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咬耳

咬耳

湯池四周雪帷幔微晃,的紗料輕輕拂過衛姝瑤的肩頭。

垂下眼,盯著腳尖,聽著對面悉悉索索的聲響。

謝明翊背對著,慢條斯理披了件寬松的玉白裳,又隨意系了條青帶,走到衛姝瑤前。

“說話。”他嗓音淡淡。

衛姝瑤稍微掀起眼皮,去看他。

便見他上水漬未幹,結實的遮掩在衫裏若若現,潤的烏發垂在肩頭,水珠順著脖頸緩緩落,他鎖骨之中。

他未免離得有些太近了,近得甚至察覺到了他上的微熱氣息。

衛姝瑤嚇了一跳,連忙後退了幾步。

後背幾乎要抵上屏風時,猛地想起自己究竟是來作甚的。

環顧四周,低頭看見屏風旁的小凳子,用腳尖勾了勾凳,挪到自己前。

謝明翊不明所以,瞥著,一語不發,看究竟是想要做什麽。

然後,見小心地踩上了凳子,從出了一條幹淨的帕子,擡著手往他腦袋過來。

“嘖,東宮還不缺服侍的人,何況是這般笨手笨腳的。”他鼻尖逸出輕笑,腳卻朝前移了半步。

衛姝瑤拿著帕子去潤的面頰,一本正經地小聲道:“你能不能把頭低下來些?我夠不著……”

“又在打什麽主意?徐家,你兄長,抑或寧王?”

謝明翊嗓音冷涼,頭卻微微低下了去,讓將帕子堪堪夠上自己的腦袋。

衛姝瑤認真給他著長發,低聲嘟噥著:“就不能是你昨日救了我,特意來謝你麽?”

謝明翊有些詫異地掀起眼簾,說:“謝禮孤已經收下了,不必再做殷勤。”

“啊?”手上作一頓。

謝明翊目停在瓣上,不急不緩地開口:“怎麽,輕薄了孤便不記得了?”

衛姝瑤渾一僵,張了張,想說什麽卻最終仍是閉了,輕輕地“哼”了一聲。

湯池裏水汽并不厚重,但與他得甚近,衛姝瑤覺得面上悶熱得厲害,連呼吸都有些凝滯。

顧不得面頰上泛起的熱意,昂起下,越過他的頭頂,不再吭聲了。

手上作卻沒有停下,手指攥著帕子,一點一點過他的長發。雪帕子逐漸潤,惹得掌心也沁了薄汗似的,熱意熏騰。

謝明翊舌尖抵住後糟牙,忽然手擒住了的雪腕。

“徐家的事,皇帝已有定奪。你兄長投靠寧王,已是一丘之貉,孤也不會輕易放過,些徒勞功夫,沒用。”

他扯掉手中的帕子,慢吞吞地說:“孤救你,留你,是為了挾制你兄長,無他。”

衛姝瑤神一怔,想解釋什麽,懸在線上的心晃來晃去,揪得呼吸都不順起來。心底的那些小算盤,謝明翊自然全都知道。

他故意將淋淋的現實擺出來,若順著他的意思辯解,才是上他的當。

“衛姝瑤,休要生出妄想……”

謝明翊還開口,忽地被眼前的人兒撞了個滿懷,下意識擡腕,虛虛攬住了的纖腰。

衛姝瑤雙臂攀上了他的脖頸,將腦袋埋進他頸窩裏。

然後,咬了一口他的耳垂。

微微的刺痛襲來,將謝明翊中的話徹底打斷了。

垂落的紗幔飄拂過來,如春風輕上謝明翊的肩,又慢慢吹過二人疊的影子。

他搭在衛姝瑤腰側的手指慢慢收攏,再收攏。

直至掌心單薄的衫。

衛姝瑤俯在他肩頭,聲音悶悶地說:“我覺得你還是做啞的時候好。”

謝明翊指腹挲著的腰,嗓音悠長:“哦?昔年在鹿谷山,是誰哭著求我說話?”

衛姝瑤倏地昂起臉來,蹙眉道:“嗯,現下想來,是我年無知,竟不知殿下這張裏全是針尖麥芒。”

謝明翊半晌,眸中有淺淺的憾流轉。

衛姝瑤怔了怔,看他睜著漉漉的眼眸,莫名覺得有些像可憐兮兮的小狗。

心跳驟然轉急,噗通噗通快得心房微微發脹。

“抱歉,我不該說當啞好……”咬了咬,聲音漸漸落下去,“只是你不要再說那些話了,怪傷人的。”

衛姝瑤遲了一瞬,又道:“我會勸我兄長迷途知返的。你看,小時候犯了錯,母親也會教我們知錯就改嘛。”

謝明翊嗓音低沉,“母親?”

以為還會聽見謝明翊不著邊際的混賬話,卻只聞

一聲極輕的喟嘆。

衛姝瑤想起曾在詔獄聽說了他母親的慘死真相,心中一咯噔。

“我從小雖然沒見過母親,但我知道必是很疼我的。”小聲地說,“若在世,一定也會這樣教導我。”

謝明翊擡手的頭,“你這般乖巧,你母親自然會疼你。”

“哪個母親不疼自己的孩子呢?”衛姝瑤順著他的話接下,“殿下的母親肯定也很疼你。”

卻聽得謝明翊嗤笑了一聲,“是啊,很疼我。”

他拖長了音調,緩慢地吐字,宛如深谷傳來的幽音。

“疼到……我去死,便真的死了。”

直到謝明翊頎長的背影徹底消失在門外,衛姝瑤仍站在原地,著他離去的方向怔愣出神,許久沒有緩過來。

腦海中浮現著蕭知言的肅然面,慎重地告訴,說謝明翊并非真正的太子,說他不是皇室脈。

脊背莫名發涼。

那……他究竟是誰?

衛姝瑤咬了咬,拎著擺,慢慢走出了湯池。

擡眼向巍峨宮城,迎著春日暖,深吸了一口氣。

已經決意豁出去,暫且留在他邊。唯有借著他的力,才能籌劃著從寧王手中找回兄長父親。

想,只要有機會和父兄私底下聯系上,一定能勸得他們離開這潭渾水,屆時再做打算。

無論他是誰,只要他是太子。

只要……他是那個沈奕。

前往乾元殿的路上,日投落在長長的宮道間,映照得一切繁華春意都和煦溫

謝明翊走在長寧宮荒蕪的小徑上,擡眼去。

沐浴過烈火的宮殿靜矗立在不遠,熏黑的廊檐下懸垂著蛛網,一片破敗不堪。

殿前殘缺的石階兩旁,有兩棵海棠迎風搖曳,花苞微,綠葉盎然。

謝明翊眸一頓,恍惚中又看到著戎裝的母親,站在海棠樹下,聲安他。

“只此一次,母親以後再也不會在晟兒生辰離京了,好不好?”英氣的眉宇間是如水的溫

懷中小小的影卻別過頭去,不肯看,低聲嘟噥:“又騙我!去年也是這樣說的!可你還是晚回來一日,差點就趕不上了……”

不遠有人催促,母親笑笑,松了手,了他細的烏發。

他猛地轉,跺跺腳,沖生氣大喊,“要是你這回再遲了,我就不要你了!”

母親沒有應聲,留給他的只有隨風揚起的獵獵披風。

確實遲了。

所以,再也不要他了。

謝明翊斂了神,轉過去,輕聲吩咐:“傳孤的命,即日起,修繕長寧宮,一切儀制皆照舊。”

長順連忙應下,心中卻道:皇帝登基多年從未想過修繕此地,怕是另有原因,如今太子殿下開口,是想忤逆皇帝的意思?

他頭皮微,看著謝明翊遠去的影,嘆了口氣。

……正如掌印陳全早先所言,要變天咯。

謝明翊走到乾元殿時,書房裏正是沸反盈天,吵得不可開

皇帝坐在榻上,披著厚重的貂絨大氅。手中還捧著個暖爐,仍是冷得牙關打

他正心不在焉地聽著群臣爭論不休。

左邊這個在嚷著,北狄大軍正全速推進朝著雍州出發,應增派援軍,支援沈興良,抵外患。

右邊那個也吵著,寧王卷土重來圖謀不軌,應全力搜捕,剿殺殆盡,以免禍事又起。

角落那個一臉古板的是誰來著,喊了幾聲,說什麽北邊逃的災民流離失所,要先安民衆,藉人心。

哦,還有門口那個嘀嘀咕咕的,說什麽涪州天降暴雨多日,恐生天災,應賑災治水,以備糧倉充裕。

“夠了!”皇帝被吵得腦仁發疼,猛地抄起案幾上的茶碗,用力砸了下去。

群臣登時噤聲。

滿室死寂中,忽然聽得門口傳來一聲溫和的笑聲。

“孤以為走錯了地方,誤了街市。”

衆人擡起眼,齊齊向站在門口的太子殿下。

無人膽敢置喙他的戲謔。

連皇帝也只是蹙起眉頭,開口問:“來得正好,此番種種事務,太子覺得如何定奪?”

謝明翊行至殿,慢悠悠行了個禮,應聲道:“聽諸位所言,是爭執究竟應先平息北狄戰事,還是先捉拿寧王?依兒臣來看,北狄戰事吃,迫在眉睫,但寧王意圖東山再起,亦是威脅甚大。當真是難以抉擇。”

陸淞站在最角落裏,著中央的謝明翊,神複雜。他知道謝明翊十分針對寧王,可當務之急,確實應先考慮攘外,收服河州擊退北狄才是上策……

皇帝皺著眉,道:“北狄戰事固然要,可若是寧王再起禍事,只怕會鬧得更加人心惶惶。”

“太子意下如何?”

群臣的目都落在謝明翊上。

謝明翊睨了衆人一眼,邊勾起一抹笑意。他眼前閃過衛姝瑤脖頸上的痕,耳畔恍惚響起年時聽到的哀泣。

“兒臣細想,此前寧王折損衆多,如今不過強弩之末,應當不足為患。”他斂了神,垂眸道:“可北境三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被北狄拿下,再談收複只怕是艱難萬分。”

陸淞垂著腦袋,悄悄與周淳對一眼,互相松了口氣。

皇帝沉片刻,卻說:“朝野,何來國力護佑黎民百姓?依朕看,還是應當先全力追捕寧王,將其斬草除。”

主張攘外的群臣們因這一句話,面齊齊僵了。

殿雀無聲。

周淳率先邁出一步,磕頭勸道:“聖上,狼煙不滅,百姓如何安居樂業?北狄嗜殺,所過之斬截無孑骸相撐拒。一旦他們過祁蘭河,直取京城,大魏百年基業可就完了呀!”

皇帝面沉如水,正要發怒,謝明翊開口打斷了周淳的話,“父皇英明,是兒臣思忖不周,確應先捉拿寧王,以絕後患。”

他朝皇帝拱手,高聲又重複了一遍,“父皇英明!”

滿朝文武面面相覷。

下一瞬,陸淞隨聲附和,“聖上英明!”

衆人紛紛拱手,隨太子附和,“聖上英明!”

謝明翊從乾元殿裏出來,站在長長的玉階前,憑欄迎著風,眺宮城之外的蒼穹。

這時,聽得後傳來腳步聲。

他轉頭,看見陸淞朝他行了個禮,走近過來,笑道:“殿下前兩日追捕寧王勞累奔波,怎還不回宮歇息?”

謝明翊打量了他一眼。

陸淞年過四十,本是涪州人。他原是前宰相沈晏清的門生,早年跟隨沈晏清,雖出低微,卻因才思敏捷頗得沈晏清賞識,連番提拔,遂闔家升遷至京城。沈晏清死後,門下學生大多遭了牽連,陸淞卻因早先時候力保皇帝登基,得以逃過一劫。

他尤為擅長合縱連橫,在皇帝登基之初,數次助皇帝安平衡士族門閥,逐漸得以皇帝重用。但不過幾年,陸淞卻自請告老還鄉,不願再涉宦海沉浮,只是皇帝并不應允,許了他閑差後,他索常年稱病閉門不出。

若非此次徐瞻出事,謝明翊親自登門請他出來主持大局,他也不想出山。

謝明翊淡淡道:“孤在此等候先生。”

陸淞怔了怔,垂眸道:“但憑殿下吩咐。”

“孤將離京,親自去捉拿寧王,朝中事務,先生主持一二。”謝明翊面容溫和,微微一笑。

陸淞面震驚,擡起眼來,似是難以置信。

謝明翊悠悠開口,“不日,孤便會諫言先生出任宰輔,還請先生不要推拒。”

話落,人徑自轉走了,竟是不給陸淞婉拒的機會。

陸淞愣了好一會兒,急忙追上前去,喊道:“殿下,且慢。”

謝明翊腳步一頓,回首瞥他一眼。

“殿下當真不再勸勸聖上?”

陸淞面凝重,嘆聲道:“河州已經淪陷,北狄借此士氣高漲之時調軍進,妄圖攻破雍州,一舉拿下北境三州。雍州一戰,著實茲事大,可這等要時刻,聖上非但不增援追餉,反倒花費大力氣去捉拿寧王,是否有些……”

陸淞言又止,斑白的須發抖了兩下,終究沒說出口。

修改了一下本章

注:“斬截無孑骸相撐拒”出自兩漢蔡琰《悲憤詩》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已完結 • 共123章

昭月長明

咬耳

咬耳

湯池四周雪帷幔微晃,的紗料輕輕拂過衛姝瑤的肩頭。

垂下眼,盯著腳尖,聽著對面悉悉索索的聲響。

謝明翊背對著,慢條斯理披了件寬松的玉白裳,又隨意系了條青帶,走到衛姝瑤前。

“說話。”他嗓音淡淡。

衛姝瑤稍微掀起眼皮,去看他。

便見他上水漬未幹,結實的遮掩在衫裏若若現,潤的烏發垂在肩頭,水珠順著脖頸緩緩落,他鎖骨之中。

他未免離得有些太近了,近得甚至察覺到了他上的微熱氣息。

衛姝瑤嚇了一跳,連忙後退了幾步。

後背幾乎要抵上屏風時,猛地想起自己究竟是來作甚的。

環顧四周,低頭看見屏風旁的小凳子,用腳尖勾了勾凳,挪到自己前。

謝明翊不明所以,瞥著,一語不發,看究竟是想要做什麽。

然後,見小心地踩上了凳子,從出了一條幹淨的帕子,擡著手往他腦袋過來。

“嘖,東宮還不缺服侍的人,何況是這般笨手笨腳的。”他鼻尖逸出輕笑,腳卻朝前移了半步。

衛姝瑤拿著帕子去潤的面頰,一本正經地小聲道:“你能不能把頭低下來些?我夠不著……”

“又在打什麽主意?徐家,你兄長,抑或寧王?”

謝明翊嗓音冷涼,頭卻微微低下了去,讓將帕子堪堪夠上自己的腦袋。

衛姝瑤認真給他著長發,低聲嘟噥著:“就不能是你昨日救了我,特意來謝你麽?”

謝明翊有些詫異地掀起眼簾,說:“謝禮孤已經收下了,不必再做殷勤。”

“啊?”手上作一頓。

謝明翊目停在瓣上,不急不緩地開口:“怎麽,輕薄了孤便不記得了?”

衛姝瑤渾一僵,張了張,想說什麽卻最終仍是閉了,輕輕地“哼”了一聲。

湯池裏水汽并不厚重,但與他得甚近,衛姝瑤覺得面上悶熱得厲害,連呼吸都有些凝滯。

顧不得面頰上泛起的熱意,昂起下,越過他的頭頂,不再吭聲了。

手上作卻沒有停下,手指攥著帕子,一點一點過他的長發。雪帕子逐漸潤,惹得掌心也沁了薄汗似的,熱意熏騰。

謝明翊舌尖抵住後糟牙,忽然手擒住了的雪腕。

“徐家的事,皇帝已有定奪。你兄長投靠寧王,已是一丘之貉,孤也不會輕易放過,些徒勞功夫,沒用。”

他扯掉手中的帕子,慢吞吞地說:“孤救你,留你,是為了挾制你兄長,無他。”

衛姝瑤神一怔,想解釋什麽,懸在線上的心晃來晃去,揪得呼吸都不順起來。心底的那些小算盤,謝明翊自然全都知道。

他故意將淋淋的現實擺出來,若順著他的意思辯解,才是上他的當。

“衛姝瑤,休要生出妄想……”

謝明翊還開口,忽地被眼前的人兒撞了個滿懷,下意識擡腕,虛虛攬住了的纖腰。

衛姝瑤雙臂攀上了他的脖頸,將腦袋埋進他頸窩裏。

然後,咬了一口他的耳垂。

微微的刺痛襲來,將謝明翊中的話徹底打斷了。

垂落的紗幔飄拂過來,如春風輕上謝明翊的肩,又慢慢吹過二人疊的影子。

他搭在衛姝瑤腰側的手指慢慢收攏,再收攏。

直至掌心單薄的衫。

衛姝瑤俯在他肩頭,聲音悶悶地說:“我覺得你還是做啞的時候好。”

謝明翊指腹挲著的腰,嗓音悠長:“哦?昔年在鹿谷山,是誰哭著求我說話?”

衛姝瑤倏地昂起臉來,蹙眉道:“嗯,現下想來,是我年無知,竟不知殿下這張裏全是針尖麥芒。”

謝明翊半晌,眸中有淺淺的憾流轉。

衛姝瑤怔了怔,看他睜著漉漉的眼眸,莫名覺得有些像可憐兮兮的小狗。

心跳驟然轉急,噗通噗通快得心房微微發脹。

“抱歉,我不該說當啞好……”咬了咬,聲音漸漸落下去,“只是你不要再說那些話了,怪傷人的。”

衛姝瑤遲了一瞬,又道:“我會勸我兄長迷途知返的。你看,小時候犯了錯,母親也會教我們知錯就改嘛。”

謝明翊嗓音低沉,“母親?”

以為還會聽見謝明翊不著邊際的混賬話,卻只聞

一聲極輕的喟嘆。

衛姝瑤想起曾在詔獄聽說了他母親的慘死真相,心中一咯噔。

“我從小雖然沒見過母親,但我知道必是很疼我的。”小聲地說,“若在世,一定也會這樣教導我。”

謝明翊擡手的頭,“你這般乖巧,你母親自然會疼你。”

“哪個母親不疼自己的孩子呢?”衛姝瑤順著他的話接下,“殿下的母親肯定也很疼你。”

卻聽得謝明翊嗤笑了一聲,“是啊,很疼我。”

他拖長了音調,緩慢地吐字,宛如深谷傳來的幽音。

“疼到……我去死,便真的死了。”

直到謝明翊頎長的背影徹底消失在門外,衛姝瑤仍站在原地,著他離去的方向怔愣出神,許久沒有緩過來。

腦海中浮現著蕭知言的肅然面,慎重地告訴,說謝明翊并非真正的太子,說他不是皇室脈。

脊背莫名發涼。

那……他究竟是誰?

衛姝瑤咬了咬,拎著擺,慢慢走出了湯池。

擡眼向巍峨宮城,迎著春日暖,深吸了一口氣。

已經決意豁出去,暫且留在他邊。唯有借著他的力,才能籌劃著從寧王手中找回兄長父親。

想,只要有機會和父兄私底下聯系上,一定能勸得他們離開這潭渾水,屆時再做打算。

無論他是誰,只要他是太子。

只要……他是那個沈奕。

前往乾元殿的路上,日投落在長長的宮道間,映照得一切繁華春意都和煦溫

謝明翊走在長寧宮荒蕪的小徑上,擡眼去。

沐浴過烈火的宮殿靜矗立在不遠,熏黑的廊檐下懸垂著蛛網,一片破敗不堪。

殿前殘缺的石階兩旁,有兩棵海棠迎風搖曳,花苞微,綠葉盎然。

謝明翊眸一頓,恍惚中又看到著戎裝的母親,站在海棠樹下,聲安他。

“只此一次,母親以後再也不會在晟兒生辰離京了,好不好?”英氣的眉宇間是如水的溫

懷中小小的影卻別過頭去,不肯看,低聲嘟噥:“又騙我!去年也是這樣說的!可你還是晚回來一日,差點就趕不上了……”

不遠有人催促,母親笑笑,松了手,了他細的烏發。

他猛地轉,跺跺腳,沖生氣大喊,“要是你這回再遲了,我就不要你了!”

母親沒有應聲,留給他的只有隨風揚起的獵獵披風。

確實遲了。

所以,再也不要他了。

謝明翊斂了神,轉過去,輕聲吩咐:“傳孤的命,即日起,修繕長寧宮,一切儀制皆照舊。”

長順連忙應下,心中卻道:皇帝登基多年從未想過修繕此地,怕是另有原因,如今太子殿下開口,是想忤逆皇帝的意思?

他頭皮微,看著謝明翊遠去的影,嘆了口氣。

……正如掌印陳全早先所言,要變天咯。

謝明翊走到乾元殿時,書房裏正是沸反盈天,吵得不可開

皇帝坐在榻上,披著厚重的貂絨大氅。手中還捧著個暖爐,仍是冷得牙關打

他正心不在焉地聽著群臣爭論不休。

左邊這個在嚷著,北狄大軍正全速推進朝著雍州出發,應增派援軍,支援沈興良,抵外患。

右邊那個也吵著,寧王卷土重來圖謀不軌,應全力搜捕,剿殺殆盡,以免禍事又起。

角落那個一臉古板的是誰來著,喊了幾聲,說什麽北邊逃的災民流離失所,要先安民衆,藉人心。

哦,還有門口那個嘀嘀咕咕的,說什麽涪州天降暴雨多日,恐生天災,應賑災治水,以備糧倉充裕。

“夠了!”皇帝被吵得腦仁發疼,猛地抄起案幾上的茶碗,用力砸了下去。

群臣登時噤聲。

滿室死寂中,忽然聽得門口傳來一聲溫和的笑聲。

“孤以為走錯了地方,誤了街市。”

衆人擡起眼,齊齊向站在門口的太子殿下。

無人膽敢置喙他的戲謔。

連皇帝也只是蹙起眉頭,開口問:“來得正好,此番種種事務,太子覺得如何定奪?”

謝明翊行至殿,慢悠悠行了個禮,應聲道:“聽諸位所言,是爭執究竟應先平息北狄戰事,還是先捉拿寧王?依兒臣來看,北狄戰事吃,迫在眉睫,但寧王意圖東山再起,亦是威脅甚大。當真是難以抉擇。”

陸淞站在最角落裏,著中央的謝明翊,神複雜。他知道謝明翊十分針對寧王,可當務之急,確實應先考慮攘外,收服河州擊退北狄才是上策……

皇帝皺著眉,道:“北狄戰事固然要,可若是寧王再起禍事,只怕會鬧得更加人心惶惶。”

“太子意下如何?”

群臣的目都落在謝明翊上。

謝明翊睨了衆人一眼,邊勾起一抹笑意。他眼前閃過衛姝瑤脖頸上的痕,耳畔恍惚響起年時聽到的哀泣。

“兒臣細想,此前寧王折損衆多,如今不過強弩之末,應當不足為患。”他斂了神,垂眸道:“可北境三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被北狄拿下,再談收複只怕是艱難萬分。”

陸淞垂著腦袋,悄悄與周淳對一眼,互相松了口氣。

皇帝沉片刻,卻說:“朝野,何來國力護佑黎民百姓?依朕看,還是應當先全力追捕寧王,將其斬草除。”

主張攘外的群臣們因這一句話,面齊齊僵了。

殿雀無聲。

周淳率先邁出一步,磕頭勸道:“聖上,狼煙不滅,百姓如何安居樂業?北狄嗜殺,所過之斬截無孑骸相撐拒。一旦他們過祁蘭河,直取京城,大魏百年基業可就完了呀!”

皇帝面沉如水,正要發怒,謝明翊開口打斷了周淳的話,“父皇英明,是兒臣思忖不周,確應先捉拿寧王,以絕後患。”

他朝皇帝拱手,高聲又重複了一遍,“父皇英明!”

滿朝文武面面相覷。

下一瞬,陸淞隨聲附和,“聖上英明!”

衆人紛紛拱手,隨太子附和,“聖上英明!”

謝明翊從乾元殿裏出來,站在長長的玉階前,憑欄迎著風,眺宮城之外的蒼穹。

這時,聽得後傳來腳步聲。

他轉頭,看見陸淞朝他行了個禮,走近過來,笑道:“殿下前兩日追捕寧王勞累奔波,怎還不回宮歇息?”

謝明翊打量了他一眼。

陸淞年過四十,本是涪州人。他原是前宰相沈晏清的門生,早年跟隨沈晏清,雖出低微,卻因才思敏捷頗得沈晏清賞識,連番提拔,遂闔家升遷至京城。沈晏清死後,門下學生大多遭了牽連,陸淞卻因早先時候力保皇帝登基,得以逃過一劫。

他尤為擅長合縱連橫,在皇帝登基之初,數次助皇帝安平衡士族門閥,逐漸得以皇帝重用。但不過幾年,陸淞卻自請告老還鄉,不願再涉宦海沉浮,只是皇帝并不應允,許了他閑差後,他索常年稱病閉門不出。

若非此次徐瞻出事,謝明翊親自登門請他出來主持大局,他也不想出山。

謝明翊淡淡道:“孤在此等候先生。”

陸淞怔了怔,垂眸道:“但憑殿下吩咐。”

“孤將離京,親自去捉拿寧王,朝中事務,先生主持一二。”謝明翊面容溫和,微微一笑。

陸淞面震驚,擡起眼來,似是難以置信。

謝明翊悠悠開口,“不日,孤便會諫言先生出任宰輔,還請先生不要推拒。”

話落,人徑自轉走了,竟是不給陸淞婉拒的機會。

陸淞愣了好一會兒,急忙追上前去,喊道:“殿下,且慢。”

謝明翊腳步一頓,回首瞥他一眼。

“殿下當真不再勸勸聖上?”

陸淞面凝重,嘆聲道:“河州已經淪陷,北狄借此士氣高漲之時調軍進,妄圖攻破雍州,一舉拿下北境三州。雍州一戰,著實茲事大,可這等要時刻,聖上非但不增援追餉,反倒花費大力氣去捉拿寧王,是否有些……”

陸淞言又止,斑白的須發抖了兩下,終究沒說出口。

修改了一下本章

注:“斬截無孑骸相撐拒”出自兩漢蔡琰《悲憤詩》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