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文娘把月餅送出,楊妙蓮的節禮和信就先到了。
崔寶珠接過信,展開一看。
“寶珠姐姐,中秋月圓,咱們一道去云夢湖上泛舟賞月可好?務必賞。”
連忙讓文娘收了楊妙蓮送來的節禮,又回了一封信,說自己中秋夜一定赴約。
至于自己做的那兩盒月餅,便也讓楊府的管事媳婦一道帶了回去。
一晃便到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崔府的庭院里,早已擺設了香案,供上了各瓜果、月餅。
崔老夫人領著府中眾人,朝著月亮,燃香叩拜。
拜月剛畢,便有丫鬟進來通傳:“老夫人,老爺,夫人,安遠伯府的楊九姑娘來了。”
“崔伯父,崔伯母,老夫人安好!”楊妙蓮脆生生地行了禮。
然后便一把拉住崔寶珠的手:“寶珠姐姐,我來接你啦!船都備好了!”
崔仁貴見楊妙蓮后跟著眾嬤嬤,又聽說是去泛舟賞月,倒也沒多說什麼,只點了點頭:“去吧,早些回來。”
崔老夫人鼻子里輕輕哼了一聲,沒說話。
如今是越發瞧不上崔寶珠這副不安分的樣子,整日里就知道往外跑,偏生是安遠伯府,他們得罪不起,只能由著這丫頭撒歡。
劉湘君則笑著應酬了幾句:“有勞楊姑娘還特意跑一趟,寶珠能有你這樣的好姐妹,是的福氣。”
崔寶珠歡喜應了,對崔仁貴和劉湘君福了福:“兒知道了。”
崔寶珠點了點頭,帶著文娘和崔仁貴給安排的兩個嬤嬤,跟著楊妙蓮出了崔府大門。
今夜的云夢湖,果然與平日不同。
湖面上,畫舫游船,星羅棋布,盞盞燈籠點綴其間。
到了船邊,楊妙蓮對跟來一眾丫鬟小廝道:“你們都在岸上候著吧,船上地方不大,人多了反而拘束。”
下人們應了聲“是”,便在岸邊尋了個避風等候。
崔寶珠隨著楊妙蓮往船艙走去。
李玄之和楊顯忠已經在等著了。
楊顯忠躬行禮:“崔姑娘。”
李玄之也微微頷首,朝崔寶珠點頭致意。
“李公子。”崔寶珠福了福。
李玄之看著,角微微揚起:“崔大姑娘。”
楊妙蓮看著兩人打招呼,眼珠一轉,角揚起了一抹狡黠的笑意。
“表兄,我和哥哥去看看船上的準備況,你和寶珠姐姐先坐一會兒,我們馬上回來!”
船艙,一時只剩下了崔寶珠和李玄之兩人。
這船艙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此刻,卻覺得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悄悄抬眼,飛快地瞥了一眼對面的李玄之。
他正姿態閑適地坐在那里,手里端著一杯清茶,目落在窗外那皎潔的明月上,神淡然。
月過窗欞,在他素白的錦袍上灑下一片清輝,越發襯得他眉目如畫,清逸出塵。
“姑娘送來的月餅,味道極好。”
“李公子過獎了。”
“那……公子最喜歡哪一種口味?”
問完之后,心里便有些惴惴不安,這個問題,是不是顯得太刻意了些?
萬一他隨口說一個,偏偏不是最費心思琢磨的那一款,豈不是要空歡喜一場?
“玫瑰松仁,香氣馥郁。”
“棗泥核桃,甜而不膩,用料扎實。”
“五仁火,咸甜相宜,口富,頗有新意。”
他是不是本沒留意到那牛香芋的?
還是說,他并不喜歡那種新奇的口味?
就在崔寶珠暗自有些失落之際,又聽到他說。
“不過,若論最為特別,當屬那牛香芋的。”
崔寶珠猛地抬起頭,一雙杏眼亮晶晶地著他。
“公子……也喜歡那個?”
“牛醇厚,香芋綿,甜度亦是恰到好。”李玄之不疾不徐地說道,“口細膩,回味悠長。”
“我……我還怕公子會吃不慣那樣的口味。”
“姑娘巧手,這份回禮,李某也略備了一二。”
李玄之說著,從旁的矮幾下方,取出了一個件。
崔寶珠好奇地循聲去。
那是一盞造型別致的月兔燈籠。
“乞巧節那日,見姑娘似乎對燈籠有獨鐘。”李玄之將燈籠緩緩遞到的面前,“便隨意做了這麼一個,不敬意,還姑娘不要嫌棄才好。”
“怎會嫌棄?這燈籠……真好看。”
不釋手地捧著,翻來覆去地細細打量。
“比那燈王,還要好看。”
“這是李公子……親手做的?”崔寶珠還是有些難以置信。
“嗯。”
崔寶珠知道,扎燈籠這種活計,看似簡單,實則頗費心思和功夫。
從選竹、劈篾、扎制骨架,到糊紙、繪畫……每一步,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靈巧的巧思。
他竟然會為了,花費心思去做這個。
崔寶珠的心,徹底被這盞小小的月兔燈給填滿了。
是甜的,是暖的,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悸,在心底悄悄蔓延。
“多謝李公子。”
的聲音,糯糯的,像極了親手做的牛香芋月餅,帶著一的甜意。
李玄之看著那雙明亮的眼眸彎了兩道淺淺的月牙兒,長長的睫像蝶翼一般輕輕扇著。
李玄之角的笑意愈發深邃了幾分。
“姑娘喜歡就好。”
“哎呀!表兄!寶珠姐姐!你們在里頭做什麼呢?快出來呀!今夜的月亮,又大又圓,亮堂得很。”
接著,艙門“吱呀”一聲被推開。
楊妙蓮探進一個小腦袋,烏溜溜的眼睛在兩人之間轉了轉,臉上掛著明晃晃的笑。
幾人到了甲板上,晚風徐來,帶著湖水的清冽和岸邊若有似無的桂子香氣,拂在臉上,說不出的愜意舒暢。
崔寶珠走到船舷邊,扶著欄桿,深吸一口氣,只覺得心曠神怡。
微微探出子,去看水中那破碎的月影,隨著水波漾,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小心些。”
“這船舷雖有欄桿,但夜里湖風大,姑娘還是不要太靠近了,當心腳下,不要失足掉下去了。”
“知道了。”應道。
“李公子,你說,那月亮上邊,是不是真的住著嫦娥仙子,還有玉兔呀?”
小時候,聽文娘講過許多關于月宮的傳說,心里總是充滿了好奇。
李玄之側過頭,看著被月映照得格外的側臉,還有那雙閃爍著純真芒的杏眼。
“月亮上有沒有嫦娥仙子,我卻是不知曉的。”
“不過……我倒是真的見過一位小仙。”
“真的嗎?”崔寶珠眼睛倏地一亮,好奇心瞬間被勾了起來。
“在哪里見過的?長什麼樣子?”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崔寶珠先是一怔,隨即明白過來。
……就是那個小仙?
李公子是在……夸嗎?
的心,咚咚咚地跳個不停,又慌又。
咬了咬下,過了好一會兒,才鼓起勇氣,抬起頭,佯裝生氣地瞪著李玄之。
“好你個李玄之!你竟敢取笑我!”
李玄之。
他李玄之。
李玄之只覺得心口某個地方,微微一震。
還沒等文娘把月餅送出,楊妙蓮的節禮和信就先到了。
崔寶珠接過信,展開一看。
“寶珠姐姐,中秋月圓,咱們一道去云夢湖上泛舟賞月可好?務必賞。”
連忙讓文娘收了楊妙蓮送來的節禮,又回了一封信,說自己中秋夜一定赴約。
至于自己做的那兩盒月餅,便也讓楊府的管事媳婦一道帶了回去。
一晃便到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崔府的庭院里,早已擺設了香案,供上了各瓜果、月餅。
崔老夫人領著府中眾人,朝著月亮,燃香叩拜。
拜月剛畢,便有丫鬟進來通傳:“老夫人,老爺,夫人,安遠伯府的楊九姑娘來了。”
“崔伯父,崔伯母,老夫人安好!”楊妙蓮脆生生地行了禮。
然后便一把拉住崔寶珠的手:“寶珠姐姐,我來接你啦!船都備好了!”
崔仁貴見楊妙蓮后跟著眾嬤嬤,又聽說是去泛舟賞月,倒也沒多說什麼,只點了點頭:“去吧,早些回來。”
崔老夫人鼻子里輕輕哼了一聲,沒說話。
如今是越發瞧不上崔寶珠這副不安分的樣子,整日里就知道往外跑,偏生是安遠伯府,他們得罪不起,只能由著這丫頭撒歡。
劉湘君則笑著應酬了幾句:“有勞楊姑娘還特意跑一趟,寶珠能有你這樣的好姐妹,是的福氣。”
崔寶珠歡喜應了,對崔仁貴和劉湘君福了福:“兒知道了。”
崔寶珠點了點頭,帶著文娘和崔仁貴給安排的兩個嬤嬤,跟著楊妙蓮出了崔府大門。
今夜的云夢湖,果然與平日不同。
湖面上,畫舫游船,星羅棋布,盞盞燈籠點綴其間。
到了船邊,楊妙蓮對跟來一眾丫鬟小廝道:“你們都在岸上候著吧,船上地方不大,人多了反而拘束。”
下人們應了聲“是”,便在岸邊尋了個避風等候。
崔寶珠隨著楊妙蓮往船艙走去。
李玄之和楊顯忠已經在等著了。
楊顯忠躬行禮:“崔姑娘。”
李玄之也微微頷首,朝崔寶珠點頭致意。
“李公子。”崔寶珠福了福。
李玄之看著,角微微揚起:“崔大姑娘。”
楊妙蓮看著兩人打招呼,眼珠一轉,角揚起了一抹狡黠的笑意。
“表兄,我和哥哥去看看船上的準備況,你和寶珠姐姐先坐一會兒,我們馬上回來!”
船艙,一時只剩下了崔寶珠和李玄之兩人。
這船艙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此刻,卻覺得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悄悄抬眼,飛快地瞥了一眼對面的李玄之。
他正姿態閑適地坐在那里,手里端著一杯清茶,目落在窗外那皎潔的明月上,神淡然。
月過窗欞,在他素白的錦袍上灑下一片清輝,越發襯得他眉目如畫,清逸出塵。
“姑娘送來的月餅,味道極好。”
“李公子過獎了。”
“那……公子最喜歡哪一種口味?”
問完之后,心里便有些惴惴不安,這個問題,是不是顯得太刻意了些?
萬一他隨口說一個,偏偏不是最費心思琢磨的那一款,豈不是要空歡喜一場?
“玫瑰松仁,香氣馥郁。”
“棗泥核桃,甜而不膩,用料扎實。”
“五仁火,咸甜相宜,口富,頗有新意。”
他是不是本沒留意到那牛香芋的?
還是說,他并不喜歡那種新奇的口味?
就在崔寶珠暗自有些失落之際,又聽到他說。
“不過,若論最為特別,當屬那牛香芋的。”
崔寶珠猛地抬起頭,一雙杏眼亮晶晶地著他。
“公子……也喜歡那個?”
“牛醇厚,香芋綿,甜度亦是恰到好。”李玄之不疾不徐地說道,“口細膩,回味悠長。”
“我……我還怕公子會吃不慣那樣的口味。”
“姑娘巧手,這份回禮,李某也略備了一二。”
李玄之說著,從旁的矮幾下方,取出了一個件。
崔寶珠好奇地循聲去。
那是一盞造型別致的月兔燈籠。
“乞巧節那日,見姑娘似乎對燈籠有獨鐘。”李玄之將燈籠緩緩遞到的面前,“便隨意做了這麼一個,不敬意,還姑娘不要嫌棄才好。”
“怎會嫌棄?這燈籠……真好看。”
不釋手地捧著,翻來覆去地細細打量。
“比那燈王,還要好看。”
“這是李公子……親手做的?”崔寶珠還是有些難以置信。
“嗯。”
崔寶珠知道,扎燈籠這種活計,看似簡單,實則頗費心思和功夫。
從選竹、劈篾、扎制骨架,到糊紙、繪畫……每一步,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靈巧的巧思。
他竟然會為了,花費心思去做這個。
崔寶珠的心,徹底被這盞小小的月兔燈給填滿了。
是甜的,是暖的,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悸,在心底悄悄蔓延。
“多謝李公子。”
的聲音,糯糯的,像極了親手做的牛香芋月餅,帶著一的甜意。
李玄之看著那雙明亮的眼眸彎了兩道淺淺的月牙兒,長長的睫像蝶翼一般輕輕扇著。
李玄之角的笑意愈發深邃了幾分。
“姑娘喜歡就好。”
“哎呀!表兄!寶珠姐姐!你們在里頭做什麼呢?快出來呀!今夜的月亮,又大又圓,亮堂得很。”
接著,艙門“吱呀”一聲被推開。
楊妙蓮探進一個小腦袋,烏溜溜的眼睛在兩人之間轉了轉,臉上掛著明晃晃的笑。
幾人到了甲板上,晚風徐來,帶著湖水的清冽和岸邊若有似無的桂子香氣,拂在臉上,說不出的愜意舒暢。
崔寶珠走到船舷邊,扶著欄桿,深吸一口氣,只覺得心曠神怡。
微微探出子,去看水中那破碎的月影,隨著水波漾,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小心些。”
“這船舷雖有欄桿,但夜里湖風大,姑娘還是不要太靠近了,當心腳下,不要失足掉下去了。”
“知道了。”應道。
“李公子,你說,那月亮上邊,是不是真的住著嫦娥仙子,還有玉兔呀?”
小時候,聽文娘講過許多關于月宮的傳說,心里總是充滿了好奇。
李玄之側過頭,看著被月映照得格外的側臉,還有那雙閃爍著純真芒的杏眼。
“月亮上有沒有嫦娥仙子,我卻是不知曉的。”
“不過……我倒是真的見過一位小仙。”
“真的嗎?”崔寶珠眼睛倏地一亮,好奇心瞬間被勾了起來。
“在哪里見過的?長什麼樣子?”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崔寶珠先是一怔,隨即明白過來。
……就是那個小仙?
李公子是在……夸嗎?
的心,咚咚咚地跳個不停,又慌又。
咬了咬下,過了好一會兒,才鼓起勇氣,抬起頭,佯裝生氣地瞪著李玄之。
“好你個李玄之!你竟敢取笑我!”
李玄之。
他李玄之。
李玄之只覺得心口某個地方,微微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