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加入書架
已在書架
書頁
設定
閱讀主題
正文字體
雅黑
字體大小
A-
18
A+
頁面寬度
900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錦還鄉

1990年5月,寧衛民結算了日本大多數的投機生意之後,帶著老婆孩子再度歸國。

對他來說,其實這一次重返京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錦還鄉。

為什麼這麼說?

就因為此前,儘管寧衛民的個人財富每年都在飛速增長,儘管每次歸國都帶回來不讓人羨慕的禮。,儘管他邊的人一直都到他越來越富有。

儘管許多人驚嘆他對國做出不投資,還免費捐贈了不,捐獻了不資。

但自己的事兒往往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外人只看他忙乎得熱鬧,卻不知道寧衛民心深,是真的自認為有點愧對家鄉父老的。

也覺得多有點對不起那些跟著他做事,一直都在對他深信不疑的夥伴和下屬。

沒錯,這些年,他的確在京城做了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這不假。

但捉襟見肘,覆蓋面也著實有限,這些況卻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之所以會如此,也不是因為別的,其實主要就是為了吃到這波泡沫經濟的紅利,寧衛民不得已把大部分的財產和力都押注在了日本,幾乎沒有能力再關照國

即使曾經從日本離一部分資金,也都被他帶到了法國,繼續通過金融市場趁著價格低廉,瘋狂購海外的稀缺資產。

大多數時候,他在國想要做點什麼事,往往得去找皮爾卡頓公司借款。

要麼是從殷悅負責的服裝生意調資金,要不就是用工藝品銷售,和郵票投機,以及音樂專輯分紅的錢,才能勉強支持。

可以說,對國他就一直在,所有國人脈關係都在幫他的忙,為他當包。

但現在的況就大不一樣了。

在寧衛民把自己在日本的證券資產和不功清倉出貨之後,他就已經基本完了第一的財富收割。

可以說,日本這座寶地已經被寧衛民開墾完,不但今後再也不用他費心來灌溉,輕而易舉就能穩定收穫。

反而他還可以把從日本源源不斷取得的資源用於長期反哺祖國,讓他的家鄉和親朋好友們都能從中益。

如此,也就有了津門港發生的那件事。

寧衛民不惜賠本賺吆喝,把孫五福從日本收集來的各種還能用的家電和農用機械,用集裝箱通過遠洋貨大批量的運送回國。

然後把這些洋落再免費贈送給專業對口,他也認為值得扶植和投資的國企事業單位,以求能對這些剛剛起步的國貨廠家提供一點幫助。

這就是他真正闊了之後,到手頭寬裕了,為反哺國做的第一件力所能及的實事。

所以別看寧衛民人還在京城,但他卻通過此次的義舉已經初步名揚天下了。

且不說這件事在津門港引發了不小的轟,所有的貨場負責人都知道了這件新鮮事,在背後嘖嘖稱奇。

關鍵是那些惠於此的家電企業,無不對此激不盡。

要知道,國的家電企業此時經營品類單一,各個都缺乏研發能力,面對這種劣勢幾乎沒有人能夠避免,或者有辦法改進。

偏偏寧衛民出其不意的做到了。

他送給國各家廠商的東西,都是比較新穎的日本家電,而且無所不包,那等於就是現的模版。

對他們這些廠家所能夠起到的技啟發,和從中獲得的借鑒意義,實在太大了。

有些小電扇,電熱水壺和烤箱之類沒見過的小東西,研究過後直接就能仿製生產。

哪怕是空調,冰箱,洗機這類的東西,國廠家在技上還暫時做不到日本的水準,但起碼還能借鑒一下外觀設計,避免同質化競爭呢。

所以這些廠家把東西運回去之後,無不大喜過,誰也沒真的奢天上掉餡餅的事兒,但偏偏還真的發生了。

於是很快各家廠家的領導,紛紛給大刀貿易公司打來電話表示謝。

同時,無不提出希能夠見見寧衛民和齊彥軍,並邀請他們一起來自家做客的。

有些人還專門登報謝,或是在自家的電視廣告里加上字幕鳴謝的。

更有甚者把他們戲稱為現實里的基督山伯爵,恨不得對他們頂禮拜。

至於那些廠家發來的錦旗和謝信,本就是應有之義,更是數不勝數。

於是哪怕大刀貿易公司一直都很低調,可很快,幾乎全國整個家電行業都知道了京城有一個主把日本貨免費送人的大刀國際貿易公司。

甚至有些地方的輕工局,都知道了寧衛民和齊彥軍的名字。

可以說,他們起碼是在國的家電行業里算是出名了,了賽孟嘗一樣的存在,是人人都見上一面的傳奇人,比明星更令人期待。

但即便如此,這件事讓寧衛民來說,也算不上什麼值得誇耀的事兒。

畢竟日本的況特殊,他搞到這些洋落的本極低。

別人難以理解,也難以做到的奇跡,對他本就屬於順手而為,輕而易舉的事兒,本就不算什麼。

要讓他自己來說,這次回國真讓他有所期待和值得誇耀的事,還他帶回來了二百億日元的外匯。

並且打算把這筆相當於十億左右人民幣的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都花在國

想想看,十個億啊,對於這個年代的共和國,這筆龐大的資金那得辦多事兒啊。

所以寧衛民打一回到京城,就開始了水漫金山一樣的資金灌溉模式。

原本因為去年特殊況,一直沒有進展的龍宮水族館項目開始有效推進,相當於一億人民幣的日元到賬,讓原本頗有些怨言的區政府領導一下子就消了氣。

龍潭湖公園的非施工區也直接迎來了基建改造工程,用不著再等什麼龍宮水族館的盈利了,寧衛民直接撥了五百萬給陳述平,讓他先去買兩輛汽車用著。

然後其餘的錢用來蓋廁所,換座椅,增設垃圾桶,修葺園區里的道路和建築,再適當蓋一些水榭之類的新建築。

至於對待自己投資占絕對大頭的產業,寧衛民當然就更大方了。

除了農業大學那邊,寧衛民又增資五百萬和對方全面展開人工培育綠品食材和尋找各地特食材的合作之外。

他一直扶持的兩家文化協會,也各自增資了三百萬,全面開始提高各行業口述資料編纂圖書和為各行老匠人們拍攝紀錄片的工作。

還有他和那些皮爾卡頓公司出來的老同事們,合立的公司,也都視況而定修改權比例,每個公司由他來分別增加二百萬到三百萬的流資金。

除此之外,寧衛民還給了這些公司額外的一條福利,那就是每個分公司的主事人都可以買汽車了,用以提高辦事效率。

不用說,這一條肯定是最得民心的。

雖然寧衛民不做冤大頭,指定了車型,要各個公司統一購買桑塔納。

但能有個汽車開,已經足以滿足這些高級打工仔的虛榮心了。

比寧衛民給他們每個人配個大哥大還讓他們喜出外。

不得不說,寧衛民算是搔到了他們的,也順帶提高了他們的忠誠度。

不過儘管如此,寧衛民給他們的待遇也不是最好的。

畢竟下屬也有親疏遠近,親信之間也分等級高低。

完全不用懷疑,寧衛民最為厚待的人,肯定還是說是殷悅、羅廣亮和小陶他們仨。

實際上,寧衛民這次回來,也就只給他們仨,每人發了五十萬的獎金分紅。

而且對於他們各自負責管理的業務進行注資和新方向的規劃,也遠超其他人的規格。

就拿小陶來說。

寧衛民讓他負責管理三車生意的同時,還要他去註冊組建一個出租汽車公司。

要說這個計程車公司規模的相關規劃,本來是二三十輛面的而已,。

而且這筆錢原本還要從倒騰郵票的利潤里,和羅廣亮從東華門夜市代收的攤位費里出。

但現在不用了,見營業執照不久前已經批下來了,小陶還沒找著適合安置的地方。

寧衛民直接給小陶增資了兩千萬。

一是要他直接跟天津那邊先定個二百幾十輛面的,把公司車輛規模直接擴大到了十倍不止。

二是讓小陶在京城郊區租地蓋樓,直接一步到位,把計程車公司的辦公樓和修車場都蓋起來。

好傢夥,他們一個剛剛立的民營出租公司,拿到錢這麼一改規劃,

直接就能趕上,甚至是超過許多有國企背景出租公司規模。

而且連自己的辦公樓和車場都有了。

你就說知道這件事的,有誰不吃驚的?

連小陶本人都一樣,直接就嚇懵了,老半天都以為寧衛民是逗自己呢。

殷悅也是一樣啊,寧衛民同樣給了兩千萬,同樣不敢置信。

直至寧衛民親口表示,給這筆錢,除了要用這筆錢給自己買輛豪車開。

就是要留意在京城的鬧市區多買商鋪,增設專賣店。

以後他們「雲裳服裝公司」的遠景就是商鋪都是自家的。

爭取在未來的數十年裡,徹底擺來自於商鋪租金的困擾,同時黃金地段商鋪升值的回報。

對於這個經營思路,善於盤算的殷悅也很認可,認為絕對劃算,這才表示接

至於羅廣亮,寧衛民是給錢給的最多的,比照前兩個人還直接翻倍。

饒是羅廣亮子沉穩,已經經歷過人生中不的大風大浪。

但高達四千萬人民幣的資金,寧衛民毫不猶豫的給了他。

竟然毫不遲疑的由他拿去,繼續用於替自己購買著名景區附近的四合院和商鋪。

這還是讓羅廣亮如同小陶和殷悅一樣被嚇了一跳,大為震驚。

這畢竟是四千萬啊,在京城已經夠蓋一個三星級酒店的了。

所以在羅廣亮看來,但凡一個人有了這麼一大筆錢,哪兒還用再去琢磨什麼生意啊,何必四去買平房呢,這就已經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人生巔峰了好不好?

總之,一回來還沒幾天呢,寧衛民一直都在大撒掌的花錢。

連頭一周沒過去呢,差不多兩億五千萬人民幣就被寧衛民派上用場了。

但即便如此,也用不著多擔心,因為對於現在的寧衛民來講,承擔這筆開銷一點不吃力。

要知道,就因為和高橋治則敵對的事兒,寧衛民在經濟泡沫后倍增加了槓桿做空,這就導致他吃了一整條魚,最終收穫自然遠超他最初的設想。

以寧衛民當下的實際家而論,即使只算他在日本的資產,連同沒有歸還住友銀行的部分債務在,總資產就已經突破一兆的數目了。

即使他徹底清償完債務,去掉所擁有的企業資產,他在日本也有大約八千億日元左右的資產凈值。

而這其中純粹的現金和隨時可以變現的日本國債就有六千億日元之多。

所以完全可以說,現在的寧衛民所擁有的財富,比起當初有「一兆日元帝國創造者」之稱的高橋治則,還要更含金量。

即使他暫時還不能與目前世界首富相提並論,但放眼全世界,他也是為了一個不弱於那些歐洲老錢們幾代積累的真正富豪了。

尤其對於國的環境來說,寧衛民這樣的財富量級簡直就是個不該出現的BUG。

他的資產要都投到國去,不說是富可敵國吧,起碼買下一城之地的大部分產業是絕對的沒問題的。

別忘了,這個年代港城那個剛剛登上港城首富寶座的「李超人」才有多錢?

其個人資產無非也就是數百億港元而已。

而現在的寧衛民,僅可以用的現金資產換算過來就差不多有五十多億元。

其實他這個京城首富,早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穩港城首富一頭了。

說白了,對這樣的他來說,其實花個兩億幾千萬的算個什麼事兒啊。

即便是所有的錢都花完了也沒關係,大不了再從日本調資金就好了。

何況也沒花,都是用來辦改辦的事兒了,只不過他是想盡量讓大家都到寬裕點。

說來說去,其實錢的事兒上,寧衛民絕對不會發愁什麼錢不夠花,或者花的太快之類的問題的。

真正他發愁的反而是他錢太多了,在國實在太惹人眼了。

他可是一個民營商人的份,怎麼就把十億的資產給弄回來了。

對這一點,想必政府部門一定會好奇的,也不會不關注的。

即便是好事,恐怕也需要個合合理的說頭。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錄
連載中 • 共1631章

國潮1980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錦還鄉

1990年5月,寧衛民結算了日本大多數的投機生意之後,帶著老婆孩子再度歸國。

對他來說,其實這一次重返京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錦還鄉。

為什麼這麼說?

就因為此前,儘管寧衛民的個人財富每年都在飛速增長,儘管每次歸國都帶回來不讓人羨慕的禮。,儘管他邊的人一直都到他越來越富有。

儘管許多人驚嘆他對國做出不投資,還免費捐贈了不,捐獻了不資。

但自己的事兒往往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外人只看他忙乎得熱鬧,卻不知道寧衛民心深,是真的自認為有點愧對家鄉父老的。

也覺得多有點對不起那些跟著他做事,一直都在對他深信不疑的夥伴和下屬。

沒錯,這些年,他的確在京城做了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這不假。

但捉襟見肘,覆蓋面也著實有限,這些況卻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之所以會如此,也不是因為別的,其實主要就是為了吃到這波泡沫經濟的紅利,寧衛民不得已把大部分的財產和力都押注在了日本,幾乎沒有能力再關照國

即使曾經從日本離一部分資金,也都被他帶到了法國,繼續通過金融市場趁著價格低廉,瘋狂購海外的稀缺資產。

大多數時候,他在國想要做點什麼事,往往得去找皮爾卡頓公司借款。

要麼是從殷悅負責的服裝生意調資金,要不就是用工藝品銷售,和郵票投機,以及音樂專輯分紅的錢,才能勉強支持。

可以說,對國他就一直在,所有國人脈關係都在幫他的忙,為他當包。

但現在的況就大不一樣了。

在寧衛民把自己在日本的證券資產和不功清倉出貨之後,他就已經基本完了第一的財富收割。

可以說,日本這座寶地已經被寧衛民開墾完,不但今後再也不用他費心來灌溉,輕而易舉就能穩定收穫。

反而他還可以把從日本源源不斷取得的資源用於長期反哺祖國,讓他的家鄉和親朋好友們都能從中益。

如此,也就有了津門港發生的那件事。

寧衛民不惜賠本賺吆喝,把孫五福從日本收集來的各種還能用的家電和農用機械,用集裝箱通過遠洋貨大批量的運送回國。

然後把這些洋落再免費贈送給專業對口,他也認為值得扶植和投資的國企事業單位,以求能對這些剛剛起步的國貨廠家提供一點幫助。

這就是他真正闊了之後,到手頭寬裕了,為反哺國做的第一件力所能及的實事。

所以別看寧衛民人還在京城,但他卻通過此次的義舉已經初步名揚天下了。

且不說這件事在津門港引發了不小的轟,所有的貨場負責人都知道了這件新鮮事,在背後嘖嘖稱奇。

關鍵是那些惠於此的家電企業,無不對此激不盡。

要知道,國的家電企業此時經營品類單一,各個都缺乏研發能力,面對這種劣勢幾乎沒有人能夠避免,或者有辦法改進。

偏偏寧衛民出其不意的做到了。

他送給國各家廠商的東西,都是比較新穎的日本家電,而且無所不包,那等於就是現的模版。

對他們這些廠家所能夠起到的技啟發,和從中獲得的借鑒意義,實在太大了。

有些小電扇,電熱水壺和烤箱之類沒見過的小東西,研究過後直接就能仿製生產。

哪怕是空調,冰箱,洗機這類的東西,國廠家在技上還暫時做不到日本的水準,但起碼還能借鑒一下外觀設計,避免同質化競爭呢。

所以這些廠家把東西運回去之後,無不大喜過,誰也沒真的奢天上掉餡餅的事兒,但偏偏還真的發生了。

於是很快各家廠家的領導,紛紛給大刀貿易公司打來電話表示謝。

同時,無不提出希能夠見見寧衛民和齊彥軍,並邀請他們一起來自家做客的。

有些人還專門登報謝,或是在自家的電視廣告里加上字幕鳴謝的。

更有甚者把他們戲稱為現實里的基督山伯爵,恨不得對他們頂禮拜。

至於那些廠家發來的錦旗和謝信,本就是應有之義,更是數不勝數。

於是哪怕大刀貿易公司一直都很低調,可很快,幾乎全國整個家電行業都知道了京城有一個主把日本貨免費送人的大刀國際貿易公司。

甚至有些地方的輕工局,都知道了寧衛民和齊彥軍的名字。

可以說,他們起碼是在國的家電行業里算是出名了,了賽孟嘗一樣的存在,是人人都見上一面的傳奇人,比明星更令人期待。

但即便如此,這件事讓寧衛民來說,也算不上什麼值得誇耀的事兒。

畢竟日本的況特殊,他搞到這些洋落的本極低。

別人難以理解,也難以做到的奇跡,對他本就屬於順手而為,輕而易舉的事兒,本就不算什麼。

要讓他自己來說,這次回國真讓他有所期待和值得誇耀的事,還他帶回來了二百億日元的外匯。

並且打算把這筆相當於十億左右人民幣的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都花在國

想想看,十個億啊,對於這個年代的共和國,這筆龐大的資金那得辦多事兒啊。

所以寧衛民打一回到京城,就開始了水漫金山一樣的資金灌溉模式。

原本因為去年特殊況,一直沒有進展的龍宮水族館項目開始有效推進,相當於一億人民幣的日元到賬,讓原本頗有些怨言的區政府領導一下子就消了氣。

龍潭湖公園的非施工區也直接迎來了基建改造工程,用不著再等什麼龍宮水族館的盈利了,寧衛民直接撥了五百萬給陳述平,讓他先去買兩輛汽車用著。

然後其餘的錢用來蓋廁所,換座椅,增設垃圾桶,修葺園區里的道路和建築,再適當蓋一些水榭之類的新建築。

至於對待自己投資占絕對大頭的產業,寧衛民當然就更大方了。

除了農業大學那邊,寧衛民又增資五百萬和對方全面展開人工培育綠品食材和尋找各地特食材的合作之外。

他一直扶持的兩家文化協會,也各自增資了三百萬,全面開始提高各行業口述資料編纂圖書和為各行老匠人們拍攝紀錄片的工作。

還有他和那些皮爾卡頓公司出來的老同事們,合立的公司,也都視況而定修改權比例,每個公司由他來分別增加二百萬到三百萬的流資金。

除此之外,寧衛民還給了這些公司額外的一條福利,那就是每個分公司的主事人都可以買汽車了,用以提高辦事效率。

不用說,這一條肯定是最得民心的。

雖然寧衛民不做冤大頭,指定了車型,要各個公司統一購買桑塔納。

但能有個汽車開,已經足以滿足這些高級打工仔的虛榮心了。

比寧衛民給他們每個人配個大哥大還讓他們喜出外。

不得不說,寧衛民算是搔到了他們的,也順帶提高了他們的忠誠度。

不過儘管如此,寧衛民給他們的待遇也不是最好的。

畢竟下屬也有親疏遠近,親信之間也分等級高低。

完全不用懷疑,寧衛民最為厚待的人,肯定還是說是殷悅、羅廣亮和小陶他們仨。

實際上,寧衛民這次回來,也就只給他們仨,每人發了五十萬的獎金分紅。

而且對於他們各自負責管理的業務進行注資和新方向的規劃,也遠超其他人的規格。

就拿小陶來說。

寧衛民讓他負責管理三車生意的同時,還要他去註冊組建一個出租汽車公司。

要說這個計程車公司規模的相關規劃,本來是二三十輛面的而已,。

而且這筆錢原本還要從倒騰郵票的利潤里,和羅廣亮從東華門夜市代收的攤位費里出。

但現在不用了,見營業執照不久前已經批下來了,小陶還沒找著適合安置的地方。

寧衛民直接給小陶增資了兩千萬。

一是要他直接跟天津那邊先定個二百幾十輛面的,把公司車輛規模直接擴大到了十倍不止。

二是讓小陶在京城郊區租地蓋樓,直接一步到位,把計程車公司的辦公樓和修車場都蓋起來。

好傢夥,他們一個剛剛立的民營出租公司,拿到錢這麼一改規劃,

直接就能趕上,甚至是超過許多有國企背景出租公司規模。

而且連自己的辦公樓和車場都有了。

你就說知道這件事的,有誰不吃驚的?

連小陶本人都一樣,直接就嚇懵了,老半天都以為寧衛民是逗自己呢。

殷悅也是一樣啊,寧衛民同樣給了兩千萬,同樣不敢置信。

直至寧衛民親口表示,給這筆錢,除了要用這筆錢給自己買輛豪車開。

就是要留意在京城的鬧市區多買商鋪,增設專賣店。

以後他們「雲裳服裝公司」的遠景就是商鋪都是自家的。

爭取在未來的數十年裡,徹底擺來自於商鋪租金的困擾,同時黃金地段商鋪升值的回報。

對於這個經營思路,善於盤算的殷悅也很認可,認為絕對劃算,這才表示接

至於羅廣亮,寧衛民是給錢給的最多的,比照前兩個人還直接翻倍。

饒是羅廣亮子沉穩,已經經歷過人生中不的大風大浪。

但高達四千萬人民幣的資金,寧衛民毫不猶豫的給了他。

竟然毫不遲疑的由他拿去,繼續用於替自己購買著名景區附近的四合院和商鋪。

這還是讓羅廣亮如同小陶和殷悅一樣被嚇了一跳,大為震驚。

這畢竟是四千萬啊,在京城已經夠蓋一個三星級酒店的了。

所以在羅廣亮看來,但凡一個人有了這麼一大筆錢,哪兒還用再去琢磨什麼生意啊,何必四去買平房呢,這就已經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人生巔峰了好不好?

總之,一回來還沒幾天呢,寧衛民一直都在大撒掌的花錢。

連頭一周沒過去呢,差不多兩億五千萬人民幣就被寧衛民派上用場了。

但即便如此,也用不著多擔心,因為對於現在的寧衛民來講,承擔這筆開銷一點不吃力。

要知道,就因為和高橋治則敵對的事兒,寧衛民在經濟泡沫后倍增加了槓桿做空,這就導致他吃了一整條魚,最終收穫自然遠超他最初的設想。

以寧衛民當下的實際家而論,即使只算他在日本的資產,連同沒有歸還住友銀行的部分債務在,總資產就已經突破一兆的數目了。

即使他徹底清償完債務,去掉所擁有的企業資產,他在日本也有大約八千億日元左右的資產凈值。

而這其中純粹的現金和隨時可以變現的日本國債就有六千億日元之多。

所以完全可以說,現在的寧衛民所擁有的財富,比起當初有「一兆日元帝國創造者」之稱的高橋治則,還要更含金量。

即使他暫時還不能與目前世界首富相提並論,但放眼全世界,他也是為了一個不弱於那些歐洲老錢們幾代積累的真正富豪了。

尤其對於國的環境來說,寧衛民這樣的財富量級簡直就是個不該出現的BUG。

他的資產要都投到國去,不說是富可敵國吧,起碼買下一城之地的大部分產業是絕對的沒問題的。

別忘了,這個年代港城那個剛剛登上港城首富寶座的「李超人」才有多錢?

其個人資產無非也就是數百億港元而已。

而現在的寧衛民,僅可以用的現金資產換算過來就差不多有五十多億元。

其實他這個京城首富,早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穩港城首富一頭了。

說白了,對這樣的他來說,其實花個兩億幾千萬的算個什麼事兒啊。

即便是所有的錢都花完了也沒關係,大不了再從日本調資金就好了。

何況也沒花,都是用來辦改辦的事兒了,只不過他是想盡量讓大家都到寬裕點。

說來說去,其實錢的事兒上,寧衛民絕對不會發愁什麼錢不夠花,或者花的太快之類的問題的。

真正他發愁的反而是他錢太多了,在國實在太惹人眼了。

他可是一個民營商人的份,怎麼就把十億的資產給弄回來了。

對這一點,想必政府部門一定會好奇的,也不會不關注的。

即便是好事,恐怕也需要個合合理的說頭。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上一章
加入書架
下一章

第50章:掌灸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文本过长

20%

A-
A+
目錄
設定
夜間
×

登入

*一秒注册,無需驗證E-mail  立即註冊