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陛下怎麽到這兒來了?”執笑著問他。
“朕來找你, 有件事想來與你商量。”齊楹的聲音和以往一樣平靜。
他牽著執的手,一路向椒房殿走去。
大寒剛過,天氣冷得厲害。
齊楹的手很大, 將執的手包裹得很。
夾道兩側掛著紅燈籠,流蘇穗子被風吹得搖搖晃晃, 瓦片上殘存的積雪被風迎頭吹來,掛在兩人的發鬢上, 星星點點,又飛快地融化明。
“明日朕會在朝堂上打人板子, 朕要你在那時候, 當著大臣的面來勸朕。”白氣隨著齊楹開口, 在他面前散開來。
隔著團團輕霧,人也顯得又氤氳。
“是什麽事?”執下意識問。
“明日你就知道了。”齊楹并不想在此刻來說, 只是輕輕了執的掌心, “這陣子,會不會覺得朕很可怕?”
齊楹行事比以往更殘酷, 朝堂上下的議論也很多。
執搖頭:“陛下不是冷厲薄的人。”
齊楹失笑, 他擡手敲了敲執的額頭:“小君, 那你真是識人不明了。”
敲完了又怕疼,齊楹不痕跡地用指腹輕輕了兩下。
執仰著頭,等他說下文。齊楹卻沒有再繼續說這個話題。
他的人生是遼闊又孤寂的荒原,偶然的一道雷鳴伴著閃電, 將他撕開了一個裂隙,普照。執看到了他生命中為數不多的那一抹,也只有這一抹。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齊楹能舍棄的東西比想象得還要多很多。
*
一整個正月裏,都幾乎覺察不到新年的喜慶, 承明宮像是在為誰披麻戴孝,甚至連紅燈籠都沒掛。
未央宮的前殿裏,隔著那一道遙遠又模糊的垂簾,執安靜地看著坐在龍椅上的齊楹。
今天是正月十五,七百裏加急傳來的戰報是關于并州的。
太傅尚存戰死于并州城外七十裏的雲山下。
齊楹的神分外平靜。
終于在此刻,執的心劇烈地一抖,接著重重地沉了下去。
顯然這道軍報,齊楹昨日便已然知曉了。
齊楹聽著大臣們讀完這一道軍,沉默片刻,倏爾冷淡問:“尚存骨現在何?”
大臣們面面廝覷,不知他是何意。
“回陛下,還在并州城外停靈。”
好在如今天寒地凍,還不至于腐敗。將士們不敢貿然做決定,又因為尚存是齊楹的老師,按照常理,齊楹理應賜下一道恩旨,準其扶靈回京。
“尚存此人,徒有其名卻無其實。”齊楹緩緩將子靠在椅背上,“理應廢為庶人,暴于野。”
朝上衆人嘩然變,顯然沒有任何人料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太中大夫劉茂才和尚存一樣,都是侍奉過兩朝的老臣了。他的年歲比尚存還要大些,如今兩鬢已斑,星星點點的銀發和黑發混在一起,聽聞尚存的死訊,兩行濁淚滾落。
“陛下,尚太傅固然有錯,可并州此地本就易守難攻,鎮北將軍和忠勇侯都沒能攻下并州,這也絕非是尚太傅一人之失。尚太傅為文臣,先士卒、勞苦功高。還請陛下念及他昔日的功勞,給他一份哀榮吧。”
齊楹平聲道:“這就是太中大夫要對朕說的話麽?”
劉茂才跪在地上,痛聲道:“是。”
“打二十杖。”齊楹冷淡說,“再有替尚存求者,一律打完二十杖再來同朕說話。”
衆人把求助的目向薛伯彥,薛伯彥也猜不出齊楹想要做什麽,于是沒有開口。
朝臣們眼睜睜地看著方懿和將廷杖用的凳子搬了上來。
劉茂才被束住手腳,仍力仰著頭,聲嘶力竭:“陛下但請聽臣一言,當下之計理應穩定軍心為上,絕不能君臣離心,搖軍心啊陛下!”
齊楹不說話,廷尉的板子就高高地舉著,就在即將落下的那一刻,一個子的聲音終于響起:“陛下。”
一直素手撥開垂簾,那個穿著赤翟的皇後一步步走到齊楹的座之下。
盈盈跪倒。
“臣妾懇請陛下寬恕尚大人、劉大人。”
沸騰的空氣驟然安靜下來,大臣們有的錯愕地向皇後的背影,有的面面廝覷,不知皇後是何意。更有甚者開始好奇,不知道陛下會不會真因為如此而打皇後板子。
執直直地跪著,背影看上去瘦削又纖細,赤的翟上用金線繡著凰,只是這凰的姿態和執的溫吞不盡相同,那金線繡的凰高昂著頭顱,像是要將雲撕碎。
執一頭長發高高挽起,出隨時可以被折斷的脖頸,雲堆雪,像玉一樣脆弱,又如同藤蔓一樣堅韌頑強。薛伯彥看著,眼裏劃過一意味不明。
“皇後要求?”
“是。”執俯再行禮,“尚太傅忠君王、效江山,唯躬聖賢。可為天下之師,朝野之所重。臣妾鬥膽,懇請陛下賜尚太傅生前後一分面,也懇請陛下諒太中大夫的忠臣之心。”
齊楹淡淡開口:“朕記得,尚存曾和皇後數度起齟齬,皇後仍要為他求嗎?”
尚存始終沒有平息過想要利用執的念頭,甚至不止一次想要執以謝罪,若不是自知齊楹看重執,只怕他甚至會請齊楹賜一死。
執道:“尚太傅心中有自己的道義,臣妾不是太傅心中之道,所以太傅貶損臣妾。但臣妾願意尊重太傅,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大裕。”
這些話都是出自執的真心。曾幾何時,也并不能理解尚存,的份地位,天然就與士大夫之流隔著一道鴻。
直到滄池邊金桂飄香的那一晚。
那個倔強冷淡、甚至有些自負清高的老臣,人如其名。
尚存是懂齊楹的人,這份懂得比什麽都難得。
他昔日說過的話猶在耳畔。
“活著,不是陛下唯一的目的。”
“茍且生,懦夫所為。”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執不知道齊楹想要做什麽,但知道,尚存的死絕不會如齊楹說的那般輕描淡寫。
“臣妾鬥膽懇請陛下寬恕尚太傅與劉大人,并州告急,劉大人也難免心焦。如今勝負難料,能在此時開口之人,都應算是大裕的忠臣良將。”
的聲音不高,卻能被每個人都聽見。
幾名老臣四目相對,不痕跡地微微頷首。
“罷了。”齊楹的手指向劉茂才:“罰他三個月的俸祿。廷杖就免了。”
“至于尚存。”他倚著迎枕,靜靜道,“朕再想想。”
那日散朝後,薛伯彥走到章華門時,幾個大臣終于鼓起勇氣湊上來。
“大司馬,陛下近來脾氣古怪,咱們每天上朝都覺得頭掛在腰上,也不知是說了哪一句,便險些要掉腦袋。如今咱們哪個都是有妻有子,還有老父老母等著侍奉,可萬萬不能這麽輕易就把命丟了,所以還想請大司馬點撥一二,讓咱們心裏也有個數不是?”
薛伯彥仰著頭,呼出一口濁氣,在滴水冰的節氣裏,散開一團白霧。
“陛下啊。”他起了個頭,“大約是急功近利了。”
說完這句,他自己都不盡信。
當年選齊楹做這個傀儡,薛伯彥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永、福兩位親王被他一劍斃命,因為他們兩人羽翼滿,肯定不服管。
不選幾個年的宗親,是因為有尚存之流的士大夫不肯。
選中齊楹,也算是個折中的法子。
最重要的一條是所有的太醫都告訴他,齊楹此人短壽。
等他死了,再選誰便是自己說了算了。
所以哪怕齊楹在他眼皮子底下用些小作,他也不想和他公開撕破臉。薛伯彥自己還不打算做這個皇帝,畢竟南邊益州還有齊桓在,他若真是謀朝篡位,只怕人人誅。
所以到現在,他都懶得和齊楹去計較什麽,在薛伯彥眼裏,齊楹已經是半截子埋進土裏的人了。
“你們不用怕,他就算真想對你們做什麽,我也會保著你們的。”薛伯彥負手向前走了幾步,後幾個大臣還在頭接耳。
其中一個人說:“今日,我倒是覺得皇後很好,是衆所歸,大司馬教有方。”
其餘人頻頻點頭:“皇後不勸住了陛下,還說得理,比起陛下疾言厲,皇後的話卻是很中肯的。”
有什麽東西從薛伯彥的頭腦中一閃而過,電石火,快得讓他抓不住。
再去深思,卻又無從想起。
他站定了腳步忖度片刻,到底是一無所獲,索不去想他,闊步向章華門外停著的車馬走去。
*
未央宮的最東有一座長秋塔,和青檀寺中的青檀塔遙遙相對,佇立在長安城東西兩方。
長秋塔據傳說是先帝為孝寧皇後所建,曾供奉著從遙遠的北方塞外、青山黑河間請來的長生天,孝寧皇後能和他一道長生不死。
相傳長秋塔和青檀塔是同一位建造者,長秋塔的鐘聲可以讓青檀塔與之遙相呼應。
只可惜帝王的意本就不長久,人英雄也得是在世。
太平年歲裏,哪有什麽氣回腸的真。
如今長秋塔早已廢棄空置,就連塔上的銅鈴都被灌了松脂,不再能發出鳴聲。
那日散朝後,齊楹牽著執的手:“朕帶你去一個朕從來都沒去過的地方。”
長秋塔。
“朕時去過一次,那時長秋塔的香火還很旺盛。”沿著青石路緩行,齊楹笑著開口,“後來哪怕鑰匙就在朕手裏,朕也沒有勇氣再去看一看。”
“看一眼一眼了,你陪朕去,好不好?”
執總是很難拒絕他。
因為這個男人說話時眼底有笑,神又如此的哀傷。
這座八面木質結構的高塔嶙峋崢嶸地立在未央宮最東。塔下遍生荒艾,塔上的瓦片間也長著叢雜的黃草。
鎮塔的漢白玉石獅碎了一角,齊楹的手指過石獅子頭上的七十二太保,在碎裂微微停了停。
塔下的銅鎖上鏽跡斑駁,滿是銅綠,齊楹從懷中掏出一把鑰匙,遞給執:“你來開吧。”
執嗯了一聲,將鑰匙推進銅鎖中。鎖孔已經鏽蝕,執用了幾分力,仍不得其法。
“陛下。”執低聲說,“擰不開。”
“張通。”
張通忙上前接過執手中的鑰匙,呲牙咧地擰了幾下,也跪下給齊楹磕頭:“陛下,奴才也擰不開。”
齊楹哂笑了聲,對著執說:“你瞧,這堆破銅爛鐵和人的意一樣,從來都是不長久的。”
他別有所指,執沒有接話。
“張通,去人拿鋸子來。”齊楹的子半沐,廓鋒銳。
此刻金恰好掛在塔尖,像是浮屠塔尖上的一顆明珠。
第39章
“陛下怎麽到這兒來了?”執笑著問他。
“朕來找你, 有件事想來與你商量。”齊楹的聲音和以往一樣平靜。
他牽著執的手,一路向椒房殿走去。
大寒剛過,天氣冷得厲害。
齊楹的手很大, 將執的手包裹得很。
夾道兩側掛著紅燈籠,流蘇穗子被風吹得搖搖晃晃, 瓦片上殘存的積雪被風迎頭吹來,掛在兩人的發鬢上, 星星點點,又飛快地融化明。
“明日朕會在朝堂上打人板子, 朕要你在那時候, 當著大臣的面來勸朕。”白氣隨著齊楹開口, 在他面前散開來。
隔著團團輕霧,人也顯得又氤氳。
“是什麽事?”執下意識問。
“明日你就知道了。”齊楹并不想在此刻來說, 只是輕輕了執的掌心, “這陣子,會不會覺得朕很可怕?”
齊楹行事比以往更殘酷, 朝堂上下的議論也很多。
執搖頭:“陛下不是冷厲薄的人。”
齊楹失笑, 他擡手敲了敲執的額頭:“小君, 那你真是識人不明了。”
敲完了又怕疼,齊楹不痕跡地用指腹輕輕了兩下。
執仰著頭,等他說下文。齊楹卻沒有再繼續說這個話題。
他的人生是遼闊又孤寂的荒原,偶然的一道雷鳴伴著閃電, 將他撕開了一個裂隙,普照。執看到了他生命中為數不多的那一抹,也只有這一抹。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齊楹能舍棄的東西比想象得還要多很多。
*
一整個正月裏,都幾乎覺察不到新年的喜慶, 承明宮像是在為誰披麻戴孝,甚至連紅燈籠都沒掛。
未央宮的前殿裏,隔著那一道遙遠又模糊的垂簾,執安靜地看著坐在龍椅上的齊楹。
今天是正月十五,七百裏加急傳來的戰報是關于并州的。
太傅尚存戰死于并州城外七十裏的雲山下。
齊楹的神分外平靜。
終于在此刻,執的心劇烈地一抖,接著重重地沉了下去。
顯然這道軍報,齊楹昨日便已然知曉了。
齊楹聽著大臣們讀完這一道軍,沉默片刻,倏爾冷淡問:“尚存骨現在何?”
大臣們面面廝覷,不知他是何意。
“回陛下,還在并州城外停靈。”
好在如今天寒地凍,還不至于腐敗。將士們不敢貿然做決定,又因為尚存是齊楹的老師,按照常理,齊楹理應賜下一道恩旨,準其扶靈回京。
“尚存此人,徒有其名卻無其實。”齊楹緩緩將子靠在椅背上,“理應廢為庶人,暴于野。”
朝上衆人嘩然變,顯然沒有任何人料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太中大夫劉茂才和尚存一樣,都是侍奉過兩朝的老臣了。他的年歲比尚存還要大些,如今兩鬢已斑,星星點點的銀發和黑發混在一起,聽聞尚存的死訊,兩行濁淚滾落。
“陛下,尚太傅固然有錯,可并州此地本就易守難攻,鎮北將軍和忠勇侯都沒能攻下并州,這也絕非是尚太傅一人之失。尚太傅為文臣,先士卒、勞苦功高。還請陛下念及他昔日的功勞,給他一份哀榮吧。”
齊楹平聲道:“這就是太中大夫要對朕說的話麽?”
劉茂才跪在地上,痛聲道:“是。”
“打二十杖。”齊楹冷淡說,“再有替尚存求者,一律打完二十杖再來同朕說話。”
衆人把求助的目向薛伯彥,薛伯彥也猜不出齊楹想要做什麽,于是沒有開口。
朝臣們眼睜睜地看著方懿和將廷杖用的凳子搬了上來。
劉茂才被束住手腳,仍力仰著頭,聲嘶力竭:“陛下但請聽臣一言,當下之計理應穩定軍心為上,絕不能君臣離心,搖軍心啊陛下!”
齊楹不說話,廷尉的板子就高高地舉著,就在即將落下的那一刻,一個子的聲音終于響起:“陛下。”
一直素手撥開垂簾,那個穿著赤翟的皇後一步步走到齊楹的座之下。
盈盈跪倒。
“臣妾懇請陛下寬恕尚大人、劉大人。”
沸騰的空氣驟然安靜下來,大臣們有的錯愕地向皇後的背影,有的面面廝覷,不知皇後是何意。更有甚者開始好奇,不知道陛下會不會真因為如此而打皇後板子。
執直直地跪著,背影看上去瘦削又纖細,赤的翟上用金線繡著凰,只是這凰的姿態和執的溫吞不盡相同,那金線繡的凰高昂著頭顱,像是要將雲撕碎。
執一頭長發高高挽起,出隨時可以被折斷的脖頸,雲堆雪,像玉一樣脆弱,又如同藤蔓一樣堅韌頑強。薛伯彥看著,眼裏劃過一意味不明。
“皇後要求?”
“是。”執俯再行禮,“尚太傅忠君王、效江山,唯躬聖賢。可為天下之師,朝野之所重。臣妾鬥膽,懇請陛下賜尚太傅生前後一分面,也懇請陛下諒太中大夫的忠臣之心。”
齊楹淡淡開口:“朕記得,尚存曾和皇後數度起齟齬,皇後仍要為他求嗎?”
尚存始終沒有平息過想要利用執的念頭,甚至不止一次想要執以謝罪,若不是自知齊楹看重執,只怕他甚至會請齊楹賜一死。
執道:“尚太傅心中有自己的道義,臣妾不是太傅心中之道,所以太傅貶損臣妾。但臣妾願意尊重太傅,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大裕。”
這些話都是出自執的真心。曾幾何時,也并不能理解尚存,的份地位,天然就與士大夫之流隔著一道鴻。
直到滄池邊金桂飄香的那一晚。
那個倔強冷淡、甚至有些自負清高的老臣,人如其名。
尚存是懂齊楹的人,這份懂得比什麽都難得。
他昔日說過的話猶在耳畔。
“活著,不是陛下唯一的目的。”
“茍且生,懦夫所為。”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執不知道齊楹想要做什麽,但知道,尚存的死絕不會如齊楹說的那般輕描淡寫。
“臣妾鬥膽懇請陛下寬恕尚太傅與劉大人,并州告急,劉大人也難免心焦。如今勝負難料,能在此時開口之人,都應算是大裕的忠臣良將。”
的聲音不高,卻能被每個人都聽見。
幾名老臣四目相對,不痕跡地微微頷首。
“罷了。”齊楹的手指向劉茂才:“罰他三個月的俸祿。廷杖就免了。”
“至于尚存。”他倚著迎枕,靜靜道,“朕再想想。”
那日散朝後,薛伯彥走到章華門時,幾個大臣終于鼓起勇氣湊上來。
“大司馬,陛下近來脾氣古怪,咱們每天上朝都覺得頭掛在腰上,也不知是說了哪一句,便險些要掉腦袋。如今咱們哪個都是有妻有子,還有老父老母等著侍奉,可萬萬不能這麽輕易就把命丟了,所以還想請大司馬點撥一二,讓咱們心裏也有個數不是?”
薛伯彥仰著頭,呼出一口濁氣,在滴水冰的節氣裏,散開一團白霧。
“陛下啊。”他起了個頭,“大約是急功近利了。”
說完這句,他自己都不盡信。
當年選齊楹做這個傀儡,薛伯彥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永、福兩位親王被他一劍斃命,因為他們兩人羽翼滿,肯定不服管。
不選幾個年的宗親,是因為有尚存之流的士大夫不肯。
選中齊楹,也算是個折中的法子。
最重要的一條是所有的太醫都告訴他,齊楹此人短壽。
等他死了,再選誰便是自己說了算了。
所以哪怕齊楹在他眼皮子底下用些小作,他也不想和他公開撕破臉。薛伯彥自己還不打算做這個皇帝,畢竟南邊益州還有齊桓在,他若真是謀朝篡位,只怕人人誅。
所以到現在,他都懶得和齊楹去計較什麽,在薛伯彥眼裏,齊楹已經是半截子埋進土裏的人了。
“你們不用怕,他就算真想對你們做什麽,我也會保著你們的。”薛伯彥負手向前走了幾步,後幾個大臣還在頭接耳。
其中一個人說:“今日,我倒是覺得皇後很好,是衆所歸,大司馬教有方。”
其餘人頻頻點頭:“皇後不勸住了陛下,還說得理,比起陛下疾言厲,皇後的話卻是很中肯的。”
有什麽東西從薛伯彥的頭腦中一閃而過,電石火,快得讓他抓不住。
再去深思,卻又無從想起。
他站定了腳步忖度片刻,到底是一無所獲,索不去想他,闊步向章華門外停著的車馬走去。
*
未央宮的最東有一座長秋塔,和青檀寺中的青檀塔遙遙相對,佇立在長安城東西兩方。
長秋塔據傳說是先帝為孝寧皇後所建,曾供奉著從遙遠的北方塞外、青山黑河間請來的長生天,孝寧皇後能和他一道長生不死。
相傳長秋塔和青檀塔是同一位建造者,長秋塔的鐘聲可以讓青檀塔與之遙相呼應。
只可惜帝王的意本就不長久,人英雄也得是在世。
太平年歲裏,哪有什麽氣回腸的真。
如今長秋塔早已廢棄空置,就連塔上的銅鈴都被灌了松脂,不再能發出鳴聲。
那日散朝後,齊楹牽著執的手:“朕帶你去一個朕從來都沒去過的地方。”
長秋塔。
“朕時去過一次,那時長秋塔的香火還很旺盛。”沿著青石路緩行,齊楹笑著開口,“後來哪怕鑰匙就在朕手裏,朕也沒有勇氣再去看一看。”
“看一眼一眼了,你陪朕去,好不好?”
執總是很難拒絕他。
因為這個男人說話時眼底有笑,神又如此的哀傷。
這座八面木質結構的高塔嶙峋崢嶸地立在未央宮最東。塔下遍生荒艾,塔上的瓦片間也長著叢雜的黃草。
鎮塔的漢白玉石獅碎了一角,齊楹的手指過石獅子頭上的七十二太保,在碎裂微微停了停。
塔下的銅鎖上鏽跡斑駁,滿是銅綠,齊楹從懷中掏出一把鑰匙,遞給執:“你來開吧。”
執嗯了一聲,將鑰匙推進銅鎖中。鎖孔已經鏽蝕,執用了幾分力,仍不得其法。
“陛下。”執低聲說,“擰不開。”
“張通。”
張通忙上前接過執手中的鑰匙,呲牙咧地擰了幾下,也跪下給齊楹磕頭:“陛下,奴才也擰不開。”
齊楹哂笑了聲,對著執說:“你瞧,這堆破銅爛鐵和人的意一樣,從來都是不長久的。”
他別有所指,執沒有接話。
“張通,去人拿鋸子來。”齊楹的子半沐,廓鋒銳。
此刻金恰好掛在塔尖,像是浮屠塔尖上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