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生産
等到除服的旨意終于下來, 已是十一月中旬,後罩房院子裏那顆楓樹葉子漸次由綠轉紅,在一片蕭索的秋風中, 如火如荼, 了唯一豔麗的亮。
程婉蘊很喜歡,時常臨窗賞景,還撿了幾片好看的葉子在書裏做書簽。
斯人已逝, 活著的人也要漸漸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中,如今執掌後宮的大權移給了鈕鈷祿貴妃及惠宜德榮四妃,宮裏的氛圍在權利的更疊中又重新平靜下來。
太子這段時日很高興, 捧著一沓厚厚的信讀了又讀,到程婉蘊這兒也不忘帶著,搖著搖椅一日看上三四遍也有的,每每看完更是一臉滿足。
那信封火漆瞧著很眼,因此太子每每讀信,就借口避開。
面包窯被開發了新功能——烤豆腐!真的太絕了, 只要兩塊水豆腐,將豆腐切拇指大小的塊狀, 放面包窯中烤制半個時辰, 中間翻面刷油一次就功了!
剛烤好的豆腐會膨脹起來, 雖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但烤豆腐一定要趁熱吃,才有那外裏的絕妙口。
程婉蘊還調了幾種醬, 甜辣的、酸辣的、孜然的, 蘸醬吃起來堪比後世的鐵板燒豆腐, 躲在面包窯跟前,被豆腐燙得直哈氣, 卻還是停不下來。
秋高氣爽,胤礽在屋子裏讀信,最後一遍讀完,他總算有了一真實,心緒仿佛也隨風飄廣袤漠北。
尼布楚的事兒,已有了定論。
在戈文到來前,明珠與索額圖已設法聯絡上了那些流亡的蒙古人,又借著蒙古人的掩護,以買賣糧食、農為借口在城中穿梭,不斷暗示在大清治下的老百姓如何安居樂業、自由自在,那描繪出來的盛世景象,輕易便撬了這座邊城本就脆弱得不堪一擊的民心向背。
戈文到了的第一日,就如夢中一般傲慢地提出各式各樣的談判要求,面對此等下馬威,明珠卻笑瞇瞇地按住暴躁的索額圖,通通都應下了。
索額圖面難看,重重哼了一聲:“沒骨氣。”
明珠笑意更深,搖搖手指:“讓他跳得再高些,打起來才爽快嘛。”
第一日的談判,戈文也如夢中一般惡人先告狀,在談判桌上滔滔不絕,明珠以副使的份列席,一言不發,任由索額圖和戈文兩人大吵起來,相互指責。
第二日,戈文率先提出將黑龍江以北劃歸俄國,索額圖再次破口大罵,幾經爭執,戈文假意讓步說:“既然如此,邊界劃到牛滿河。”
索額圖正要說什麽,卻不妨被明珠用力踩了一腳。
等他“嗷”得一聲回過頭,明珠已示意徐日升翻譯道:“我大清對此次和談,只有一點要求。黑龍江兩岸、喀爾喀蒙古及貝加爾湖以東皆為我中國之地,鄂人應歸還尼布楚和雅克薩,以勒拿河和貝加爾湖為國界,其餘免談。”
戈文極力反對且詆毀,鄂人世代在貝加爾湖游牧,豈能說其為大清領土?
明珠也不多說,十分淡然地笑了笑:“談不攏就算了,我們走吧。”
明珠拽起懵圈的索額圖,對徐日升和張誠招了招手,起就走。
戈文瞪大了眼,清廷有何依仗,竟敢如此強不?老謀深算的戈文沉得住氣,并沒有阻止二人離開,反而借機提出休會,還散布在尼布楚增派了火槍手的消息,妄圖借此給大清使團施。
他比誰都知道,談判這種事不能急。
而這時,明珠正拉著索額圖在帳篷裏烤羊。
帳篷裏有個火坑,上頭架了鐵箅串了只小羊羔,正是火候好的時候,羊羔是正宗的烏珠穆沁羊,外表已經被烤得金黃油亮,外部的皮也焦黃發脆,但只要拿匕首劃開羊肚,便能發現部的綿,保有羊本清香的同時,又浸了烤醬香味,香味俱全。
“明珠,你這烤羊的手藝不錯,”索額圖一邊大口嚼一邊含糊不清地說:“不過都這時候了,你怎麽還有心思烤,萬一真打起來……我雖然不怕,但回去你我都得吃掛落。”
索額圖本來是過來找明珠吵架的,結果還沒開帳篷氈子,鼻尖忽然聞見一撲鼻香味,他循著香味走了進去,就見明珠好整以暇地拿刷子給烤羊刷醬呢。
因為太香了,索額圖說話時還不小心噴出幾點唾沫星子。
明珠嫌棄地往後移了移子,避開索額圖噴出來的沫,細細地用蒙古刀片下來一塊兒滋滋冒油的羊,放口中細嚼慢咽,吞下去了才道:“你等會吃完就去預備一下,明兒天不亮就把將士們都拉出來在河邊軍演練,都賣力些,擂鼓吹號,讓那老頭睡不好覺。”
“你果然是個蔫壞的。”索額圖咧大笑,他最喜歡幹這種嚇唬人的事了,順便也把將士們拉出來練練,可別鏽了刀!
于是戈文躺在床上,忽然就被震天響的炮火聲嚇得竄了起來。
急匆匆地跟著隨行親兵到城牆上一看,不由一陣頭暈目眩。
河對岸全是烏的士兵和船艦,旌旗獵獵,火炮森森。
親兵道:“大清使團正告,他們正在練兵軍演,請大使不要驚慌。”
戈文:“……”
大清的兵強馬壯也被尼布楚的邊民默默看在眼裏。
“也讓我看看那黃老頭吃癟的臉!”河對岸,明珠手中的西洋遠鏡被索額圖一把奪去,“哈哈哈你看他,他那臉都拉個老瓜……”
這夯貨果然不知道什麽客氣!明珠很無語,然後轉頭又從扈從親兵手裏再拿了一支遠鏡。
戈文從這軍演中嗅到了一不安的味道,當晚,他便要求繼續談判。
這人不愧是個談判高手,此時此刻依舊沒有示弱,反而繼續自己的攻勢,他嚴詞告訴索額圖沙皇絕不會放棄雅克薩,大清的要求他沒辦法答應,不如雙方以石勒喀河為界,他已讓了一大步!
明珠微笑著拒絕:“我大清之訴求,已說得很清楚了,大使若不能接,我們也不介意用武力解決這一爭議問題。”
“你們想要劃分喀爾喀與西伯利亞的邊界問題,但……”戈文站了起來,眼眸翳:“可是喀爾喀蒙古早已被葛尓丹占領,大清沒有資格與我鄂國就此談判!”
戈文說完,銳利如鷹的眸子便來回掃過對面大清使臣的臉,沒想到明珠與索額圖等人都一臉平靜,毫不為所。
戈文還覺得奇怪,沒等再開口,卻聽尼布楚城中竟然傳來了喊殺聲。
戈文臉大變!
“現在,大使能好好說話了嗎?”明珠還是那個微笑的樣子,甚至笑意更深了。
戈文頹唐地跌坐在椅子裏,許久許久都沒有再說話。
之後談判便十分順利,戈文總算低下他那自詡高貴的頭顱,但還是在作出讓步後錙銖必較,與明珠你來我往、討價還價,最後姿態低到塵埃裏,哪怕是一尺一寸也要計較,即便是懇求、示弱,他依然用盡了萬般手段去爭取、斡旋。
索額圖對他這樣沒臉沒皮、反複無常的狡詐個厭惡至極,早就想派兵圍了尼布楚,但被明珠攔了:“我們已達到目的,不要趕盡殺絕。”
兔子急了還咬人,這種事過猶不及。
胤礽讀信至此,與索額圖的卻大有不同。他對這戈文倒有點改觀。
他認為戈文是忠臣。
與夢中那占盡了優勢一路高歌猛進的戈文不同,此時的他腹背敵、孤軍戰,卻沒有輕言放棄,仍舊為了國家拼盡全力。
最後談判的結果,是沙鄂歸還尼布楚及雅克薩,以外興安嶺-貝加爾湖為界。
但貝加爾湖全部都屬于鄂國。
這與鄂人侵黑龍江流域之前的邊界其實一致,大清沒有多要鄂國的土地,也沒有失去原有的土地。
這個結果傳回京城,康熙筆朱批在折子上緒激地連批了三個大大的“好”字,讓索額圖與明珠盡快簽訂合約。
康熙二十八年九月七日,清鄂兩國在尼布楚雙方握手言和,索額圖代表清廷與戈文在條約上簽字蓋章,并使用了拉丁文、鄂文、滿文各記敘了三份。
簽完了合約,明珠和索額圖并未立刻啓程回來,而是又盯著刻了界碑,完了尼布楚和雅克薩兩個城市的軍隊接換防。當鄂人離開尼布楚時,城中的邊民載歌載舞,揮舞著彩帶與鮮花,迎接著大清將士。
做完這一切,明珠又向索額圖提出,要將兩國通商的貿易口岸搭起來,不然鄂人冬天活不下去,越過西伯利亞跑過來打劫的事定然還會再次發生。
到時候合約就為一紙空談了。
因此,胤礽收到信的時候雖然已經十一月了,但大清使團卻還未啓程回來。
康熙收到使團繼續留在尼布楚的折子比他早多了,已批複:“大善!依策安定邊境,盡收人心。”
他做了兩次夢,夢中結局也被功改變兩次,這讓胤礽怎麽能不高興呢?難不真是上天在庇佑大清,才讓他接連兩次做了此等警示之夢?
胤礽期待著再夢境,只是這夢向來毫無征兆,夢中之事也沒個由頭,兩次做夢毫無關聯,這時日一長,他也不再將心神記掛在這等縹緲之事上頭。
等進了十二月,宮裏就提前開始忙活過年的事兒了,各地的皇莊陸續拉著大車往宮裏運東西,否則再晚上一兩個月,那雪下得大了,路就不好走了。
毓慶宮裏也不例外,先是尚監來為太子量了冬,太子是除了康熙外服制規格最高的人,過年的時候要穿的服飾多樣隆重,不僅分了朝服、吉服、常服、戎服等類別,還都采用昂貴的緙制。
尚監來人的時候,太子正在程婉蘊院裏逗貓玩。
程婉蘊用和彩石做了逗貓棒,咪咪很賞臉,每次拿出來都撲得又滾又跳,若是把逗貓棒放在它尾上,它還會瞪大貓眼,猛地扭抱住尾啃,然後一口把自己咬疼了,又“嗷”地一聲。
但過一會,它又忘了教訓,每次都重蹈覆轍,把胤礽笑得不行。
這時候,門上傳話,說尚監遣人來為太子量。
太子還在長,去年的服今年就短了,因此尚監年年都要預備新。
胤礽懶得回去,就說在這兒量。
程婉蘊這才開了眼界。
太子的吉服為杏黃四爪蟒袍,非明黃,但其他規制皆與皇帝一致。
過年太子隨康熙參加朝會接文武百叩拜時便穿杏黃四爪蟒袍,外罩貂皮端罩,掛朝珠,腰系朝帶;朝中儀式結束,得換上另一月白緙彩雲藍蟒袍去寧壽宮拜見太後,到了晚上除夕夜家國大宴,還得再換另一香緙蟒袍。
大宴有三場,第一場宴臣工、宗室,第二場宴後宮妃嬪,第三場宴親王、皇子。
每場有每場的穿著,一天下來就要換五六趟服。真是累人啊!
接著,宮裏又開始預備春聯。
宮裏用春聯的地方多,不得不早早便開始籌備,先要由工部據各宮殿宇的規格、等級還確定春聯的樣式和尺寸,再讓務府造辦按制裁做,有的地方要用白娟,有的地方要用鑲黃娟邊的紅砂紙,還有各門神畫,確定好數目況和樣式,再讓書法出衆的翰林學士用吉祥語寫上瑰麗典雅的辭藻。
寫完以後便先收起來,等臘月二十三各部院各衙門都“封印”以後才掛。
毓慶宮的春聯是太子自個寫的。
他給程婉蘊寫的是“萬象更新春滿園,福人天賜好年”,這是希年年有福氣,過得好;給王格格寫的是“富貴三春景,平安兩字金。”,希能平安生子;給李氏寫了“太平天下福,仁讓裏中春”。
李氏見了,只笑了笑:“太平?仁讓?太子爺還是不放心我。”
說完便讓金嬤嬤好好收起來。
等真熬過了年,程婉蘊才好好松口氣。
是頭一回在宮裏過年,才知道規矩多得很,也極累人,幸好如今只是個格格,既不用宮拜年,也不用參加宮宴,太子就不同了,自打進了臘月,他就了康熙的部掛件似的,每日都有不同的事忙。
從初一到十五,又各有各的活,比如要接神,康熙會領著太子到佛堂拈香行禮,出時還要放鞭炮;所謂“擡頭請神,低頭踩歲”,選好吉日,要從戶庭到大門的路上灑滿芝麻稭,人們在上面走以祈福,這“踩歲”。
太子帶著兄弟們在乾清宮踩了一遍、到寧壽宮又踩了一遍,收了兩回歲錢。
回了毓慶宮,他笑意盈盈給程婉蘊手裏放了只沉甸甸的金緞繡福魚的荷包,還拉著程婉蘊在廊下再踩了一遍芝麻稭,芝麻稭在腳下碎裂,劈啪作響,外頭亦響起竹聲聲,他握著的手,眼眸溫明亮,誠心誠意地祝禱:“願我的阿婉來歲芝麻開花節節高,歲歲平安。”
程婉蘊聽得眼眶一熱,扭像只小熊似的抱住了他,埋頭聽他膛裏發出的悶笑。
這家夥小小年紀就很會了怎麽辦。
冷靜!冷靜啊!
進了臘月,除了祭竈神、大掃除、做棗糕,預備年禮送給李氏和王唐兩位格格,程婉蘊便是剪剪窗花,翻一翻庫房裏有沒有不違制的普通料子,當做“優秀員工”獎品賞給院子裏伺候的人,又按照全年當差的況,給發了年終獎。
添金樂得日日都笑得合不攏,對于他們這些太監來說,什麽都是虛的,只有銀子最實在。紅櫻、青杏、碧桃也是,們也盼著多攢些己,到時出宮以後家人還能給謀個好親。
添銀倒是平靜,他收了銀子磕完頭,還分了大半給外頭做活的小太監。過年前後下了兩場大雪,那小太監就負責掃門前的雪,沒兩天臉上手上都凍得紅腫,他們一不敢耽擱差事,二沒那些銀子調理,都是咬咬牙就過去了。
添銀以前也曾當過多年使太監,心知不易,便將自己得的賞分了出去。
程婉蘊知道以後,提了使宮和太監的月例,至于添銀……他是個沉默冷言的子,領著庫房的差事就只做好庫存的差事,平日裏也不到面前來鑽營,就是來回差事,也是一板一眼拿著庫房冊子認認真真回事。
多一句都不說,什麽吉祥話、拍馬屁更是一概不會。
所以他平日裏除了自己的月錢,也沒別的進項,添金這樣油機靈的人,就天都有不同的人孝敬他,本不用人心。
程婉蘊就來青杏商量,要不要悄悄地再給他賞點銀子。
青杏子沉靜,又是個細心的,平日裏還能和添銀說上幾句話,便搖頭道:“添銀家裏沒人了,他自己又沒了,攢再多銀子也是白費,他又是那樣酸書生似的一個人,讀書讀傻了的,一味只想在您邊安心做事,什麽也不求的,想來他自己也不會要的。您放心,平日裏我多顧著些,總不會他肚子。”
也是,程婉蘊心想,賞銀子畢竟打眼,再怎麽悄悄的,也容易人知道,別惹得其他人眼紅,這才是害了他。他若只想安安靜靜有個地方了此殘生,又何必擾人清靜?
自己院子裏料理完了,便開始選年禮。
給李氏準備了一只紫檀炕屏,這東西其他都普通,唯雕工分外巧,金嬤嬤來回說側福晉格外喜歡,給回了一只青玉做的足香爐。
給唐格格準備的是一把金算盤,足金打的;王格格那邊是托太子拿到佛堂供奉過的百子納福被,蘇繡的,繡工絕了,要不是實在不知道送什麽,程婉蘊都不舍得拿出來。
王格格子重了,越發深居簡出,程婉蘊還是過年的時候才見了一面,見了不由結結實實地唬了一跳,王格格真如那等發面過頭的饅頭,白胖白胖的,都快認不出來了。
不僅肚子大得驚人,便是自個也胖許多。
程婉蘊上輩子自己沒有孩子,但邊有早婚的朋友,也是吃得多孩子大,後來檢查八斤多,這麽大實在是順不下來,只好剖腹産了,于是好心勸了句:“如今子重了,也得盡可能節制些,不然孩子太大了,到時候生的時候遭罪呢……”
王格格也有些不好意思,又無奈,捧著肚子嘆道:“我也知道這個道理,只是熬過頭三個月,我這胃口是一日比一日好,白日不吃多些,夜裏容易醒不說,這孩子在肚子裏也是拳打腳踢地厲害,更鬧得睡不著了……”
“太醫怎麽說呢?”程婉蘊沒經驗。
“太醫說孩子很強健,著胎位也正,個頭其實不算很大,是我個子小,瞧著分外大些,應當是沒事的,”王格格低下頭,眼裏都是溫,“看來這孩子是個古靈,敢都長在我上了。”
既然太醫都說沒事,想來應該問題不大,程婉蘊再閑聊了兩句便告辭了。
回去的路上還瞧見唐格格去李氏那邊送賬冊回來,之前孝懿皇後喪禮期間,唐格格幫著管了一陣子家,接著又遇到過年,李氏也要隨太子進宮,又騰不出手來,于是唐格格便接著管到了今日。
這會兒年也過了,便主去冊子,誰知李氏卻不接。
金嬤嬤笑意盈盈地出來送:“這段日子側福晉忙得子骨實在熬不住了,神不濟,勞格格再管些時日吧。”
剛才一瞧,李氏的確面蒼白,又瘦了一圈,見狀也不敢推辭了。
何況,心裏是願意管的。
不管事不知管事的好,下頭的人全都捧著你,再也不敢向之前那般怠慢了。
唐格格春風得意,見了程婉蘊也笑意不變,兩人相互蹲了個半福見禮,便寒暄了起來。
“程妹妹是去瞧了王姐姐回來的?王姐姐可好?我這陣子事多,都還沒去瞧。”唐格格將左手的賬冊騰到右手,生怕程婉蘊看不見似的,“承蒙李姐姐看得起我,竟還讓我繼續管著後院裏大小事,我這淺薄之人,哪裏擔得起這重任?可李姐姐再三代,又要養病,我也只得應承下來,哎……日後有什麽事,程妹妹也多照應姐姐些。”
“哪兒的話,”程婉蘊聽出語氣裏炫耀的意味,但一點也不放心上,笑道,“唐姐姐是能者多勞,我年輕不懂事,托您多照應才是。”
誰願意幹活誰幹,反正不幹——程婉蘊頭上的鹹魚BUFF閃閃發亮。
這話聽得唐格格舒坦得很,又誇了兩句程婉蘊的裳和簪子才離去。
東偏殿裏,李氏在春澗的伺候下喝完了藥,正漱口呢,見金嬤嬤拿著個荷包進來,便問:“唐格格打發了?”
金嬤嬤點頭道:“奴婢瞧高興得都快找不著北了。”其實金嬤嬤很是不解,這不是給唐格格機會出頭麽?分出去的權,到時候再要回來就難了。
李氏笑了:“願意管那些雜事,我還得了清閑。”
頓了頓,等春澗出去倒水,李氏從架子上拿了本書,才搖搖頭道:“何況,王格格快生了,我拿著燙手山芋躲還來不及,竟然還有個往上撞的。”
刻意縱著王格格把胎養得那麽大,既要讓王格格卸下心防自個願意吃,還不能太子爺和太醫瞧出端倪來,也是費了不心思的。
在毓慶宮那麽些年,膳房裏怎麽會沒有得用的人呢?何況,也只是隔三差五加些開胃健脾的食材在烏湯中,如此好心好意,誰又能說的不是?
太醫雖說胎兒強健不算很大,那是對尋常婦人而言,他們這些做男人的,豈會曉得孕的生母個子、骨架的大小才真正地決定了生産時是否順利……
李氏的母親生過七八個孩子,邊有個老經驗的接生嬤嬤,當初有孕的時候還特意宮來陪住了些時日,因此對這些事了如指掌。之前查看過王格格在針線局的裳尺寸,個子矮小,尤其盆骨十分窄小,到時候生産之日,一定不會順利……這也是李氏願意將管家權利分出去的原因。
前院是淩嬤嬤管,後院是唐格格經手,子不好臥病靜養,出了事……與何幹?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三,王格格在寅時三刻發了。
這信兒同時報到李氏和太子那兒,李氏立刻便披起來了,一起過去。
唐格格還算沉穩,已經安排好了穩婆、燒好熱水,産房是上個月就預備好的,就安置在空著大半年的西配殿,如今王格格人已經挪過去了。
隨後淩嬤嬤又幫著約束各下人,不許到竄,不當值的都不許出門。
隨後,太子也到了,他本來已經出門去讀書,誰知突然接到消息,便兩個太監,一個去乾清宮、一個到上書房同時告假,自己回來坐在前頭堂屋裏侯著。
天沉沉的,往常這時候,程婉蘊肯定還躲在暖烘烘的被窩裏不敢出來,但今天也不知怎麽了,竟也跟著不安了起來,坐在暖炕上做針線,繡了沒兩針就擡頭看了看窗外。
王格格羊水已經破了,陣痛規律,穩婆一邊替著肚子往外順,一邊跟著使勁兒,等孩子的頭好不容易出來了一半,但肩頭卻卡住了。
這孩子還是大了點,穩婆滿頭都是豆大的汗珠,偏偏王格格又疼暈了過去。
從早晨一直生到晚上,就是生不下來。
穩婆雙手都是,出來向李氏跪下道:“這樣下去不,只怕要剪子了。”
李氏眸閃爍,直道不敢做主,又連忙出去報太子。
乾清宮也派了老嬤嬤來盯著,太子便讓那嬤嬤進去幫著看看。
李氏安靜地站在太子後,眼睛一瞬不瞬地看著那老嬤嬤走進了産房,連自己都沒發現,藏在袖子裏的手正攥著。
第32章 生産
等到除服的旨意終于下來, 已是十一月中旬,後罩房院子裏那顆楓樹葉子漸次由綠轉紅,在一片蕭索的秋風中, 如火如荼, 了唯一豔麗的亮。
程婉蘊很喜歡,時常臨窗賞景,還撿了幾片好看的葉子在書裏做書簽。
斯人已逝, 活著的人也要漸漸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中,如今執掌後宮的大權移給了鈕鈷祿貴妃及惠宜德榮四妃,宮裏的氛圍在權利的更疊中又重新平靜下來。
太子這段時日很高興, 捧著一沓厚厚的信讀了又讀,到程婉蘊這兒也不忘帶著,搖著搖椅一日看上三四遍也有的,每每看完更是一臉滿足。
那信封火漆瞧著很眼,因此太子每每讀信,就借口避開。
面包窯被開發了新功能——烤豆腐!真的太絕了, 只要兩塊水豆腐,將豆腐切拇指大小的塊狀, 放面包窯中烤制半個時辰, 中間翻面刷油一次就功了!
剛烤好的豆腐會膨脹起來, 雖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但烤豆腐一定要趁熱吃,才有那外裏的絕妙口。
程婉蘊還調了幾種醬, 甜辣的、酸辣的、孜然的, 蘸醬吃起來堪比後世的鐵板燒豆腐, 躲在面包窯跟前,被豆腐燙得直哈氣, 卻還是停不下來。
秋高氣爽,胤礽在屋子裏讀信,最後一遍讀完,他總算有了一真實,心緒仿佛也隨風飄廣袤漠北。
尼布楚的事兒,已有了定論。
在戈文到來前,明珠與索額圖已設法聯絡上了那些流亡的蒙古人,又借著蒙古人的掩護,以買賣糧食、農為借口在城中穿梭,不斷暗示在大清治下的老百姓如何安居樂業、自由自在,那描繪出來的盛世景象,輕易便撬了這座邊城本就脆弱得不堪一擊的民心向背。
戈文到了的第一日,就如夢中一般傲慢地提出各式各樣的談判要求,面對此等下馬威,明珠卻笑瞇瞇地按住暴躁的索額圖,通通都應下了。
索額圖面難看,重重哼了一聲:“沒骨氣。”
明珠笑意更深,搖搖手指:“讓他跳得再高些,打起來才爽快嘛。”
第一日的談判,戈文也如夢中一般惡人先告狀,在談判桌上滔滔不絕,明珠以副使的份列席,一言不發,任由索額圖和戈文兩人大吵起來,相互指責。
第二日,戈文率先提出將黑龍江以北劃歸俄國,索額圖再次破口大罵,幾經爭執,戈文假意讓步說:“既然如此,邊界劃到牛滿河。”
索額圖正要說什麽,卻不妨被明珠用力踩了一腳。
等他“嗷”得一聲回過頭,明珠已示意徐日升翻譯道:“我大清對此次和談,只有一點要求。黑龍江兩岸、喀爾喀蒙古及貝加爾湖以東皆為我中國之地,鄂人應歸還尼布楚和雅克薩,以勒拿河和貝加爾湖為國界,其餘免談。”
戈文極力反對且詆毀,鄂人世代在貝加爾湖游牧,豈能說其為大清領土?
明珠也不多說,十分淡然地笑了笑:“談不攏就算了,我們走吧。”
明珠拽起懵圈的索額圖,對徐日升和張誠招了招手,起就走。
戈文瞪大了眼,清廷有何依仗,竟敢如此強不?老謀深算的戈文沉得住氣,并沒有阻止二人離開,反而借機提出休會,還散布在尼布楚增派了火槍手的消息,妄圖借此給大清使團施。
他比誰都知道,談判這種事不能急。
而這時,明珠正拉著索額圖在帳篷裏烤羊。
帳篷裏有個火坑,上頭架了鐵箅串了只小羊羔,正是火候好的時候,羊羔是正宗的烏珠穆沁羊,外表已經被烤得金黃油亮,外部的皮也焦黃發脆,但只要拿匕首劃開羊肚,便能發現部的綿,保有羊本清香的同時,又浸了烤醬香味,香味俱全。
“明珠,你這烤羊的手藝不錯,”索額圖一邊大口嚼一邊含糊不清地說:“不過都這時候了,你怎麽還有心思烤,萬一真打起來……我雖然不怕,但回去你我都得吃掛落。”
索額圖本來是過來找明珠吵架的,結果還沒開帳篷氈子,鼻尖忽然聞見一撲鼻香味,他循著香味走了進去,就見明珠好整以暇地拿刷子給烤羊刷醬呢。
因為太香了,索額圖說話時還不小心噴出幾點唾沫星子。
明珠嫌棄地往後移了移子,避開索額圖噴出來的沫,細細地用蒙古刀片下來一塊兒滋滋冒油的羊,放口中細嚼慢咽,吞下去了才道:“你等會吃完就去預備一下,明兒天不亮就把將士們都拉出來在河邊軍演練,都賣力些,擂鼓吹號,讓那老頭睡不好覺。”
“你果然是個蔫壞的。”索額圖咧大笑,他最喜歡幹這種嚇唬人的事了,順便也把將士們拉出來練練,可別鏽了刀!
于是戈文躺在床上,忽然就被震天響的炮火聲嚇得竄了起來。
急匆匆地跟著隨行親兵到城牆上一看,不由一陣頭暈目眩。
河對岸全是烏的士兵和船艦,旌旗獵獵,火炮森森。
親兵道:“大清使團正告,他們正在練兵軍演,請大使不要驚慌。”
戈文:“……”
大清的兵強馬壯也被尼布楚的邊民默默看在眼裏。
“也讓我看看那黃老頭吃癟的臉!”河對岸,明珠手中的西洋遠鏡被索額圖一把奪去,“哈哈哈你看他,他那臉都拉個老瓜……”
這夯貨果然不知道什麽客氣!明珠很無語,然後轉頭又從扈從親兵手裏再拿了一支遠鏡。
戈文從這軍演中嗅到了一不安的味道,當晚,他便要求繼續談判。
這人不愧是個談判高手,此時此刻依舊沒有示弱,反而繼續自己的攻勢,他嚴詞告訴索額圖沙皇絕不會放棄雅克薩,大清的要求他沒辦法答應,不如雙方以石勒喀河為界,他已讓了一大步!
明珠微笑著拒絕:“我大清之訴求,已說得很清楚了,大使若不能接,我們也不介意用武力解決這一爭議問題。”
“你們想要劃分喀爾喀與西伯利亞的邊界問題,但……”戈文站了起來,眼眸翳:“可是喀爾喀蒙古早已被葛尓丹占領,大清沒有資格與我鄂國就此談判!”
戈文說完,銳利如鷹的眸子便來回掃過對面大清使臣的臉,沒想到明珠與索額圖等人都一臉平靜,毫不為所。
戈文還覺得奇怪,沒等再開口,卻聽尼布楚城中竟然傳來了喊殺聲。
戈文臉大變!
“現在,大使能好好說話了嗎?”明珠還是那個微笑的樣子,甚至笑意更深了。
戈文頹唐地跌坐在椅子裏,許久許久都沒有再說話。
之後談判便十分順利,戈文總算低下他那自詡高貴的頭顱,但還是在作出讓步後錙銖必較,與明珠你來我往、討價還價,最後姿態低到塵埃裏,哪怕是一尺一寸也要計較,即便是懇求、示弱,他依然用盡了萬般手段去爭取、斡旋。
索額圖對他這樣沒臉沒皮、反複無常的狡詐個厭惡至極,早就想派兵圍了尼布楚,但被明珠攔了:“我們已達到目的,不要趕盡殺絕。”
兔子急了還咬人,這種事過猶不及。
胤礽讀信至此,與索額圖的卻大有不同。他對這戈文倒有點改觀。
他認為戈文是忠臣。
與夢中那占盡了優勢一路高歌猛進的戈文不同,此時的他腹背敵、孤軍戰,卻沒有輕言放棄,仍舊為了國家拼盡全力。
最後談判的結果,是沙鄂歸還尼布楚及雅克薩,以外興安嶺-貝加爾湖為界。
但貝加爾湖全部都屬于鄂國。
這與鄂人侵黑龍江流域之前的邊界其實一致,大清沒有多要鄂國的土地,也沒有失去原有的土地。
這個結果傳回京城,康熙筆朱批在折子上緒激地連批了三個大大的“好”字,讓索額圖與明珠盡快簽訂合約。
康熙二十八年九月七日,清鄂兩國在尼布楚雙方握手言和,索額圖代表清廷與戈文在條約上簽字蓋章,并使用了拉丁文、鄂文、滿文各記敘了三份。
簽完了合約,明珠和索額圖并未立刻啓程回來,而是又盯著刻了界碑,完了尼布楚和雅克薩兩個城市的軍隊接換防。當鄂人離開尼布楚時,城中的邊民載歌載舞,揮舞著彩帶與鮮花,迎接著大清將士。
做完這一切,明珠又向索額圖提出,要將兩國通商的貿易口岸搭起來,不然鄂人冬天活不下去,越過西伯利亞跑過來打劫的事定然還會再次發生。
到時候合約就為一紙空談了。
因此,胤礽收到信的時候雖然已經十一月了,但大清使團卻還未啓程回來。
康熙收到使團繼續留在尼布楚的折子比他早多了,已批複:“大善!依策安定邊境,盡收人心。”
他做了兩次夢,夢中結局也被功改變兩次,這讓胤礽怎麽能不高興呢?難不真是上天在庇佑大清,才讓他接連兩次做了此等警示之夢?
胤礽期待著再夢境,只是這夢向來毫無征兆,夢中之事也沒個由頭,兩次做夢毫無關聯,這時日一長,他也不再將心神記掛在這等縹緲之事上頭。
等進了十二月,宮裏就提前開始忙活過年的事兒了,各地的皇莊陸續拉著大車往宮裏運東西,否則再晚上一兩個月,那雪下得大了,路就不好走了。
毓慶宮裏也不例外,先是尚監來為太子量了冬,太子是除了康熙外服制規格最高的人,過年的時候要穿的服飾多樣隆重,不僅分了朝服、吉服、常服、戎服等類別,還都采用昂貴的緙制。
尚監來人的時候,太子正在程婉蘊院裏逗貓玩。
程婉蘊用和彩石做了逗貓棒,咪咪很賞臉,每次拿出來都撲得又滾又跳,若是把逗貓棒放在它尾上,它還會瞪大貓眼,猛地扭抱住尾啃,然後一口把自己咬疼了,又“嗷”地一聲。
但過一會,它又忘了教訓,每次都重蹈覆轍,把胤礽笑得不行。
這時候,門上傳話,說尚監遣人來為太子量。
太子還在長,去年的服今年就短了,因此尚監年年都要預備新。
胤礽懶得回去,就說在這兒量。
程婉蘊這才開了眼界。
太子的吉服為杏黃四爪蟒袍,非明黃,但其他規制皆與皇帝一致。
過年太子隨康熙參加朝會接文武百叩拜時便穿杏黃四爪蟒袍,外罩貂皮端罩,掛朝珠,腰系朝帶;朝中儀式結束,得換上另一月白緙彩雲藍蟒袍去寧壽宮拜見太後,到了晚上除夕夜家國大宴,還得再換另一香緙蟒袍。
大宴有三場,第一場宴臣工、宗室,第二場宴後宮妃嬪,第三場宴親王、皇子。
每場有每場的穿著,一天下來就要換五六趟服。真是累人啊!
接著,宮裏又開始預備春聯。
宮裏用春聯的地方多,不得不早早便開始籌備,先要由工部據各宮殿宇的規格、等級還確定春聯的樣式和尺寸,再讓務府造辦按制裁做,有的地方要用白娟,有的地方要用鑲黃娟邊的紅砂紙,還有各門神畫,確定好數目況和樣式,再讓書法出衆的翰林學士用吉祥語寫上瑰麗典雅的辭藻。
寫完以後便先收起來,等臘月二十三各部院各衙門都“封印”以後才掛。
毓慶宮的春聯是太子自個寫的。
他給程婉蘊寫的是“萬象更新春滿園,福人天賜好年”,這是希年年有福氣,過得好;給王格格寫的是“富貴三春景,平安兩字金。”,希能平安生子;給李氏寫了“太平天下福,仁讓裏中春”。
李氏見了,只笑了笑:“太平?仁讓?太子爺還是不放心我。”
說完便讓金嬤嬤好好收起來。
等真熬過了年,程婉蘊才好好松口氣。
是頭一回在宮裏過年,才知道規矩多得很,也極累人,幸好如今只是個格格,既不用宮拜年,也不用參加宮宴,太子就不同了,自打進了臘月,他就了康熙的部掛件似的,每日都有不同的事忙。
從初一到十五,又各有各的活,比如要接神,康熙會領著太子到佛堂拈香行禮,出時還要放鞭炮;所謂“擡頭請神,低頭踩歲”,選好吉日,要從戶庭到大門的路上灑滿芝麻稭,人們在上面走以祈福,這“踩歲”。
太子帶著兄弟們在乾清宮踩了一遍、到寧壽宮又踩了一遍,收了兩回歲錢。
回了毓慶宮,他笑意盈盈給程婉蘊手裏放了只沉甸甸的金緞繡福魚的荷包,還拉著程婉蘊在廊下再踩了一遍芝麻稭,芝麻稭在腳下碎裂,劈啪作響,外頭亦響起竹聲聲,他握著的手,眼眸溫明亮,誠心誠意地祝禱:“願我的阿婉來歲芝麻開花節節高,歲歲平安。”
程婉蘊聽得眼眶一熱,扭像只小熊似的抱住了他,埋頭聽他膛裏發出的悶笑。
這家夥小小年紀就很會了怎麽辦。
冷靜!冷靜啊!
進了臘月,除了祭竈神、大掃除、做棗糕,預備年禮送給李氏和王唐兩位格格,程婉蘊便是剪剪窗花,翻一翻庫房裏有沒有不違制的普通料子,當做“優秀員工”獎品賞給院子裏伺候的人,又按照全年當差的況,給發了年終獎。
添金樂得日日都笑得合不攏,對于他們這些太監來說,什麽都是虛的,只有銀子最實在。紅櫻、青杏、碧桃也是,們也盼著多攢些己,到時出宮以後家人還能給謀個好親。
添銀倒是平靜,他收了銀子磕完頭,還分了大半給外頭做活的小太監。過年前後下了兩場大雪,那小太監就負責掃門前的雪,沒兩天臉上手上都凍得紅腫,他們一不敢耽擱差事,二沒那些銀子調理,都是咬咬牙就過去了。
添銀以前也曾當過多年使太監,心知不易,便將自己得的賞分了出去。
程婉蘊知道以後,提了使宮和太監的月例,至于添銀……他是個沉默冷言的子,領著庫房的差事就只做好庫存的差事,平日裏也不到面前來鑽營,就是來回差事,也是一板一眼拿著庫房冊子認認真真回事。
多一句都不說,什麽吉祥話、拍馬屁更是一概不會。
所以他平日裏除了自己的月錢,也沒別的進項,添金這樣油機靈的人,就天都有不同的人孝敬他,本不用人心。
程婉蘊就來青杏商量,要不要悄悄地再給他賞點銀子。
青杏子沉靜,又是個細心的,平日裏還能和添銀說上幾句話,便搖頭道:“添銀家裏沒人了,他自己又沒了,攢再多銀子也是白費,他又是那樣酸書生似的一個人,讀書讀傻了的,一味只想在您邊安心做事,什麽也不求的,想來他自己也不會要的。您放心,平日裏我多顧著些,總不會他肚子。”
也是,程婉蘊心想,賞銀子畢竟打眼,再怎麽悄悄的,也容易人知道,別惹得其他人眼紅,這才是害了他。他若只想安安靜靜有個地方了此殘生,又何必擾人清靜?
自己院子裏料理完了,便開始選年禮。
給李氏準備了一只紫檀炕屏,這東西其他都普通,唯雕工分外巧,金嬤嬤來回說側福晉格外喜歡,給回了一只青玉做的足香爐。
給唐格格準備的是一把金算盤,足金打的;王格格那邊是托太子拿到佛堂供奉過的百子納福被,蘇繡的,繡工絕了,要不是實在不知道送什麽,程婉蘊都不舍得拿出來。
王格格子重了,越發深居簡出,程婉蘊還是過年的時候才見了一面,見了不由結結實實地唬了一跳,王格格真如那等發面過頭的饅頭,白胖白胖的,都快認不出來了。
不僅肚子大得驚人,便是自個也胖許多。
程婉蘊上輩子自己沒有孩子,但邊有早婚的朋友,也是吃得多孩子大,後來檢查八斤多,這麽大實在是順不下來,只好剖腹産了,于是好心勸了句:“如今子重了,也得盡可能節制些,不然孩子太大了,到時候生的時候遭罪呢……”
王格格也有些不好意思,又無奈,捧著肚子嘆道:“我也知道這個道理,只是熬過頭三個月,我這胃口是一日比一日好,白日不吃多些,夜裏容易醒不說,這孩子在肚子裏也是拳打腳踢地厲害,更鬧得睡不著了……”
“太醫怎麽說呢?”程婉蘊沒經驗。
“太醫說孩子很強健,著胎位也正,個頭其實不算很大,是我個子小,瞧著分外大些,應當是沒事的,”王格格低下頭,眼裏都是溫,“看來這孩子是個古靈,敢都長在我上了。”
既然太醫都說沒事,想來應該問題不大,程婉蘊再閑聊了兩句便告辭了。
回去的路上還瞧見唐格格去李氏那邊送賬冊回來,之前孝懿皇後喪禮期間,唐格格幫著管了一陣子家,接著又遇到過年,李氏也要隨太子進宮,又騰不出手來,于是唐格格便接著管到了今日。
這會兒年也過了,便主去冊子,誰知李氏卻不接。
金嬤嬤笑意盈盈地出來送:“這段日子側福晉忙得子骨實在熬不住了,神不濟,勞格格再管些時日吧。”
剛才一瞧,李氏的確面蒼白,又瘦了一圈,見狀也不敢推辭了。
何況,心裏是願意管的。
不管事不知管事的好,下頭的人全都捧著你,再也不敢向之前那般怠慢了。
唐格格春風得意,見了程婉蘊也笑意不變,兩人相互蹲了個半福見禮,便寒暄了起來。
“程妹妹是去瞧了王姐姐回來的?王姐姐可好?我這陣子事多,都還沒去瞧。”唐格格將左手的賬冊騰到右手,生怕程婉蘊看不見似的,“承蒙李姐姐看得起我,竟還讓我繼續管著後院裏大小事,我這淺薄之人,哪裏擔得起這重任?可李姐姐再三代,又要養病,我也只得應承下來,哎……日後有什麽事,程妹妹也多照應姐姐些。”
“哪兒的話,”程婉蘊聽出語氣裏炫耀的意味,但一點也不放心上,笑道,“唐姐姐是能者多勞,我年輕不懂事,托您多照應才是。”
誰願意幹活誰幹,反正不幹——程婉蘊頭上的鹹魚BUFF閃閃發亮。
這話聽得唐格格舒坦得很,又誇了兩句程婉蘊的裳和簪子才離去。
東偏殿裏,李氏在春澗的伺候下喝完了藥,正漱口呢,見金嬤嬤拿著個荷包進來,便問:“唐格格打發了?”
金嬤嬤點頭道:“奴婢瞧高興得都快找不著北了。”其實金嬤嬤很是不解,這不是給唐格格機會出頭麽?分出去的權,到時候再要回來就難了。
李氏笑了:“願意管那些雜事,我還得了清閑。”
頓了頓,等春澗出去倒水,李氏從架子上拿了本書,才搖搖頭道:“何況,王格格快生了,我拿著燙手山芋躲還來不及,竟然還有個往上撞的。”
刻意縱著王格格把胎養得那麽大,既要讓王格格卸下心防自個願意吃,還不能太子爺和太醫瞧出端倪來,也是費了不心思的。
在毓慶宮那麽些年,膳房裏怎麽會沒有得用的人呢?何況,也只是隔三差五加些開胃健脾的食材在烏湯中,如此好心好意,誰又能說的不是?
太醫雖說胎兒強健不算很大,那是對尋常婦人而言,他們這些做男人的,豈會曉得孕的生母個子、骨架的大小才真正地決定了生産時是否順利……
李氏的母親生過七八個孩子,邊有個老經驗的接生嬤嬤,當初有孕的時候還特意宮來陪住了些時日,因此對這些事了如指掌。之前查看過王格格在針線局的裳尺寸,個子矮小,尤其盆骨十分窄小,到時候生産之日,一定不會順利……這也是李氏願意將管家權利分出去的原因。
前院是淩嬤嬤管,後院是唐格格經手,子不好臥病靜養,出了事……與何幹?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三,王格格在寅時三刻發了。
這信兒同時報到李氏和太子那兒,李氏立刻便披起來了,一起過去。
唐格格還算沉穩,已經安排好了穩婆、燒好熱水,産房是上個月就預備好的,就安置在空著大半年的西配殿,如今王格格人已經挪過去了。
隨後淩嬤嬤又幫著約束各下人,不許到竄,不當值的都不許出門。
隨後,太子也到了,他本來已經出門去讀書,誰知突然接到消息,便兩個太監,一個去乾清宮、一個到上書房同時告假,自己回來坐在前頭堂屋裏侯著。
天沉沉的,往常這時候,程婉蘊肯定還躲在暖烘烘的被窩裏不敢出來,但今天也不知怎麽了,竟也跟著不安了起來,坐在暖炕上做針線,繡了沒兩針就擡頭看了看窗外。
王格格羊水已經破了,陣痛規律,穩婆一邊替著肚子往外順,一邊跟著使勁兒,等孩子的頭好不容易出來了一半,但肩頭卻卡住了。
這孩子還是大了點,穩婆滿頭都是豆大的汗珠,偏偏王格格又疼暈了過去。
從早晨一直生到晚上,就是生不下來。
穩婆雙手都是,出來向李氏跪下道:“這樣下去不,只怕要剪子了。”
李氏眸閃爍,直道不敢做主,又連忙出去報太子。
乾清宮也派了老嬤嬤來盯著,太子便讓那嬤嬤進去幫著看看。
李氏安靜地站在太子後,眼睛一瞬不瞬地看著那老嬤嬤走進了産房,連自己都沒發現,藏在袖子裏的手正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