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執已經拆散了頭發,卻玉絮絮地說個不停:“陛下這樣便走了,把娘娘自己留在這。若是傳出去,不知道外面又得怎麽議論呢。”
總是這樣喜歡打抱不平,執笑著看:“他走了我也樂得清閑自在,你困不困,晚上和我一起睡罷。”
們倆一起長大,小時候也常常同榻而眠。卻玉眼珠瞪大:“娘娘說什麽呢,這要是被太後知道……”
卻玉的聲音頓住了,因為看到了妝臺上的冠。
家姑娘已經不是太後膝前的薛姑娘,而是大裕的皇後了。
執靠著床頭,頭發披在肩頭,像是一匹細的綢緞。
卻玉三步并作兩步上前來,跪坐在執的腳邊,把下輕輕在執的膝頭:“娘娘。”
“嗯?”
“陛下……會喜歡你嗎?”終于問出了口。
這個問題盤桓在心上許久了,想問,卻又不敢。
執的手落在卻玉的頭發上:“我是薛家人,若我生下了一個薛家的孩子,他便又多了重危險。天下的子那麽多,何必執著于我一個呢?”
卻玉心裏又忍不住想為執屈,才開了個頭,執便不許再說下去了。
這般又過了快一個時辰,有腳步聲停在殿門口,卻玉起去開門,發現齊楹正站在門外。
他上的袞服已經更換過,霜的玄端比朱紅更襯他。
執聽見卻玉行禮的聲音,扶著床沿緩緩站了起來。
齊楹沒有拿盲杖,走得比平日裏更慢些,這一路卻也不曾到殿的陳設。
一直走到執前,他微微低下頭:“換過服了?”
“還沒。”執答。
“去換吧。”他平淡道。
卻玉小心翼翼地看了齊楹一眼,然後低著頭快步走到執邊,扶著往屏風方向去。
齊楹神似是一哂,執這才想起他看不見的事。
繞過屏風,卻玉替執解開吉服的帶子,待服換完,執將長發重新綰作垂髻,走至齊楹邊。
侍已經替齊楹換過寢,素白的領繡著松鶴竹濤,他眉骨下的系帶上用銀線繡出一行細的雲紋,二人一坐一立,卻玉帶著殿的侍們一起退了下去。
“睡罷。”齊楹道。
說罷率先合躺下。
龍高燭搖曳婀娜,照得整個椒房殿燈若白晝。
齊楹的臉在這明暗替的影裏,都漸漸不再真切起來。
這是執離他最近的一次,可仍舊顯得這麽遠。
“不會把你怎樣的。”見遲遲不,齊楹淡淡開口,“不累嗎?”
“什麽?”執沒聽見他最後那句話。
“你不累嗎,薛執?”
齊楹第一次了的名字。沒有什麽平仄抑揚,好似的是這椒房殿中的某個擺設。
床上只有一床錦被,齊楹沒有蓋在上,執掀開被子,默默在他裏側躺了下來。
齊楹的睡相很好,他平臥著,雙手疊落在腹上。執對他的知力早有認知,所以并不敢擡頭看他。同他一起平臥著,這張床分外寬大,他們兩個人中間,甚至還能再多躺下一個人來。
這是的新婚,執想到的卻是戰死在渭水之畔的父親、久病仙逝的母親。
齊楹的呼吸聲淺淺的,幾乎微不可聞,高燭明亮,燈花跳躍,晃得執睜不開眼睛。于是坐起,趿著鞋走到燈邊。拿起架子上的金剪,傾去剪燭芯。
將燭芯剪得暗了些,重新在齊楹邊躺了下來。
側的被臥淺淺的陷了下去,不待齊楹發問,執已經先開口了:“燈太亮,臣妾適才去挑暗了些。”
說罷又自覺失言,暗暗咬了下舌尖:“我……”
“既太亮,為何不熄了?”
執低道:“這樣不吉利。”
“你信這個?”說話間,齊楹眉心倏爾微微蹙起,似是忍耐著什麽痛楚一般。
“不信。”執微微側看他,莞爾道:“可若是太黑了,臣妾心裏會害怕。”
齊楹嗯了聲,沒再繼續說話。
執一整日裏都在被人推著向前走,不知道磕了多個頭,此時此刻漸漸睡意上湧。
夢中似幻似真,仿若又回到了江陵,待再醒來時,紅燭已經燒過一小半,雲紋玉燈下堆了厚厚一層小山一般的燭淚。
外頭還沒亮,只有細碎的風聲偶爾傳來。
輕輕了一下,邊就傳來齊楹的聲音:“什麽時辰了?”
“寅時一刻。”執擡眼看向齊楹的方向。
他不知在何時換了姿勢,一手枕在臉下,另一只手虛握拳,面向外背對著側臥著。
昏昏的橙黃下,齊楹的脊骨過素白的中凸起出來,領口的紐子不知何時松開了,他仍渾然未覺,領下面的皮上,滿是涔涔的冷汗。
執愣了一下,忍不住問:“陛下怎麽了?”
“天亮了?”他問。
“還沒有。”
執起下地:“臣妾去元來。”
還未起,一只手便猛地從背後鉗制住了的手腕。
齊楹的手指冰冷,凍得執微微一。齊楹的手松了松,最終還是收了回去。
“不必了。”
對齊楹而言,除了元之外,邊沒有什麽可信的人。元此刻還未回來,他不想讓薛伯彥知道元勸樂平王去益州的事。
他眼上的縧沾了汗水,洇開一圈褐的水痕,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才說:“天亮了再我。”
執見他很是不舒服的樣子,猶豫片刻起走到憑幾旁,從茶壺裏倒了一杯水來,重新走回到床邊。
“喝水嗎,陛下?”
齊楹撐著子坐起來,向執的方向出手。
執把杯子遞進他手裏,看著齊楹一點一點將杯中水飲盡。
“你是薛伯寮的兒,讀過書麽?”喝完了水,齊楹看上去神好了些,他靠在床柱上,領口仍開著,人也顯出一矜貴的風流來。
“跟在太後邊,識得字。”
“讀過《左傳》《春秋》之類的書麽?”
執點頭,又想起他看不見,于是開口說:“讀過。”
齊楹笑了笑:“不錯。”
他平日裏很笑,這一閃而過的笑意卻分外晃眼,驚鴻一瞥間,分外勾魂攝魄。不知道他因著什麽事,看上去心還不錯。執收回目,接過他掌中水杯,重新放回到憑幾上。
齊楹勾著,漫不經心地仰著下頜,搖搖墜的燭火影裏,他臉側的帶亦跟著搖,他又漸漸沉默下來。
外頭一直沒有什麽消息傳來,這是個好事,說明元已經暢通無阻地見到了樂平王。
天潢貴胄像是大山一樣著他。
齊楹心裏對這些江山社稷從未生出什麽。
小半個時辰之後,有人來報說元求見。
齊楹坐直了子“看”向執的方向:“能幫我拿件服來麽?”
他沒用朕這個自稱,無端顯出幾分親厚來。于是執起,把他睡前穿的那件外從架子上摘下來。齊楹正在躬穿靴,執抱著服走過來,他聽見腳步聲擡起頭,對著溫聲道:“替我穿上,行麽?”
的中他可以自己穿好,只是這些穿在外頭的服還得要人來幫忙。
執抖開襜褕替他穿戴,齊楹微微仰著下頜,任由擺弄。
執的目再次落在他頸側,白皙得近乎明的皮下面,能看見青的管,執出手,將他散開的中帶子重新系好。
“謝謝。”齊楹道,“皇後繼續睡吧,朕先走了。”
此刻,天微明,稀薄的晨照進來,他們兩人落在牆上的影子又漸漸被拉得疏遠起來。
執行了禮,齊楹已經負手走了出去。
回到床邊上,在齊楹靠過的床柱前坐下,也學著他的樣子靠了上去,然後緩緩閉上眼睛。想了想,又從憑幾上取來一束發的帶子,將自己的眼睛蒙住。
像是一個人掉進了粘稠的黑暗中。
執出手,眼前是一片虛空,出的手指空落落地停在半空中,不知道會到什麽。
猛地扯下蒙眼的發帶,口上下劇烈起伏著,呼吸了幾次才漸漸平靜下來。
卻玉聽到靜趕忙從外面走進來:“娘娘,怎麽了?”
執將帶子扔到一旁,搖頭:“我沒事,傳水來吧。”
卻玉小心地環顧了一下四周,而後又將目落在床上。朱紅的錦被下頭,一塊白的絹子出一個角,用手出來,是一塊整潔如新的白布。
嘆了口氣,折好收了起來。
*
今日要去拜見大長公主,也就是齊楹的姑母齊徽。
大長公主比齊楹要大八歲,永熙五年時被先帝嫁去北狄為王妃。去年,北狄王病逝,不到三十歲便守寡的大長公主自請還朝,執只在回長安那日遠遠地見過一回。
鄭秦是執封後之後撥來的人,宮的年歲長,也是為了在執面前臉,著意殷勤著說:“大長公主是在娘娘宮之前就和親走的,娘娘沒見過,奴才只記得大長公主子順和藹,闔宮上下沒人不喜歡公主殿下。大長公主沒和親的時候,和孝寧皇後私甚好,孝寧皇後仙逝之後,咱們陛下是由大長公主帶大的。”
孝寧皇後便是齊楹的生母孟氏。大長公主自請還朝後,章帝對這個妹妹頗為愧疚,即刻命人重修公主府,并許食邑萬戶的尊榮。齊楹登基後,對齊徽亦禮遇有加,以之為尊。
這些事執早先有所耳聞,只不過彼時只覺得事不關己,并不曾刻意放在心上。
待走到昆德殿時,昆德殿前僅僅立了兩名常侍相迎。
春庭深深,一婦人跽坐在院中,面前一盞小爐中正煮著茶水。
在這草茸絮的時節裏,大長公主薄施黛,姿態雍容,氣度高華。
執福了聲大長公主。
齊徽還在孝中,今日不曾盛裝打扮,發間只餘下一對雲頭紋掩鬢。
命人將執扶起,亦頷首還禮,疏淡又客套:“娘娘客氣了。”
泥爐中的茶水已經滾過三遍,香氣四溢。齊徽舀出一杯,奉與執。
“這還是用的去年的雪水。”端起茶盞細呷道,“果真長安的水比塞外的強出千百倍來。赤城那地方本就不下雪,早兩年好不容易下了一場,我命人收了些雪來烹茶,到底是比不得長安。”
赤城便是北狄的王都。
執飲了一口,果真齒留香:“果真是極好的茶。”
齊徽淡淡一笑,只是笑意仍不達眼底:“遠在塞外時,我便聽說過娘娘。太皇太後曾修書與我,說到看中了一位郎,想選做桓兒的妻子。”
齊徽已經改口稱太後為太皇太後,執擡起眼睫看向,齊徽的目與之相,不閃不避:“想不到如今,娘娘仍做了這個皇後,嫁的人卻不是桓兒。”
“說句倚老賣老的話,陛下和桓兒都是我的侄兒,我不偏心哪個。今日仍能在長安城裏見到娘娘,我心裏也覺得很是高興。娘娘若是不嫌棄,大可時常來我這坐坐,和我這未亡人做個伴。”說出口的話滴水不,可執也是在深宮裏待久了的人,知道不過是虛與委蛇,故而亦客氣道:“這是自然。”
“去歲回宮時,幸得大司馬自雁回關一路護佑。”齊徽盯著執的發頂,“我大裕的山河社稷萬歲無虞,也多虧有大司馬。”
這句話一語雙關大有深意,落在執耳中并不算聽。
“如今仍在先帝的孝中,我近來纏綿病榻,還想請娘娘替我每日抄一卷佛經,奉于先帝牌位之前。”
第9章
執已經拆散了頭發,卻玉絮絮地說個不停:“陛下這樣便走了,把娘娘自己留在這。若是傳出去,不知道外面又得怎麽議論呢。”
總是這樣喜歡打抱不平,執笑著看:“他走了我也樂得清閑自在,你困不困,晚上和我一起睡罷。”
們倆一起長大,小時候也常常同榻而眠。卻玉眼珠瞪大:“娘娘說什麽呢,這要是被太後知道……”
卻玉的聲音頓住了,因為看到了妝臺上的冠。
家姑娘已經不是太後膝前的薛姑娘,而是大裕的皇後了。
執靠著床頭,頭發披在肩頭,像是一匹細的綢緞。
卻玉三步并作兩步上前來,跪坐在執的腳邊,把下輕輕在執的膝頭:“娘娘。”
“嗯?”
“陛下……會喜歡你嗎?”終于問出了口。
這個問題盤桓在心上許久了,想問,卻又不敢。
執的手落在卻玉的頭發上:“我是薛家人,若我生下了一個薛家的孩子,他便又多了重危險。天下的子那麽多,何必執著于我一個呢?”
卻玉心裏又忍不住想為執屈,才開了個頭,執便不許再說下去了。
這般又過了快一個時辰,有腳步聲停在殿門口,卻玉起去開門,發現齊楹正站在門外。
他上的袞服已經更換過,霜的玄端比朱紅更襯他。
執聽見卻玉行禮的聲音,扶著床沿緩緩站了起來。
齊楹沒有拿盲杖,走得比平日裏更慢些,這一路卻也不曾到殿的陳設。
一直走到執前,他微微低下頭:“換過服了?”
“還沒。”執答。
“去換吧。”他平淡道。
卻玉小心翼翼地看了齊楹一眼,然後低著頭快步走到執邊,扶著往屏風方向去。
齊楹神似是一哂,執這才想起他看不見的事。
繞過屏風,卻玉替執解開吉服的帶子,待服換完,執將長發重新綰作垂髻,走至齊楹邊。
侍已經替齊楹換過寢,素白的領繡著松鶴竹濤,他眉骨下的系帶上用銀線繡出一行細的雲紋,二人一坐一立,卻玉帶著殿的侍們一起退了下去。
“睡罷。”齊楹道。
說罷率先合躺下。
龍高燭搖曳婀娜,照得整個椒房殿燈若白晝。
齊楹的臉在這明暗替的影裏,都漸漸不再真切起來。
這是執離他最近的一次,可仍舊顯得這麽遠。
“不會把你怎樣的。”見遲遲不,齊楹淡淡開口,“不累嗎?”
“什麽?”執沒聽見他最後那句話。
“你不累嗎,薛執?”
齊楹第一次了的名字。沒有什麽平仄抑揚,好似的是這椒房殿中的某個擺設。
床上只有一床錦被,齊楹沒有蓋在上,執掀開被子,默默在他裏側躺了下來。
齊楹的睡相很好,他平臥著,雙手疊落在腹上。執對他的知力早有認知,所以并不敢擡頭看他。同他一起平臥著,這張床分外寬大,他們兩個人中間,甚至還能再多躺下一個人來。
這是的新婚,執想到的卻是戰死在渭水之畔的父親、久病仙逝的母親。
齊楹的呼吸聲淺淺的,幾乎微不可聞,高燭明亮,燈花跳躍,晃得執睜不開眼睛。于是坐起,趿著鞋走到燈邊。拿起架子上的金剪,傾去剪燭芯。
將燭芯剪得暗了些,重新在齊楹邊躺了下來。
側的被臥淺淺的陷了下去,不待齊楹發問,執已經先開口了:“燈太亮,臣妾適才去挑暗了些。”
說罷又自覺失言,暗暗咬了下舌尖:“我……”
“既太亮,為何不熄了?”
執低道:“這樣不吉利。”
“你信這個?”說話間,齊楹眉心倏爾微微蹙起,似是忍耐著什麽痛楚一般。
“不信。”執微微側看他,莞爾道:“可若是太黑了,臣妾心裏會害怕。”
齊楹嗯了聲,沒再繼續說話。
執一整日裏都在被人推著向前走,不知道磕了多個頭,此時此刻漸漸睡意上湧。
夢中似幻似真,仿若又回到了江陵,待再醒來時,紅燭已經燒過一小半,雲紋玉燈下堆了厚厚一層小山一般的燭淚。
外頭還沒亮,只有細碎的風聲偶爾傳來。
輕輕了一下,邊就傳來齊楹的聲音:“什麽時辰了?”
“寅時一刻。”執擡眼看向齊楹的方向。
他不知在何時換了姿勢,一手枕在臉下,另一只手虛握拳,面向外背對著側臥著。
昏昏的橙黃下,齊楹的脊骨過素白的中凸起出來,領口的紐子不知何時松開了,他仍渾然未覺,領下面的皮上,滿是涔涔的冷汗。
執愣了一下,忍不住問:“陛下怎麽了?”
“天亮了?”他問。
“還沒有。”
執起下地:“臣妾去元來。”
還未起,一只手便猛地從背後鉗制住了的手腕。
齊楹的手指冰冷,凍得執微微一。齊楹的手松了松,最終還是收了回去。
“不必了。”
對齊楹而言,除了元之外,邊沒有什麽可信的人。元此刻還未回來,他不想讓薛伯彥知道元勸樂平王去益州的事。
他眼上的縧沾了汗水,洇開一圈褐的水痕,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才說:“天亮了再我。”
執見他很是不舒服的樣子,猶豫片刻起走到憑幾旁,從茶壺裏倒了一杯水來,重新走回到床邊。
“喝水嗎,陛下?”
齊楹撐著子坐起來,向執的方向出手。
執把杯子遞進他手裏,看著齊楹一點一點將杯中水飲盡。
“你是薛伯寮的兒,讀過書麽?”喝完了水,齊楹看上去神好了些,他靠在床柱上,領口仍開著,人也顯出一矜貴的風流來。
“跟在太後邊,識得字。”
“讀過《左傳》《春秋》之類的書麽?”
執點頭,又想起他看不見,于是開口說:“讀過。”
齊楹笑了笑:“不錯。”
他平日裏很笑,這一閃而過的笑意卻分外晃眼,驚鴻一瞥間,分外勾魂攝魄。不知道他因著什麽事,看上去心還不錯。執收回目,接過他掌中水杯,重新放回到憑幾上。
齊楹勾著,漫不經心地仰著下頜,搖搖墜的燭火影裏,他臉側的帶亦跟著搖,他又漸漸沉默下來。
外頭一直沒有什麽消息傳來,這是個好事,說明元已經暢通無阻地見到了樂平王。
天潢貴胄像是大山一樣著他。
齊楹心裏對這些江山社稷從未生出什麽。
小半個時辰之後,有人來報說元求見。
齊楹坐直了子“看”向執的方向:“能幫我拿件服來麽?”
他沒用朕這個自稱,無端顯出幾分親厚來。于是執起,把他睡前穿的那件外從架子上摘下來。齊楹正在躬穿靴,執抱著服走過來,他聽見腳步聲擡起頭,對著溫聲道:“替我穿上,行麽?”
的中他可以自己穿好,只是這些穿在外頭的服還得要人來幫忙。
執抖開襜褕替他穿戴,齊楹微微仰著下頜,任由擺弄。
執的目再次落在他頸側,白皙得近乎明的皮下面,能看見青的管,執出手,將他散開的中帶子重新系好。
“謝謝。”齊楹道,“皇後繼續睡吧,朕先走了。”
此刻,天微明,稀薄的晨照進來,他們兩人落在牆上的影子又漸漸被拉得疏遠起來。
執行了禮,齊楹已經負手走了出去。
回到床邊上,在齊楹靠過的床柱前坐下,也學著他的樣子靠了上去,然後緩緩閉上眼睛。想了想,又從憑幾上取來一束發的帶子,將自己的眼睛蒙住。
像是一個人掉進了粘稠的黑暗中。
執出手,眼前是一片虛空,出的手指空落落地停在半空中,不知道會到什麽。
猛地扯下蒙眼的發帶,口上下劇烈起伏著,呼吸了幾次才漸漸平靜下來。
卻玉聽到靜趕忙從外面走進來:“娘娘,怎麽了?”
執將帶子扔到一旁,搖頭:“我沒事,傳水來吧。”
卻玉小心地環顧了一下四周,而後又將目落在床上。朱紅的錦被下頭,一塊白的絹子出一個角,用手出來,是一塊整潔如新的白布。
嘆了口氣,折好收了起來。
*
今日要去拜見大長公主,也就是齊楹的姑母齊徽。
大長公主比齊楹要大八歲,永熙五年時被先帝嫁去北狄為王妃。去年,北狄王病逝,不到三十歲便守寡的大長公主自請還朝,執只在回長安那日遠遠地見過一回。
鄭秦是執封後之後撥來的人,宮的年歲長,也是為了在執面前臉,著意殷勤著說:“大長公主是在娘娘宮之前就和親走的,娘娘沒見過,奴才只記得大長公主子順和藹,闔宮上下沒人不喜歡公主殿下。大長公主沒和親的時候,和孝寧皇後私甚好,孝寧皇後仙逝之後,咱們陛下是由大長公主帶大的。”
孝寧皇後便是齊楹的生母孟氏。大長公主自請還朝後,章帝對這個妹妹頗為愧疚,即刻命人重修公主府,并許食邑萬戶的尊榮。齊楹登基後,對齊徽亦禮遇有加,以之為尊。
這些事執早先有所耳聞,只不過彼時只覺得事不關己,并不曾刻意放在心上。
待走到昆德殿時,昆德殿前僅僅立了兩名常侍相迎。
春庭深深,一婦人跽坐在院中,面前一盞小爐中正煮著茶水。
在這草茸絮的時節裏,大長公主薄施黛,姿態雍容,氣度高華。
執福了聲大長公主。
齊徽還在孝中,今日不曾盛裝打扮,發間只餘下一對雲頭紋掩鬢。
命人將執扶起,亦頷首還禮,疏淡又客套:“娘娘客氣了。”
泥爐中的茶水已經滾過三遍,香氣四溢。齊徽舀出一杯,奉與執。
“這還是用的去年的雪水。”端起茶盞細呷道,“果真長安的水比塞外的強出千百倍來。赤城那地方本就不下雪,早兩年好不容易下了一場,我命人收了些雪來烹茶,到底是比不得長安。”
赤城便是北狄的王都。
執飲了一口,果真齒留香:“果真是極好的茶。”
齊徽淡淡一笑,只是笑意仍不達眼底:“遠在塞外時,我便聽說過娘娘。太皇太後曾修書與我,說到看中了一位郎,想選做桓兒的妻子。”
齊徽已經改口稱太後為太皇太後,執擡起眼睫看向,齊徽的目與之相,不閃不避:“想不到如今,娘娘仍做了這個皇後,嫁的人卻不是桓兒。”
“說句倚老賣老的話,陛下和桓兒都是我的侄兒,我不偏心哪個。今日仍能在長安城裏見到娘娘,我心裏也覺得很是高興。娘娘若是不嫌棄,大可時常來我這坐坐,和我這未亡人做個伴。”說出口的話滴水不,可執也是在深宮裏待久了的人,知道不過是虛與委蛇,故而亦客氣道:“這是自然。”
“去歲回宮時,幸得大司馬自雁回關一路護佑。”齊徽盯著執的發頂,“我大裕的山河社稷萬歲無虞,也多虧有大司馬。”
這句話一語雙關大有深意,落在執耳中并不算聽。
“如今仍在先帝的孝中,我近來纏綿病榻,還想請娘娘替我每日抄一卷佛經,奉于先帝牌位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