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膳(修)
“是否有些,本末倒置?”謝明翊角微揚,替他補上了後面的話。
陸淞忙垂下眼去,道:“老夫乃無心之言,非是妄議聖上決斷。”
謝明翊揮了揮手,笑道:“先生于孤而言,是恩師,亦是長輩,不必如此多禮。”
陸淞沒反應過來,猶自思忖何時教導過他,卻聽得謝明翊又開了口。
“沈將軍雖瞎了一只眼睛,但放眼大魏,武將無人能出其右,守住雍州于他而言并不是難事。先生不必憂心。”
思及這位赫赫有名的武將,陸淞略微沉,頷首道:“沈大將軍用兵如有神助,比起老英國公衛淳也不遑多讓,抵北狄鐵騎南下自然不在話下。但河州地勢複雜,如何收複河州擊退北狄才是難題。”
謝明翊眼前便浮現起站立桌前,在和燭下一筆一劃認真勾勒圖紙的模樣。
他道:“此事孤已盡周全,自有妙計,且先守住雍州,再談收複。”
陸淞微微一怔,著謝明翊,見他神平緩,笑道:“也好,凡事不宜之過急,如今北狄有沈大將軍坐鎮,殿下也可安心南下追捕寧王。”
陸淞知道他素來是個有主意的,也不便多加打聽,只是談及北狄和寧王,頗有些往事如煙之,不免生出幾分慨然。
“昔年河州崀山一役,寧王尚過志學之年,隨同長公主奔赴前線,當真是颯沓流星鮮怒馬。只可惜後來卻走了歪路,令人唏噓。”
本是面無波瀾的謝明翊,忽然擡了擡眼。
那種鈍刀紮進心窩裏絞切的悶痛襲來,從心底蔓延,進四肢百骸,在他反複碾每一寸經絡,久久未平。
“當年崀山之戰,北狄王戰死後,他們一蹶不振多年,前些年疲于鬥,直至去年他的三子殺兄弒親,登上王位,才算平息了。這位新上任的北狄王,置國紛雜事務不管,卻先調兵遣將攻打大魏,不知該說他是莽撞還是高瞻遠矚。”
那廂,陸淞還在嘆息,謝明翊指尖收攏,用力攥了下掌心,突然低咳了幾聲。
不知是否因涼風刺激,他咳得越來越兇,激烈非常,以至于不得不擡起手捂了捂。
陸淞心下一驚,神關切地看向謝明翊,“殿下確實該好生歇息了。”
謝明翊沒有應聲,只是不急不緩地松了手,淡淡一笑,“先生若無他事,恕孤先告辭。”
陸淞沉默了一瞬,眺碧青高穹,忽然嘆道:“確有一事,老夫想拜托殿下。前幾日聽聞涪州連降暴雨,恐犯洪澇百姓疾苦,殿下百忙之中分一二心思。”
謝明翊揚了揚眉,“這可是巧了,孤收到線報,寧王等人正是南下往涪州而去。”
陸淞著他走遠,越發困。
太子究竟與寧王有何過往?竟惹得他不惜拋下朝中事務,也要親自擒拿?
謝明翊回到東宮時,推門便見衛姝瑤端坐在圓桌前,手裏正將一雙玉箸擺放上桌。
謝明翊挑挑眉,沖乖巧坐在桌後的衛姝瑤笑了下,“這又是何意?”
“來寢殿這邊未免太過勤快了些,又想琢磨什麽?”
“殿下去了許久,都到午膳的時候了。”衛姝瑤彎起眼,沖他甜甜笑了笑,“你不呀?”
謝明翊擡步走近,著桌子的午膳,輕飄飄睨了衛姝瑤一眼。
“哦,不喜吃海鮮了?”
滿桌菜裏,盡數是謝明翊偏好的酸口菜肴。
衛姝瑤看了謝明翊的神,小聲道:“上次是我自作主張,這回我可是特意問過長順的。”
謝明翊坐下來,安靜執筷,一語不發地用膳。
衛姝瑤端著小碗,一粒一粒挑著飯菜,心不在焉。
悄悄找長順打聽過,今日謝明翊去乾元殿,說要親自去捉拿寧王,南下離京。若是跟在他邊,必定就能得知寧王的消息,找到兄長與父親也指日可待。
只是……謝明翊會願意帶出宮嗎?
衛姝瑤輕輕放下筷子,見謝明翊著勺子沉默著一口一口喝湯,遲了一瞬,腳尖朝前探了探,輕輕了謝明翊的。
謝明翊放下勺子,擡起眼,問:“想好怎麽開口了?”
春末的午後,金燦的從窗格外落進來,映照著他半邊面容,另一半面容卻融在影中,看不真切他的緒。
他像是知道要問什麽,又像是饒有趣味地在等求他。
衛姝瑤抿了,迅速平複了腦中糟糟的緒,正準備開口時,又將話咽了下去。
知道自己什麽模樣最是乖巧懂事,便揚起臉,微微擡起眼簾,出燦爛笑容,宛若花盛綻。
“今日菜是否合殿下口味呢?”
聲音也,“我聽長順道,殿下以往忙于政務,總不按時用膳,這如何能行?”
謝明翊瞥一眼,繼續看:“哦?”
“不若,往後每日我替殿下安排膳食,陪殿下用膳可好?”
衛姝瑤站起來,眼簾低垂,繞過了案桌。日映照著的影子,離他越來越近。
衛姝瑤走到謝明翊邊,輕輕了點他的袖擺,將嗓音放得更,“殿下喜歡什麽口味,我必定安排得妥妥的。”
謝明翊呵笑了一聲,上下打量著,問:“有話直說,繞彎子。”
衛姝瑤眨著眼,笑得更甜,說:“殿下不覺得一個人用膳太冷清了麽?”
謝明翊慢悠悠應聲:“是嗎?”
他倏地手,指腹勾住的緋腰帶,稍稍一拽。
衛姝瑤整個人便落了他懷中,摔在他上。
子一僵,面頰泛熱,下意識就想從他懷裏起來。
“孤習慣了一人,能陪著孤的,要麽是木頭,要麽……”謝明翊在耳垂邊,湊上去,低低說:“是死人。”
衛姝瑤一時驚駭,瑩潤的小臉被他嚇得又白了白,攥著他的擺,囁嚅道:“那、那你當我木頭好了。”
“就這麽想跟著孤出去?”謝明翊低笑了一聲,指腹了的耳垂。
衛姝瑤抿著,盡力忽視他一呼一吸噴薄在耳畔的熱意,聲音溫如水,“對呀,我怕死,想著只有跟在殿下邊才能稍稍安心。”
謝明翊手指慢移,指腹挲了下的面頰,說:“就這般弱的子,嘖。”
過了幾日,待衛姝瑤傷好得差不多了,才終于明白了他的話裏有話。
長順給搬來了一個箭靶,就立在書房一側,又取了張長弓,小心給。
“殿下說,姑娘子骨太弱,怕您吃不消路途顛簸,讓小的督促您……呃,鍛煉子。”
衛姝瑤愣愣地看著他把箭靶挪了又挪,調整了許久,已經徹底無以言對。
“每日一百五十箭。”謝明翊從後走過,順勢了下的腦袋。
衛姝瑤睜著大眼,向謝明翊行至黑玉案前的影,秀眉蹙,心裏懊惱地抱怨了兩句。
即便是軍中將士們,一日也就兩百來支箭,他居然練一百五十支!
不過,想到他終究是答應了要帶自己出去,心裏的郁悶沖散了些許。
衛姝瑤拎起長弓,分明知道謝明翊是故意捉弄,還是將手指搭上了弓弦。
從隔斷的博古架過去,悄悄瞥了一眼謝明翊,卻不怔住了。
謝明翊站在藏書閣琳瑯滿目的書架間,正在擡手取下一卷畫帛,而後行至桌前,將帛布徐徐鋪展開來。
他不急不緩地取了紫毫筆,沾了沾墨,略略掃了兩眼,便落筆畫了兩筆。
從這角度過去,也約能看出,畫面上是位人的廓。
總覺得哪裏見過似的。
腦子一個激靈,忽然想起來……
若是沒有記錯,畫中人,應是先帝早逝的嫡長,長公主謝錦。
他畫長公主作甚?
衛姝瑤頓生疑,見他擱下筆,急忙收回了目,生怕他發現自己看。
移開視線的一瞬間,謝明翊擡眼了過來,輕笑了一聲,慢條斯理地喚道:“過來。”
衛姝瑤趕忙斂了神,迎上前去。
“殿下喚我何事?”小心打量著謝明翊。
謝明翊目落在上,眸微凝,角笑意挑起,“見過長公主麽?”
他指尖點了點帛布,問:“像嗎?”
就見一位年輕子著緋紅長衫,披霜戴月,執劍起舞,躍然于紙上。
衛姝瑤略掃了兩眼,連忙說:“年時曾得以一見,殿下描摹的長公主英姿,活靈活現。”
實則小時候僅見過長公主一面,哪還記得這麽清楚,哄著他總是沒錯的,但也怕話說得太滿,故而又補了一句。“這幅畫不說十分神韻,七八分是有的。”
“嗯。”謝明翊擡手將帛布慢慢卷起,沖長順吩咐道:“先前孤說要修繕長寧宮,到時候把這個掛進去。”
長順連忙上來,拿著畫出去裝裱了。
衛姝瑤打量謝明翊,看他沒有離開的意思,仍站在書桌後研磨,擺弄著案上的染料畫筆。
雖然不知謝明翊為何突然想描摹丹青,只約覺得他心不錯。
總覺得,自己一直沒有看這人。相較于他的子,現下衛姝瑤更好奇他的世。
自打蕭知言說了那句話,心裏終究藏著一刺。
如今想來,他既然能將長公主描繪得如此神形兼備,應當也是見過長公主的……他又與皇帝生得有兩分相似,怎會不是皇室脈呢?
衛姝瑤晃了晃腦袋,把紛的雜思驅逐出去,斂了思緒。
也不好趕他出去,只得自己拎著弓,走去角落,擡起腕來箭。
簌簌的羽箭聲在靜謐的殿格外清晰。
半晌。
衛姝瑤後背已經沁出薄汗,手臂開始乏力,猶豫著要不要稍微個懶。
攥弓箭,再次瞥了一眼長案後的謝明翊。
長案上的畫紙已經不見,擺了許多古籍卷冊,謝明翊懶懶坐在椅子裏,手執卷冊,眸微沉,看得專注。
衛姝瑤蹙著眉,瞇起眼,約辨認出靛藍封皮上的書名,記得是一本治水的書冊。
不由得愣住。
轉念再想,雨季將至,聽聞涪州常年水災,難不他南下并非為了捉拿寧王,而是要去治水?
“怎的不練了?”
謝明翊擡頭,輕飄飄睨了一眼。
謝一:老婆居然悄悄看我(開心)
用膳(修)
“是否有些,本末倒置?”謝明翊角微揚,替他補上了後面的話。
陸淞忙垂下眼去,道:“老夫乃無心之言,非是妄議聖上決斷。”
謝明翊揮了揮手,笑道:“先生于孤而言,是恩師,亦是長輩,不必如此多禮。”
陸淞沒反應過來,猶自思忖何時教導過他,卻聽得謝明翊又開了口。
“沈將軍雖瞎了一只眼睛,但放眼大魏,武將無人能出其右,守住雍州于他而言并不是難事。先生不必憂心。”
思及這位赫赫有名的武將,陸淞略微沉,頷首道:“沈大將軍用兵如有神助,比起老英國公衛淳也不遑多讓,抵北狄鐵騎南下自然不在話下。但河州地勢複雜,如何收複河州擊退北狄才是難題。”
謝明翊眼前便浮現起站立桌前,在和燭下一筆一劃認真勾勒圖紙的模樣。
他道:“此事孤已盡周全,自有妙計,且先守住雍州,再談收複。”
陸淞微微一怔,著謝明翊,見他神平緩,笑道:“也好,凡事不宜之過急,如今北狄有沈大將軍坐鎮,殿下也可安心南下追捕寧王。”
陸淞知道他素來是個有主意的,也不便多加打聽,只是談及北狄和寧王,頗有些往事如煙之,不免生出幾分慨然。
“昔年河州崀山一役,寧王尚過志學之年,隨同長公主奔赴前線,當真是颯沓流星鮮怒馬。只可惜後來卻走了歪路,令人唏噓。”
本是面無波瀾的謝明翊,忽然擡了擡眼。
那種鈍刀紮進心窩裏絞切的悶痛襲來,從心底蔓延,進四肢百骸,在他反複碾每一寸經絡,久久未平。
“當年崀山之戰,北狄王戰死後,他們一蹶不振多年,前些年疲于鬥,直至去年他的三子殺兄弒親,登上王位,才算平息了。這位新上任的北狄王,置國紛雜事務不管,卻先調兵遣將攻打大魏,不知該說他是莽撞還是高瞻遠矚。”
那廂,陸淞還在嘆息,謝明翊指尖收攏,用力攥了下掌心,突然低咳了幾聲。
不知是否因涼風刺激,他咳得越來越兇,激烈非常,以至于不得不擡起手捂了捂。
陸淞心下一驚,神關切地看向謝明翊,“殿下確實該好生歇息了。”
謝明翊沒有應聲,只是不急不緩地松了手,淡淡一笑,“先生若無他事,恕孤先告辭。”
陸淞沉默了一瞬,眺碧青高穹,忽然嘆道:“確有一事,老夫想拜托殿下。前幾日聽聞涪州連降暴雨,恐犯洪澇百姓疾苦,殿下百忙之中分一二心思。”
謝明翊揚了揚眉,“這可是巧了,孤收到線報,寧王等人正是南下往涪州而去。”
陸淞著他走遠,越發困。
太子究竟與寧王有何過往?竟惹得他不惜拋下朝中事務,也要親自擒拿?
謝明翊回到東宮時,推門便見衛姝瑤端坐在圓桌前,手裏正將一雙玉箸擺放上桌。
謝明翊挑挑眉,沖乖巧坐在桌後的衛姝瑤笑了下,“這又是何意?”
“來寢殿這邊未免太過勤快了些,又想琢磨什麽?”
“殿下去了許久,都到午膳的時候了。”衛姝瑤彎起眼,沖他甜甜笑了笑,“你不呀?”
謝明翊擡步走近,著桌子的午膳,輕飄飄睨了衛姝瑤一眼。
“哦,不喜吃海鮮了?”
滿桌菜裏,盡數是謝明翊偏好的酸口菜肴。
衛姝瑤看了謝明翊的神,小聲道:“上次是我自作主張,這回我可是特意問過長順的。”
謝明翊坐下來,安靜執筷,一語不發地用膳。
衛姝瑤端著小碗,一粒一粒挑著飯菜,心不在焉。
悄悄找長順打聽過,今日謝明翊去乾元殿,說要親自去捉拿寧王,南下離京。若是跟在他邊,必定就能得知寧王的消息,找到兄長與父親也指日可待。
只是……謝明翊會願意帶出宮嗎?
衛姝瑤輕輕放下筷子,見謝明翊著勺子沉默著一口一口喝湯,遲了一瞬,腳尖朝前探了探,輕輕了謝明翊的。
謝明翊放下勺子,擡起眼,問:“想好怎麽開口了?”
春末的午後,金燦的從窗格外落進來,映照著他半邊面容,另一半面容卻融在影中,看不真切他的緒。
他像是知道要問什麽,又像是饒有趣味地在等求他。
衛姝瑤抿了,迅速平複了腦中糟糟的緒,正準備開口時,又將話咽了下去。
知道自己什麽模樣最是乖巧懂事,便揚起臉,微微擡起眼簾,出燦爛笑容,宛若花盛綻。
“今日菜是否合殿下口味呢?”
聲音也,“我聽長順道,殿下以往忙于政務,總不按時用膳,這如何能行?”
謝明翊瞥一眼,繼續看:“哦?”
“不若,往後每日我替殿下安排膳食,陪殿下用膳可好?”
衛姝瑤站起來,眼簾低垂,繞過了案桌。日映照著的影子,離他越來越近。
衛姝瑤走到謝明翊邊,輕輕了點他的袖擺,將嗓音放得更,“殿下喜歡什麽口味,我必定安排得妥妥的。”
謝明翊呵笑了一聲,上下打量著,問:“有話直說,繞彎子。”
衛姝瑤眨著眼,笑得更甜,說:“殿下不覺得一個人用膳太冷清了麽?”
謝明翊慢悠悠應聲:“是嗎?”
他倏地手,指腹勾住的緋腰帶,稍稍一拽。
衛姝瑤整個人便落了他懷中,摔在他上。
子一僵,面頰泛熱,下意識就想從他懷裏起來。
“孤習慣了一人,能陪著孤的,要麽是木頭,要麽……”謝明翊在耳垂邊,湊上去,低低說:“是死人。”
衛姝瑤一時驚駭,瑩潤的小臉被他嚇得又白了白,攥著他的擺,囁嚅道:“那、那你當我木頭好了。”
“就這麽想跟著孤出去?”謝明翊低笑了一聲,指腹了的耳垂。
衛姝瑤抿著,盡力忽視他一呼一吸噴薄在耳畔的熱意,聲音溫如水,“對呀,我怕死,想著只有跟在殿下邊才能稍稍安心。”
謝明翊手指慢移,指腹挲了下的面頰,說:“就這般弱的子,嘖。”
過了幾日,待衛姝瑤傷好得差不多了,才終于明白了他的話裏有話。
長順給搬來了一個箭靶,就立在書房一側,又取了張長弓,小心給。
“殿下說,姑娘子骨太弱,怕您吃不消路途顛簸,讓小的督促您……呃,鍛煉子。”
衛姝瑤愣愣地看著他把箭靶挪了又挪,調整了許久,已經徹底無以言對。
“每日一百五十箭。”謝明翊從後走過,順勢了下的腦袋。
衛姝瑤睜著大眼,向謝明翊行至黑玉案前的影,秀眉蹙,心裏懊惱地抱怨了兩句。
即便是軍中將士們,一日也就兩百來支箭,他居然練一百五十支!
不過,想到他終究是答應了要帶自己出去,心裏的郁悶沖散了些許。
衛姝瑤拎起長弓,分明知道謝明翊是故意捉弄,還是將手指搭上了弓弦。
從隔斷的博古架過去,悄悄瞥了一眼謝明翊,卻不怔住了。
謝明翊站在藏書閣琳瑯滿目的書架間,正在擡手取下一卷畫帛,而後行至桌前,將帛布徐徐鋪展開來。
他不急不緩地取了紫毫筆,沾了沾墨,略略掃了兩眼,便落筆畫了兩筆。
從這角度過去,也約能看出,畫面上是位人的廓。
總覺得哪裏見過似的。
腦子一個激靈,忽然想起來……
若是沒有記錯,畫中人,應是先帝早逝的嫡長,長公主謝錦。
他畫長公主作甚?
衛姝瑤頓生疑,見他擱下筆,急忙收回了目,生怕他發現自己看。
移開視線的一瞬間,謝明翊擡眼了過來,輕笑了一聲,慢條斯理地喚道:“過來。”
衛姝瑤趕忙斂了神,迎上前去。
“殿下喚我何事?”小心打量著謝明翊。
謝明翊目落在上,眸微凝,角笑意挑起,“見過長公主麽?”
他指尖點了點帛布,問:“像嗎?”
就見一位年輕子著緋紅長衫,披霜戴月,執劍起舞,躍然于紙上。
衛姝瑤略掃了兩眼,連忙說:“年時曾得以一見,殿下描摹的長公主英姿,活靈活現。”
實則小時候僅見過長公主一面,哪還記得這麽清楚,哄著他總是沒錯的,但也怕話說得太滿,故而又補了一句。“這幅畫不說十分神韻,七八分是有的。”
“嗯。”謝明翊擡手將帛布慢慢卷起,沖長順吩咐道:“先前孤說要修繕長寧宮,到時候把這個掛進去。”
長順連忙上來,拿著畫出去裝裱了。
衛姝瑤打量謝明翊,看他沒有離開的意思,仍站在書桌後研磨,擺弄著案上的染料畫筆。
雖然不知謝明翊為何突然想描摹丹青,只約覺得他心不錯。
總覺得,自己一直沒有看這人。相較于他的子,現下衛姝瑤更好奇他的世。
自打蕭知言說了那句話,心裏終究藏著一刺。
如今想來,他既然能將長公主描繪得如此神形兼備,應當也是見過長公主的……他又與皇帝生得有兩分相似,怎會不是皇室脈呢?
衛姝瑤晃了晃腦袋,把紛的雜思驅逐出去,斂了思緒。
也不好趕他出去,只得自己拎著弓,走去角落,擡起腕來箭。
簌簌的羽箭聲在靜謐的殿格外清晰。
半晌。
衛姝瑤後背已經沁出薄汗,手臂開始乏力,猶豫著要不要稍微個懶。
攥弓箭,再次瞥了一眼長案後的謝明翊。
長案上的畫紙已經不見,擺了許多古籍卷冊,謝明翊懶懶坐在椅子裏,手執卷冊,眸微沉,看得專注。
衛姝瑤蹙著眉,瞇起眼,約辨認出靛藍封皮上的書名,記得是一本治水的書冊。
不由得愣住。
轉念再想,雨季將至,聽聞涪州常年水災,難不他南下并非為了捉拿寧王,而是要去治水?
“怎的不練了?”
謝明翊擡頭,輕飄飄睨了一眼。
謝一:老婆居然悄悄看我(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