔大姑娘,原以為今年不來了,這不,咱們剛游船,就眼地追著小公爺來了!”
趙文靖順著眾人所指的方向,抬起了頭。
這一眼,便進了漫天的燈火里。
石橋之上,亭亭玉立,未施黛,卻瑩潤,眉目清朗。
橋上懸掛的無數彩燈,將籠罩在一片溫暖明亮的暈之中。
那細碎的燈火,仿佛在發間、在眼底、在邊跳躍。
正微微偏著頭,似乎在說著什麼,邊帶著一淺淺的笑意。
那笑容,在璀璨的燈火映襯下,是說不出的憨與明。
尤其是那雙杏眼,水瀲滟,仿佛盛滿了橋下這整條清河的燈影。
這一刻,周圍的喧囂似乎都遠去了。
趙文靖的目,就這麼定定地落在了崔寶珠的臉上。
燈火闌珊,那張悉的臉龐,竟顯出一種他從未留意過的生與鮮妍。
不再是往日里那種刻意的討好與卑微,也不是那種不合時宜的糾纏與癡纏。
此刻的,就像這漫天燈火中的一盞,明亮,自在。
趙文靖頭了一下,心莫名地跳了一拍。
崔寶珠似有所覺,也正巧轉過頭來。
四目相對。
橋上,橋下。
隔著一水盈盈,隔著滿河燈影。
崔寶珠看到趙文靖正著自己,微微一怔。
避開趙文靖的目,牽起楊妙蓮的手,轉就往橋的另一頭跑。
“妙蓮,這里人太多了,我們去那邊看看花燈吧。”
趙文靖的目,就那麼直直地追著那個纖細的背影。
直到崔寶珠消失在涌的人里,他才收回視線。
/
街上游人如織,笑語喧闐。
崔寶珠拉著楊妙蓮,在人群中穿梭。
“寶珠姐姐,快來快來!前面那個燈謎攤子好熱鬧!”
崔寶珠被拽著,擺飛揚,發間的珠翠輕輕晃,映著燈火,流溢彩。
兩人好不容易到一個掛滿了各花燈的攤子前。
花燈做得極是巧。
有活靈活現的兔子燈,有展翅飛的凰燈,還有憨態可掬的鯉魚燈。
楊妙蓮一眼就相中了一盞并蓮花燈。
那蓮花燈做得栩栩如生,白的花瓣層層疊疊,燈蕊出溫暖的橘芒,雅致又不失喜慶。
“老丈,我們要猜這個燈謎!”
楊妙蓮指著蓮花燈下懸掛的謎面,興致地說道。
崔寶珠也湊過去看。
謎面上寫著:“一點殘紅海上生,半竿斜日岸頭明。嫡庶未分愁遠嫁,腹中約有啼聲。”
楊妙蓮托著下,念叨了好幾遍。
崔寶珠也在心里琢磨著。
周圍也有不人圍過來看熱鬧,七八舌地議論著。
李玄之看著崔寶珠那副眉頭鎖,苦苦思索的模樣,角不自覺地微微上揚。
他目掃過謎面,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只是,他并不打算說出來,看這般絞盡腦的模樣,倒也有趣。
楊顯忠也看出了謎底,只是礙于陛下未曾開口,他自然也不會多言。
“算了算了!”崔寶珠想得頭都大了,終于放棄。
“這燈謎太難了,我們猜不出來!”
習慣地去牽楊妙蓮的手。
手一片溫熱。
拉著那只手,轉就往人群外走。
“我們去那邊看看,那邊好像有賣糖畫的!”
走了幾步,覺得有些不對勁。
咦?
妙蓮這丫頭,今日手勁兒怎麼這般大?
而且……這手掌,寬厚,修長。
指腹和掌心,還有繭子。
崔寶珠心中一個“咯噔”。
腳步一頓,有些僵地,慢慢地,回過頭去。
月白的影,清雋的面容,不是李玄之又是誰?
他正含笑看著,深邃的眼眸在燈火下熠熠生輝,眸里帶著幾分戲謔,又帶著幾分……難以言喻的溫。
崔寶珠腦子“嗡”地一聲,像是被一道驚雷劈中,整個人都僵在了原地。
手……手還牽著呢!
像是被燙到了一般,猛地甩開李玄之的手,臉頰瞬間紅得像煮的蝦子。
“你……你……你怎麼……”結結,語無倫次。
李玄之看著這副驚慌失措的模樣,眼底的笑意更深了。
他低頭看了看自己方才被牽過的手,又抬眸看向崔寶珠,慢悠悠地開口。
“崔大姑娘,下次牽人之前,還是先看清楚些為好。”
崔寶珠一顆心砰砰直跳,臉上熱得能煎蛋了。
慌忙四下張,哪里還有楊妙蓮的影子?
“楊姑娘同兄長往那邊去了。”
李玄之正負手站在面前,好整以暇地看著。
燈火在他后明明滅滅,勾勒出他清俊的廓,和了他平日里那份不易親近的矜貴。
“那……那我們快去找他們吧!”
“等等。”
崔寶珠疑地回頭。
李玄之手指了指不遠的攤子,“不是要去買糖畫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